《古籍寻游记》:以科技为古籍活化寻得更多可能文化

“康熙十六年,京师。你刚刚进入钦天监天文科,受命协助监正南怀仁向康熙帝呈进观候天象题本。在观象台上,南怀仁移动天空环,星图浮现,你将各星图连接,依次点亮四象圣兽。瞬间,随着一阵金光,你现身在巨大的星河前……”

这样如同影视作品或者小说描述一般的奇妙想象,如今借助技术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一番。观众只需要头戴PICOVR一体机,便会像在真实的世界中一样,用手拿起工具,“穿越”到古籍问世的年代,以沉浸的方式直观体验古籍记载的历史和故事。在多维空间里游览,让厚重的古籍“活”起来、“酷”起来。

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试水”

围绕四大发现的主题,字节跳动公益为更好地助力古籍活化,联合PICO依托产品的6DoF交互技术,打造了四集VR互动纪录片《古籍寻游记》。当观众戴上PICOVR一体机,就可以去拜访甲骨收藏家刘体智,深入了解甲骨,或与南怀仁对话了解天文历法事业的薪火相传,甚至能够成为汉代戍边士卒,体验边塞生活的艰险与保家卫国的激情……

近年来,随着VR、AR、5G等技术的进步,以虚拟现实、数字展厅、智慧讲解等应用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博物馆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的应用,利用三维建模、全景漫游等数字技术,汇聚融合文字、图片、音视频、VR等媒体资源,在无实体展厅的虚拟世界打造的线上云展,已为观众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观感和体验。尤其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背景下,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成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探索的方向之一。

《古籍寻游记》这一项目是字节跳动公益在文博领域的一次古籍活化尝试。该VR体验项目不仅有实体体验区落地国家典籍博物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线下展厅,还以虚拟现实形式通过PICOVR设备平台,以特别策划形式通过抖音进行推广。项目一经推出,观众接受度很高,《古籍寻游记》体验区的观众接待量每周末都会爆满。不少年轻群体前来体验,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于中国古文献和中华文明的了解。

据项目制作团队介绍,《古籍寻游记》系列VR纪录片共有四集,每个故事对应着“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这些故事从策划、建模、预演到最终的成片,均经过专家多次建议与意见,尽可能地贴合史实。第一部作品《殷墟甲骨:北图6006甲骨》带领观众“亲手”体验甲骨文刻字,通过PICO手柄中的宽频马达,观众可以非常真实地反馈刻字时的触感。第二部作品《明清档案:钦天监南怀仁题本》则会向观众展示天文历法使命的薪火相传。观众可以仰望星空,像古人一样亲手记录下自己的观测题本。在第三部作品《居延汉简:塞上烽火品约》中,观众将穿上铠甲、拿起武器,化身汉代的戍边官兵。第四部作品《敦煌遗书:逆次占》通过扫描重建,对莫高窟220窟进行了精致复原。观众可以穿越时代,跟随当地名士翟奉达一起,感受造窟的美好与艰辛。其后的两部作品也将陆续上线。

科技手段是实现古籍活化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古籍保护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完善古籍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并通过“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促进古籍的有效利用”“推进古籍数字化”“做好古籍普及传播”等方式加快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业界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让原本冷僻的、被束之高阁的古籍,借助新技术、新的传播手段重新焕发生机。

目前,古籍保护有三个方向,即原生性保护——古籍修复、再生性保护——古籍数字化平台、传承性保护——古籍活化。其中,以多种方式对古籍进行活化利用,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的独特要求。为此,古籍保护工作者以及更多社会力量不断创新古籍的普及传播方式,把馆藏古籍通过多元艺术手法进行解读,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古籍中的文字之美、艺术之美、意趣之美等,力图让更多年轻人对古籍产生浓厚的兴趣。实际上,推进古籍活化利用,让古籍的价值充分发挥,要用更新颖、直观、生动的传播方式,让古籍里的文字、文化、精神都“活”起来,这已是业界推进古籍活化工作形成的共识。

《古籍寻游记》项目的推出,即是字节跳动公益古籍保护中推进活化利用的重要一步。这一系列VR纪录片中涉及的30余件文物,都是对于历史原物的高精度复刻。字节跳动视频架构团队运用三维重建及视频扫描技术,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对文物进行信息收集,并完整无误地体现在虚拟现实场景中。并且,纪录片中出现的场景也都是依托历史记载,经过实地建模进行复原的。制作团队将多项技术进行融合,在场景中制作出接近“虚拟游览”的视觉体验。剧情之外,这些文物都收藏在“虚拟博物馆”中,可以通过PICO《古籍寻游记》的纪录片主页进入。虚拟博物馆里不但可以近距离赏阅古籍,还能观赏多件代表性展品,将文物“捧在手心”,了解它们独一无二的故事。

古籍保护和传承需要更多社会力量

这些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活动,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以及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在业界专家学者看来,古籍保护、数字化及其活化利用需要高校、图书馆、研究机构等诸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同时也需要科技公司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优势,以尽可能地激活古籍在新时代的传播力和生命力。

近年来,字节跳动持续在古籍保护领域发力,在三个向度尝试为古籍保护工作助力赋能。在古籍修复方面,2021年6月,字节跳动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古籍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国家图书馆等机构的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包括修复104册珍贵古籍(含永乐大典湖字册)、培训100名古籍修复师等。

在古籍数字化方面,2022年3月17日,字节跳动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同研发古籍数字化平台“识典古籍”,测试版于去年10月11日推出,目前上线古籍1100余部。今年2月8日,位列2021年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首批项目第一位,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规划指导,以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为基地,整合北京大学和字节跳动双方的力量组成联合设计与研发团队,完成的《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第一辑)正式上线,免费面向公众开放。

在古籍活化方面,2021年7月28日,字节跳动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发起“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招募推动古籍活化、助力传统文化传承的创作者,并在抖音上开设“抖音古籍”官号、头条古籍频道,开展“古籍公开课”等。

对于古籍来说,它的价值在于其穿越历史长河、存于当下的文化生命力,只有通过与现代生活的“活化”连接,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大力传播,才能更好实现在保护中传承,达到“汲古慧今”。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通过文化、科技、公益相结合,以科技产品吸引年轻人走近古籍、了解古籍,助力中华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这同样是企业实现社会责任和价值的体现。(于帆)

THE END
1.中国科技馆推出《何以文明》《奇遇三星堆》沉浸探索展—新闻—科学网在《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区,走进全虚拟场景复原的古蜀大地,观众将近距离观赏到青铜纵目面具、一号神树、金杖等珍贵文物的历史风采,探访匠人村落、巨人世界和祭祀典礼等历史场景,沉浸式感受古蜀文化的瑰丽奇观。 《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区。中国科技馆供图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2/535436.shtm
2.《劲舞团3》公告区久游论坛正在中国展出的叙利亚文物引关注女子出轨男友外甥 给男友转30万挽回三个维度看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立即注册 登录 快捷导航 首页BBS 游乐会 联系客服 微信微博 新手村 应用Plugin 论坛帮助 返回官网 用户隐私制度久游论坛?首页 ? 休闲、音乐游戏讨论区? 劲舞团3? 《劲舞团3https://bbs.9you.com/forum-191-1.html?id=wap299131
3.AI“活化”文物不要只停在表面信息化从国家博物馆的虚拟数智员工艾雯雯与馆藏文物鹰形陶鼎的对话,到河南博物院3000岁的玉虎“开口”拜年,再到江西省博物馆的文物“显眼包”集合跳舞,各地博物馆掀起通过AI技术让文物“动”起来的热潮。网络上,人们对于AI让文物“活”起来的尝试反响热烈。有网友表示,这种传统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让https://www.tjcac.gov.cn/xxh/202412/t20241209_6801180.html
4.2025中国数字展陈展数字创意博览会数字文旅展览会(4)服务性产业场所:主题酒店、休闲会所、商场、酒吧、KTV、影剧院、音乐厅、剧场、演播厅、录音厅、电视台、体育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海洋馆、纪念诞生的各类融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裸眼3D、数字人互动等沉浸式体验 感更强的旅游方式、社交方式、娱乐方式,对传统业态带来颠覆性影响。 本届博览会将以http://guangzhou.11467.com/info/17903124.htm
5.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汇总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www.pgm.org.cn/vr/tmp002/#d3k 6、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 中国科学技术馆 https://xnmy.cdstm.cn/vr/70372/ 7、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 https://www.cnr.cn/ent/ylzt/kangyi/yunyou/20200220/t20200220_524983888.shtml
6.中国虚拟博物馆的实现模式及发展前景的中期报告.docx2. 展示形式更加多元化:从最初的简单展示到今天的多媒体演示和虚拟现实展示,中国虚拟博物馆的展示形式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3. 文化产品开发初步成果:以虚拟博物馆为基础,推出的多种文化产品已经初步形成,未来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4. 用户体验不断提升:虚拟博物馆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31/6135110022005222.shtm
7.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博物馆游览系统设计虚拟现实技术是由多种技术共同组建成的虚拟世界并使用户能够感受其仿真性的系统,它利用计算机构建一种虚拟环境,让人能够在其中获得视觉与听觉上的感知,从而达到逼近真实世界的效果,让人有一种沉浸式的感受。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传承体现,其中的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它对文明的延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由于各方面的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DNZS202036080.html
8.体验设计在数字博物馆的运用与探索——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的摘要: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数字博物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虚拟展厅将迎来越来越多的访客.本文从用户体验和客户旅程两个维度来探索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的体验设计,并探讨如何提高浏览虚拟展厅的客户黏度.文章一方面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虚拟展厅的界面设计入手,另一方面从数字博物馆与用户的维系机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uangshi202002032
9.免费欣赏!150个精彩展览10部全球顶级纪录片一个可以听的图书馆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www.pgm.org.cn/vr/tmp002/#d3k 6、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 中国科学技术馆 https://xnmy.cdstm.cn/vr/70372/ 7、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923374
10."云旅游"哪家强?这些景区不出门也能逛由于新冠疫情的出现,让旅游出行几乎处于“停摆”状态,幸运的是,不少景区和博物馆纷纷推出了VR旅游以及在线游览的“云旅游”模式,让向往诗和远方的游客们在家就能感受各地风物与美景。无法出行的日子里,跟着凤凰网旅游一起“云旅游”吧! 一起去看展 01. https://travel.ifeng.com/c/7u53nQ6SjYG
11.@高新人给宅家的你精心准备了全国100个博物馆云游入口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www.pgm.org.cn/vr/tmp002/#d3k 6.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 中国科学技术馆 https://xnmy.cdstm.cn/vr/70372/ 7.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2/13/c3112055.html
12.中国博物馆数字化8篇(全文)模拟,从而来虚拟出自己希望的 过去!现在或未来=5〕“ 建设我国的数字博物馆,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国文物信息匾乏的状况,与中国数字图 书馆一起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渗透力!辐射力和感召 力,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品格,维护我国文化主权”通过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可以将我国悠 久的历史!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jrkg9x8.html
13.数智人荣获2023年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荐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虚拟数智人是文博行业走进“元宇宙”的“探路者”。在首个虚拟数智人艾雯雯的“诞生”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咪咕音乐从不同方面的大力支持与真诚帮助。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坚持文化传播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向观众靠近,用“科技+”为博物馆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306/t20230610_258627_wap.shtml
14.中国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历程及最新技术应用前景三维全景技术是一种桌面虚拟现实技术。2012年百度百科推出了企业的数字博物馆项目,截止2016年,已经上线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在内的200余家在线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通过三维全景技术、录音解说、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感官体验。 https://www.wowoshow.com/index.php/content/index/pid/20/cid/109.html
15.首都博物馆(精选十篇)虚拟博物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 虚拟博物馆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博物馆陈列、藏品等搬到网上展览, 参观者和博物馆之间的地域界限被消除了。一方面把展览保存了下来, 即便是实体展览不存在了, 网上的虚拟展览依然存在, 可以随时参观, 即打破了时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 参观者只需在电脑前即可访问虚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0tzwev.html
16.数字化时代:虚拟博物馆浪潮来袭呈现全新观赏体验互联网时代虚拟博物馆以更现代的方式让更多热爱艺术的人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欣赏艺术作品。 其实,包括百度百科和腾讯在内的国内互联网巨头,也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上有相关动作,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虽然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数字美术馆发展历程短暂,但国外美术馆相对完善的3D技术和各项科学合理的配套服务和用户体验,亦是未来https://topic.artron.net/newtopic/xunibowuguan
17.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在国外,AR 技术已经开始探索性地应用到虚拟讲解、“复原”展品、“复活”展览对象。 博物馆通过将藏品的展览工作与AR技术紧密结合,实现展览工作的生动性。在国内,AR、VR等技术也被更多地应用到博物馆资源的藏品展览过程中。例如,2017年5月,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看见‘圆明园’”数字体验展览活动,选取了圆明园西洋楼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18.巴西国家博物馆联合谷歌推出免费虚拟导览服务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马洁):巴西国家博物馆近日宣布,自12月13日起,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谷歌免费的在线导游看到分布在国博七个展馆中的164张高分辨率文物的照片。目前,国博虚拟导览仅支持三个语种,分别为葡萄牙语,英语和西班牙语。 据悉,该计划是由谷歌、巴西教育部和负责国博管理工作的里约热内卢联邦https://news.cri.cn/toutiaopic/21c62f37-b648-e308-127f-3047b3ea4f00.html
19.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虚拟博物馆虚拟博物馆 探索博物馆各项展览,欣赏具「中国传统建筑」、「中国艺术」与「香港城市景观」三大元素的建筑。透过高解析度的360度全景图像、语音导赏和影片,让您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沉浸在展览和建筑的虚拟导览中。 注:部分展品会不定期更换,或与您参观展览时的内容不同,敬请留意。http://virtualmuseum.hkp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