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博物馆的沉浸式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技术走向成熟,数字文化消费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生力量。VR、AR、移动APP、网络直播等新兴的文化传播形式逐渐应用到博物馆的数字化传播当中,使受众得到了耳目一新的参观体验。个性化、即时性、泛在化的文化体验感,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传播等功能,也可以将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好地加以彰显。

数字技术与博物馆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技术的出现增强了博物馆的信息传播能力,对于博物馆的建设是一种补充手段。相较于传统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具有感官的交互性、丰富的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满足个性化需求等优势。但是实体博物馆并不会因此被取代,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离不开实体博物馆。传统的博物馆传播仅局限于在文化展示的空间当中,获得有限的信息,而在数字技术所建构的虚拟空间当中,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延展,并将信息内容与人们身体的感知相融合。虚拟现实技术拓展了文物展示的空间,多元的呈现方式,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更加立体,丰富了人们的体验感。

沉浸传播集合了所有新旧媒介的形态,既有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环境媒介的内容。在数字博物馆的沉浸式文化传播中,既有原来的文物展出形式,同时兼容了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新的布展形式,这些媒介内容共处于一个大的媒介空间当中。网络虚拟博物馆在构建虚拟空间,为受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在增强博物馆传播交互性的同时,实质上是对传统实体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去魅,打破时空界限,帮助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中的沉浸传播是泛在的传播,媒介嵌入了周围的环境当中,无处不在,因此,环境与媒介互为彼此。在博物馆的沉浸传播网络当中,人们被各种信息所包围,在“无意识”中接收着各种信息,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沉浸传播模式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们不再受到边界的束缚,在这个系统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彼此相连的。每个传播节点既吸纳着各种信息,同时也在不断向外传播,形成了无所不包的传播。数字化博物馆中,开放的传播形态,使得人们能有选择地获得历史时空中的信息,从而对于文物展品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在这样的信息网络当中,无所谓中心与边缘。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创造者,人们在信息的获取与创造中获得沉浸感体验。

数字化博物馆中,数据终端无处不在。嵌入在场景中的传感器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精准植入人们所需的链接,点击即可跳转到另一个场景当中,实现从“遥在”传播到泛在传播的跨越。当媒介与受众实现了融合,这种“沉浸”的感觉就会深入人心,真正实现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交织。在数字化博物馆中,数据收集、发送、反馈随时进行,大大提升了人们的认知效率。受众在数字化博物馆的参观体验中,同时也成为数字化博物馆的一部分,成为传播的介质。在沉浸式传播中,人既是传播的主体,同时也是传播的内容。沉浸式传播的特征决定了其“以人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转变了以往传播过程当中以信息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受众与媒介、受众与环境融为一体。这种“沉浸式”的感觉,由内心生发,再通过媒介回归到人们的心里,进而将自身与媒介融为一体。

数字化博物馆中的沉浸传播过程是一个“定位—传播—反馈—再传播”的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沉浸式传播当中信息的运动形式也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信息为人们提供服务,提供人们所需的内容。在数字化博物馆的沉浸传播中,受众成为了传播的主体,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实现了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交互。体验是沉浸传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人们在传播的过程当中也在体验,人们沉浸在所处的场景当中,并积极与他人进行互动,形成了新的传播形态。在泛在传播当中,用户成为了“沉浸人”,成为了传播的偏向和依赖。沉浸人集传播的多种维度于一体,因此对其体验的形式以及体验的感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沉浸式传播对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启示

1.优化交互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增强用户的参观浏览以及信息获取的黏性简单易掌握的浏览操作方式、操作的流畅度、界面的布局等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进而影响受众在博物馆参观中获得的沉浸体验。界面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受众的个性化差异,通过深化互动体验,为受众带来更为持久的影响。在数字博物馆的虚拟空间中,受众的行走、触摸等体验操作,都会直接影响受众的体验。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当人们产生行走、旋转等行为时,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会影响人们的正常浏览

2.完善场景构建,实现智慧融合。

数字化博物馆创造的虚拟场景可以对时空进行延伸,将信息与展品进行深度融合,增强传播内容的可视性,连接了不同的空间,人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来自另一空间的信息。高度的交互性,为人们注入了在场的体验感,人们可以随意“穿梭”于任意空间之间,实现泛在的传播。数字博物馆的沉浸媒介系统是一个万物无时无处不相连的、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反馈控制系统,为人们提供优化的博物馆信息服务。

3.诉诸感官体验,传播高质内容。

参考文献:

[1]周凯、杨婧言《数字文化消费中的沉浸式传播研究——以数字化博物馆为例》,《江苏社会科学》.

[2]曾一果、陈爽:《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展示和传播研究——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HE END
1.平潭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文化服务中心已根据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经相应程序确定采用 竞争性磋商 方式组织平潭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智慧导览系统项目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的政府采购活动,现欢迎国内合格的供应商前来参加。本项目由采购人委托福建泰利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开展竞争性磋商活动。 1.项目名称:平潭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https://zfcg.pingtan.gov.cn/upload/document/20220707/26aa62ad37a1451dbafba608a1355991.html
2.数字博物馆设计方案(精选8篇)(3)交互平台。对于数字博物馆来说,其主要的开放方式是通过计算机与网络对于参观者进行开放的,所以在其开放的过程之中,参观者享有绝对的主动性与选择权。而交互平台的主要功能就是数字化的、网络化的博物馆讲解员,所以交互平台的主要设计理念就是要在保障简单易用的基础上,强调其功能性,作为导航系统,其内在必须包含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4pute8s.html
3.地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布展的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应用研究地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列品展示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让观众在观赏的同时参与到陈列品数字化模拟造景的自然历史画面中,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强化知识学习和兴趣激发。博物馆陈列品展示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创新性应用,是在观众参观博物馆陈列品的过程中配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借助数字化模拟造景场景中还原的陈列品,帮助观众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ZKSD201932136.htm
4.智慧展厅:未来展示与交互的新纪元优秀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关键要素:一是智能管理,通过智能导览系统、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展览的智能运行,提高游客体验;二是互动设计,利用触摸屏、感应设备等互动设备,增加游客参与感,使展览更加生动有趣;三是定制内容,根据企业品牌故事、产品特点,设计具有企业特色的展示内容,提高品牌认知度;四是可持续考虑,注重环保材料https://blog.csdn.net/Jerei_Digital/article/details/144304921
5.智慧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为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高精度的三维模型,支持深入研究和多样化的文化遗产教育。通过三维交互展示系统,使参观者能够在博物馆以外的空间中观赏文物,增强互动性和沉浸感。随着技术的进步,文物三维展示不断创新,如利用Web3D技术实现古建筑文物的三维全景展示,提高展示的灵活性和实时性。http://show.zkdc.net/
6.交互式民俗文化博物馆展厅展示设计,多媒体互动纪念馆项目升级改造技术施工经验,本着“用户至上、诚信务实”的经营宗旨,建立起了完善的销售及服务体系,短短几年时间在重庆地区取得不俗业绩,目前已成功为中国西南地区多个学校、银行、部队、家庭、邮政、电力、公安、金融、电信、交通、石油、工矿、科技馆、博物馆、规划馆、企业展厅、、大型公共场所等提供了各种多媒体系统集成设备和https://fuwu.11467.com/info/8161945.htm
7.文博日报每天三分钟,了解文博圈杨建武局长在听取了相关汇报及与会人员意见后,强调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陈列布展工程意义重大,要群策群力,举全馆全局乃至全省文博系统之力,以专业专注、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匠心精神,坚持分秒必争,加快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安全;要坚持五大思维,优化提升布置公共空间。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Q4ODQxOTWD341ksHakcw.html
8.XX博物馆自然馆智慧博物馆项目可研报告(126页).docx智慧博物馆系统应用平台构架 43 7.1 博物馆智慧化馆务与科研管理平台架构 44 7.2 博物馆智慧化保护应用与分析平台架构 44 7.3 博物馆智慧化服务与展示平台架构 44 8 三维模型的建设(BIM模型)及与展馆的全生命周期应用的结合 45 1) BIM模型的搭建:根据博物馆设计图纸搭建包括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等专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105/5042103034004101.shtm
9.图书馆网络安全和防范12篇(全文)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受到保护。不遭受破坏、更改、泄露, 系统可靠正常地运行, 网络服务不中断。图书馆网络安全是指为维护网络系统正常运转所采取的技术性和管理性保护措施, 其目的是保证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等不因无意的或故意的原因而出现故障或遭到破坏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tup59jc.html
10.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桐乡史迹陈列》展出各类文物,总计400多件,通过古老的罗家角遗址出土文物,精美的良渚玉器、质朴的商周硬纹陶和原始瓷,到明清瓷器,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桐乡从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历史面貌。20xx年7月18号,桐乡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建筑面积9518平方米,展陈面积近5000平方米,设有《凤栖梧桐——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
11.姜亦炜:文化治理在乡村:基层政权与民间社会的互构三农论剑按照Denise Y.HO的说法,博物馆通过“对剧本的控制”使基层政权获得合法性。它是官方历史、当代政治与未来指南的集合体,所以这一过程又体现了文化系统动态反应模型中的挪用与创变,即在利用传统文化的德性资源时充分体现了“在地性”与“灵活性”。正如习近平所说:https://www.zgxcfx.com/sannonglunjian/118898.html
12.博物馆概论4数字博物馆是以数字化技术和形式向公众展示传播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及其相关知识的信息服务系统。 第2节 数字博物馆的类型划分 一、按所属学科分类 在我国,当教育部组织建设的“大学数字博物馆”于2002年秋天投入运行时,人们首次感受到了数字博物馆学科种类的丰富性,全面涉及人文与艺术、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工https://www.jianshu.com/p/2333eb11cba9
13.中国十大非国有博物馆爱问知识人6、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 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是国内外独一无二的以系统收藏、陈列、研究中国历代青瓷的https://iask.sina.com.cn/b/new2FwwKULcymZ.html
14.故宫博物院景点讲解十篇团委先后组织团员青年2月20日参观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文保科技部团支部承办);4月15日,参观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邀请古器物部研究馆员王光尧做展览讲解;6月5日,参观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增加对北京的城市历史、文化、规划的认识; 9月4日,参观https://www.wendangwuyou.com/fw/13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