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5.28浙江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强调博物馆能够创造联动效应,促进积极变化,可以在诸多方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如今的博物馆,不再“深藏功与名”,在具备收藏、保护、交流、研究和展览等功能的同时,正产生着积极的变化。
逛博物馆,成为人们一件很日常的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博物馆门口排长队的场景。博物馆推出的展览丰富多彩,在展现历史文化的同时,越来越有文艺时尚气息,同时还具有社交属性——可以跟家人朋友一起感受艺术,沉浸式体验互动等等。
活动福利:
在粮道山上的杭州博物馆里,有一本观众留言本就是大家越来越爱博物馆最好的证明。
来看看这些观众自发写的“小作文”观后感。
有一句话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就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目前拥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大大小小的民营博物馆,总数接近100个。
博物馆日期间,杭城各大博物馆自然少不了重磅展览和互动活动。我们推荐其中几场特别值得一看的,千万别错过。
另外,都市快报·橙柿互动还联合杭州各大博物馆,推出文艺打卡活动,到杭城任意博物馆参观,并将照片上传橙友圈#文艺show#话题,说说你的观后感。我们将优选20位参与者,随机送出由各大博物馆提供的文创盲盒礼包一份。盲盒中包括精美笔记本、限量徽章、端午香囊、文物学生尺等(随机发放)。
浙江省博物馆
宋韵千年瓦当传拓体验
上午10:00-12:00
下午12:30-14:30
(上下午各五场)
活动地点:浙博孤山馆区主楼连廊
参与对象:年龄不限
报名人数:200人
报名方式:现场报名,报完即止
活动简介:
瓦当即花头筒瓦的当面,可分为莲瓣纹瓦和其他花卉纹题材的瓦当两大类。宋六陵遗址出土的大量瓦当中,以各类花卉纹瓦当数量较多,题材丰富。
正值5·18国际博物馆日,浙博将带领大家回溯南宋风雅,学习古法拓印技术,亲手制作宋代吉祥花纹瓦当拓片,传拓花开“福”贵,将博物馆的文化和生活的小美好带回家。
杭州博物馆
闹忙的乡村——青少年教育体验展
3-17周岁的观众可以在杭州博物馆北馆服务台免费领取材料包和宣传册,体验趣味答题。
材料包里包括
湖山胜处——16至20世纪书画杭州特展
中国湿地博物馆
“横行介士——馆藏蟹类标本展”进行时,展览展至5月21日结束。
中国印学博物馆
中国印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集文献收藏、文物展示、学术交流一体的印学专业博物馆,建于1999年。
去年进行了一次保护提升,印学博物馆增加了不少数字化科教互动功能。短视频、VR(虚拟现实)技术、全息影像的运用之下,科普性更强,逐步让文物活起来。
正在进行的展览是“虞山印宗——赵古泥篆刻作品展”。
中国丝绸博物馆
展览日期:2023年5月16日-8月21日
展览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负一层新猷资料馆
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50-80年代是我国胶印年画出版的高峰期,当时为了方便征订,各出版单位一般会在每年6-9月把第二年准备出版的各种年画按尺寸精缩,合订成册,发送到省、市、县新华书店,作为促销年画的样本,这些样本就称为“年画缩样”。
“旧衣换新彩”布艺课堂
地点:女红传习馆
对象:成人人数:12人
费用:免费
活动须知:旧衣物材料自带(家中闲置旧衣物均可,牛仔、粗棉面料最佳,也可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喜好自带其他装饰辅料配件)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东风西渐——16-19世纪欧洲瓷器展
展期:即日至7月2日
地点: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
展览以“定制与仿制”“模仿与发明”“创新与发展”三个部分展示这一时期欧洲瓷器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本次展览计划展品82件(套),计划借展60组左右,展品材质主要为瓷器。展品包括德国梅森、英国韦奇伍德、法国塞夫勒等欧洲主要瓷器产地16—19世纪出产的精美瓷器。在展出的瓷器中,可以清晰地看见欧洲从最初仿制中国瓷器,渐渐改变花纹、造型、颜色,到后来发展成迥异于中国瓷器的另一类产品的流变历程,观众可以充分领略具有浓厚异国情调的西方瓷器的艺术魅力。
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
今年5.18世界博物馆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策划开展“无障碍的美好生活”主题系列活动,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来自大洋彼岸的信使”——诺瑞·穆罕默德油画展
展览地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二楼
“西泠仁风”——精品书画扇展
展览地点:中国扇博物馆二楼
浙江自然博物院
展览公开展示近100幅全世界最顶尖的专业摄影师获奖作品,爱好摄影、热爱自然的朋友可以借机一饱眼福,享受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
被誉为自然摄影界“奥斯卡”的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PY)自创立于1965年以来,始终贯彻着自创立之初就确立下来的使命:“鼓励野生生物摄影师们的工作,加强野生生物摄影的声望”以及“希望通过让最大众的人群关心动物,关心自然保护这个重要的话题,最终使这些奖项能够惠及动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