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旅游是打开旅游消费的一扇窗。人一旦走到街上去,就会产生消费。
国庆节假期夜间客流量达9686.23万人次
2024年国庆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节假日7天,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
假日期间,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达9686.2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每夜较2023年增长25.4%。受益于签证和通关政策优化、免签国家范围扩大、入境旅游服务便利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入境旅游持续升温。
夜间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及现状分析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超30万亿元,到2021年增至36万亿元,到2022年已突破42万亿元。
近年来,“夜生活”逐渐成为市民追求的时尚生活方式。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接连推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新规,“夜经济”呈现出商圈发展、“旅游+文化”、“文化+美食”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可见,夜经济需求远比想象中旺盛,增长潜力十分巨大。除了餐饮消费、购物消费和城市灯光秀外,如何给消费者创造更加多元、差异化的夜间消费场景,或将成为城市竞争的一条新赛道,更是城市吸引年轻人的新战略。
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三四线城市及县域目的地旅游订单增速高于一二线城市,县域地区的酒店和门票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64%、200%。小城夜市成为游客打卡的景点。在社交媒体上,钦州、北戴河、义乌等地的夜市人山人海。实际上,小城夜市火热反映出消费新“夜”态向旅游市场的“毛细血管”深入。
在文旅发展新形势下,将文化、创意、艺术与技术跨界融合,带动文旅产业,提高景区转化率,助力景区打造独具特色的夜游项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夜游项目日臻成熟涉及景区、乡村旅游、特色小镇、主题公园、旅游综合体、江河道等。在这些区域大放异彩的同时又得到的了更好的推广和利用。
随着旅游消费的日益多元和旅游供给的提质挖潜,加上全国各地频频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夜间旅游越来越热,成为众多城市新的旅游资源。
查看详情→
近年来,全球及中国碳纳米管市场规模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
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大国,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当前,电动自行车已成为群众日常2...
字节豆包推出AI智能体耳机OlaFriend字节跳动豆包发布首款AI智能体耳机OlaFriend,该耳机现已在各大电商平台开启预售,售价1199元,10月...
教育大模型是适用于教育场景、具有超大规模参数、融合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训练形成的人工智能模型。它是大模型技术、知识库技术及各类智能教...
近年来,以精致的旅拍照作为抵达“诗与远方”的证明,已成为众多旅行者彰显个性的独特打卡方式。旅拍不仅圆满地满足了游客留念的需求,还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