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川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永川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

行动计划的通知

永川府发〔2022〕21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永川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永川区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围绕“2235”总体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经济品质、生活品质、生态品质、人文品质,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的品质之城、重庆主城都市区的“新区大城”。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以提升品质为导向,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建设“新区大城”,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为重庆全面实现现代化贡献永川力量。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建管并重。融会贯通城市哲学、城市美学和城市科学前沿知识,以科学规划精准描绘城市成长坐标,以“工匠精神”精心推进城市建设,以绣花功夫抓好精细化城市管理,努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细化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尊重规律,凸显特质。尊重城市发展内在规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力功能和品质提升,注重把握城市有机更新中的“留、改、拆、增”,避免过度超前或重复建设,依托山水人文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智慧交通、精美建筑、绿色社区、城市田园。

——紧贴民生,安全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老百姓最关心的城市问题,不断强化人才在城市更新提升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注重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升城市安全保障和韧性水平。

——全域统筹,示范引领。全面开展城市更新提升,重点聚焦中心城区,在经济、生活、生态、人文等品质提升方面持续发力,强化中心城区在城市更新提升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重点专项规划实时增补,在提升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

(三)总体目标

紧扣“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两大发展任务,集中力量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再升级。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城市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大幅提升,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一城两基地”初具规模,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生态宜居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开发强度、城市整体风貌、城市环境品质、城市人口布局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500米覆盖居住区比例达到90%,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模达到600万平方米,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实现100%,城市生活品质更加舒适。

——基础设施体系保障有力。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全区高铁运行里程接近7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2公里,市域铁路实现“零突破”,中心城区路网密度达到7.0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慢道长度超过20公里,全区公共供水覆盖率达到100%,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10%,中心城区5G网络覆盖率超过95%。

——绿色低碳转型健康发展。初步形成具有永川特色的低碳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煤炭消费大幅下降,天然气消费占比提高至30%以上,可再生能源生产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14.5%,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36%,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全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

——智慧科技创新快速推进。探索推进区级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和“CIM+”应用体系。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稳定在3%以上,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量突破110个,“数字文创”“双智城市”等成为响亮名片。

——城市人文魅力不断彰显。城市更加人性化、人文化,更加优美和富有特色,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1.05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

——安全韧性能力显著提高。城市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应对危机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防洪排涝、消防、人防、基础设施等方面韧性不断增强,城市内涝积水点基本消除,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完好率达到98%,城市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7.7平方米,新建防空地下室6级以上人员掩蔽工程占比不低于7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低于0.025。

展望203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20万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全面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功能全面彰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集聚发展作用更加突显,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产、城、景实现高度融合,建设成为“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

二、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建设“新区大城”

对照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要求,坚持“大格局、大思路、大协同、高品质”,深挖“新区大城”目标内涵,努力建设融入中心城区的都市新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中心城市。

(一)展现大格局担当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和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定位,发挥新阶段永川作为重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优势,加快提升城市产业集聚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区域辐射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打造成渝主轴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中部崛起“新标杆”、川渝合作“新典范”,在重庆建设独具魅力的全球城市中展现永川担当。(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二)坚持大思路谋划

结合城市历史传承、战略定位和时代要求,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两大战略中,以大思路引领、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擘画城市发展蓝图,描绘城市发展脉络,加快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创新中心、消费中心、金融中心、医疗中心、应急救援中心和现代化教育强区、文化强区,推动城市品质和能级全方位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主动承接和承载区域产业转移、人口聚集,更好服务成渝双核联动、双城带动,在“两大战略”中打头阵、挑重担、作示范。(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三)构建大协同体系

强化区域一体化发展,聚焦区域内资源协同优化,推进永川从“融城”走向“同城”发展,坚持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科技同兴、服务同标、发展同步,加快承接重庆中心城区功能和产业转移;推进泸永江、永大荣融合发展,助推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筑“双临”高能级平台,打造重庆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大数据、大健康、生物科技、通航制造、保税物流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集群,谋划布局车城协同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打造临港新区产业高地,发挥渝宜铁路走廊和长江经济带交汇优势,链接中南半岛出海战略性通道,高标准规划建设“港园一体、港城一体”临港新区。(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交通局、区商务委、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四)践行高品质示范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成渝定位、重庆特色、永川实际,对标打造全国一流现代化大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完善城市功能,整体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产城景融合发展,高起点、高水平统筹推进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推动产业能级提升,持续保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城市科技创新成效;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支撑保障工作,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设高品质生活精彩样本,打造环境更美、生态更优的人居示范,营造社会更加和谐、民生更有温度的幸福之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使永川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之城,为建设国际化永川“增光添彩”。(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三、提升城市规划水平,科学引领城市发展

高水平编制规划,夯实全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三生空间”布局,加强规划管理,引领城市科学发展。

(五)推动全域协调发展

紧扣“新区大城”目标,激发全域空间发展新动能,依托背靠箕山、面向长江、东临机场、西接成都的空间优势,高质量谋划现代化大城市发展路径。

(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城市发展规模,实施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充分彰显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城市功能。

(七)统筹“三生空间”布局

科学编制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导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处理好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优质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八)加强规划管理

健全规划管理机制,构建刚性、弹性、特色相结合的规划管控制度,突出规划系统性,贯彻“多规合一”理念,严守“三条红线”,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强规划刚性约束,强化规划编审、实施监管、体检评估和动态维护的全周期闭环管理,严格执行控规修改管理办法,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完善规划考核、规划督察、规划审计、规划修改终身记录、违规处罚“五位一体”刚性约束,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查处体制机制;突出规划前瞻性,坚持未来眼光、统一谋划,适当“留白”预留空间;完善城市设计管理,将城市设计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建立具有永川地方特色的空间形态管控体系,积极运用城市设计、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着力体现规划管控特色。(牵头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

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突显精美城市特色

依托浅山多湖地形地貌特征,彰显精美城市品质,转变传统建设方式,坚持“绿筑永川,智建未来”发展理念,提高建设标准,提效设计管控,提质工程管理,以智能化、绿色化驱动城市建设领域改革,力争在先进建造方式上走在主城新区前列。

(九)优化城市建设空间品质

立足“双百”建设规模,搭建科学合理城市空间框架,持续探索城市田园试点,提升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品质。

(十)管控城市空间形态

充分利用城市山水特色,挖掘自然资源禀赋,强化城市设计引导,精心打造城市窗口地区形象,提升重点建筑设计水平,多维度、多视角突出永川良好城市风貌。

(十一)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巩固高质量城市建设水平,深化“精美城市”建设经验,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城市,提高设计水平,强化建设管理,强化绿色化智能化引领,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五、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美丽品质家园

下足“绣花”功夫,建设干净美丽家园,多管齐下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多措并举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提升。

(十二)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

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强化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规范环境秩序,美化城市家具,扮靓城市景观。

(十三)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强化垃圾治理,健全城市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城乡环卫设施一体化建设,让城市干净、整洁、清爽。

(十四)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深化“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强化全周期、同标准、跨部门城市管理新理念,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

六、提升城市交通水平,打造交通物流枢纽

实施交通强区计划,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率先实现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目标,切实发挥好交通运输基础支撑服务作用。

(十五)畅通多向出永综合立体交通网

统筹通道资源,全力构建多向联通、互联互通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加速融入国家大战略、大通道、大平台,充分发挥永川承东接西、左传右递的重要节点作用,加快实现“2小时昆明、1小时成都、30分钟重庆主城、30分钟相邻区县”的快速可达网络。

(十六)畅通全区协调发展交通网

完善全区内部交通网络,形成内畅外联交通体系,依托中心城区组团式空间格局搭建城市交通骨架,并将道路合理延伸到镇村地区,建设更加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出行环境。

(十七)强化中心城区交通服务

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缓堵和路网更新行动,聚焦城市重点区域,系统推进交通“软实力”建设,推动交通缓堵促畅,提高地面公交、停车设施、交通管理和车城协同等服务水平。

七、提升城市经济品质,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以校育人优产,做实做优创新驱动根本性转变,推进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铸造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十八)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

紧抓“技术、资本、人才”三大科技创新“牛鼻子”,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生态,为永川高质量发展“铸魂补钙”,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创新发展。

(十九)推进产业品质提质增效

推行和强化“链长制”,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生产服务型企业创新服务供给。

(二十)优化国家级高新区空间布局

打好国家级高新区“金字招牌”,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能力,提升园区生产力水平,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核心引领、两翼带动”的产业空间格局,引导园区错位发展。

六、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创造幸福美好人居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让老百姓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二十一)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坚持“房住不炒”,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提高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质量,重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十二)高质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核心,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结合,提升物业管理能力,构建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绿色完整社区。

(二十三)提升城市公共服务

高标准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精准提供“全龄化”基础服务,优化公共服务覆盖率和均等化水平,实现人口、经济与公共服务资源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倡导绿色低碳发展

严格保护自然生态,营建精致山水环境,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永川,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从空间、能源、生产、生活等方面,对标对表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

(二十四)保护修复生态空间

讲好永川山水故事,加强生态山水资源保护修复,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营造环境品质优越、山水城景互融的城市开敞空间环境。

(二十五)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二十六)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从绿色能源体系、绿色生产生活、固废减量等各个方面逐步引导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新风尚。

八、提升城市人文品质,构建百姓精神家园

深入挖掘永川地方人文内涵,延续发展历史文脉,注入时代文化元素,培育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对外交往能级。

(二十七)保护创新历史文化

坚持保护优先,注重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区、景区景点,提升城市人文内涵,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二十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

以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文旅融合催生新发展动能,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二十九)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培育永川人文精神,让文化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

九、提升城市韧性水平,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统筹城市建设和防灾减灾,增强基础设施韧性,建立健全安全韧性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风险防控,提升应急能力,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有韧性。

(三十)增强基础设施韧性

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坚持“五水统筹”,大力实施水源、供水、水资源节约保护、应急供水保障“四大工程”,有序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永川段工程,高标准实施四水厂等新区供水工程,加快老城区水厂及管网改造与升级;构建高效能源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城市电网建设,推进港桥园区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优化燃气气源结构,形成以天然气为主的燃气系统,增加威远-江津(永川段)、临江-港桥等重大输气管道,开展新型能源应用示范,新增页岩气井100-150口,谋划布局和建设加氢站;实施光网城市建设,加快光纤到户和无线局域网建设,推进5G体验区建设;统筹城市地下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智慧管理,依托大数据、物联网、5G、GIS+BIM等新技术,建立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海绵城市,实施城市内涝路段排水系统整治,积极建设智慧排水管理平台,推动排水领域“厂网一体化”改革。(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城市管理局;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三教产业促进中心、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三十一)强化城市风险防控

(三十二)打造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城市更新提升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区级城市更新提升领导小组的统领作用,统筹协调、指挥调度、部署推进全区城市更新提升工作;下设区级城市更新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房城乡建委),具体负责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和办公室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区长担任;成立城市更新提升专项工作小组,分别由区政府各分管副区长担任专项小组组长,牵头抓好专项工作。(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等区级有关部门)

(二)明确责任落实

(三)完善体制机制

建立城市更新提升动态监测机制,实时掌握实施项目推进情况;开展城市更新提升动态评估,持续开展城市体检,加强城市问题溯源,破解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强化城市建设全过程档案留痕与信息共享,实现城市科学规划、有序建设、高效管理、安全运行,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品质提升。(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责任单位:其他区级有关部门)

(四)落实要素保障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大拆大建,抓好资金保障,加快推动项目池与资金池、要素资源池“三统一”,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建设;探索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排水防涝等专项财政资金统筹用于城市更新提升;推动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合作互促互补,管好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依法依规、稳妥推进PPP、TOD、REITs等投融资模式应用;探索在辖区范围内跨项目统筹、开发运营一体化的运作模式,通过全域统筹、联动改造实现异地平衡;积极探索居民或所有权人出资参与更新改造机制,探索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引导产权主体自发推动社区更新。(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等区级有关部门,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区新城建管委、三教产业促进中心、港桥产业促进中心)

THE END
1.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展陈空间的营造解读房扬州装饰为杜绝这种安全隐患的出现,在博物馆建筑设计时应将布展到观展的连续过程作为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依据,从而让博物馆设计提供的内部空间在展陈工作完成后便于公众观展,以吸引更多的公众来此驻足。 三 营造合理展陈空间的几个重要环节 博物馆筹建部门应尽早为建筑设计提出展陈文本https://www.yzzs.cn/zhuangxiu/fang/a/33/107440.html
2.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这种空间组合形式灵活性强,观众可以有选择地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展馆参观,博物馆管理方也可以根据需要开放几个或若干个展馆。通道式的流线组织形式是指各个展示空间是通过走道也连通或贯穿,参观者参观完一个展厅,需经过走道,再到达另一个展厅。 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流线的组织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稍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
3.冀东水泥: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长城证券股份有限查。请你公司补充披露:1)上述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与本次交易的关系,实施时间安排, 是否与本次交易互为条件。2)上述审批程序的进展、预计完成时间,是否存在法律障碍或 者不能如期办毕的风险,对本次交易的影响。3)上述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对本次交易完成 前后股权结构的影响。4)金隅股份获得冀东集团 55%股权的具体过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92500000588_43.shtml
4.设计调研报告设计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调研报告1 为了加速经济建设的发展,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满足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我校遵照关于发展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4570014.html
5.民俗博物馆布展方案(通用8篇)民俗博物馆布展方案(通用8篇) 在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的体量和规模空前放大、城市文化呈多元发展趋势的情况下, 面对旧城区改造不可逆转的势态和房地产“刀光剑影”直指城市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的局面, 如何保护利用好城市建筑文化遗产, 使之焕发青春, 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文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iuyn340.html
6.娄底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娄底市人民政府以产城融合为动力,以集约高效、宜产宜居宜游的空间格局为支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确立全市空间发展和治理策略,不断优化城镇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关注生态保护、土地集约,加强湖湘文化与梅山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https://www.hnloudi.gov.cn/loudi/xxgk/sxxgk/xxgk_zfxxgkml/03/fzgh/202201/5abc5419cd0f467991f3f6fca6542de7.shtml
7.空间发展规划范文12篇(全文)为有效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 荷兰政府一直采取比较严格的产业区位政策。政府规定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选择必须要符合国土规划特别是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企业的新建或扩建所需要的区位只能在政府规划所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在农村地区, 通常情况下不允许用于发展工业, 即使是农民闲置的房产也不例外。农业生产是广大农村地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jtp4eis.html
8.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合集15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1 18月9日至8月16日,我在开封市博物馆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30205105533_2337044.html
9.专业认知实习总结18篇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https://www.jy135.com/shixizongjie/1173331.html
10.旅游调查报告(15篇)如何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体效益得到明显提升。近几年来,汕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多地少,交通不畅,信息获取能力有限,环境污染严重,这也造成些地方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汕头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11.4%、51.5%、37.1%、,第三产业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30417085959_6889580.html
11.景观调研报告地点: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xx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https://www.oh100.com/a/202304/6584467.html
12.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陈艺术高端研讨会会议纪要文博之窗这次会议是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博物馆学会主办,中国博物馆学会陈列艺术委员会、江西省井冈山“一号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等单位承办的。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结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陈的成功实践,深入探讨新形势下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https://www.jgsgmbwg.com/list/article/1666995708355067964
13.设计调研报告(精选15篇)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 二、实地调研 1、调研目的: 通过实地调研,主要把握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功能,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7486211.html
14.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是___:A.黄山B.雁荡山C.庐山D.武夷山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e3925c3193f44effb23d11dc6ff37e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