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与研究功能文物藏品收藏镇馆之宝大英博物馆

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作为历史缩影和文化宝库,博物馆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收藏与展示功能,逐渐演变为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场所。

与更深远的时空相连

一直以来,我国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总是为人津津乐道,这些藏品往往承载了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化,无声而有力地述说着“何以中国”。随着博物馆事业的日益发展、博物馆内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都值得且能够拥有一个博物馆。“镇馆之宝”未必只有珍贵文物,某个领域的代表器物,物质的、非物质的,乃至普通人使用过的日常用品,都有属于自己的“被看到”的价值。【详细】

教育是灵魂,研究是基石

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博物馆是一个文化的“热源”,能持续释放文化影响力。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关键在于要使蕴藏在藏品内部的价值和意义变得更易于观察和理解。更好地激活切身感受和思考,才能让更多观众成为“主动的受众”,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索中思考,收获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满足。【详细】

博物馆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这座桥梁最重要的基石就是研究。从博物馆的藏品征集保护到价值挖掘,再到公众教育、开放服务、文创产品开发等,这些工作都需要以研究为基础。唯有把凝结着中华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才能在传承祖先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从而少走弯路、更好地前进。【详细】

让宝贵遗产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动词,常用的是“参观”。因为两者最初的关系是单向的,博物馆收藏展示藏品,观众隔着展柜玻璃或隔离绳来观看。但这种传统的关系正在被打破,“体验”正成为年轻人对博物馆的需求与期待。博物馆日益成为文化综合体,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而可及、越来越多元而包容、越来越多体验而富参与。【详细】

文化有根,文明有源。传承文化血脉,不再仅仅依靠史书中泛黄的记忆。博物馆里记录古人的“精彩生活”,也藏着今人的“诗和远方”,充满趣味又令人遐想。我们期待,随着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多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宝贵遗产,能够在新时代重新闪耀、大放异彩。【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

V视角:

@真不是毒蘑菇:有没有爱好打卡博物馆的小伙伴?我是每到一个地方,必须要去博物馆逛一逛。

@胖虎弟弟:据传逛国博、游故宫、爬长城号称“铁人三项”。

@胖豆豆的围脖:国博真的太值得看了,去了三天都还没看全。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突出特色、细分类型、完善收藏、提升展陈,发挥好教育与研究功能,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与优秀传统文化共鸣,博物馆将拥有更强的文化影响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THE END
1.图书馆赴上海博物馆东馆参观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9月29日下午,图书馆工作人员赴上海博物馆东馆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参观学习活动。 上海博物馆东馆,作为“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自开放以来便以其丰富的展览内容、先进的展陈技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目光。大家先后参观了青铜馆、https://lib.shisu.edu.cn/2024/1009/c93a1225940/page.htm
2.英国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博物馆及排名分析其中最大的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大不列颠图书馆),于1602年开放,比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早150年,现有藏书600多万册,拥有巨大的地下藏书库。剑桥也有近100个图书馆,藏书约500多万册,每年购书经费约300万英镑(折合4000多万人民币)。根据1611年英国书业公所的决定,英国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图书都必须免费https://www.liuxue86.com/a/2533159.html
3.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一日游今天趁着冬日阳光,我的一行四人驱车50多公里来到了位于通州政务中心旁的北京新的文化艺术地标建筑: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参观游览。所见、所闻、所听、所观,给人震憾,感概建筑的宏伟壮观,气势恢宏,造型的优美,外型和内在无处不是美的享受。北京的场馆建没不处不体现高、大、上。 https://www.meipian.cn/4zjji0k5
4.东方快评丨图书馆博物馆开启“夜间”模式,值得尝试日前,广西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提请常委会参阅。报告提出调整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放时间,建议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持续至夜间开放,为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提供条件。(7月28日《南国早报》) 回望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不难发现,文化兴盛始终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如中国古代的汉、唐社会https://n.eastday.com/mnews/162752580777013977
5.以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双向互动推动全民阅读——2023角楼论坛成功举办论坛开幕式由教授、博导、首都图书馆原馆长倪晓建主持,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东城区阅读推广联盟秘书长、中文在线总经理杜嘉为大会致辞,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图书馆原副馆长陈坚主持了下午的会议。 此次论坛邀请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委员会专家和多位图书馆、博物馆馆长及从事阅读推广研究的专业学者,围https://www.clcn.net.cn/news/default/detail?id=3101
6.精品案例李兴钢:玉环县图书馆博物馆方案设计玉环县城是一处渔港,博物馆和图书馆是两座相对独立又一起建设的建筑,位于填海后形成的空旷平地上。我们的总平面规划吸收了很多当地渔港的空间特征,结合水面,形成建筑之间一种对望的关系,并与周围大的山形水势相配合。 ▲ 功能单元体—结构单元体 ▲ 结构单元体的组合 https://bbs.co188.com/thread-9398759-1-1.html
7.研读张謇《国家博物院图书馆规画条议》《国家博物院图书馆规画条议》(2012年版《张謇全集》④第278-280页)成文于西学东渐、民国初立的重要时期。是一篇集中体现张謇博物馆、图书馆建设,以及张謇家国情怀和公共意识的重要文本。本文简要缕述学习这篇文章的粗浅体会。 一、写作背景 (一)源于初心的博览情缘 http://www.zhangjianchina.com/view.asp?keyno=4386
8.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由来托勒密一世和德米特里讨论出一个包含两点的计划:(一)建立皇家图书馆;(二)自主一批哲学家、学者和科学人员,让他们组成固定的学院,学院被称为博物馆(Museum)(名字取自希腊女神Muses)。图书馆收藏一切对希腊学术研究有重要意义的著作的副本,博物馆则为一切学问斐然的人提供职位。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18847179/
9.陪娃探访之江文化中心,打卡省博物馆和省图书馆,新馆就刚好经过了省图书馆,想着来都来了,就进去逛逛吧,结果被告知需要预约才能进。保安师傅看我们预约了省博物馆,然后上午人也不算多 就通融着让我们进去了,感谢! 图书馆新馆,还是一个字:大!真大,哈哈哈 原谅我的词穷。简单逛了逛,小伙子就到了少儿阅览区看书去了,确实,图书馆毕竟不是游玩的地方,来看书才是正确的https://www.19lou.com/forum-16-thread-434616943541682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