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专家讲解|十二月10场专题导赏文物馆藏全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讲解周”将在十二月推出10场专家讲解。本期专家讲解将围绕“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以及临时展览开展,带您从不同视角看展览、赏文物、观古今,感受永恒的文化魅力。

2024年12月专家讲解安排表

专家讲解·内容简介

走进古希腊的美学世界

2024年12月24日(周二)9:40—11:10

讲解展览: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

展厅:南1、南2展厅

主讲人:朱晓云,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业学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馆员。“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中方策展人。曾主持策划“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国家博物馆智慧展厅“数说犀尊”等展览。致力于中西博物馆管理比较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法国的国立博物馆与国家文化影响力建设》《阿布扎比卢浮宫:法国博物馆走出去》《历史坐标中的法国“学院派”》等。

讲解内容:在所有关于古希腊的展览中,再没有比“美”这个主题更令人心动的。作为西方文明的起源,这片地中海沿岸,被美神阿佛洛狄忒垂青的土地,也为西方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树立了范式。但是,古希腊的“美”从何而来,在与埃及、两河流域的强大文明毗邻而居的地中海西岸,古希腊如何能够在“美”的世界构建中独树一帜?在走向我们所熟知的“希腊化时期”之前,它曾经历了什么?在这漫长的,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公元前1世纪的岁月中,“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如何各自为“城邦时代”古希腊美学体系的最终形成提供多元的养分?本次讲解将带领观众一起探寻古希腊对于“美”这一主题的执着追求以及多元创造,展现“美”在古希腊精神世界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古希腊人是如何通过对“美”的探索实现自我的超越。

神话·传说·史实

——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

2024年12月24日(周二)14:30—16:00

讲解展览:古代中国

展厅:北20—25、南15—20展厅

主讲人:代媛媛,文学硕士,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主要学术成果:《玉音和鸣,乐石同光——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容曜丹青——明清肖像画展中“文人雅集”音乐活动场景及所用乐器》《碎金词谱选译及其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乐派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音乐史》等。

讲解内容:中国古代音乐史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类特征,并从音乐的角度、以音乐的语言对其进行诠释。“古代中国”展览的展陈逻辑与展品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音乐信息,它们串联起绵延的中国古代音乐历史,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它们也展示着中华文明特殊的魅力。本专题以“古代中国”展览中文物的音乐故事出发,以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脉络,为观众展现中华文明中多元一体的音乐历史。

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

2024年12月25日(周三)9:40—10:40

讲解展览: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

展厅:北10展厅

主讲人:郑烨,文学硕士,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文化、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展览策划。“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藏饮食文物精品展”中方策展人。曾参与“启蒙的艺术”“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食味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等项目的对外联络和策划组织工作。主要学术成果:《博物馆专业人员国际交流项目的策划》《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文物的收藏之路》等。

往日“食”光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2024年12月25日(周三)14:30—16:00

讲解展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展厅:北11展厅

主讲人:王辉,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饮食文化史。主要学术成果:《秦汉的飨宴》《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等。

讲解内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宏富,不仅有制作精美、功能各异的饮食器具,有种类繁多、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有浩繁的饮食典籍制度;还包含着由烹饪实践派生出的“五味调和、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政治智慧以及“医食同源”“食疗养生”等科学的饮食思想。本次讲解从食材、器具、技法、礼仪、艺术等不同角度阐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呈现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古代饮食文化图景。

中国艺术陶瓷的产生及意义

讲解展览:中国古代瓷器展

展厅:北17展厅

主讲人:杜卫民,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瓷器鉴定。曾参与策划“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曾受邀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中国艺术陶瓷的产生及意义》讲座。主要学术成果:参与编写《拣金集·陶瓷卷》,出版《青花、彩瓷鉴定辨伪》等著作。

讲解内容:从唐朝开始,唐三彩和秘色瓷出现,陶瓷器由冥器模型和一般下层群众的日用品,发展成为皇帝及文人士大夫喜爱的具有极高审美趣味的艺术品。此后各个时代的陶瓷艺人都有不同的艺术创作,使中国的陶瓷艺术品种繁多,异彩纷呈,逐渐在世界上被公认为东方艺术的代表。本次讲解选取展览中的经典文物,解析中国艺术陶瓷的产生及其意义。

服饰万年

——中国古代服饰巡礼

2024年12月26日(周四)09:40—11:10

讲解展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展厅:北18展厅

青铜犀尊工艺、造型及纹饰的数字化解析

2024年12月26日(周四)14:30—15:30

讲解展览:数说犀尊

展厅:北16展厅

主讲人:郭小影,美术学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工艺史及民族文物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数字化展览对于犀尊美学特征的阐释》《从历史中走来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中国传统文化在博物馆形态下的传播》等。

讲解内容:“数说犀尊”展是国博首个数字化展览,展览采用一物一展的策展思路,通过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AOA定位、增强现实等技术,对国博馆藏代表性文物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科学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数字化呈现,让观众从单纯的参观者变成了探索者、参与者。本次讲解将带领大家通过一场数字化的旅程,从多维度去探寻犀尊的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和装饰工艺、造型和纹饰美学等,领略错金银云纹犀尊的工艺魅力。

河北曲阳石雕造像的艺术赏析

2024年12月27日(周五)9:40—10:40

讲解展览:惠世天工——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

展厅:北1、2展厅

主讲人:蔡晓菁,宗教学博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佛教史与佛教文物。主要学术成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亚视域下的南北朝三论学嬗变与发展研究》,论文有《佛教中国化视角下造像碑的功用与类型探析》《邺城出土白马吻别图像及其寓意》等。

讲解内容:佛教造像展览不仅展现多彩的造像艺术,也反映人们的文化信仰和精神世界。曲阳石雕艺术展集中呈现了河北特有的白石造像风格与造像历史。这一区域造像的题材、样式、造型等各方要素特点鲜明,别具一格的雕刻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本次讲解通过解读曲阳石雕艺术展,带领观众赏析珍贵主题文物、领略以曲阳石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石刻造像的艺术之美。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之观念篇

2024年12月27日(周五)14:00—16:00

展厅:北20—北25、南15—南20展厅

主讲人:毕游,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方向研究,尤其在宋明理学方面成果颇丰。主要学术成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朱熹、陆九渊与王守仁理学思想比较研究》,并出版同名专著;论文有《朱陆之争所呈现的道德知识性问题》《理范畴的内在矛盾性及其主观化演进》等。

讲解内容:本讲解沿着古代中国陈列的历史进程,简述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本期主要围绕古人内心世界的建设。人类最初萌发的是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周人将商人的祭祀文化发展为礼乐文化,礼乐崩坏则激发了百家争鸣的热潮。两汉的繁琐经学演化成清谈,魏晋玄学家重新讨论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西来的佛教借玄学广泛传播,展开了一个全新的内心世界。佛教的思辨性、实证性、心性论以及道教的宇宙论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资源。清初三大师在挽救理学末流之弊的同时,提出了具有启蒙意义的新人性观。本讲力求通俗易懂,故事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并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杏林探赏

——博物馆里的“生命之光”

2024年12月28日(周六)9:40—10:40

主讲人:曹丽莉,历史学博士,馆员。主要从事医疗史、政治史、社会史方向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近现代医药卫生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论文有《晚清县官韩仲荆的家庭医病活动研究》《变局中的乱象——晚清上层官员托病现象探析》《民国时期的医疗美容整形术及其受众考察》等。

讲解内容:自古而今,医药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福祉。中华民族对于生命健康的求索孜孜不倦,中国医药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且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中华民族绚烂历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次专题讲解以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医药文物为依托,向观众讲述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医药发展的历程及中国传统医药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并通过诠释中医药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浸润,探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的中国智慧。

【走近国博】

国博展讯、展览详情↓

【文明参观靠大家】让我们一起携手营造一个安全、庄重、有序的良好参观环境

【观众之声】

@丁丁呀:到国家博物馆,我只办一件事:那就是把读过的书,变成走过的路!国宝们一言不语,却又向我诉说着许多许多……在博物馆感受一眼万年……

@不正经洋仔:踏入国家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在这里,我不仅见证了文明的辉煌与沧桑,更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与力量。漫步于一件件珍贵文物之间,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每一次凝视都是与古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更加懂得了尊重与珍惜——尊重历史的馈赠,珍惜文化的传承。每一次学习,都是对自我认知的一次升华,也是对这个世界更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历史的声音,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吧!

@豆豆:“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观展随想:“美是什么?”这一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一直牵动着古代哲学家、数学家、诗人和艺术家。即使最终无法导向绝对真理,也能引导我们认识自己的内心。美——见到即能感知,美不言而喻。

@我是文静的静静:前一段去河北博物院和定州博物馆,好多的精品文物和镇馆之宝都出差了,没想到在国博的临展中与它们不期而遇,还看到了很多正定博物馆和河北其他博物馆的馆藏精品,真是开心的不得了!

THE END
1.在国博读懂文化中国:当百年国博遇到“文博热”澎湃号·湃客暑期,国家博物馆每天有近160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国庆假期,国博预约最高峰日达121.6万人,7天平均每天约有95.4万人预约。即便是在淡季,每天也有近52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国家博物馆开放运营的常态。 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参观后母戊鼎。摄影\周冉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58215
2.文化中国行丨排长队看展览买文创国博到底有啥在呀?视频文化中国行 原标题:排长队看展览买文创 国博到底有啥在呀? 近年来,文博游成为许多青年人追求的新风尚。他们走进博物馆观看展览、买文创,感受人类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一起走进国家博物馆,领略古今中外璀璨多元的文明永恒的魅力。 每天早9点,国家博物馆开馆前,入口处总会排起长龙,从祖国各地前来看展的青年人,脸上满https://www.workercn.cn/c/2024-12-10/8410084.shtml
3.探索展正在中国科技馆火热展出2024年12月7日,《何以文明》《奇遇三星堆》沉浸探索展在中国科技馆一层短期展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步入其中,您将踏入历史长河,走过良渚、陶寺、二里头、三星堆和殷墟五大中华文明遗址,看到华夏文明诞生时期的“技”与“道”,感受先民们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和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 https://www.cdstm.cn/frontier/qt/202412/t20241213_1081829.html
4.国家博物馆有哪些展厅值得看?行业新闻橙牛数字摘要: 国家博物馆是一个充满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展厅都值得观赏。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国家博物馆中最值得观赏的展厅。 1、中国历史陈列 中国历史陈列是国家博物馆的精华之一。在历史陈列中,你可以领略到各个朝代的文化和历史。该陈列展品众多,包括了中国从远古时期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如http://www.qiyezhanting.com/news/17139.html
5.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 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 科技的力量 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成就巡礼展 百年巨变——雕塑作http://m.chnmuseum.cn/Portals/0/web/vr/
6.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推进文物与互联网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智慧博物馆”建设不断深入。博物馆导览系统协助观众更好地体验博物馆,成为博物馆智慧化服务探讨的重要课题。中国国家博物馆(下文简称国博)是国内博物馆较早使用语音导览设备为观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
7.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博物馆360全景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360全景摄影、3D、视频、声音、图片、设计等表现形式集中展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项目中,实现前所未有的新的视觉传达与交融互动的展示形式。https://v1.chinatmic.com/chnmuseum/2.html
8.戳!足不出户,带你尽览国博卢浮宫的旷世杰作01.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过往的专题展览提供了实景观展体验,可以像身处博物馆内一样“边走边看”。专题展览既有“甘肃彩陶艺术”“大唐风华” 等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有“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等国外主题的展览。 国博现有藏品数量140余万件,每年大约呈现约40个展览展览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6/04/content_24273484.htm
9.中国博物馆数字化8篇(全文)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做出贡献”在参观普通博物馆时,观众的参观路线及方式 几乎都是由设计者决定的,参观者没有自主性“参观数字化博物馆则没有空间上的限制,参 观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随意参观,对感兴趣的展品,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了解它的历史 渊源!发展变化历程”如果对博物馆不再感兴趣,还可以随时退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jrkg9x8.html
10.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有呦哈7904的「此刻」逛逛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一般人读不懂他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有204家,其中北京18家,本周打卡一级博物馆<北京天文馆> 写在首行:天文馆属于科教馆,孩子很多,请一定做好心理准备,遛娃请忽略。 馆内不像熟知的博物馆,有许多展品展出,大部分是有模型和文字在进行科教,所以没有知识储备或者兴趣不大的人会觉得无聊。 http://live.16fan.com/info/308361.html
11.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一层4号展厅 查看展览 辽博资讯 查看更多 2024-11-16 今日开幕 | “乐居——旅美华人艺术家侯宁油画作品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 2024年11月16日,由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杭州钦哲艺术中心协办的“乐居——旅美华人艺术家侯宁油画作品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了旅美https://www.lnmuseum.com.cn/
12.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复兴路9号。展览大楼1958年10月兴建,1959年7月建成,1960年8月1日正式开放,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http://www.jb.mil.cn/
13.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目前上线的虚拟展厅共有10个展览,包括8个国际交流展:“罗马尼亚珍宝”“伏尔加河回响——特列恰科夫画廊藏巡回画派精品”“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罗马与巴洛克艺术” “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 “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https://www.360doc.cn/article/87990_562469349.html
14."云旅游"哪家强?这些景区不出门也能逛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 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vr/ 03. 上海博物馆 藏品三维展示 中国古代艺术上海博物馆于50年代建成,素有文物界“半壁江山”的美誉,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在官网不仅可以看到线上馆藏品三维展示,还能游览“千文万华”、“申城寻踪”等重磅展览,内容十分丰富。 https://travel.ifeng.com/c/7u53nQ6SjYG
15.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近20万平米、拥有48个标准展厅。国博现有藏品数量140多万件,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https://www.maigoo.com/citiao/56614.html
16.6万件文物藏品将有“数字化表达”,群核科技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签署4月15日,群核科技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在文物、博物馆、美术馆数字策展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协同创建以数字原生为特征的数融策展平台(SROM)及专业素材库,打造“数融+”数字博物馆系统,同时聚焦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技术支持,共同探索国内国际博物馆的数字合作模式。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4/3201834.html
17.西安决策参考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沉睡的文物通过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等“活”起来,掀起了一拨又一拨热潮。 近年来,北京地区博物馆充分挖掘其自身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来提供博物馆云端服务。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今年博物馆日期间,全市多家博物馆根据自身资源特点,策划了多项精彩的线上展览和活动。“5·18http://www.xalib.org.cn/info/72757.jspx
18.新闻喜讯!湖南博物院“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入围第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湖南博物院均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古代青铜器收藏重镇,藏品时间跨度长、门类丰富、器型多样。“天亡”簋、作册般甗、柞伯鼎、六年琱生簋、人面纹方鼎、皿方罍、象纹铙、豕尊等重器蜚声中外。 天亡簋及铭文 在展品选择上,既有商、周青铜器的庄重典雅,也有汉至明清青铜器的传承和变化,向观众诠释、展示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9612
19.国家博物馆3D虚拟展厅:让历史触手可及进入国家博物馆的3D虚拟展厅,我们便可以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痕迹。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到商代的青铜器,再到唐宋的文人画,每一件精选出的文物都可以在虚拟展厅中近距离欣赏。通过高清晰度的图片和视听效果,仿佛能够感受到文物散发的历史氛围。 虚拟展厅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展品,还提供了详细的解说和历史背景,使观众能够http://www.kushixiu.com/article-1402.html
20.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在哪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该数字展厅是一座集数字技术、文物展示和互动娱乐http://www.mansitine.com/ask/88957.html
21.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有77个专题展厅,利用VR技术把馆藏资源数字化呈现,提供了可视化的文博类开http://lib.cssn.cn/zy/dzzy/mfxszy/202306/t20230619_5646933.shtml
22.丹麦国家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1892年,该馆正式定名「丹麦国家博物馆」。1929年,博物馆进行大规模扩建,建筑占据了整个街区。1992年,博物馆再次翻修,新建一个大型展厅用于临时展览。丹麦国家博物馆庭院展厅及馆藏 · Halls and Collection丹麦国家博物馆共有4层,设有7个常设展览,包括4个丹麦文化历史展与3个专题藏品展。前者位于1-3层,以时间为https://art.icity.ly/museums/w4cl0jr
23.展馆虚拟数字人落地方案:探索全嘲智能游览广州虚拟动力AI交互数字人解决方案,适用于博物馆展厅、历史遗址、文化展览等各类文化教育场所。支持定制化构建博物馆数字人虚拟形象以及知识库,将展品信息、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知识训练整合到数字人的智能系统中,使观众与数字人进行面对面的实时互动交流,让AI数字人能够提供展品介绍讲解、展厅导游、文化教育等服务。 http://m.virdync.com/h-nd-1175.html
24.全球各大博物馆线上博物馆来了②数字文物库:https://digicol.dpm.org.cn ③历年展览与陈列:https://www.dpm.org.cn/classify/exhibition.html ④全景故宫:http://webapp.vizen.cn/gugong_app_pc/index.html 2.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http://www.chnmuseum.cn/zl/(打开下滑至“网上展厅”) https://www.clickshowcase.com/news-detail-id-40.html
25.陕西新增6个国家一级博物馆看看它们“牛”在哪儿陕西要闻在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开幕式上,举行了一系列重磅发布,分别有: 1.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文物局联合开展的“首届陕西数字文创大赛”颁奖。 2.三家博物馆入选“2024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分别是:内蒙博物院、苏州市吴中区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https://news.hsw.cn/system/2024/0519/17472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