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历史尘土探寻文明根脉——中国考古博物馆与城市文脉巡礼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田野间,遗址旁,一锹一铲,探寻文明根脉。

从野外到博物馆展厅,浸着泥土芬芳的历史文物,与世人面面相对。这是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充满了未知与好奇。

在中国考古博物馆,记者仔细端详着每一件珍宝,经历着凝视与被凝视,思绪仿佛到了那一幕幕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见证着古老文明的新生。

中国考古博物馆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

中轴线上的“历史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

自1921年仰韶文化发现以来,中国现代考古学走过了百年历程。100多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了丰厚成果。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极大地激发了历史、考古、文化遗产工作者的积极性。这个时候,需要一座“中国考古博物馆”去展示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因,呈现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智慧,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历史支撑。

2019年1月3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在北京挂牌成立。随后,中国考古博物馆的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2019年年底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始内部试运转与修改完善,2023年9月15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至此,在这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多了一座展现我国悠久历史的文化新地标。

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策划之初,中国历史研究院集结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杂志社、中国边疆研究所、文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几十位优秀中青年专家学者为展览出谋划策,研讨定位。十多人参与撰写展陈大纲,反复修改,精研十稿,又邀请了多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老一辈专家学者审阅并提出中肯意见。

仓储式陈列是该馆的一大特色。记者在展厅看到,部分展品被放置在如仓库般的小格子内,考古出土物则以遗址、遗迹为单位进行密集陈列,旁边还附上图解说明。

这样的学科特点从根本上要求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陈列不以展示精美的孤立文物为追求,而是要充分考虑考古学文化和考古学遗迹单位,以精品文物与成组器物的有机融合、线图描绘与图版说明的辅助铺陈来完成对整个社会生产技术水平、审美情趣以及社会组织、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形成与发展的考古学解读。

似鼎如尊的建筑秉承古典之美

中国考古博物馆坐落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内。主体建筑外形似鼎如尊,是记者对它的第一印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鼎”代表着权力与疆域,“尊”象征着尊重和吉祥。中国考古博物馆是展现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的国家级殿堂,里面收藏展示的文物,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和演进。对于这样重要的建筑,“鼎”和“尊”似乎更加契合它的内涵与意义。它雄伟宏大、庄重威严,站其面前,一股历史的厚重感迎面扑来。

主体建筑外廓正方,堂开九间,中空五格,涵容四方。檐口之上以“亜”字形态衔接方圆,承托起圆形天台,环观四方之景,俯仰天地之象。斗拱承托从屋檐到柱身的静力学传力曲线,在竖向的韵律中,自下而上呈现出由实到虚、由简而繁的渐次变化。这是中国古典建筑最具特征的经典线型,秉承了中国传统建筑“形构同源”的设计理念,以纯美之形态、升腾之韵律展现中华文化中正淳和的精神气质,彰显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气势。

如果把镜头拉远,用俯瞰的视角来看,中国考古博物馆所在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筑群,更加令人震撼。

中国人建城造屋的首要之事是“居中取正”,要符合中华文化中正淳和的精神特质。纵观中国传统建筑格局,基本都遵循了这一营造法则。中国历史研究院也是这样。其主体建筑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文化综合区轴向性公共空间的正中南端,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最为壮丽的“Π”型形制,以裙楼环抱主体建筑,以东西两阙衬托中央耸立之势。在体现国家宏硕壮美之文化形象的同时,形成一系列亲民开放的外部空间场所,与文化综合区的公共空间系统衔接融合。

裙楼与主楼相得益彰,其通过双层立面的设计与主楼相结合,竖向的“石简”格构在间断中呈现出连续性,在渐变中寻求韵律,不仅构成了立面的分形元素,还增强了建筑的视觉吸引力,在尺度和节奏上,使整个建筑群呈现内外的连贯性。

适应当地气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别较大。先人在建造房屋时尤其注重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建材、使用不同的营造法式,让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中国考古博物馆继承发扬了这种智慧,通过形态构成和空间组织,更多地利用建造本身,而不是设备,达到较为舒适的室内外环境质量,实现被动式环境调控。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中国考古博物馆珍藏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成果,是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智慧、审美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重要场所,其建筑本身也凝聚了中国精神内涵,在物理空间与这座城市甚至这个国家产生文化共振,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展陈彰显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博物馆展览应该是思想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结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启迪民智。展览策划的思想性尤为重要。

中国考古博物馆精心设计展陈,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撷取中国历史研究院珍藏文物精品和文献精华,以社会形态变迁为基本脉络,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分为“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重点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重点突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和平性、包容性。

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创新,以创新精神不断进行物质文明创造、精神文明创新和政治文明创建,展陈中的文物就是见证。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开始栽培粟和黍,研究烧制陶器,用于存放、蒸煮食物。战国时期,大型打击乐器——曾侯乙编钟,向人们展示当时的韵律与审美。高超的琢玉技术、先进的铜器铸造方法、繁复的陶瓷工艺等,都曾惊艳世界。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文化汇聚的过程。展陈通过历代疆域变化、中国古代都城一脉相承的规划布局来展现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包容性由来已久。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厚德载物”的修养之道、“因睦以合族”的治家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兼听则明”的治国之道以及“协和万邦”“修德来远”的民族、国家间交往之道。展陈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立足点,展示中华文明与其他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考古博物馆珍藏展示的文物精品和文献精华,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先人的智慧、情感与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在今人面前,让今人回望过去,观古今之变,看沧海桑田,守望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THE END
1.告别“高冷”,让博物馆不断释放活力博物馆要与时俱进,拥抱科技力量,比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能打破展柜与时空的限制,让观众“穿越”到文物诞生的时代,感知过去;数字化存储、3D建模让海量文物以高清姿态呈现在网络平台,爱好者足不出户便能沉浸式“云游”博物馆,拓展文化辐射范围。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展览,借科技勾勒紫禁城四季流转、宫廷盛景,吸粉无https://www.xmtv.cn/xmtv/2024-12-08/939d2e6806850f6e.html
2.公共上海博物馆东馆全面建成开放12月3日,在“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上,上海博物馆东馆宣布正式全面开放。 上海博物馆东馆定位为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着眼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十三五”时期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东临丁香路,西至杨高南路,北抵世纪大道,南接保利https://www.ccmapp.cn/news/detail?id=675aab79c7a16164934f7185&categoryname=%E7%83%AD%E7%82%B9%E6%8E%A8%E8%8D%90
3.南京南京博物院游玩攻略南京博物院门票多少钱/价格表南京博物院还是值得一看的一圈下来发现还是逛博物馆最耗体力所幸娃没有跟来 下次再来捡树叶吧各种艺术产品见证历史更是见证古代匠人精神。 查看更多? 用户问答(163)查看全部? 计划4月底带孩子(9岁男孩)一家三口去南京,2天时间(周五晚上到,周日晚上回),必去的景点有: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馆、南京博物院、夫子庙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florence35213/19519.html
4.太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文物专栏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到太原市文物局新闻发言人、二级调研员冀晓峰同志,市文物局办公室主任陈雅彬同志、博物馆管理科科长张文娟同志,就创建博物馆之城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并在此举行首批类博物馆授牌仪式。 首先,请冀晓峰同志解读《太原市类博物馆培育发展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我市国际博物https://www.taiyuan.gov.cn/zcfg2/20220518/1210607.html
5.杭州超全博物馆地图孩爸孩妈聊天室我今年在杭州逛了2个半新的博物馆了。 上周去了杭州国家版本馆,上几个月去了临平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如果老虎岭遗址公园,能算半个的话,这两年,杭州的博物馆、展览馆确实越来越多了。 夏天最适合逛馆,毕竟去哪儿都热的时候,只有博物馆的冷气开得最足。 https://www.19lou.com/forum-16-thread-83591660038571179-1-1.html
6.埃及博物馆参观攻略(含购票和展览精华)埃及博物馆参观攻略(含购票和展览精华) 《埃及丨黄沙舞风,道不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和如今深深的套路》 LP的开罗部分介绍了很多,厚厚一沓,而我觉得整个开罗,最值得一去的就是埃及博物馆,参观完金字塔的第二站就是埃及博物馆,计划了大半天时间参观,依然觉得不够看,特别是在卢克索买了本有关埃及博物馆的书后,感觉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31309.html
7.展讯苏州丝绸博物馆:让优秀传统文化“留得住”“用得好苏州丝绸博物馆是“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馆内设有多功能报告厅和教育活动室,在举办陈列展览的同时,开展小型学术交流、科普讲座等社会教育活动,弘扬丝绸文化,保护丝绸文物,传承丝绸技艺,传播丝绸知识。 作为“宋锦”和“漳段”两项传统丝织技艺的非遗传承保护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是国家文物https://m.cnacs.net.cn/89/197001/3060.html
8.2024梵蒂冈博物馆旅游攻略之缪斯展览室缪斯展览室图文介绍提供2024最新梵蒂冈博物馆的缪斯展览室的旅游攻略和图文介绍,包括门票价格、交通天气、游玩攻略、驴友照片等。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VaticanMuseums-18822.html
9.东京国立博物馆统管帝室博物馆的总长的办公室就在这附近,森林太郎(森鸥外)从1917年到1922年去世为止,都作为博物馆的总长在此办公。 朝鲜石像像 守护朝鲜时代王族、两班贵族墓葬的石羊像和文官石像。设置于离正门最近位置的两尊文官像(照片左上)完整保留了较细的长方体石材的形状,一般认为是古式风格。 中国石像 设置于东洋馆https://www.tnm.jp/modules/r_free_page/index.php?id=93
10.回顾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览事业——陈瑞德先生访谈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容提要】陈瑞德先生为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研究馆员。此次访谈主要围绕“回顾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览事业”这条线索,内容涉及“中国通史陈列”的历次修改、文物陈列与历史陈列的思考、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的职能、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的关系等方面。最后,陈瑞德先生从自己的角度谈了国家博物馆百年发展所留下的重https://www.chnmuseum.cn/yj/xscg/xslw/201812/t20181224_36441_wap.shtml
11.展厅设计展馆设计展厅设计公司展馆设计公司笔中集团是中国展览馆协会一级资质企业展厅设计公司,23年服务1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咨询热线:【4000-943-414】,专注企业展厅、博物馆、纪念馆、规划馆、科技馆设计施工服务.https://www.bizhong.com/
12.让历史昭告未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巡礼据承办本次《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国家博物馆展览二部主任、基本陈列项目组负责人曹欣欣透露,“从数量上看好像只增加了百多件,实际上包含在这1280件(套)中的此1150件套也已非彼1150件(套),因为此次复展已把上次展品中大量的复制品、借展文物撤了下来,或更换了新的文物。比如孙中山的印章、学医时用的显微镜镜头,http://www.cflac.org.cn/ysb/2011-04/11/content_22487948.htm
13.徐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怎么样 常设展览 古彭千秋—徐州历史文化陈列 大汉气象—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陈列 交通指南 馆藏文物 陶俑 陶瓷器 玉石器 金银器 徐州博物馆怎么样 徐州博物馆,其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徐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1956年江苏徐州汉画像石保管组,是展现两汉文化和历史古城——徐https://www.maigoo.com/citiao/57792.html
14.理论/观点从“博物”到“展览”——中国“博物馆学”的建立与全国美术展览会展览现场,1962 二、从专业到学科——博物馆学发展的体制基础 在有了一定的体制基础的情况下,各个学科都开始向着更加细化、专业化的方向逐步推进,文化部就通过几个步骤推进了博物馆学的发展。首先,在苏联博物馆学的指导下,文化部分工了文化馆、站与博物馆之间的工作,厘清了这两种机构职能重合的部分,改https://artmuseum.gzarts.edu.cn/info/1021/1813.htm
15.山东博物馆新闻资讯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在济成立为促进我省展览交流事业的发展,提升展览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由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威海市博物馆、泰安市博物馆、滕州市博物馆、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八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本专委会挂靠单位是山东博物馆,由山东博物馆提供工作场所等相关平台支持https://www.sdmuseum.com/art/2019/6/21/art_270342_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