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末,庚子春。本应是阖家欢乐,幸福安康的好时节,奈何病毒的惊雷无情地划破祥和的苍穹,让遍布火树银花的街巷卸下彩灯,变得一派清冷死寂。
2003年的非典时期,我尚未出生,只从长辈口中明白疫情的恐怖。而今,我得以与祖国共度危难,才知晓疫情之骇人。当年非典的阴影不断地蚕食着人们的心理,在病毒爆发之后顿时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所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非是一人的孤军奋战,而是无数像钟南山院士一样的逆行者们携手同行,并肩作战。从风光旖旎的荆楚之地,到万里河山的大中华,无数的医者用大爱无疆的心灵温暖了命悬一线的患者,让他们拥有活下去的机会;也温暖了所有身困斗室的人们,让我们能够安稳度过这特殊的时期。他们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为久旱之地带来希望的甘霖。
“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众多的医者赴战一线,是担一身胸怀天下的国士无双。他们“一盏仙壶济世悬,国有危难立钟鼎”,他们“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千千万万的人构成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势将病毒隔之于外。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这些逆行者们不正是无私无惧的中国的脊梁吗
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来到。”我亦相信,病毒无论怎样猖狂,不日必定被我们所驱。待到春光烂漫,橘井泉香,久闭的家门必会敞开,姹紫嫣红的花儿必会与我们相拥,沉寂许久的大地必定恢复歌舞升平的盛世之象。
征战数月方休,万民皆安。
愿此疫后,华灯初上,山河无恙,此后百年,风调雨顺。
2020年的开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挑战。保障后勤大后方,驰援湖北武汉最前线,连日来,一批批医疗设备、防护装备和生活物资源源不断涌向湖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物资供应不出差错也是战胜疫情的重要保证。在守好物资保障阵地的战斗中,创新技术走向前台,为抗疫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让我们对战胜疫情更有信心。
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物流在紧密连接我们的同时可以更加有效地保障物资流通。智能物流的推广运用首先保障了战“疫”前线的基础运力,人员和车辆都可以承担部分应急物资运输的功能;其次能合理统筹运力资源,把物流短链、智能、共生的理念在应急物资运输上进行充分发挥。在规避病毒人际传播风险的同时,保证了社会物资的正常流通。智能物流成为保障前线物资供应的生命线之一,不仅给了前线医务人员以信心,也在社会上传递着信心。
基于人工智能的假货识别和谣言鉴别,可以让公共服务、执法监管等力量少跑腿,减少线下排查被感染的风险。这不仅为供应战“疫”前线的物资上了一道品质保险,也能替在一线奋战的医务人员和警务人员把好关,为他们规避了被假冒伪劣物品伤害的风险。同时,及时的辟谣机制,也能帮助公众在疫情期间更好地甄别信息,在保障知情权的同时,起到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
摘要:根据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教师开展全面网络教学。在家学习的特点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活力提出了挑战。笔者从大学英语IV教学实践出发,提出通过教学形式上全员参与课堂建设、教学内容和资源融入抗疫素材、加强过程反馈与即时帮助等措施来保持学生活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教学反馈,笔者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
关键词:全面网络教学;自学能力;全员参与;抗疫素材
一、基于抗“疫”背景的教学思考
全面培养“人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格”的全面培养,包括“知、情、志”(发展智力、管理情绪和坚定志向)三个方面。大部分学生只知“知”,不知其他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善诱”,“引导”学生修明自身,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知行合一。我们正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时期,不乏鲜活的典型事例。加之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文化、观念、习俗等。如果教师打破学科与社会生活的界限,将这一正面教育题材融入课堂内容,充分发掘疫情防控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就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令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快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线上学习改变了教育场景,无论采取什么技术手段,师生的对话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如果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很难保证学习质量。因此,学什么不如怎么学重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快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网络教学实践
(一)课前准备
课前,笔者和学生分工合作。学生的一项工作是负责挖掘抗疫新闻素材并准备讲解。由于情况特殊,学生手头上的学习资源有限,因此学生的另一项工作是梳理、分析四六级学习材料并分发。笔者的工作是提前一周发放任务单,明确本周学习任务和下次课前准备。然后根据大数据分析,形成课堂反馈。同时,明确并发放下一次课程安排。而每一个环节都包括与学生实时沟通和指导。
1.学生挖掘新闻、安排讲解和讨论
2.学生制作四级复习材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详细分析了真题试卷的试题、听力文本、作文范文和翻译范文,标出了四级词汇答案、词汇举例、翻译好的作文句型和亮点表达等。教师提修改意见,学生修改补充,教师再审核。最后班级共享学习资料。整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材料和思路,提高自学能力。同时,由于全面网络教学缺乏面对面沟通的介质特点,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个别问题。学生整理加工的复习材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分析、掌控学生的自学过程,发现普遍问题,从而为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更便利、准确的参考。
3.教师发布任务单、数据跟进,明确下一次课程安排
4.教师强化过程反馈和阶段总结
(4)课后小测。测试内容为课上主题内容,主要是为考查学生上课专注度和教学效果,这有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三、网络教学反思
课堂约束相对乏力。尽管有学生认为“网络课堂和在教室上课有不同的效果,在线课堂能给予学生更多发挥和思考的空间”,但是更多学生认识到“需要自觉”“自己要注意集中精力”,还有学生反映“还是喜欢在教室上课”,这说明学生需要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实施全面网络教学,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挑战。但“危”中有“机”,教师应该抓住新教学场景这个机遇,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构建网络教学整体框架,不管以何种媒介进行教学,重要的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组织好教学资源,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要学习更多的教育原理和方法,思考网络教学过程监管及效果评价的方式方法,更好地落实“停课不停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UNESCOIITE官网发布《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2):113.
[2]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6-113.
摘要:2020年的中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正在进行,与以往不同,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更为精准、快速、开放的手段,在发布疫情数据、政策资讯,提供发热求助上报、疫情防控线索上报、远程医疗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做作用,不仅获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更是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许。
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抗疫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科学防控疫情
人工智能在基层防疫显身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为缓解门诊压力,国内部分医院应用DUCG(动态不确定因果图)平台防控疫情。截至2月14日,胶州已通过该系统筛查排除147个病例。此外,当紧急疫情爆发时,智能机器人可代替或协助人类在疫情区进行人群实时监测、人体体温识别、异常体温识别、口罩佩戴识别、不规范穿戴警告、消毒液实时喷洒、疫情播报等工作职责。可在机场、客运站、地铁站、医院、商场、写字楼等,在规划区域内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监控。
5G助力其他新兴技术应用落地。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借助5G低延迟、大带宽特性,使得5G+高清视频、5G+远程医疗、5G+智慧防控等行业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防疫效率。例如,5G+VR远程系统,能够实现360度全方位高清远程诊疗,协助异地专家进行病患医治与抢救工作;5G+无人机,可代替或协助人类在疫情区进行图像实时回传、重要政策宣讲、口罩佩戴识别、不规范穿戴警告、人员安全管理等工作职责;5G+AI视觉识别+边缘计算自动驾驶,能够解决疫情下最后500米内的配送的难点,将“人传人”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远程办公迎来高速发展。疫情之下,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企业可以高效开启在线办公模式,集远程打卡、远程会议、远程考勤等于一体,高效促进工作实施,尽可能帮助企业恢复运转。实际上,远程办公由来已久,技术早已成熟,此前受传统管理哲学以及实践中团队协作问题的挑战,远程办公未能普及。面对本次疫情拉动的远程办公需求,华为云WeLink、腾讯会议、字节跳动飞书、Zoom等纷纷推出一定时长的免费举措,一方面协助应对疫情,另一方面加速培养用户习惯。经过本次疫情,该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工业互联网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本次疫情危机将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落后的生产模式、欠佳的融资能力、较弱的供应链掌控能力和匮乏的人才资源降低了企业竞争力,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作为工业经济全产业链、全要素和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工业互联网通过打通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实现生产端、需求端与设计端的直接对接,开展市场机会预测和产品创新,实现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抢占市场先机。此外,通过对数据价值进行评估,可以创新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为抵押的融资模式,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零接触”购物和娱乐模式
新零售迎发展契机,O2O探索行业新模式。传统的电商类似大型超市的购物模式,而网络直播带货则类似于商场购物模式,需要导购员介绍商品性能,与消费者实现一对一网络互动,减免现场购物的风险隐患。疫情影响下,新零售行业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网络3D购物、实体店自助结算、无人超市24小时营业等,能够更加匹配人们消费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欧睿统计,疫情期间京东、美团、饿了么、盒马鲜生等头部公司订单量爆发式增长,叮咚买菜APP大年三十当天订单量同比增长300%,并且实现了客单价翻倍。
影视娱乐产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危机是产业升级的外部契机,而技术创新才是产业升级的真正动力。伴随5G、AI以及数字生成技术的成熟,新的娱乐内容的生产方式已层出不穷。比如凭借这一AI生成技术,通过文本快速生成音视频的能力,影视制作公司可以基于拍摄计划,让演员按照剧本要求在线提交基本声音、视频素材,后期就交给后期团队生成虚拟的演员形象,完成在剧中的表演,大大节省线下拍摄、制作费用。又比如,在5G网络技术和AI能力的加持下,分布式实时录制正在走向现实。众所周知,5G网络的超高速率、超低延时以及超大数量的终端联网支撑,让跨地域甚至跨国的同步直播成为可能。在之前,国内运营商与华为联合举办的5G多地合奏演唱会,也成功证明了多地同步完成演出的技术可行性。
5G助力网络游戏迎高速增长。春节期间,官方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通用预防指南》建议民众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景区、主题公园以及KTV、网吧等娱乐场所的暂停营业,更使网络游戏行业被动承接了大量消费者的娱乐需求。此外,5G带来的超高带宽、超低延时、海量连接等技术,不单可以用在4K/8K分辨率的影视直播服务上,更是给云游戏以广阔发挥空间,轻松实现随时能玩、随地能玩的需求,扫清“最后一公里”的障碍。近日,黑鲨正式宣布,首款5G游戏手机腾讯黑鲨3将于3月3日在线上直播发布。预计网游行业,尤其是“手游”细分领域营收增长迅猛。
[1]徐晓兰.工业互联网破解中小企业“疫情”之困6.4%[N].中国工业报,2020-02-19.
[2]王天奡.基层防疫,人工智能显身手[N].人民政协报,2020-02-19.
[3]何昱璞.上市公司复工复产大打“科技牌”[N].中国证券报,2020-02-22.
[4]张汉青.创新浪潮推动区块链应用驶入快车道[N].经济参考报,2020-02-27.
[5]高飞.科技赋能,防疫更高效[N].无锡日报,2020-02-19.
小溪相信科学,最终凝聚成洋;星星相信科学,最终闪闪发光;雄鹰相信科学,最终翱翔于天;人民相信科学,最终抗疫当前……要想打好防疫战,我们一定要以科学星光,驱疫情恐慌!
阅青天,责科学为志,欲览月,则理性筑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以科学理性为志,中华民族必将上高水长。
以科学星光驱疫情恐慌,是从荒芜处走出繁华风景。
理智科学抱转疫情,做到不传谣也不信谣,李兰娟院士的一番话敲击了一大批中国人,是啊,正直危急时刻,医生护士纷纷不计报酬,无生不死,从大江南北飞往江城武汉,也有人造谣传谣引起社会恐慌,庄严持续,这是美与丑的抵抗,也是善与恶的力量,而是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更应该相信科学,保持理性,不惧风雨中的淤气。三十年读史,无外金戈铁马,亭王世家;九万里悟道当坚信科学,不信谣言,让我们划时代之浆,扬科学之帆,驱逐疫情之中的种种谣言!
以科学星光驱逐疫情恐慌,是从阻拦处走向星光灿烂。
“中国青年要在科学奋斗坚守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鼓舞了一个个青少年的前行着,没有人会想到2020年中会成为疫情之上的诺亚方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中国人前赴后继,他们的名字不同,相貌不一,但唯一不变的是对科学的坚信,因为相信科学,有人“一马当先”,扬响抗疫的警眼,因为相信科学,有人“杏林春暖”身着白褂与死神搏斗……我想,唯有相信科学,中华民族才能越过苦难,生生不息!
以科学星光驱逐疫情恐慌,是从黑暗中走向灯火阑珊。
大道之行,一以贯之,志之所以,在此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志的时期,我们定以科学为星光,驱逐疫情恐慌!
关键词:博物馆;新冠疫情;“互联网+”;社会使命
1背景
自2020年1月24日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所有文化展览场所令行禁止,五千多家博物馆随即发布闭馆公告。为应对突发疫情,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特殊时期的文化教育职能,国家文物局于1月27日党组会议上特别指出,各地文博机构需因地制宜开展线上展览展示工作,鼓励利用已有数字资源酌情推出网上展览,向大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
全国博物馆积极行动,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成果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之中,集中馆内优质文化资源,配合国家文物局紧急扩增在线展览两千余项,充分彰显我国博物馆面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灵活性。在开启崭新观展模式的同时,博物馆也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科普防护知识,转发抗疫新闻与感人故事,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推动社会的永续发展。
2博物馆多渠道实现文化职能
尽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博物馆与大众面对面“对话”的机会,但一代文博人从未停下文化传播的脚步。通过云平台、网络直播、多媒体展示等各类渠道,大力开拓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用“互联网+”的方式为疫情之下的社会带去文化慰藉。
2.13D“云观展”
2.2线上直播展览
疫情同时解锁了博物馆文化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直播。作为公共教育的崭新形式,直播正促使博物馆变得愈加“年轻”,服务更多元的社会群体。2020年2月底3月初,苏州博物馆在淘宝上顺利举行2场直播,分别吸引22万和33万人在线收看。该馆文创部副部长与副馆长分别担任“主播”与“嘉宾”,详细解读苏州博物馆的文物历史与文人生活,穿插介绍文物与文创的关系及文创的开发历史,并在弹幕互动中实时答疑解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资源,不仅创造出万人在线学习、交流的文博大讲堂,也有效带动文创产品的人气与销量。
2.3线上讲座
2.4游戏及表情包
为纾解大众在疫情特殊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许多博物馆潜心设计出一批兼具趣味性与创意性的馆藏小游戏,如明代书房布置、DIY山水画、多人在线知识竞赛—“明朝最有才”等。此外,一些地方特色博物馆也推出了基于馆藏文物经典元素的聊天表情包,原本肃穆沉寂的文物因此变得生动活泼、更“接地气”。这些因疫情“催生”的创新尝试,不仅成功激发大众的学习兴趣,更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的活力与光彩。
2.5线上文创
严格的闭馆举措一方面有效阻止病毒传播,另一方面也直接切断了游客在线下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进行挑选、购买的重要途径。各地博物馆纷纷开启线上渠道,通过网络文创的方式突围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其中,济南市博物馆借助“微店”平台,于2020年3月25日上线文创产品网上专营店,销售包括服饰、文具、居家用品、数码产品等6个系列的商品,并不断丰富其种类和展示形式,以更好地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3博物馆积极肩负社会使命
随着国内疫情不断好转,博物馆线下观展按下“重启键”,迎来预约热潮。各地场馆为切实保障大众卫生安全做出积极准备:开馆前模拟开放流程,对安检器械、展厅及休息区进行全面消毒,同时规划多条导览路线,避免人员聚集;入馆时采取严格的预约登记制度,游客在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后有序入场;参观过程中由工作人员检查口罩佩戴情况,并提醒游客间隔适当距离。陆续恢复开放的博物馆努力“恪守职责”,以高标准、严要求为游客营造安全、放心的游览环境。
3.2助力抗疫,普及大众安全防护知识
疫情期间,博物馆尽管暂停接待参观,却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上海电影博物馆开通“护士日记”微电台,以致敬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多家博物馆面向大众举办疫情防控主题的创作活动,通过剪纸、书法等艺术作品,传达对武汉关爱之情。
此外,博物馆也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大力协助疫情防控宣传。以山东青州博物馆为例,60余条抗疫博文通过各大新媒体平台传向大众,累积阅读量超百万次。部分博物馆还专门录制讲解视频、举办手抄报征集活动,面向聋哑人及少年儿童群体普及防控疫情小知识。
3.3铭记历史,设立防疫专题博物馆
4结论与启示
一直以来,博物馆都不乏具有欣赏价值的文物,只是缺少广泛的传播渠道,让文化走进大众生活。此次疫情,尽管未能与大众直接见面,博物馆却通过“互联网+中华文明”的方式寻找到新的生命力,为“后疫情”时代数字化的常态建设探索出更多可能性。此外,通过博物馆传递出的社会关怀,无疑构成了特殊时期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鼓舞着大众抗疫的决心与勇气,彰显出博物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