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在数字化时代的开拓与创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ArtMuseum

内容提要: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艺术的未来因此充满了乌托邦的色彩和无穷的想象力。为了更好地展示艺术作品,未来的美术馆应该能够承载最自由的想象。网络及虚拟世界的产生迫使公共空间发生了转移,美术馆亦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而存在。空间不再受限于实体,美术馆该如何更好地行使其展示职责?世界各国的美术馆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实践从未停止,本文将以美术馆数字化的进程为线索,利用三个国内外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展示美术馆数字化趋势发展的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模式目前展现出来的优势、缺点及具有争议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美术馆;虚拟美术馆;美术馆管理

未来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年份,也可能是一个未知的梦境,它总让我们充满遐想。而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未来的这条路径似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1]随着数字语言的应用、信息的传播、网络的普及以及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人们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亦改变了艺术欣赏模式。在科技的推动下,艺术创作的展示方式和传播方式注定发生改变。20世纪以来,繁杂的艺术理论伴随着科学发展的进步不断翻新着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光怪陆离的科技给了艺术家们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创造力。固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当代艺术的潮流内不断孕育出全新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样式。从行为艺术到声音艺术,再到依托于现代科技的影像艺术、灯光艺术。艺术早已走出了“物化”的设定,其边界不断向外延伸。艺术的未来因此充满了乌托邦的色彩和无穷的想象力[2]。

面对不可预期的未来,艺术展示空间必须适应未来的艺术。为了更好地展示艺术作品,未来的美术馆应该能够承载最自由的想象。网络及虚拟世界的产生迫使公共空间发生了转移,美术馆亦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而存在。空间不再受限于实体,艺术创作未来的多样及流动性,意味着作品将不再依赖于语境,而是打破固有的表现手段及表现形式,由空间应运而生。

苹果公司1992年发布的光盘“虚拟美术馆”

案例一:Ljubljana:Open-AirMuseum——初期美术馆数字化进程

“Ljubljana:Open-AirMuseum”于1993年成立,1996年上线。与其他博物馆自运营的线上美术馆不同,“Ljubljana:Open-AirMuseum”从创始之初便不仅仅针对一家美术馆的馆藏,而是针对整个卢布尔雅那城市而言。用官方的说法即是,将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当做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来展示,所有的街道既是展览,而建筑和楼宇内则是博物馆的展厅。和其他所有数字美术馆一样,其创始意义在于将已经结束的展览资料用“最真实的形态”保留下去,这种办法就是3D数字化的全景技术。

该项目于1996年从面向城市的虚拟博物馆上升成了面向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虚拟博物馆,扩展包括了该国境内所有的博物馆,超过106个博物馆展览[8]。此后,该项目继续扩充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城市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1999年更名为Burger’sVirtualmuseumLjubljana,截止2006年已经收纳了超过10,000个地点[9]。

卢布尔雅那城市博物馆网页截图

“时代家具的永久收藏展”网络页面截图

“拿破仑:起来,伊利里亚!”线上展

案例二:GoogleArtProject——虚拟博物馆

如果说案例一是早期美术馆数字化的代表,那么2011年2月1日上线的,由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开发的“谷歌艺术计划”(GoogleArtProject),则标志着成熟的虚拟博物馆时代到来。这个全球的在线平台,逐渐开展与全世界著名的艺术机构携手合作,将博物馆或美术馆中的作品以70亿像素的高清晰度呈现于互联网,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种现代数字化的艺术作品欣赏方式,从此艺术爱好者们可以足不出户地游览全球美术馆。除了达到肉眼远不可及的清晰度以外,美术馆的360度的全景展示,最大限度保持了博物馆实际展陈的效果。独创的“街景”功能,甚至得以将美术馆附近的景观都保留下来。[12]

迄今为止,GoogleArtProject已与全球61个国家的700多家文化机构展开合作,相较2011年的17家机构,扩张速度惊人。[13]除去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国际知名美术馆,中国大陆也有今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尤伦斯艺术中心、湖北省博物馆、龙美术馆等机构加入。“艺术计划”甚至能够很好地展示来自各种文化与文明的创作,目前已收录了巴西的街头涂鸦和非洲古代岩画等。

“谷歌艺术计划”的私人美术馆创建案例

案例三:今日美术馆——未来馆计划

线上美术馆这个创意逐渐从单纯的记录转向创作,在逐渐发展成熟的路上又被赋予了传播的巨大功能。今天的线上美术馆们已经可以真正的脱离实体,创造展览。今日美术馆作为中国美术馆界的第一家现当代美术馆,一直探索着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2015年今日美术馆推出“今日未来馆”,其技术端和艺术概念在360全景展览和艺术展数字化网络再现的基础上再次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旨在探讨美术馆最具先锋、未来性的空间概念,由实体展览、虚拟展览及第三方(增强现实)展览三部分组成。

今日未来馆三部分构架图

“未来馆”区别于现存其他虚拟博物馆最大的地方在于,其艺术作品需要“创造”,而不是简单的“记录”。所有艺术作品都由艺术家重新创作,而非对实体作品的线上保存。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满足艺术家天马行空的创意,呈现艺术家理想中“真正”的效果。实体馆毋庸置疑,落地于今日美术馆,展出艺术家们的实体作品。而在云空间内的虚拟馆,实体馆无法承载的展览将得以实现,并且成为一个能够自组织、不断生长的文化共生系统,承载数以万计的展览。例如,“未来馆”为艺术家塑造了50×5×3(m)的特殊展厅,通过两侧墙体投影和正面地面的镜面组成的倾斜光带,呈现具有科技感及几何美感的彩色三角形。当观众在这样的特殊展厅里缓慢前进,伴随着声音,整个隧道发出持续而梦幻的光芒,似乎永无停歇的缠绵,低声述说着“你是如此温柔”。诸如这样的呈现在实体馆中几乎是无法实现的,无论是展览经费还是场馆本身都难以承载这样的展示。这种“未来馆”的“创造”概念将逐渐彻底与实体馆区分开来,作为一个美术馆,而非虚拟馆存在。

黄莺,《你是如此温柔》,“未来馆”虚拟馆作品

除此之外,本次展览的部分作品还将通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技术在第三空间呈现,作为实体馆与虚拟馆的互动环节。观众需要通过安有未来馆app的移动终端,才能在屏幕上看到虚拟和现实作品的结合,或者是完全另外一件艺术品的展现。仍然以艺术家隋建国为例,在“增强现实”部分,原本静止的铁球将在手机屏幕上不再受重力的限制上升到天空中。SuzanneAnker将其对于生物、艺术以及数字化的理解完美地融汇在实体作品中,用具象的作品表现了意识以及想象源于人脑对信息的自由感知这一观点。每个人身体中美好的愿望,都如同藏在脑海深处不断挥动翅膀的蝴蝶。在展厅中使用手机“增强现实”功能扫描作品后,观众们将能够看到高速变换的同系列作品,显著提高艺术作品带来的冲击感以及趣味性,让意识的闪动更加灵性可见。虚拟模型与实体展品的结合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展示方式,更能够提高观众的互动体验。

隋建国,《运动的张力2》,“未来馆”实体图

隋建国,《运动的张力2》,增强现实效果图

曹雨西,《Oriens》V.1.34,影像装置,2017年

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于2019年启动,在延续和发展前两届未来馆核心概念的同时,“第三届今日未来馆”将主题聚焦在人工智能与人机互动的艺术创作研究方向,邀请更加新锐的策展人与艺术家参与到项目中,拓展未来艺术与人类世界的边界。展览在观展体验上首次开放双向观展线路,提出以人工智能“索菲亚”与“艾莉克莎”为暗语的两条观展故事线索,分别从“探索未来”与“未来考古”两个角度,邀请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感受截然不同的策展叙事发展。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援引古代哲学关于世界起源的启示,从物质出发到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支撑人类几千年中关于“人从哪来,要到哪去”的思考;物与物群之间的错生体系,共筑的历史时空中关于“存在”的认知。计算机时代在更大范围传递信息,创造图像,以电脑和其他综合媒体产生的逼真行为逐渐混淆了真实和虚拟世界的界限。

历经了五年三届的“今日未来馆”的探索与沉淀,从2015年提出探索美术馆未来空间的发展理念,到2017年创新打造震撼的全维度沉浸式观展体验,再到2019年再次开拓性地邀请观众与人工智能AI共同探索未来、创作艺术,突破传统新媒体艺术的界限与创作禁锢,“今日未来馆”以它创造性、探索性的策展理念,携手大众经历了想象的未来,体验了未来的狂想,最终见证了机器人间的到来。最后,我们也不禁再次向自己发问:“未来已来,大家准备好了吗”?

“未来馆”还具备了艺术实验场的作用。对于美术馆来说,发掘和培养青年艺术家一直是其社会责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自身财力限制,不可能将所有优秀的青年艺术家送入展厅。借由“未来馆”虚拟馆,今日美术馆实际上是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Future云端馆”app。前期开发之后,美术馆只需要支付网络平台的维护费用以及技术升级的费用,大大节约了成本,减轻了美术馆的压力。对于有天赋的艺术家来说,这样的免费平台给了他们公平的机会,让美术馆以及观众捕捉到他们的作品,不至于让好的艺术家和好的艺术方案因为没有条件实体展示而被埋没掉。[16]

总结

看到未来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问题,目前大部分虚拟美术馆仍在使用传统的网站设计方式,网页内容与架构设计上,利用连结将独立网页串联起来。有的虽然有运用到资料库,但仍只用于资料检索,并没有延伸至虚拟美术馆的其他部分,导致检索资料与实际展览内容不符。

作者|高鹏(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

原文发表于《美术馆》2020年2月第1期

注释:

1《推进科技文化创新》,《中国科技文化产业》,2011年

2“艺术的未来”,GlobalShapersCommunitySHAPEChina2015创变中国,全球杰出青年峰会月刊,2015年十月

4"CorbisHistory”,Corporate.corbis.com.2014.

5Hafner,Katie(10April2007),“APhotoTrove,aMountingChallenge”,NewYorkTimes,10May2011.

6RichardRapaportforWiredUK,Issue2.11-November1996.

7GavinMiller,EricHoffert,ShenchangEricChen,ElizabethPatterson,DeanBlackketter,SteveRubin,SallyAnnApplin,DerrickYimandJimHanan,"Thevirtualmuseum:Interactive3Dnavigationofamultimediadatabase",TheJournalofVisualizationandComputerAnimation,Volume3,Issue3,pages183–197,July/September1992.

8BotjanBurger,"VisualizationofSlovenianmuseumswithVirtualRealityPanoramas",Ljubljana,Slovenia.

9Trskan,D.(2006),”PedagogicActivitiesofMuseumsintheRepublicofSlovenia."InternationalJournalofHistoricalLearning,TeachingandResearch(UniversityofExeter)48,Retrieved12,February2014.

10"CityMuseumofLjubljana”,Culture.si,RepublicofSlovenia,MinistryofCulture.8July2013,Retrieved23January2014.

11Boardman,John(1982),ThePrehistoryoftheBalkansandtheMiddleEastandtheAegeanWorld,TenthtoEighthCenturiesB.C.Cambridge,UnitedKingdo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ISBN0-521-22496-9.

13Valvo,Michael,“GoogleGoesGlobalwithExpandedArtProject”,PressRelease,GoogleArtProject,6April2012.

14Stanislawski,Piotr,“PolskaSztukawGoogleArtProject".Gazeta.8April2012.

15“艺术的未来”,GlobalShapersCommunitySHAPEChina2015创变中国,全球杰出青年峰会月刊,2015年10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一、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THE END
1.分享丨沉浸式数字艺术如何重塑文博叙事为此,安徽省美术馆联合敦煌研究院推出全新大型沉浸式展览“敦煌壁影——壁画与数字艺术展”,GeeksArt作为此次展览内容的设计制作团队,原创10分钟的沉浸式影片,带领每位观众穿越岁月星海,再见敦煌之辉煌,拓展了敦煌文化在博物馆视域的叙事中的创新表达。 “无穹”航天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EyMDg2MA==&mid=2650694709&idx=2&sn=0fcf3ac06e14c21a8ecfe243ed70926c&chksm=bf8d676c4555a81cb8988bcb56c0b0928ddda4bade7bd3651a250a9dcf09440eeaa044c57c84&scene=27
2.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成功开启美国数字图书馆时代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将数字技术带入全球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中;1995年,欧美区域的多家博物馆已经开始着手开展数字化存储项目,进一步将数字技术的应用扩大化。 世界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也为我国博物馆数字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3.大英博物馆宣布全部藏品数字化计划–artforum.com.cn大英博物馆昨天宣布,将对其全部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完成后公众可在线访问。此前大英博物馆发生失窃事件,目前被盗的约2000件文物只找回了350件。大英博物馆主席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10月18日在英国下议院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发言时首次透露,这些盗窃发生在过去的二十至二十五年间。 https://www.artforum.com.cn/news/14808
4.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的展呈应用研究(一)线上展览 (1)数字化过程中的优势分析。随着信息技术、信息可视化以及数据库的发展与建立,我们对博物馆数字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从上述的大英博物馆用摄影的方式来进行数字化记录开始,全球各大展馆也都相应的开设了自己专属的 APP,例如,法国罗浮宫的“罗浮宫HD”,故宫博物院的“每日故宫”等,这些 APP 制作精良,系https://www.91jiangjie.com/www.91jiangjie.com/?p=3875
5.精彩“云”课美术博物馆学概论/范迪安冯雪·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第11课 美术博物馆展览的策划与实施 第三版块:新视角、新策略 课程的最后一个版块主要分析变化中美术博物馆在拓展行业和学科边界中的尝试。在3次课程中,分别从观众研究、公共拓展、品牌营销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分析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文化的时代语境中,美术博物馆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形成https://www.cafa.edu.cn/st/2020/90120415.htm
6.“逃出大英博物馆”南京展被指为复刻品且拒绝退票,曾涉侵权争议前述“逃出大英博物馆”展览在大麦网的介绍内容显示,该展览是“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数字化回归文化展”,宣传海报上附有多个文物的图片。 孙女士称,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很火,购票前,她以为展览是短剧授权、合作的。 实际上,该展览此前就和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陷入侵权争议中。据封面新闻今年4月报道,短剧《逃出https://www.cqrb.cn/shishi/2024-07-04/1963889_pc.html
7.在数字化时代,公共文化机构该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普教化作用除了文创衍生产品,公共文化机构又应如何更好在数字化时代发挥科普教化作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程师翟翊辰立足中国大陆博物馆,以《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的创新机制研究》一文探讨数字化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当前,中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已经进展到一定阶段,博物馆往往会对自身馆藏作品进行数字化采集;并且开始通过展览数字化https://news.sina.cn/2019-01-09/detail-ihqfskcn5382425.d.html
8.博物馆构建范文7篇(全文)为了弥补文字说明的不足,通过讲解员有感染力的解释说明,让游客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有所认识了解。讲解员的讲解服务在游客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扮演着教育、宣传及启发思维等角色,讲解服务的水平影响游客参观博物馆的体验,是各博物馆提升其服务品质的工作重点。加大对博物馆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其根本目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782gmut.html
9.试论摄影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运用中国国家博物馆本文结合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从摄影角度谈谈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一些认识和理解。主要探讨一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数字化博物馆的特点及其建设的必要性,二是数字化博物馆中摄影技术的运用,三是大英博物馆数字化摄影管理经验。 【关键词】摄影 博物馆 数字化 虚拟网络https://www.chnmuseum.cn/yj/xscg/xslw/201812/t20181224_36231_wap.shtml
10.大英图书馆攻略(伦敦文化之旅,以大英图书馆为起点)每年,大英图书馆都会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如人类学、摄影艺术和当代文学等。此外,馆内还有常设展览,展示着精选的珍品文献和艺术品。 4.大英图书馆的数字化项目与在线资源——虚拟世界中的学术宝藏 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技术,使得全球用户能够在线浏览大量文献和藏品。这些数字资源包括历史照片、音频录音和电子书籍,让人们可以远https://www.sw178.com/post/5925.html
11.20212027年中国博物馆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六、2021-2027年自然科学博物馆数字化信息体系构建 1、基于规范和高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基于场馆展品展示讲解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3、基于场馆信息门户、数字馆及共享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4、科技场馆的三网融合信息化建设 第三节 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市场分析 一、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发展概述 1、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发展概述 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I09165O4NN.html
12.大英博物馆三星数码AR探索中心–商业游戏化案例分析商业大英博物馆三星数码探索中心 大英博物馆三星数码探索中心里展示了另一个有意思的应用“献给雅典娜的礼物”。这个APP设计了一个冒险游戏。参与者通过解开一个个小谜团来打开通往下一个故事的锁。通过这样的形式,参与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相关展品的知识。 该APP借助平板设备,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参观帕特农神庙馆。http://www.businessgamification.cn/museum20/
13.何日复归来·逃出大英博物馆地址+展览介绍何日复归来逃出大英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王家湾龙阳大道特6号武汉摩尔城B座L5号,是全国首创中国文物数字化回归主题展馆,它通过展览的形式,传递了文物保护和追索的重要性,同时也探索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新方式,可以多维度解码中国历史独特的文化基因!大河票务网为您提供何日复归来·逃出大英博物馆门票预订、团购优https://www.dahepiao.com/jingqu/hrfgltcdybwg/
14.介绍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文化免费文案+PPT模板下载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文化博物馆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英博物馆也紧跟时代潮流,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藏品展示和教育活动中。通过虚拟展览、互动屏幕、移动应用程序等方式,大英博物馆使得更多人能够远程访问和体验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这种数字化进程不仅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也增强了观众与藏品之间https://www.pptsupermarket.com/richbodyshow/aWQ9MTA4MzkxOSZrZXl3b3JkPQ~~
15.2.为便于您出入会场,就餐及参观陈列展览,会议期间敬请佩带嘉宾Designing Digital Content & Products for A Global Audience" 大英博物馆数字化项目主管苔丝 · 布丽吉特 · 桑德斯 Tess Bridget Sanders, Digital Project Manager of the British Museum 5.《新全球史观下的研究型博物馆与藏品研究》 Study on Research-based Museums and Collectionsunder the New Global https://www.sxhm.com/down/news/269.html
16.博物馆数字藏品大英博物馆在数字藏品的创新上更胜一筹。大英博物馆在其“万物之大绘本北斋” 展览期间(2021 年 9 月 30 日至 2022 年 1 月 30 日),与一家法国公司合作,出售了200 款数字藏品。它们一半是展览中作品的数字藏品,包括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而另外 100 款则来自大英博物馆馆藏。 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722.html
17.2000+知名IP,30+倡彩活动,CLE中国授权展11月1日成都见以“跨界融合创新”为主题,以促进博物馆文创高质量发展为目的,邀请在数字化加速文博资源IP化、演艺赋能传统文化现代化、聚焦新消费促进IP国际化、新零售提升IP生活化、深度挖掘馆藏资源精髓赋能IP个性化等新模式方面有一定成功经验的博物馆进行新模式讨论,并邀请意向与博物馆合作的新媒体、新零售、跨界合作龙头企业、被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44480&modulei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