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数字报

今年,博物馆游掀起全民热潮,成为各地的文旅地标。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精品展览、文创产品和线下活动,更多人得以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魅力。与此同时,博物馆游的新趋势也显现出来,到博物馆吃雪糕、拆盲盒、玩“剧本杀”……通过不断创新,借助高科技手段及跨界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通过沉浸式内容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磊(除署名外)

数据:去年超2600万人次“打卡”广东的博物馆

近几年,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一个个富有创意的节目作品走红,博物馆也让新时代文博爱好者找到了全新的“打开方式”,游客参加文博游的热情不断高涨。

在广东,去年超过2600万人次“打卡”省内的博物馆。日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2020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博物馆84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占全省博物馆总量的23.9%,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0家、国家二级博物馆32家、国家三级博物馆42家,博物馆整体质量居全国前列。

记者还注意到,广州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博物馆数量领跑全省。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非国有博物馆同样发展迅猛。在全省352家博物馆中,非国有博物馆105家,占全省博物馆总量的29.8%。

今年3月,大众点评正式发布2020“必玩榜”榜单,广东省博物馆再次成功上榜,这也是广东省博物馆继2019年大众点评“必玩榜”上榜后再次荣登榜单。

举措:广东多市提出创建“博物馆之城”

如今,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市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5月24日,中央宣传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统筹不同地域博物馆发展,探索在文化资源丰厚地区建设“博物馆之城”“博物馆小镇”等集群聚落。

“博物馆之城”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来,将为城市文明留下更多的记忆,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文化和行业交流的功能,保护利用和展示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据了解,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江门、潮州等地提出创建“博物馆之城”。

今年5月,《佛山市博物馆之城规划》和佛山数字博物馆新互联平台首次对外发布。佛山将依托自身文化底蕴与产业优势,梳理现有博物馆资源,对接城市发展需求,塑造“两核、两轴、一带、多群”的“博物馆之城”总体结构。目前,江门市已启动实施博物馆群建设项目,努力探索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文化惠民和文化旅游互为补充、文博事业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将博物馆与旅游景点、民宿、美食等串珠成链,打造侨乡历史文化游径,让江门真正成为“所有人的博物馆”。

互动:用文创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从云端看展、手办、网红雪糕再到盲盒,今年“博物馆+文创”正在以全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并以最时尚、流行的方式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同时让博物馆的互动性、体验性也越来越强。

雪糕绝对是今年夏天博物馆的时尚主角,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的兵马俑文创雪糕,十分呆萌;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大政殿雪糕”古色古香,“神兽雪糕”憨态可掬;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味”和“出土味”的青铜面具文创雪糕更是惟妙惟肖。而在广州,广东省博物馆推出的两款恐龙雪糕也非常可爱,其中一款“恐龙考古蛋糕”还有四层四种口味,就像是不同年代的文化堆积层……这些结合博物馆特色而推出的文创雪糕纷纷“出圈”,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神器”。

据媒体公开报道的不完全统计,国内至少有20多家博物馆和景区推出文创雪糕,售价一般在15元至20多元。“被文创雪糕‘圈粉’,是因为它是拉近我和博物馆之间距离的重要社交工具。”游客小陈表示,“将景区或文物形象用雪糕来表现,不仅可以提升雪糕颜值,还拉近了游客与历史文化的距离,很适合发朋友圈,在社交平台传播”。

另一个掀起大热的文创主角则是盲盒,记者了解到,在盲盒风靡的潮流下,不少博物馆推出考古盲盒,像广州博物馆策划开发“广州·印记”盲盒系列,三星堆博物馆根据三星堆经典文物推出了“微缩”手办等,创意十足。

而近期大火的“考古盲盒”与“修复盲盒”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考古体验”,三星堆博物馆的“考古盲盒”附赠铲子、锤子和眼镜,让拆手办的过程充满了仪式感。而“修复盲盒”又进一步拉近了博物馆与年轻人的距离,开“修复盲盒”如同进行真正的“文物修复”,在完成“修复”“碎片文物”之前,谁也不知道盲盒开出的是什么。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推出以壁画为创作原型的“天龙八部”盲盒,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附带迷你“钻探工具”,让游客亲身体验挖掘文物的过程。

盲盒爱好者小君表示,在网上看到有“up主”上传亲手挖掘的“文物碎片”并将碎陶片拼成仕女俑的视频,就决定要拥有这样的盲盒。她还表示,就像当年看《我在故宫修文物》时就想到故宫一睹被修复的文物一样,拆开盲盒,完成“挖掘文物”“修复文物”的过程后,就想去博物馆现场看一看这个曾经被我“修复”的馆藏。

不难发现,今年博物馆推出的不少文创产品都跳脱了以往乏味呆板、缺少互动、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不断地用创新产品来抓住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心。天猫数据显示,年轻人越来越爱博物馆周边产品,文创产品的消费者中“95后”占比逐年增加,目前已近四成。过去一年,盲盒、摆件、非遗元素的商品以及IP跨界联名款成为最受他们欢迎的品类。

无论是雪糕、“修复盲盒”等文创都是博物馆魅力的一种发酵,必定能带动越来越多爱好者走进博物馆。但是这些网红产品也存在保“鲜”期不长的问题,博物馆要如何不断从藏品中汲取灵感,不断衍生出新的网红产品,不断给游客带来新鲜感,也是博物馆需要研究的课题。

跨界:博物馆成沉浸式文旅体验新场景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文创产品,博物馆要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需要依托新技术、新潮流全面升级游客体验。当前各地的博物馆也正在探索以新方式、新手段,增加个性化、沉浸式的体验,活化历史细节,拉近馆藏文物和人们生活的距离。

目前,广东不少博物馆为更好地服务公众,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正在将尝试打造场景、服务、故事三合一的博物馆体验,其中结合时尚潮流,“剧本杀”成博物馆爆款活动。走进“唐人街”,实体搜证、现场辩论,亲身感受历史背景下的华埠风云……最近,“剧本杀”《华埠风云》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上演,迅速风靡业界。该“剧本杀”以馆藏史料中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的文物和故事为原型,由博物馆工作人员集体创作而成。

据了解,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计划建一个玩家群,吸引志愿者去一起创作或推广“剧本杀”。目前,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第二个剧本正在进行内测,剧本以华侨出洋为背景,结合华侨的奋斗经历穿插悬疑故事,目的是让游客了解老一辈华侨艰难的创业史,同时会结合银信等一系列文物去设计,同期还将推出一款“家园”的侨批故事拼图的文创产品。相信未来这种沉浸式的文旅体验将成为博物馆全新的“打开方式”。

THE END
1.沉浸博物之旅赋能美好生活——第十届博博会印象8月23日至26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连续几天穿梭在5万平方米的展区,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博物馆行业的发展与变化。观众参加三星堆VR多人大空间沉浸式探索体验。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展示博物馆发展新态势 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482441668385978&wfr=spider&for=pc
2.文化中国行丨VR体验智能复原博物馆的高科技带你沉浸式考古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 这场“盛会”吸引了394家博物馆参展 三星堆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 大报恩寺博物馆等 都带来了最新的数字智能技术 不仅能让观众体验沉浸式考古 还能看到已经消失的“文物的一生” 跟随小鹿姐姐一起去穿越体验吧~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722366797891694304&track_id=24d9e903-9f51-43d1-aaeb-937ca4ba1792
3.文化中国行丨VR体验智能复原博物馆的高科技带你沉浸式考古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 这场“盛会”吸引了394家博物馆参展 三星堆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 大报恩寺博物馆等 都带来了最新的数字智能技术 不仅能让观众体验沉浸式考古 还能看到已经消失的“文物的一生” 跟随小鹿姐姐一起去穿越体验吧~ http://news.cnr.cn/native/gd/20240828/t20240828_526875536.shtml
4.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沉浸式体验博物馆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助力发展沉浸式体验项目,支持文化文物单位结合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当印象中刻板的博物馆碰上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多媒体数字艺术等沉浸式科技又会给游客带来一场怎样的体验。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奇妙夜把三星堆博物馆变成了一个沉浸式的夜游剧场,游客身在其中不仅能https://www.douban.com/note/807516482/
5.沉浸式体验解锁博物馆新”玩法”沉浸式体验解锁博物馆新”玩法” 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午,东阳市博物馆门口出现了一顶顶“小黄帽”,450位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博物馆参观恐龙化石,感受东阳本地的历史文化。15日至18日期间,东阳市博物馆推出国际博物馆日专场活动,展厅内设置了瓦当拓印、“恐龙化石考古”、投壶、转陀螺https://zjnews.zjol.com.cn/202105/t20210519_22548378_ext.shtml
6.创造沉浸式体验:博物馆设计中的空间利用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场所,如何通过设计创造沉浸式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展览内容中,深度参与并亲身体验文化和历史的魅力,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在博物馆设计中如何利用空间来创造沉浸式体验,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展厅布局与空间分区 http://www.gzdecor.com/zixun/zgzt/202406252347.html
7.沉浸式博物馆新体验:移动5G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天山网沉浸式博物馆新体验:移动5G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天山网讯(通讯员陈姚 陈琳 李会元报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实现了数字化,我在线上就能找到需要的资料。”乌鲁木齐市民徐鹏威说。 打开“兵团数字景区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精美手绘地图,跟着指引轻轻点击鼠标,足不出户漫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的“云https://www.ts.cn/zxpd/xy/202211/t20221116_10080883.shtml
8.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如何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带着这三个问题,Xenario飞来飞去以日前开馆的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之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案例进行解答。Xenario飞来飞去应用全域投影实时渲染、720°沉浸式场景交互剧场、实景游戏互动解密等高难度复合型展示手段,打造国内独具创新性和互动性的文化教育体验,讲述运河千年史诗,献礼党建百年华诞。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MxODA5MjSDuY1osIbOcw.html
9.博物馆展示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应用新起典文旅认为当前国内的博物馆沉浸式投影越来越受公众喜欢,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还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技观感。 https://www.cqcb.com/dyh/live/dyh7989/2021-06-22/4228868.html
10.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成风尚!多媒体优势在哪目前,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从而给游客营造一种视听觉上的全新科技体验。游客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进入三维动态的沉浸https://www.gzgjkj.cn/bwg.html
11.藏在校园里的博物馆——“沉浸式”博物馆课堂助力孩子多元成长让每一名正如顾明远先生为学校亲笔题词所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陕师大陆港小学正在致力于细微处育人,通过博物馆开展特色教育,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中国历史文化,感受美的教育。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佳玥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3-05/31/content_6736296.htm
12.沉浸式体验苏联卫国之战俄罗斯卫国战争博物馆高清在线观看PP视频为您提供沉浸式体验苏联卫国之战俄罗斯卫国战争博物馆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沉浸式体验苏联卫国之战俄罗斯卫国战争博物馆主要内容:https://v.pptv.com/show/D2ofiaicNZyQdq6FA.html
13.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环形巨幕的光影世界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的艺术殿堂。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次全景式、立体化、系统性呈现中国电影发展史和电影制作技术的大型综合展览。 https://www.meipian.cn/575bqik4
14.基于全景视角下的博物馆导览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以苏州博物馆“云”看展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虚拟全景的理论研究,数字博物馆导览跨越了时空界限,对于分流看展、让观众提前获取信息大有裨益。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79
15.周末溜娃宝藏地~快带宝贝一起来沉浸式体验整个展馆每一站都非常有趣,通过视错觉让观众能沉浸式体验科技与艺术的魅力。新奇的2小时,本打工人分分钟笑出鸡打鸣。 对啦,这两天可口可乐旗下的smart water还很豪气,直接包下整座博物馆,请大家来体验! #悖论博物馆 #沉浸式体验 #这样拍照超好看 #热门网红拍照打卡地 #上海城市奇遇记 #视觉艺术 #上海新潮趣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6871971?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