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推陈出新提升博物馆展览陈列水平
近年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将馆藏资源与现代化的展览展示技术相结合,在常设展览优化升级的同时举办了多场临展,展示了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展示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不断优化常设展览
2023年10月16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对二层“远古内蒙古”展厅实施升级改造及修缮工程,改造期间“远古内蒙古”展厅暂停对外开放。此次改造主要包括优化火山场景、完善展板内容、清扫场景灰尘、重塑场景效果等多个方面。经过改造的展厅不但焕然一新,还丰富了游览内容,为游客们提供了更为舒适、便捷、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优化后的火山场景)
一直以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积极推进常设展览升级提质,不断更新和补充展陈内容,使常设展览常展常新,让观众能够有新体验。此前已经完成了“壮美内蒙古”展厅“大草原”展区昆虫展柜升级改造、“大荒漠”展区必鲁图峰手绘重绘、新增梭梭、肉苁蓉展项,“远古内蒙古”展厅中生代扎赉诺尔猛犸象牙展示升级改造,“富饶内蒙古”展厅宝玉石标本换展,“绿色内蒙古”展厅蒙医药区域升级改造等工作。
“之前跟家里人来参观过一次,那时候‘壮美内蒙古’展厅的景观还没有这么丰富,改造之后感觉场景景观更加贴切真实,植被种类也更加丰富了。”市民张先生说。
除了展览的优化升级,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对于展陈内容的把控也十分严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排查整改工作,每季度邀请专家进行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专项排查。同时,建立完善的展厅日常巡查维护制度,安排专业人员对上展标本进行定期巡查、维护和保养,确保每件展品以最佳状态展出。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修复,有效提升了展陈品质和观赏效果。
持续推出临时展览
2023年10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主办,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承办的《秘境仙踪》热带雨林主题展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圆满结束。该展览自7月2日开展以来,共接待参观游客443780人次,日参观人数最高达17254人,成为暑假火爆的展览之一。
展览以探秘热带雨林为主线,分为秘境之因、秘境之灵、秘境之林、秘境之幽四个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热带雨林的形成原因、“聪明”的植物、神奇的动物,以及雨林底层隐秘的美丽真菌。根据展览内容,利用雨林活体植物和活体动物生态缸打造出雨林的真实场景,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亲身感受雨林的美丽与神秘。
此次展览共展出活体植物数千株、活体动物30余种、动物标本62件(组)。从策划到布展,历时半年之久,从最初的大纲编写、到展览设计,经过多次修改,最终顺利完成了展览的策划和施工布展工作,将“秘境仙踪”这场展览盛宴,呈现在了大家面前。独特的设计思路、新颖的展示方式,让该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收获了社会各界参观群众的好评。
(《秘境仙踪》热带雨林主题展游客参观现场)
《秘境仙踪》热带雨林主题展的“出圈”不是个例,《守望·濒危动物展》《遇见·晶灵》特色矿物晶体展、《虫·生》昆虫主题展、《振翅北疆》内蒙古野生鸟类特展……近年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以馆藏标本为主体,紧扣观众需求,积极策划实施了多个临展项目。
除了基本陈列、常设展览外,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的临时展览,展览展期基本在2—3个月。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暑期、春节等传统节日或纪念日,一般也会推出特色展览。2023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已经推出《守护·自然·和谐》《识谷惜粮》内蒙古农作物展、《秘境仙踪》热带雨林主题展和《萌创自博》文创产品主题展,《驰骋北疆》蒙古马特展、《祥龙迎春》甲辰龙年贺岁展目前正在展出,绿色矿山展预计年后正式与大家见面。
积极推动展览“走出去”
不仅要“出圈”,更要出圈。“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是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不仅致力于在本地办好展览,还积极推进展览“走出去”,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科普自然资源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自然。
2020年,通过内推外联,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以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守望·濒危动物展》在湖南怀化野生动物园展出,接待观众近8万人次,实现了外展“零”的突破。该展后续又在浙江宁波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和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展出,观众反响热烈。
2023年8月份,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虫·生》昆虫主题展在宁城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一楼展厅展出,布展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展期6个月。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原有的《虫·生》展基础上进行优化,结合宁城本地特色,通过文字、图片及实物标本带领观众认识昆虫、了解昆虫。此次展览是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科普下乡的一次生动实践,旨在通过特色昆虫展的布置,丰富宁城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展陈形式和内容,提升展陈吸引力和展馆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两馆的合作交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特色专题展“下乡”科普进入常态化。
2023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矿意飞扬——矿晶与艺术主题展》在北京展出。展览中有多件展品由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提供,旨在充分展示内蒙古丰富的矿物晶体资源,加强馆际交流的同时吸引国内外矿物晶体爱好者、研究者和收藏家了解内蒙古、走进内蒙古。
(《矿意飞扬——矿晶与艺术主题展》)
展陈工作是博物馆发展的生命线,是博物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主要手段。在策展过程中,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始终牢记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红色是内蒙古的基因,努力策划导向正确、主题突出、有丰富语境、观点和故事的陈列展览,避免缺乏价值观的所谓“精品展览”。同时,通过创新展览技术,丰富博物馆展厅的空间层次,打破传统展示“物”的局限,将展览空间从陈设空间向主题空间转变,从静态图形向多媒体图像转变,从单向传播向交互式体验式传播转变,多维度提升博物馆展览陈列水平,不断丰富人与自然沟通、观众与展品交流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实际效果,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