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内容设计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处于基础性的重要地位,是牵制其他工作的“总发动机”。目前,一些博物馆存在忽视内容设计而重视形式设计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培养策展人、征集群众意见等方式,切实提高陈列内容的设计水平。
博物馆陈列设计主要包括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两个方面。顾名思义,内容设计就是对陈列展示的对象进行整体认识、研究、构思,以确定展示的基本脉络和具体内容。内容设计运用到展览工作之中,主要体现在对陈列对象的整体把握和陈列大纲的撰写上。本文通过笔者多年来在陈列内容设计方面的工作实践,谈一点个人的体会与感受,以求教于业内专家学者。
内容设计在展览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内容是展览的灵魂,内容设计就是对展览的“总体设计”。
内容设计者就像电影编剧,而陈列大纲就是剧本。如何整体把握展示对象,秉承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从怎样的角度宣传和展示,分为几个章节,选择哪几个侧重点,可以运用哪些有价值的文物、照片、文字,贯串怎样的思想和情感,所有这些都靠内容设计者去构思和掌控。因此,内容设计者应该对展览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既能把握全局和整体,又能熟知局部和细节;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不乏较强的写作功底。
(二)内容设计是展览工作的根本,是牵制其他工作的“总发动机”,是所有工作的起点与基础。
(三)内容设计决定形式设计的基本方向。
虽然内容与形式是陈列展览中的两项齐头并进的主要工作,但内容设计是形式设计的源头。离开了内容的形式则是空洞和虚无缥缈的。大纲基本可把陈列的分量反映出来,形式设计者才能通过熟悉大纲的内容了解其涵盖范围,确定陈列规模。这直接涉及对空间的利用、经费预算、人员技术力量的投入等。“一个好的陈列大纲除去层次清晰、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外,还应当便于陈列形式的创造,章节体系层次不宜太多,各部分之间应当平衡,展品密度适中。”②虽然形式要为内容量身定做,但有时为了设计的需要,也可以对内容进行局部调整。
目前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撰写大纲的内容设计专业人员。
(二)过分重视形式设计,而忽视了展览内涵。
(三)内容与形式上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沟通。
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看似是两项相互独立的工作,实则联系紧密。很多单位按照部门职责分工不同,将这两项工作交给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或是聘请两个不同的公司开展。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履职,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论证,将两项工作割裂开来分头开展。内容设计人员只是根据主题需要闭门造车般地撰写大纲,不会结合展厅条件去考虑如何更有利于形式方面的表现;而陈列设计人员则对展陈的内容不熟悉,纯粹为了追求形式的效果去构思和设计,导致一些工作上的脱节甚至失误。
(四)缺乏对观众的调查研究。
提高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水平的对策
(一)博物馆应当立足自身,千方百计地培养自己的展览策划人(即策展人)。
(二)让内容设计人员参与到展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三)加强对博物馆展示对象的深度研究。
(四)广泛征集采纳观众的意见和建议。
(五)注重展览后的总结与提升。
展览正式对外开放以后,并不意味着所有工作宣告结束,还应组织参与展览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宣传接待人员对展览做一个回顾与总结,汲取经验,发现不足,及时反馈观众对展览的评价,以便指导下一次的展览工作。只有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工作水平才会有较大的提升,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才会更加默契,展览质量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①丁言斌:《最新博物馆藏品征集、陈列艺术设计与藏品信息化建档收藏管理及藏品定级定价标准手册》,中国科技出版社2016年版,第955页。
②同上书,第956页。
③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60页。
作者:黄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副研究馆员。原文发表于:中国纪念馆研究2016年第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