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基础》是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基础工作手册,可以为那些专业人员稀缺、经济资源有限的博物馆提供良好的实践纲要,同时也可以作为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培训的基础工作教程。2.《博物馆工作指南》
2007年出版的《博物馆工作手册》一书,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自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宜将十几年来发布的与博物馆事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的文件汇编成册,以进一步指导今后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发展。5.《文物安全管理工作指南》
《文物安全管理工作指南》一书的出版,终结了我国没有文物安全管理专著的历史,填补了国内空白。这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论述文物安全管理的专著!这是一本结合实际很接地气实操性强的工具书!这是一套用于文物安全培训很有参考价值的教辅材料!6.《博物馆评估工作指南》
2024年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指导用书,本书是指导博物馆参加评估工作的参考书。开展博物馆评估,实现对博物馆的分级管理,是引导博物馆明确定位方向、提升办馆水平的重要方法,是促进博物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博物馆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石。7.《如何看懂一座博物馆?》
博物馆展陈设计是目前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博物馆展出设计教学及项目设计实践的经验进行编写,从理论知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实操设计等方面对博物馆设计进行系统性的阐述。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展陈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展览设计的人员参考和借鉴。10.《全球蕞佳遗产利用案例集(一)》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是中国学者关于楼兰古城的第一份详细的考古发掘报告。1979-1980年,乘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之机,新疆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楼兰古城及通往楼兰的古道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发掘。14.《考古中国》
15位考古学家解答考古疑问,讲述真实的考古故事,15个大遗址,452幅精美图片,收藏100年中国考古的重要时刻,纵览5000年中华文明,呈现百年考古的缩影。15.《考古通史》
本书收录了全球范围内240多处标志性的遗址和考古发现,并深入挖掘了一些不为人知、但意义非凡的开创性考古成就,比如刚发现不久的最古老人类遗迹,发现于普通停车场的英国国王遗骸,还有位于土耳其的已知最古老的神庙建筑。16.《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以中外史料和考古发现为依据,分阶段讲授自青铜时代至郑和下西洋时代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以及海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图文并茂,生动易读。17.《杨泓文集(五卷共六册)》
杨泓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考古学家。作者将自己6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修订和补充,结集出版。本书一共5卷6册,分别是考古学、古代兵器(上、下册)和美术考古、艺术史、考古文物小品,全书200多万字,配有2000多幅精美插图。本书精装,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文笔生动流畅,适合专业人士和大众阅读。展览图录18.《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粹》
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收藏有140万余件藏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粹》撷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100件(组),代表性地展示了自远古至当代中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典型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工艺水平、科技成就和审美取向,堪称一部凝练精要的中华文明史。19.《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
本图录由文物图版和研究论文2部分组成。文物图版的呈现围绕“玉生华夏”“玉成中国”“玉美神州”3个篇章。万年、星辉、呈礼、比德、琼华、巧思6个主题,系统讲述玉器从远古时期的神秘礼器一步步“走下神坛”,深入普通百姓生活,潜移默化影响中国人性格与价值取向的过程。20.《不器:金文名品》
梳理5000年金文艺术的衍变与历史,一部脉络清晰的高清金文书法图录。首部以金文文字衍变为主题的青铜器铭文图录,23件重量级青铜器铭文微距高清呈现,拓本铭文互照,逾3000字青铜铭文完整呈现,近1800字铭文高清细节,五色印刷+过油工艺,还原金文艺术之美。21.《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增订典藏版)》
本书集结了阿富汗最为珍贵的艺术珍品,堪称阿富汗的“国家宝藏”,其中包含了230余件(套)文物,按出土地点即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划分单元,分别呈现青铜时代、希腊化时期、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贵霜王朝四个时期的珍贵文化遗产,是阿富汗作为东西文明交汇中心的见证。书中还邀请了李零、扬之水、苏荣誉、吴欣等十余位海内外权威专家,从多个角度撰写论文,增强了本书的学术性。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古老的阿富汗文化,对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有深入思考和理解。22.《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
《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第二部“玉韫·九州”展同名图录,通过六篇前沿学术论文、四百余幅文物高清图片、明白晓畅的叙述语言,逻辑清晰、脉络清楚地展示了史前玉器视角下的古国时代,分析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贵重资源和高等级手工业制品的生产和分配、社会的阶层分化以及社会管理权力的运行等社会复杂化现象。24.《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
本书是目前首部详细及系统介绍三星堆最新发现的学术展览图录。全书收录100件三星堆出土文物、20件金沙和宝墩出土文物,不仅近半数为2020年以来的最新发现,很多也是第一次公开出版。作为展览的延续和补充,图录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团队策划主编,四川省多家文博机构提供研究资料,并邀请三星堆考古、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撰文,倾力呈现出一部集合最新出土材料和研究成果的高规格学术展览图录。25.《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建成的第一座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馆藏的170余万件文物,不仅反映了陕西历史文化的概貌,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荟萃了3000余件组馆藏精品的基本陈列完整勾勒了陕西乃至中国古代文明孕育、发展、鼎盛的过程,凸显了周、秦、汉、唐几个盛世王朝的文明成就,是公众了解陕西历史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长期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文物”展览和“唐代壁画”等专题陈列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特色,突出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最为辉煌的大唐王朝的盛世繁华和恢弘气象。文博考古26.《汉字中国》
《汉字中国》第二辑再次上市时,又引发了一波购买热潮!这套书得到了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作序推荐,绘本作家方素珍、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老师写推荐语。《汉字中国》目前一共有两辑,第一辑侧重于生产生活和基础认知,第二辑侧重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一共九本书覆盖各个方面,从任何一本、任何一处都可以开启阅读。27.《诗词里的中国史(全4册)》
围绕中国历史上古至清末大概10个历史时期,以诗词+历史的方式,每个历史时期选取8首诗歌,通过80首文学性和历史性兼具的诗歌,讲述80个历史故事,将5000年的中国历史贯穿其中。全书收录了77幅高清传世画作,包括赵佶、张择端、欧阳修、范仲淹、徐渭、唐寅、文征明、仇英、董其昌、郑板桥等名家的作品。28.《国宝有话说》
用200多个细节,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地讲述宏大的历史,12开、474页的扎实体量承载着1000+手绘图幅,把掩映在文字里的历史变成鲜活生动的画卷。30.《妙手神工: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