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蔡艺芃陈晓晴叶源昊张东岳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侯颗杨文佳

5月24日,“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主题展共分6个部分和1个专题,将“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等源于科技界的革命精神贯穿在一起。

图①:观众在参观百名科学家的入党志愿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聂新鑫摄)

图②:观众在参观展出的月球土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聂新鑫摄)

图③:观众在参观反映西迁精神的展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聂新鑫摄)

“陈景润星”“王选星”“吴孟超星”……电子屏里呈现出一片宁静的星空,每颗星都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每颗星都闪耀着一种精神,穿过历史,照亮未来。

5月24日,“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伟大指引为主线,以科学家精神内涵为框架,立体呈现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救国,科技报国、兴国、强国伟大事业的感人故事。

众心向党,永葆对信仰的忠诚

展区内的一面红墙上,“永远跟党走”五个金色大字下,100位科学家的入党志愿书悉数列出。微微泛黄的纸张上,笔迹深浅不一,每一篇的书写都工整优美,质朴真切的话语饱含为党为国的一片赤诚。

“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这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入党志愿书中写下的字句。

“为了使得我国的科学从落后的状态快步的赶上我们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我要求党给我努力的机会,允许我转正,我保证今后向达到党员的标准努力奋斗。”在“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请求转正报告》中,字里行间充盈着浓烈的报国之情。

读着老一辈科学家的入党志愿书,有着20多年党龄、从事医药领域科研工作的刘冬感慨地说:“听党指挥、跟党走。正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们甘愿不顾一切地奉献一生。”

从团结带领中国科技界分子,在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战火硝烟中休戚与共、推进革命事业,到新中国成立后,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动员令,再到“创新驱动发展”的伟大指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以科学报国的理想和情怀,践行自己的“初心”。

展区一角,一张不太起眼的党费收据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祝榆生临终前最后一次交纳党费的收据。作为中国“三代坦克之父”,祝榆生一生功勋卓著,却把名利看得很轻,他把所有成就都看作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不值得宣传”,临终前,他特意叮嘱子女代交最后一次党费,并留下遗嘱:后事一切从简,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

听从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0年8月31日,载有128位归国留美学者的“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自美国旧金山启程驶往中国,这是载有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条船。一张当时128位归国留学生在船上的合影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党中央向海外留学生发出了“祖国需要你们”的号召。

“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展墙上,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在1950年牵头起草发表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如今读来,依旧慷慨激昂。

在党中央的感召、进步团体的推动和爱国情怀的感染下,一批海外学子毅然回国,投身新中国各领域的开辟和建设中。首次展出的一张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学生签字明信片,见证了这一共和国史上规模极大的归国潮。

与此同时,为了国防与经济建设的需要,近28家东部沿海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先后迁至西安,为国家建设、西部发展贡献力量,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展览开幕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原书记潘季这样回忆:“那种拿着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专用火车票,在列车上高唱我们亲爱的祖国的歌声,那种建设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敬业奋斗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代代科学家胸怀大局、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传承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对科学的追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邓稼先在青海221基地所穿的棉大衣、于敏获奖后写给弟弟的信、黄旭华创作的《〇九战歌》、“嫦娥五号”采回的月壤样品……展区内,一件件实物和手稿书写了他们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与国家发展、民族需要、人民利益同向同行的时代壮歌。

潜心科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她在青蒿素研究上经历了上百次挫折,那份科学家的专注坚持让我感动。”看过展出的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手稿和其所获诺贝尔奖章后,曾在基层从事卫生防疫工作的退休职工李文如告诉记者。

在第一轮药物筛选与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不高,研究一度陷入僵局。“重新埋下头去,看医书!”屠呦呦重新设计了研究方案,课题组夜以继日研究,终于在1971年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100%的青蒿提取物,并在次年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尊重客观事实,投身实践为己任,潜心钻研,敢于创新,将平生所学尽付神州大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

走进“千淘万漉只为真”主题展区,一张水利人守望三峡大坝的照片吸引众人驻足。

“各个工地来回跑,每天要跑20到40公里。”郑守仁说,自己56年的水利生涯几乎都在工地上度过。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致力研究脊髓灰质炎防控、守护几代国人健康成长的“糖丸爷爷”顾方舟,为铸“天眼”燃尽一生的“时代楷模”南仁东,穿梭藏地采集4000万颗种子的科学家钟扬……他们心无旁骛,潜心科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也写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里。

担当奉献,书写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经过袁隆平院士的照片时,人们慢下脚步,停留凝视。照片中,他站在海南的水稻基地,弯腰查看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为让中国人牢牢端稳饭碗,这位老人和稻田打了一辈子交道。

袁隆平逝世后,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心怀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太行愚公”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用尽一生把科技和富裕带给农民。李保国因病离世后,他的爱人、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继续着他未竟的事业。

在书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展墙前,一件防护服上写满了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全体队员的签名,最上方,“黄璐琦”三个字格外醒目。

2020年的大年初一,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带领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从北京出发了。“只有在一线,亲自看到疫情的真实情况,发现一线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让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更好的救治作用。”抵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当晚,黄璐琦即向院方提出:“希望有一个阵地给我们,给一个重病区让我们试一试,让我们发挥中医中药优势。”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黄璐琦团队成功应用中西医结合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今,中医药正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诊疗全过程。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说,“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抗疫精神……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着各自的人格特质,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那就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汇聚成科技界众心向党的精神洪流,必将激励亿万科技工作者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再续辉煌。

THE END
1.展览回顾展览>展览回顾 展出时间 2022 年 12 月 至 2022 年 12 月返回首页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转第 页 确认 共38页 445条中国国家博物馆融媒矩阵: 国家博物馆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https://www.chnmuseum.cn/zl/zlhg/
2.近期全国各大博物馆世界史类特展推荐(一)三、国家大剧院艺术馆: 蒸汽时代的回响: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 时间:2023年12月23日~延期至2024年5月 地点:国家大剧院艺术馆 简介: 展览将呈现来自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 ( National Museums Liverpool )的约70件画作,涵盖浪漫主义、拉斐尔前派、唯美主义、古典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结合服饰、珠宝和瓷器等,带领https://eshistory.tjnu.edu.cn/info/1493/5633.htm
3.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新时代部分开展明起向公众央视网消息:“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新时代部分《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昨天在国家博物馆开展,7月3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参观。 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保持国家博物馆原有“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基础上,浓缩“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精华部分,共分10个单元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N7Zbyenx57dDA3qL14Qw180702
4.[中国新闻]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CCTV节目官网[中国新闻]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2018-07-02 09:32:41 [中国新闻]武警上海总队:极限训练打造特战尖兵2018-07-02 09:32:41 [中国新闻]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 直落三局胜巴西 中国女排获季军2018-07-02 09:32:39 [中国新闻]阻击“毒魔”(六) 中国警方破获“920”特大制毒案2018-07-02 09:32:http://tv.cntv.cn/video/C10336/d595d897b39f4e5abd31fe32f5ce3526
5.的样子!川美7组主题作品亮相国家博物馆川美7组主题作品亮相国家博物馆 村民们拖家带口搬下悬崖村时的激动和喜悦,溢于言表;直播手机前举起各色农副产品吆喝的村民们,脸上同样写满了兴奋……从今天(6月10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家将看到用雕塑来呈现的中国百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百年巨变——雕塑作品展”https://www.cqcb.com/entertainment/2021-06-10/4201912_pc.html
6.免费欣赏!150个精彩展览10部全球顶级纪录片一个可以听的图书馆56、甲骨文发现120年系列展——《图说甲骨文发现史》【安阳博物馆】 57、城标·城史——广州历史陈列【广州博物馆】 数字全景展厅 58、秦汉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 59、军事科技陈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60、“做一天马可·波罗:发现丝绸之路的智慧”主题展览【中国科学技术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923374
7.热点关注全国150个线上博物馆汇总在家足不出户“云看展展览资源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1.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 故宫博物院 https://www.dpm.org.cn/subject_hesui/guide.html 2.全景故宫 故宫博物院 http://webapp.vizen.cn/gugong_app_pc/index.html 3.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ww.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646693
8.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展览邀请了关注恭王府历史文化及恭博未来发展的什刹海周边居民、研究者等共同参与策划。以近期恭王府博物馆与什刹海街道联合主办的“恭王府与什刹海”系列讲座部分内容为基础,采用征集邀请方式,展出由20余位相关人士提供的照片、文本等文献,以及其中部分人士创作的恭王府主题绘画作品10余件。 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9.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博物馆日原创 收藏 播放列表 正在播放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公布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 中国考古博物馆:历史中国 鼎铸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 00:15:51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宋庆龄生平展 00:06:33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禮运https://yangbo.cctv.cn/2024/05/18/VIDEI6mQx3DCm7W3OFIPJ38B240518.shtml
10.国家文化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国家文化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las Culturas)位于墨西哥城一栋殖民时期建筑中,1965年正式开放,致力于通过展览与教育活动展示全球文化,这亦是拉丁美洲唯一以全球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目前馆藏数量超过1.4万件。历史· History国家文化博物馆所在地曾是阿兹特克帝国君主蒙特苏马二世(Moctezuma II)的宫殿,16世纪西班牙https://art.icity.ly/museums/p3xjwb6
11.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组织干部职工赴国家博物馆根据国家文物局直属机关党委关于组织开展主题党课、党日活动的通知精神,馆党委行动迅速、及时布置,于7月4日下午组织党员干部职工30余名赴国家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要参观了《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 展览分为“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壮丽人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新创作马克思主http://www.luxunmuseum.com.cn/html/201807/a8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