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基本陈列18年来首次大规模换展,多项新发现新成果亮相

首都博物馆基本陈列18年来首次大规模换展,多项新发现新成果亮相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从史前70万年人居史、1万余年文化史,到3000余年的建城史、870余年的建都史,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走进首都博物馆,“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经过改造升级,焕新亮相。1100余件(套)首博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新出土文物,精讲古都京韵故事,带领观众一阅万年。

参观者在展厅内沉浸式感受古代北京城市变迁

这是首博基本陈列18年来首次大规模换展。展览率先开放“文明曙光”“建城之始”“北方重镇”“建都之始”“大都肇建”“都城典范”“京师繁华”“古都破晓”8个单元,49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里,一批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新发现、北京史研究新成果等首次与观众见面。

参观者在明长城敌台模型前驻足。

大运河驳船模型吸引参观者驻足

观展·亮点

“镇馆之宝”齐聚

透过伯矩鬲和堇鼎窥见燕国先民气质

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出土的克盉(hé)和克罍(léi),是北京建城的“名片”,它们铸刻着相同的43字铭文,揭开北京城故事的开端。在重新布置的基本陈列展上,一众“镇馆之宝”齐聚展厅,不仅有克盉和克罍,它们的“兄弟”——伯矩鬲(lì)、堇(jǐn)鼎也重磅亮相。观众可一睹国宝级青铜器的风采。

《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都所在地,其中发掘出带有“匽侯”“命克侯于匽”等青铜礼器铭文实证了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并为完善早期燕侯的世系提供了文字证据,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空白。

在琉璃河遗址发现、发掘之前,北京的城市起源一直是悬而未决的谜题。在几代考古人不懈努力下,历经多次大型考古发掘后的古燕国遗址中,终于寻到北京悠久建城史的珍贵物证,将北京建城史推进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

鼎口微敛、鼓腹、兽蹄形足,两耳外侧装饰有两头相对的龙纹,口沿下方装饰一周以扉棱为底的六组兽面纹……展厅中央,重达40余公斤的堇鼎独享展柜,吸引来往观众驻足观看。这件目前北京地区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1974年出土于琉璃河遗址253号墓。“堇”是第一代燕侯“克”的近臣,鼎内铭文记录了这位堇远赴周王都所在地奉献食物一事,因做器者是堇,该鼎被命名为“堇鼎”。

专家解读,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体积如此巨大的鼎,反映了当时北京地区的矿冶与铸造行业规模很大,生产技术高度发达。“堇鼎造型雄浑凝重,纹饰简洁古朴。其器形、纹饰、铭文与黄河流域商周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相似,说明3000多年前,北京地区已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同中原地区在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伯矩鬲同样享受独立展柜。它在1975年出土于琉璃河遗址251号墓。“伯矩”是燕国贵族,鬲盖内及颈部内壁铸有相同的铭文“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记述了燕侯在戊辰这一天赏赐伯矩贝币,伯矩做器纪念父亲的史实。伯矩鬲的全身由7个牛头组成,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极为高超,是北京地区西周青铜艺术巅峰之作。

伯矩鬲,1974年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

在青铜器的器物研究中,鬲的作用与鼎相似,主要是用作烹煮的炊器。青铜鬲在青铜礼器中有重要的地位,如伯矩鬲这样制作精美,纹饰精致,没有烧灼使用的痕迹,说明可能是在祭祀礼仪中仅用于盛放食物。

燕国在800多年的时光中,曾创造了辉煌的城市文明与地域文化,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专家们指出,通过堇鼎和伯矩鬲的文化气质,可以窥见燕国先民们的精神世界:鼎和鬲的产生和天、地是分不开的——天乃万物之创造者,故而敬之;地乃万物之养育者,故而倾之。先民们心存敬畏,克己修身,敬德保民,蔓延根脉,终于成就日后辉煌。3000多年前的燕地汲取了南北交通要冲的地理优势,也造就了燕文化敢于担当、包容开放的精神品质和人文情怀。

堇鼎

考古新发现首秀

“双胞胎”铜簋历经40余年重聚

展柜里,一件名为“伯鱼簋(guǐ)”的青铜器与堇鼎出土于同一墓葬,是琉璃河遗址40多年后再度发掘收获的考古新发现。仔细看,同一展柜展出的圉(yǔ)簋,与伯鱼簋造型纹饰相同,是一对“双胞胎”。它们为进一步揭开古燕国的神秘面纱提供了线索。

伯鱼簋(左)和圉簋。

伯鱼簋的发现有一件趣事。2021年这件铜簋出土时,考古人员发现,它与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纹饰相同,器盖内铭文为“白(伯)鱼作宝尊彝”,器内底铭文为“王公式于成周,王赐圉贝,用作宝尊彝”。据铭文推断,这两件簋的盖、身在下葬时应是混淆了,整整错了3000年。时隔40余年,两器重聚首,也证明了(伯)鱼和圉实为同一人,为西周的名、字制度研究增加了确凿的证据。

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的车马器复原场景也被“搬”进展厅。一组青铜銮铃,造型类似手持小电扇,里面装着小小的弹丸,一晃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安装在马车的车轭或车衡上;车轭则是车辕前端用以扼住马颈的部件,成对儿的马衔和马镳(biāo)环扣在一起,放置在马脸颊两侧的位置;还有当卢、节约、车辖等青铜构件……配合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琉璃河遗址发现的全套车马器被还原。观众可以通过复原场景,了解3000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御马的。

观展·解码

在北方汉墓最大漆器上看《山海经》

沿展线前行,观众可以透过一件件文物,了解北京地区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历程。

石景山区发现的老山汉墓是诸侯王级别的大墓,等级较高,推断墓主人可能是燕王刘旦的王后。“北方重镇”展厅里,集中展示了此墓葬出土的重要发现,观众可以细读北方考古中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老山汉墓中出土的大型漆器保存情况较好,在北方地区墓葬中较为罕见。展览中展出了一张漆案,是迄今北方地区汉墓中发现的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漆器。专家解读,汉代人一般席地而坐,家具也多为低矮造型,其中食案最为多见。此案为木质胎,案面及足以褐漆为底色,面板四边饰以朱绘云纹。漆案上的图案有《山海经》中的人物、走兽及植物,还有几何等纹饰,形象生动,画工细腻,线条流畅,是汉代出土漆器中的精品。

汉代漆案

老山汉墓中还首次发现了单凤绣纹饰的荒帷,是考古发掘中汉绣的新品种,从工艺上属于锁绣。其至少使用了红、黄、蓝三种经过植物染料或矿物颜料浸染过的丝线绣成,织成后的绣片表面还敷有厚厚的朱砂,对文物本身起到了保护作用。专家介绍,荒帷是装饰棺木的布帛。棺木外以木竹类材料结成形似居室的框架,即所谓“墙柳”,覆于墙柳上的布帛称“荒”,缝于四周者称“帷”,形似帐幕,象征了逝者生前的居室。这件荒帷绣工高超细腻,绣面平齐匀整,是汉代绣品中的杰作。

陶瓷“鸡冠壶”辽代独有

辽代马镫壶

展览中,各式各样的瓷器也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见证。

一组马镫壶,像是古人的“皮囊”,在展柜中一字排开。这是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形,也被称为“鸡冠壶”。它是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样式而烧制的陶或瓷壶,用于装水或盛酒。辽金时期的北京,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频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这组造型别致的马镫壶反映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元青花珍品仅存两件

元代青花凤首扁壶

由金丝帽盛子一窥“花株冠”

公元1153年,金王朝将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南迁至燕京(今北京),定名“中都”,寓意“居五京之中”,使北京完成了从“城”到“都”的身份转变。一系列考古发现,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金中都的历史样貌,走近金中都人的生活。

展柜里,一件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的金丝凤冠,由纯金编结而成;金冠两侧,两件玉饰洁白莹润,雕工简洁明快。这组文物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皇后所用的“花株冠”及作为身份标识的冠后佩饰“纳言”。

《金史》记载,皇后戴“花株冠,用盛子”。这顶金丝冠就是皇后冠饰中起支撑定型的骨架部分,也被称为帽盛子。出土时,由于棺内朽腐严重,金丝编帽盛子内衬丝织物、盛子外附织物及更多有机质饰品已朽毁不可考证,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目前留存下来的部分——金丝编结而成的水滴形八瓣花、一个个相连的如意花瓣等巧妙结构中,窥见《金史·舆服志》中所记载的华丽“花株冠”。

金丝凤冠及凤鸟纹玉饰件

观展提示

地点:

首都博物馆方厅二、三层(四层展厅未开放)

票价:

免费,进馆需提前预约

常设展

(记者李琪瑶、武亦彬)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

THE END
1.首都博物馆开馆时间:0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A展厅展览类型:收费(详情见“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参观公告) 详细 千载流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大运河主题书画展 开馆时间:0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圆厅2、3层展览https://www.capitalmuseum.org.cn/zlxx/zxzl.htm
2.2024122024-12-8 首都博物馆的精品 北京的博物馆数量众多,应该有个排行榜才是。我自己先抛出一个看法吧。第一应该是故宫博物院,无与伦比的实体存在。第二应该是国博了,毕竟国之重器皆在其中。第三么,我以为就是首都博物馆了。毕竟这里的重器也比比皆是的。堂堂六朝古都,又是今天的首都,当世精华大多于此聚集应该是https://weibo.com/7090903274/P3WcpAGDm
3.北京市文物局局属单位网站首都博物馆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市智化寺管理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大觉寺与团城管理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https://wwj.beijing.gov.cn/bjww/362679/483700/index.html
4.安迪沃霍尔798展798艺术区最近展览北京免门票的景点,推荐首都博物馆。该馆简称首博,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常设展览藏品数量为5622件,展馆有地上五层、地下二层,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免费开放,预约参观。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http://www.zjjbh.cn/article/17421.html
5.展览馆北京最值得去的展馆,北京展馆有哪些自驾游推荐关于北京展览馆好去处,本站推荐10个地方,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中国地质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档案馆、观复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详细信息查看下表。 组图推荐2: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ww.icauto.com.cn/trip/hot_3084.html
6.首都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首都博物馆(Capital Museum),成立于1981年,是一座大型综合博物馆,拥有馆藏25万件,包括青铜器、瓷器、书画、绘画、玉器、雕塑、佛像等。 历史: 首都博物馆筹备于1953年,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当时的馆址是位于北京安定门内的孔庙,主要陈列和收藏北京历史文物。 https://art.icity.ly/museums/nxrnn1i
7.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让文物“活起来北青报:各大博物馆在现阶段应如何确定展览主题、展陈方式,才能更好地与市民进行互动,甚至成为“网红”展览,让大众乐于前往? 齐玫:谈到博物馆展览如何吸引观众,实际上,展览吸引人的重点,首先是展览主题的选择,如果是社会热点,会受到市民的关注。比如,去年底国家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的“https://china.qianlong.com/2021/0304/5480891.shtml
8.2024年2月28日首都博物馆展览(一)2024年2月28日 首都博物馆展览(一) 送完孩子上学,坐着地铁一号线到木樨地下车,龙年寻龙,首都博物馆溜达一圈。这次有新的展览,足足看了三个小时,拍了好多照片。 这边展厅没看,以后再去看看。 橘色F 老北京民俗展,没看。 以后再去看看。 部分展品https://www.meipian.cn/51anafwv
9.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位于中国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是北京市政府下属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次年2月在北海公园成立1959年举办了一系列展览,但因经济问题停办。1979年,首都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再次被提出后来在1981年,在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夫子庙开设了旧都博物馆。后来因发展需要,于2001年12月正式奠基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133.html
10.首都博物馆全新通史展惊艳亮相!带娃到底怎么去?怎么逛?看这份攻略盼望着,盼望着,改陈一新的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北京通史展,终于开展啦~展览定名“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展出文物1100余件(套),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新发现、北京史研究新成果等在展览中有体现。 朵朵最近去看了首博新的北京通史陈列,接下来就把“保姆级”看展攻略呈现给大家。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3020443_1114887070.html
11.参观首都博物馆计划书范文(1)首都博物馆:该馆是经过4年的建设,于2005年12月开放的新馆,它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南侧媒体开放。新首博地上5层,地下两层,由矩形展厅、倾斜的椭圆形专题展厅和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部分组成。从新馆北门进入,中央大厅开阔、大气,正前方竖立的“景德街”牌楼尽显北京城的历史底蕴。新首博的展览包括《古都北京·历史文https://www.ruiwen.com/gongwen/jihuashu/299443.html
12.国际博物馆日丨来看展吗?文化饕餮的不朽与未来同时,全国各地博物馆也开展了数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平台。 国内博物馆展览丰富多样 北京 1、首都博物馆: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 作为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首都博物馆将开展“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等多项活动。 https://zmt-m.hljtv.com/news_details.html?id=354705
13.2024北京首都博物馆门票预约入口(开放时间+地址+门票价格)北京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 首都博物馆的核心陈列由《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和《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两部分组成,每年还会举办https://m.dahepiao.com/news/20211110229294.html
14.“辉煌中轴”展览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3月28日,北京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展览开展。展览汇集全国17家文博单位的53组件文物,运用数字化展陈手法和开放式展项,对北京中轴线的壮美秩序、思想源流、历史发展、保护工作等进行系统阐释,展现古都北京中轴线之美。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3月28日,观众在观看北京中轴线沙盘。 http://m.yun.jxntv.cn/c/WVJRNDJBMlFyV29IOUE1YTRJZTExQT09.html
15.通州区“四史”宣传教育活动之《券通今古》博物馆门票收藏展为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由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通州区博物馆承办的《券通今古》博物馆门票收藏展正在进行线上展览,邀请观众走进云展厅,了解各个博物馆的简要发展,以及http://bj.wenming.cn/tzh/wmcj/202205/t20220519_6382550.shtml
16.一周观展指南蓬皮杜合作展换新,“宋韵今辉”还有一周艺术评论本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参与不少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在接下来几周将有数个高品质的法国展览登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新项目将启幕,溯源此前未曾被充分讨论过的超现实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关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展法国摄影师和电影导演雷蒙·德巴东影像作品;法国巴黎蒙马特博物馆·雷诺阿花园展出“女性超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60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