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专家讲解|十二月10场专题导赏文物馆藏全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讲解周”将在十二月推出10场专家讲解。本期专家讲解将围绕“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以及临时展览开展,带您从不同视角看展览、赏文物、观古今,感受永恒的文化魅力。

2024年12月专家讲解安排表

专家讲解·内容简介

走进古希腊的美学世界

2024年12月24日(周二)9:40—11:10

讲解展览: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

展厅:南1、南2展厅

主讲人:朱晓云,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业学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馆员。“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中方策展人。曾主持策划“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知者创物——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国家博物馆智慧展厅“数说犀尊”等展览。致力于中西博物馆管理比较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法国的国立博物馆与国家文化影响力建设》《阿布扎比卢浮宫:法国博物馆走出去》《历史坐标中的法国“学院派”》等。

讲解内容:在所有关于古希腊的展览中,再没有比“美”这个主题更令人心动的。作为西方文明的起源,这片地中海沿岸,被美神阿佛洛狄忒垂青的土地,也为西方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树立了范式。但是,古希腊的“美”从何而来,在与埃及、两河流域的强大文明毗邻而居的地中海西岸,古希腊如何能够在“美”的世界构建中独树一帜?在走向我们所熟知的“希腊化时期”之前,它曾经历了什么?在这漫长的,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公元前1世纪的岁月中,“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如何各自为“城邦时代”古希腊美学体系的最终形成提供多元的养分?本次讲解将带领观众一起探寻古希腊对于“美”这一主题的执着追求以及多元创造,展现“美”在古希腊精神世界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古希腊人是如何通过对“美”的探索实现自我的超越。

神话·传说·史实

——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

2024年12月24日(周二)14:30—16:00

讲解展览:古代中国

展厅:北20—25、南15—20展厅

主讲人:代媛媛,文学硕士,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主要学术成果:《玉音和鸣,乐石同光——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容曜丹青——明清肖像画展中“文人雅集”音乐活动场景及所用乐器》《碎金词谱选译及其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乐派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音乐史》等。

讲解内容:中国古代音乐史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类特征,并从音乐的角度、以音乐的语言对其进行诠释。“古代中国”展览的展陈逻辑与展品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音乐信息,它们串联起绵延的中国古代音乐历史,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它们也展示着中华文明特殊的魅力。本专题以“古代中国”展览中文物的音乐故事出发,以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脉络,为观众展现中华文明中多元一体的音乐历史。

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

2024年12月25日(周三)9:40—10:40

讲解展览: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

展厅:北10展厅

主讲人:郑烨,文学硕士,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文化、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展览策划。“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藏饮食文物精品展”中方策展人。曾参与“启蒙的艺术”“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食味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等项目的对外联络和策划组织工作。主要学术成果:《博物馆专业人员国际交流项目的策划》《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文物的收藏之路》等。

往日“食”光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2024年12月25日(周三)14:30—16:00

讲解展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展厅:北11展厅

主讲人:王辉,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饮食文化史。主要学术成果:《秦汉的飨宴》《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等。

讲解内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宏富,不仅有制作精美、功能各异的饮食器具,有种类繁多、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有浩繁的饮食典籍制度;还包含着由烹饪实践派生出的“五味调和、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政治智慧以及“医食同源”“食疗养生”等科学的饮食思想。本次讲解从食材、器具、技法、礼仪、艺术等不同角度阐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呈现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古代饮食文化图景。

中国艺术陶瓷的产生及意义

讲解展览:中国古代瓷器展

展厅:北17展厅

主讲人:杜卫民,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瓷器鉴定。曾参与策划“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曾受邀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中国艺术陶瓷的产生及意义》讲座。主要学术成果:参与编写《拣金集·陶瓷卷》,出版《青花、彩瓷鉴定辨伪》等著作。

讲解内容:从唐朝开始,唐三彩和秘色瓷出现,陶瓷器由冥器模型和一般下层群众的日用品,发展成为皇帝及文人士大夫喜爱的具有极高审美趣味的艺术品。此后各个时代的陶瓷艺人都有不同的艺术创作,使中国的陶瓷艺术品种繁多,异彩纷呈,逐渐在世界上被公认为东方艺术的代表。本次讲解选取展览中的经典文物,解析中国艺术陶瓷的产生及其意义。

服饰万年

——中国古代服饰巡礼

2024年12月26日(周四)09:40—11:10

讲解展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展厅:北18展厅

青铜犀尊工艺、造型及纹饰的数字化解析

2024年12月26日(周四)14:30—15:30

讲解展览:数说犀尊

展厅:北16展厅

主讲人:郭小影,美术学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工艺史及民族文物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数字化展览对于犀尊美学特征的阐释》《从历史中走来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中国传统文化在博物馆形态下的传播》等。

讲解内容:“数说犀尊”展是国博首个数字化展览,展览采用一物一展的策展思路,通过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AOA定位、增强现实等技术,对国博馆藏代表性文物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科学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数字化呈现,让观众从单纯的参观者变成了探索者、参与者。本次讲解将带领大家通过一场数字化的旅程,从多维度去探寻犀尊的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和装饰工艺、造型和纹饰美学等,领略错金银云纹犀尊的工艺魅力。

河北曲阳石雕造像的艺术赏析

2024年12月27日(周五)9:40—10:40

讲解展览:惠世天工——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

展厅:北1、2展厅

主讲人:蔡晓菁,宗教学博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佛教史与佛教文物。主要学术成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亚视域下的南北朝三论学嬗变与发展研究》,论文有《佛教中国化视角下造像碑的功用与类型探析》《邺城出土白马吻别图像及其寓意》等。

讲解内容:佛教造像展览不仅展现多彩的造像艺术,也反映人们的文化信仰和精神世界。曲阳石雕艺术展集中呈现了河北特有的白石造像风格与造像历史。这一区域造像的题材、样式、造型等各方要素特点鲜明,别具一格的雕刻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本次讲解通过解读曲阳石雕艺术展,带领观众赏析珍贵主题文物、领略以曲阳石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石刻造像的艺术之美。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之观念篇

2024年12月27日(周五)14:00—16:00

展厅:北20—北25、南15—南20展厅

主讲人:毕游,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方向研究,尤其在宋明理学方面成果颇丰。主要学术成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朱熹、陆九渊与王守仁理学思想比较研究》,并出版同名专著;论文有《朱陆之争所呈现的道德知识性问题》《理范畴的内在矛盾性及其主观化演进》等。

讲解内容:本讲解沿着古代中国陈列的历史进程,简述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本期主要围绕古人内心世界的建设。人类最初萌发的是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周人将商人的祭祀文化发展为礼乐文化,礼乐崩坏则激发了百家争鸣的热潮。两汉的繁琐经学演化成清谈,魏晋玄学家重新讨论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西来的佛教借玄学广泛传播,展开了一个全新的内心世界。佛教的思辨性、实证性、心性论以及道教的宇宙论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资源。清初三大师在挽救理学末流之弊的同时,提出了具有启蒙意义的新人性观。本讲力求通俗易懂,故事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并具有一定的思辨性。

杏林探赏

——博物馆里的“生命之光”

2024年12月28日(周六)9:40—10:40

主讲人:曹丽莉,历史学博士,馆员。主要从事医疗史、政治史、社会史方向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近现代医药卫生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论文有《晚清县官韩仲荆的家庭医病活动研究》《变局中的乱象——晚清上层官员托病现象探析》《民国时期的医疗美容整形术及其受众考察》等。

讲解内容:自古而今,医药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福祉。中华民族对于生命健康的求索孜孜不倦,中国医药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且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中华民族绚烂历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次专题讲解以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医药文物为依托,向观众讲述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医药发展的历程及中国传统医药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并通过诠释中医药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浸润,探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的中国智慧。

【走近国博】

国博展讯、展览详情↓

【文明参观靠大家】让我们一起携手营造一个安全、庄重、有序的良好参观环境

【观众之声】

@丁丁呀:到国家博物馆,我只办一件事:那就是把读过的书,变成走过的路!国宝们一言不语,却又向我诉说着许多许多……在博物馆感受一眼万年……

@不正经洋仔:踏入国家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在这里,我不仅见证了文明的辉煌与沧桑,更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与力量。漫步于一件件珍贵文物之间,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每一次凝视都是与古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更加懂得了尊重与珍惜——尊重历史的馈赠,珍惜文化的传承。每一次学习,都是对自我认知的一次升华,也是对这个世界更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历史的声音,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吧!

@豆豆:“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观展随想:“美是什么?”这一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一直牵动着古代哲学家、数学家、诗人和艺术家。即使最终无法导向绝对真理,也能引导我们认识自己的内心。美——见到即能感知,美不言而喻。

@我是文静的静静:前一段去河北博物院和定州博物馆,好多的精品文物和镇馆之宝都出差了,没想到在国博的临展中与它们不期而遇,还看到了很多正定博物馆和河北其他博物馆的馆藏精品,真是开心的不得了!

THE END
1.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和中国农业博物馆是两块牌子、一个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直属事业单位。全国农业展览馆是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其地理位置、规模、布局和风格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1959年9月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中国农业博物馆是1983年7https://www.ciae.com.cn/index.html
2.近期全国各大博物馆世界史类特展推荐(一)三、国家大剧院艺术馆: 蒸汽时代的回响: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 时间:2023年12月23日~延期至2024年5月 地点:国家大剧院艺术馆 简介: 展览将呈现来自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 ( National Museums Liverpool )的约70件画作,涵盖浪漫主义、拉斐尔前派、唯美主义、古典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结合服饰、珠宝和瓷器等,带领https://eshistory.tjnu.edu.cn/info/1493/5633.htm
3.国家自然博物馆推出免费展览城市活动首都之窗12月12日,“知行溯远——两足运动动物”主题展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了80余件标本及模型,为观众揭开包括人类在内的两足运动动物运动的奥秘。 步入展厅,最显眼的是入口附近的三架不同时期的人类骨架:露西、匠人和尼安德特人骨架。“从骨架的不同形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人类直立行走姿态的变化,背后是人类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cshd/202312/t20231213_3498863.html
4.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1963年正式对外开放。主楼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 ,一至五层楼共有17个展览厅,1995年主楼后新建现代化藏品库,面积4100平方米。中国美术馆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0万余件,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作品http://www.namoc.org/
5.北京——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博的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囊括了1840年到建国后几乎所有重要的近现代历史文物,建国初期全国各地的精品考古文物也大多汇集于此,是https://www.meipian.cn/1y4108vt
6.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3展厅 本次展览以优秀的摄影作品为媒介,将宏大叙事转化为视觉语言,通过“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和“丝路风情”等四个部分150余幅作品,呈现摄影师在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漫漫征程上截取的精彩瞬间,系统讲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介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7.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甲骨文金文展每日环球展览周一闭馆(含国家法定节假日) 展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地址 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 展厅 南14展厅 费用 Free甲骨文,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系统性文字,其造字方式、书写风格对中国文字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商周时期,在青铜器上铸刻金文成为流行https://art.icity.ly/events/auf69w8
8.观展记·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交融汇聚——新疆精品历史文物展展末自然少不了伏羲女娲图,两幅,也不知道阿斯塔那到底出了多少这样的画,感觉但凡新疆相关的展都能看到几幅,且都还不一样。 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收尾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是复制品。 人文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新疆https://www.douban.com/note/854465712/
9.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中国国家博物馆, 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华文物收藏量https://m.dianping.com/review/603449822
10.北京天安门广场旅游攻略之中国国家博物馆(7/共13页)中国国家博物馆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为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20余万件,展厅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TianAnMen-30618.html
11.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年大展大英博物馆文物抵京待展央视网消息:国家博物馆开年首个国际大展——大英博物馆一百件文物的世界史首批文物抵达北京,它们是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心遴选的文物珍品。 国家博物馆2017年开年第一个国际大展——大英博物馆一百件文物的世界史,首批200余件珍贵文物分别从英国和澳大利亚运抵北京,为期两周的布展工作在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紧张https://news.cctv.com/kuaikan/m/a/index.shtml?id=ARTIX8z6qdYVFgnQrCgy9dYg170216
12.文博单位招聘【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招聘岗位及要求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方式:报名者应自招募启事发布之日起的15天内,通过以下网络地址填写报名申请: https://skxaxsuf45.jiandaoyun.com/f/60111161597d2e000765bba2 报名者可通过以下网址查询报名申请状态: https://www.chinaclzl.com/djgz_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