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松:如何讲好中国文物的故事工作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文物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实物见证,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生命力、想象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国家的“金色名片”。

2019年3月13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中心在重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共同推动重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地区大遗址保护、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及文博专业人才培养等。双方将合作实施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推进文化遗产研究,协同开展文博人才培养和教学实习,为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签约仪式

同日,受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邀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教授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作题为《如何讲好中国文物的故事》的讲座。陆建松教授从“让文物活起来”的政策背景、新时代文物工作的历史使命、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做好文物故事的策划与编剧、创新文物故事的传播方式等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讲座现场

陆建松教授

讲座内容摘要

“让文物活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文物“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作用。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演讲时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还曾谈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物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突出优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五千年文明沉淀下来具有东方特色的文物,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时代文物工作的历史使命

研究和保护文物,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古为今用,从文物中挖掘和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服务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当前,文物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精神和价值以及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惠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真正发挥。因此,在新时代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文物的故事”是文物工作的重大使命。

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

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文物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传统器物学、文物学、考古学等层面,其目的应是深入挖掘和阐释文物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透物见史、古为今用,这是讲好文物故事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遗存,文物是由那个时代的人类根据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凭借人类的生存智慧,运用当时所能获得的材料,按照当时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制造出来的。每一件文物都反映着人类在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宗教信仰、审美思维等领域的文化继承和文化创造,记录着人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足迹,中国的文物承载着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良渚文化普安桥遗址。首次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生活区与墓葬区并存,这表明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就是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化,人死了就埋在自己住的房子边上。

青海大通县出土的一件新石器时代舞蹈图案的彩陶盆。内壁彩绘三组舞蹈图案,舞者手拉手踏着节拍翩翩起舞,情绪欢快,场面壮观。从中我们不仅能直接感受到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情景,还可以了解当时的制陶工艺、绘画及音乐舞蹈发展水平。

钱塘江海塘遗址。从土塘、竹笼木桩塘、柴塘,到斜坡式石塘、直立式石塘,再到鱼鳞石塘,不仅体现了人类的生存智慧,也反映了与水抗争的不屈精神。

做好文物故事的策划与编剧

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是“讲好文物的故事”前提和基础,做好文物故事的策划与编剧是“讲好文物的故事”的关键。我国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讲好文物的故事要摒弃学究气重,平铺直叙,通俗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不足的缺陷,要重视文物故事内容的策划与编剧,激发大众欣赏的欲望。要依据文物故事讲述的方式,将“学术的东西通俗化、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知识的东西趣味化、复杂的东西简明化”,将文物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载体。

《如果国宝会说话》: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九千年前,一直仙鹤死去,把翅膀留在原始人的村落里,人们捧着他,耳边响起鹤群哀悼的声音,把仙鹤的翅骨做成乐器,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一只朴素的骨笛由此诞生。它的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还没有那么讲究,但仙人们用神奇的灵感,创造了一种朴素的乐器并延续发展,不断丰富,直到今天。

丁晓逵一直珍藏着一支仿制的骨笛,他的范本就是七千八百到九千年(前)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1986-1987年在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20支这样的骨笛,这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乐器了。早期的骨笛,可能只是为了模仿鸟叫以吸引猎物。慢慢的,狩猎之后的欢庆,让这些骨笛变成了乐器。再后来,人类的审美不断升级,人们开始需要越来越复杂的音乐。在这些贾湖骨笛中,从最早的五孔到后期的七孔,甚至八孔,正反映着这种文明的变化。很多人认为中国音乐是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是外来传入的。而七孔的贾湖骨笛已经可以发出近似今天的七声音阶,这样让很多研究者改变了对中国古音乐的看法。而要在仙鹤翅骨这样不规则的管子上找到吹孔的完美位置,狩猎的原始人必须一点点尝试、修正,直到今天顶级的笛箫调音师都在用这种传统的方法。

九千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骨笛也慢慢演变成竹制笛箫的大家族。今天在丁晓逵以及更多的中国音乐家这里,这些来自几千年的乐器也具有非常现代的表达。只是贾湖骨笛的影子也许一直在背景处低吟着历史的回声,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人类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问:知道“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典故吗?

答:这个成语比喻做事情前已经有了充分准备,就是讲文同为了能画好竹子,在自家种了各种竹子经常观察,每当心中有新的感受就马上画出来,日积月累,只要一提笔心中就会浮现竹子的各种形态。看看这幅竹子是不是很逼真呢?

创新文物故事的传播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大众传媒、新媒体,日臻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观众欣赏方式(例如体验化、文娱化、网络化、视频化等)的变化,我们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也要运用创新为突破点,为文物故事的讲述和传播拓宽平台及方式,适应技术和公众文化消费的习惯,推动文物故事传播的知识化、通俗化、趣味化、体验化、文娱化、网络化、网感化、视频化。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正是适应互联网时代文物故事传播的新趋势。

“讲好文物的故事”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关键。讲好中国文物的故事,要构建完整、有效的传播体系,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做好文物历史文化故事的编剧,把学术性、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观赏性结合起来,创新文物故事传播的平台和方式。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才能为内容的故事编剧提供有力支撑,为文化传播提供丰富内涵,让公众看得懂、喜欢看、留下记忆。在新时代,无论是从文化传播的价值,还是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让文物活起来”都大有作为!

THE END
1.文博大讲台“陈列展览策划与实施”12月4日,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博物馆副馆长李一鸣应邀做客“文博大讲台”,为博物馆、博物学社50余名师生讲授《陈列展览策划与实施》主题讲座。 李一鸣从“什么是好的展览?”为出发点,系统详细阐述了陈列展览的要素、特点、分类和过程,展览项目策划书、展览大纲的编制,展览全过程的设计和推广https://bwg.sust.edu.cn/info/1123/15701.htm
2.M20+全球博物馆大会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海,这座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国际大都市,再次成为文化交流的焦点。日前,上海博物馆在东馆举办了首届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旨在为全球博物馆界提供一个分享经验、探讨合作、激发创意的平台。此次大会吸引了近百位国内外博物馆代表,共同面对时代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36694
3.8个系列16项展览!苏州博物馆2025年重点展览抢先看在特展开幕现场,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谢晓婷现场推介2025年度重点展览。据介绍,秉持“立江南 观世界”的立馆使命,2025年度苏博计划推出8个系列共计16项展览,春夏秋冬季季有新展,高潮迭起。 从“吴门四家”开始,近年来,苏州博物馆着力开发系列特展。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世界文明史系列、中国古代文明系列、近代大https://www.xdkb.net/p1/js/j9mps/503631.html
4.王然—陆建松—《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务实》—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务实》 作者:陆建松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5 博物馆是个主要通过陈列展览向观众进行知识传播和公共教育的非正规教育机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传播先进文化、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主要手段,是博物馆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形式。 众所周知,博物馆陈列展览是一项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22352065/
5.陆建松陆建松-如何策划博物馆展览(一) 上传时间:2019年01月23日 5 收藏 分享到: 请打开 科普中国APP发表评论或查看更多评论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新华网科普中国频道 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 科普中国要闻解读 科普中国直播系列 合作媒体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央视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央广网 环球网 中国科技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ar_id=AR201901231735531751
6.《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博物馆研究系)陆建松复旦大学出版当当翰林中天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博物馆研究系) 陆建松 复旦大学出版社 9787309123401》。最新《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博物馆研究系) 陆建松 复旦大学出版社 9787309123401》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04928314.html
7.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陆建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总之,陈列展览内容策划水平低下是制约当前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进步的一个关键因素。 显然,博物馆陈列展览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内容策划的水准。这就如同影视剧创作一样,只有具备好的剧本,方能有好的影视剧。同样,只有首先具备一个好的陈列展览内容文本,形式设计和制作师才能制造出一个优秀的博物馆展览来。反之,面对一个http://www.fudanpress.com/news/showdetail.asp?bookid=11176
8.《博物馆研究书系·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陆建松)摘要书评复旦大学出版社 >博物馆研究书系·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自营 复旦大学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博物馆研究书系·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 陆建松 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2018608.html
9.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书籍《博物馆研究书系·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主要论述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基本理念、展览策划的条件和基础、展览策划的作业流程、展览策划的方法与技巧等,并结 知识 简介 《博物馆研究书系·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主要论述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基本理念、展览策划的条件和基础、展览策划的作业流程、展览策划的方法与https://www.qinglite.cn/pedia/f011311365141442842fa
10.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博物馆展览策划 :理念与实务 作者:陆建松 ISBN:978730912340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十讲 作者:黄洋 ISBN:9787313211446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 在博物馆学习 :博物馆展览中的认知与传播 作者:严建强 ISBN:9787308196543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 智造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6b4b32e8ea367df0301923624c950279
11.博物馆叙事性展览中的“他者”视角[1]陆建松:《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10页。 [2]黄剑波:《作为“他者”研究的人类学》,《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3]王铭铭:《他者的意义──论现代人类学的“后现代性”》,《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年第4期。 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710.html
12.展览文创产品开发——博物馆展览阐释的新途径*( Capital Museum, Beijing, 100045 ) 内容提要:展览阐释是通过文字叙述,形式设计,社会教育等途径对展览的主题和思想所作的文化阐 释.近些年,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作为一个新的展览阐释途径异军突起,很多博物馆文创与展览同步 策划,展览文创形成的文化现象,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展览自身的社会影响.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首 https://engine.scichina.com/doi/pdf/8D22D84957D44FA4B94340CFAEA77322
13.省博物馆实习报告(精选9篇)【编钟陈列馆】 编钟馆是湖北省博物馆中集“展览厅”和“音乐厅”于一体的专馆,由《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展厅和古代乐器演奏厅组成。展厅陈列着曾侯乙幕出土文物中遴选出的400余件各类精品。演奏厅与展厅以连廊相接,可以容纳200位听众。 曾侯乙墓于1978年2月出土,经过发掘、整理,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是我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7wgn677.html
14.嘉宾(教师)陆建松 复旦大学文物及博物馆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复旦大学 现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长展览策划设计、展览工程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系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全国高级科普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务院学位办全国文博专业研究生学位http://html.huiyiguanjia.com/formal/MeetingGuest/guestIntroduction.html?mid=5614057064243538160&title=%E5%98%89%E5%AE%BE%EF%BC%88%E6%95%99%E5%B8%88%EF%BC%89
15.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文博考古专业是与国家文化创新、文化产业直接相关的学科,我们的目标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既能从事文博考古研究又能从事文化事业和产业经营的创新型复合人才,重点培养考古学研究人才、文化遗产研究和管理人才、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博物馆数字化开发、博物馆教育活http://www.kaoboinfo.com/Article/yxxx/zsjz/105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