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晋祠博物馆2023年度工作报告及2024年度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围绕市文物局“六突出三加大两建设一加强”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奋力谱写太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全面加强党建工作

??(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持之以恒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建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召开党委会10次,中心组理论学习10次。用好“好干部在线”、“学习强国”、“三晋先锋”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全馆营造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二)持续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制度,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馆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认真学习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省市纪委及市文物局党组、市纪监委派驻纪监组的有关精神,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召开会议8次,在全馆范围内,深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思想、守纪律、强作风、促发展”主题教育整顿,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组织系列网络答题、知识测试和学习座谈等,认真完成市文物局机关纪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完善了全馆71名市管干部、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市文物局机关纪委召开的廉政教育专题会及警示教育片《小鬼难缠》;加强对节假日等重要节点的监督,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期间进行了动态跟踪监督,党员干部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知戒惧、守底线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创建文明城市,全力助推精神文明建设

??为细化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成立了督导组,馆领导对馆区创建工作进行督导,完成了创城整改任务;完成了2023年“太原好人”选树活动,推荐2名同志为“太原好人”,推荐1名同志为“向上向善好青年”,同时积极组织申报太原市道德模范工作;积极推动双拥共建,全年与驻地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10余次,免费接待现役军人和家属6万余人次。

??二、统筹推进重点任务

??(一)创建5A景区,擦亮城市名片

??1.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实施晋祠悬瓮山区域提升改造等工程;馆区旅游安全及强弱电整治、晋祠基本陈列布展等工程;馆区外部实施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旅游指引标示标牌制作安装;持续推进晋祠景观用大循水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完成晋祠周边综合环境整治;基本完成馆区政府采购项目。

??2.持续推进馆区信息化提升。先后实施了天龙山应急疏散广播系统、通讯信号、WIFI、宽带全覆盖项目;实施柳子沟、窑头游客服务中心视频联网工程;建设天龙山AR虚拟现实、增强道路系统及智慧导览系统;持续实施信息化提升项目;完成基础数据库。

??3.继续完善宣传推广项目。完成馆区创建申报片、宣传片、邮政明信片、明信片门票、邮政纪念册设计制作;聘请专家对馆区从业人员专题培训21次;基本完成展板展架宣传推广项目;继续推进公共推广资料和传统媒体宣传。

??(二)筹备壁画博物馆,打造城市“会客厅”

??作为全国首座墓葬壁画专题遗址类博物馆,北齐壁画博物馆于2023年5月17日全面完成建安及文物入场陈列布展工作,进入到内测试运行阶段,讲解员、保安保洁人员基本到岗到位,岗前培训全部完成,开馆筹备资料基本形成,已具备对外开放条件。

??(三)建设考古博物馆,盘活晋阳文化资源

??我馆启动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和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展陈大纲和形式设计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博物馆内部装修、线路改造等建设工程。选取东周到五代器物642件,即将开展文物调拨、布展等工作,确保2024年正式开馆;完成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建设的规划方案设计,正在编辑二号、三号、四号建筑基址、瓷窑遗址等遗迹展示点的设计方案,计划明年开园。

??(四)争创一级博物馆,建设博物馆之城

??(五)打造黄河联盟,传承黄河文化

??我馆完成第二届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大会暨研讨会各项任务,深入挖掘根祖文化内涵,推出“万流同归——黄河流域寻根问祖文化展”,通过展示黄河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密切关系,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有序推进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工作,圆满完成第二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数字化研讨会暨数字云冈20周年座谈会。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将进一步深化石窟寺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示、信息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打造黄河流域石窟寺文化品牌,为实现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扎实开展文物保护

??(一)我馆完成晋祠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项目结项评估验收;启动《晋祠博物馆重要碑碣及部分壁画数字化保护项目》;《晋祠圣母殿彩塑保护修复(一期)方案》已上报国家文物局;《云陶洞抢救保护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已上报至山西省文物局。

??(三)完成《永祚寺大雄殿三圣阁彩塑保护计划书及过殿后殿保护计划书》编制,积极申报2024年度国保项目计划;持续开展《双塔变形观测和实时监测项目及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全面提升馆藏文物保护水平;积极开展永祚寺数字化保护项目,助推文物保护高质量发量。

??(四)完成《龙山景区近期提升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并将该方案及使用地方专项债券的请示报送至市文物局;完成龙山景区市政自来水供水建设工程招标;《童子寺遗址寺院区本体保护修缮前期勘查研究项目勘察报告与方案设计》已获省局批复;《龙山石窟本体保护修缮工程》和《童子寺遗址北齐石窟保护加固项目保护方案》已报省文物局,等待批复。

??(五)完成《窦大夫祠数字化保护项目》验收;完成《多福寺塑像壁画保护修缮项目》,现等待验收;完成《净因寺两侧(西侧)边坡防护加固工程》,并投入使用。

??四、深入开展学术研究

??(一)大力推进文物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

??积极推进我馆《碑刻研究和保护》《晋祠学》编撰工作;完成《晋祠圣母殿木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与防震减灾研究项目》前期、中期报告;持续推进《山西国保古建筑档案太原卷·晋祠》《晋祠圣母殿精细测绘勘察报告》;完成《晋祠天龙山5A景区科普读物—碑碣石刻、楹联匾额》编撰工作;发表《太原乱石滩唐代壁画墓发掘简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唐墓壁画艺术鉴赏》《光影浮动映千年——赏析汉代青铜灯的公益与造型之美》《晋祠碑碣数据资料平台建设分析》《从定羌军到保德军》《太原永祚寺无梁殿砖砌体材料特性及结构静力性能研究》等20余篇学术论文;向太原日报《名都自古并州》栏目积极投稿60余篇。

??(二)加快推进馆校合作、省校合作课题研究

??我馆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课题《聚合物基彩绘泥塑文物加固材料的设计与保护机理》《晋阳古城土遗址病害发育机理及修复技术研究》等。

??五、持续加强数字赋能

??(一)夯实数字基础,激发文物保护新动能

??完成太原市文物保护监测大数据平台功能深化开发建设和数据维护工作;打造智慧文博云展览和数字宝库数据库,收集整理更新线上太原市文博系统重要展览全景VR数据,整理封装线上馆藏文物三维模型数据,持续打造太原市线上展览矩阵;启动山西太原龙山石窟劣化监测项目。

??(二)优化内网管理,提升文物治理新效能

??2.完成办公自动化(OA系统)功能完善并保障维护,有效规范办公审批流程,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三)盘活网络资源,打造智慧景区新模式

??1.配合晋祠天龙山AAAAA级景区申报,完成晋祠天龙山景区网站的开发建设,完善展示功能模块,丰富景区展示内容;整合晋祠、天龙山景区资源,拓展建设景区电商平台,打造景区官方门户网站系统;完成晋祠天龙山景区综合门户系统三级等保备案;建设晋祠天龙山景区小程序,进一步盘活旅游资源。

??六、着力提升宣传展示

??(一)全力打造精品展览,创新提高展陈水平

??我馆独立举办“唐音元韵——晋祠·永陵乐伎音乐文化联展”“镜涵春秋—晋祠博物馆藏铜镜展”“唐风华彩——唐代名碑拓片展”“铁笔松风——晋祠博物馆藏赵铁山精品书画展”“清风雅韵——晋祠博物馆藏折扇扇面展”“三晋灵光——董寿平艺术展”“万流同归——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万派同源——王氏源流文化展”“齐晋——穿越山河的千年之约”“宋韵匠心——宋代文物展”“‘亦儒、亦商、亦庙堂’山西近代书画名家展”等12个原创展览及“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埃及站)”。

??此外,“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太原贡献展”“走进博物馆——民俗文化系列展之山西皮影展”“晋贤大夫窦犨——窦大夫祠基本陈列展”等10项展览完成2024年山西省展览立项计划申报。

??(二)价值诠释多点发力,宣传推广守正创新

??我馆通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节日内涵,以更加鲜活、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传播晋祠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七、切实加强人才培养

??(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二)持续开展教育培养

??我馆以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以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抓手,积极组织职工参与文博网络学院学习,同时从旅游服务礼仪、旅游服务心理、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好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推出“晋溪书院大讲堂”,举办“凝心启智大讲堂”,邀请赵世瑜、安介生、侯兴国、路易等知名专业学者为全馆职工授课,提高全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我馆还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山西文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及2023年度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太山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2023年杨成雯在首届“最美文化遗产讲解员”推荐活动初评中被推荐为“百佳讲解员”;苏慧荣获“全国首届金石拓印工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张楠荣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三晋技术能手”称号;张引、奥援被授予全国第二节革命文物故事宣讲推介活动优秀讲述人;在太原市第二届革命文物故事宣讲比赛中,我馆张引、奥援荣获优胜奖,苏悦获优秀奖。

??八、坚决筑牢安全底线

??(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安全责任。我馆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始终把它列为“一把手”工程,及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制定应急预案,强化安全培训。我馆积极开展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针对元旦、清明、五一、国庆等不同节假日,不断加强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期组织各类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在演练中提升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实操技能。积极开展安全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重点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山西省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安全法规,努力提高全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

??(三)强化监督检查,注重隐患整改

??1.集中开展排查检查,全力整治安全隐患。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排查整治生产生活用火、电气故障、易燃可燃物及危险品存放等火灾风险隐患,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逐一挂账督导,逐一整改销号。

??2.加强管理,确保文物保护工程和考古工地安全。明确现场安全责任人,完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施工人员岗前安全警示教育,配备必要的人员和文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严格施工现场用电、动火审批,安全规范用电、动火,确保人员和文物安全。

??3.实施一批“三防”工程。我馆现完成消防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招投标等前期手续,进入施工阶段。

??九、荣誉助力勇攀高峰

??我馆“爱育童心,筑梦未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太原市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投大赛”一等奖;“晋心远扬”—晋祠文化遗产传承及旅游体验综合项目被评为“2022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入选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晋祠—天龙山”文物数字化成果赴埃及展览成为我国第一个赴埃及的文物数字化展览;“万流同归—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入选山西省第三届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走进博物馆—民俗文化系列展之山西手工制制作技艺与生活展”位列优秀陈列;“晋祠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清风雅韵——太原市晋祠博物馆藏折扇扇面展”“三晋灵光——董寿平艺术展”“文韵流芳——晋祠人文历史文化展”“晋祠国风文化节”“晋祠礼物”入选“山西省文物局联展、巡展、社交、文创推介项目”;《晋祠之铭并序》碑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名碑名刻名录;周柏获评“中国十大最美古侧柏”;被授牌“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科研示范基地”等。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2024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

??(一)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规范化

??1.在全院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学思想、守纪律、强作风、促发展”主题教育整顿,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慵懒散慢虚问题,解决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

??2.继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建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发挥党群部职能作用,用好“好干部在线”、“学习强国”、“三晋先锋”等信息化管理平台。

??(二)推进组织建设标准化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市直机关<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具体措施》,按照规定要求,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融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范围,管好阵地、把好导向、建好队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明辨是非,自觉规范线上线下言行,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掌握主动权。

??(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长效化

??继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强化日常监督,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第一种形态”成为常态,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践行核心价值观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抓好文明单位的创建,使文明单位创建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互促互进。

二、不断优化安全管理效能

??(一)强化文物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建立健全部门监管责任体系,压实主体责任和院属各单位直接责任。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

??(三)突出重点,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加强考古工地及博物馆施工现场检查力度,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强化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三、持续推进全院重点项目

??(一)高标准创建晋祠天龙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根据评估意见,完成晋祠天龙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二)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完成北齐壁画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其开放运行;继续做好晋祠博物馆定级评估准备工作,争创一级博物馆;加快推进院属各类博物馆完善备案资料,做好博物馆备案工作。

??(三)大力弘扬传承黄河文化,持续打造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和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举办黄河根祖文化展巡展,配合邹城文保中心举办第三届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持续开展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工作。按照联盟要求,积极组织联盟单位举办展览、开展学术交流,多角度、多领域推动黄河流域石窟寺文化发展,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兄弟石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四)持续推进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实现开放运营;积极推进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设项目。

四、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继续做好古建筑常态化预防性保护工作,推进晋祠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项目,继续进行馆内建筑三大巡查工作;持续推进晋祠圣母殿彩塑保护修复(一期)项目,待上级下达方案批复后申请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晋祠云陶洞抢救保护工程项目,待省局方案批复下达后申请专项资金;晋祠博物馆消防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履行完招投标手续后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继续推进“晋祠博物馆重要碑碣及部分壁画数字化保护项目”,完善辖区内所有壁画、彩塑的信息档案,加强文物安全巡查、隐患排查,做好信息登记、上报、存档等各项工作;启用部分库房预防性保护工作,提升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水平,逐步改善文物的保存环境,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做好基础工作。

??(二)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太山龙泉寺出土五重棺保护修复项目验收工作,继续对五重棺日常保护监测工作。

??(三)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持续推进天龙山石窟的水害详细勘察研究,全面勘察天龙山石窟崖区水文地质环境;继续推进天龙山石窟题刻防风化病害研究,为天龙山35处题刻的防风化病害提供可行性报告。

??(四)双塔博物馆持续开展文物日常维护,推进“双塔变形观测和实时监测”,积极开展“永祚寺数字化保护”项目。

??(五)龙山石窟博物馆继续推进《太原市龙山石窟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项目前期的程序;推进《童子寺遗址北齐石窟保护加固项目》《龙山石窟本体保护修缮工程》前期方案,将方案上报省文物局;完成《童子寺遗址寺院区本体保护修缮前期勘查研究项目》招标,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文物安全和项目实施质量。

??(六)崛围山博物馆完成净因寺两侧(西侧)边坡防护加固工程验收;组织开展净因寺东侧边坡加固项目。

??(七)关帝庙博物馆做好大关帝庙、唱经楼、校尉营关帝庙、奶奶庙、南肖墙关帝庙的文物古建筑和塑像壁画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包括屋面清扫查补、外墙粉刷、木构油饰、地面铺装等,有效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安全和完整性。

??(八)北齐壁画博物馆完成两座唐代墓修复及汉代竹帘修复项目预算资金项目资金申请。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对馆藏两座唐代及三座元代壁画墓的三维建模,并进行高清照片等数字化信息采集的数字化保护工作。

五、加快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推出特色精品展览

??打造群众身边的博物馆,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深入挖掘太原优质文化资源,全面推动实施晋祠园林中心“青少年晋祠研学书画展”;推出双塔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民俗文化系列展之山西皮影”“走进博物馆-民俗文化系列展之绛州澄泥砚”“烁古耀今话传承——赵铁山书《平陆张公家传》”等精品展览,并对“弘扬廉政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展完成优化升级。

??(二)加强文化遗产宣传推介

??积极做好文化遗产弘扬宣讲,运用新媒体手段,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实现文物活化利用。继续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好博物馆资源,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突出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举办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举办晋祠园林中心“三月三·上巳节”活动、“第二十一届晋祠菊花文化节”、举办中秋赏月文化直播活动;继续举办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第三届书画艺术节系列活动;举办龙山石窟博物馆竹报平安文化活动、第五届摄影大赛、红叶文化活动;组织好崛围山博物馆2024第三届崛围红叶节;持续开展关帝庙博物馆“万里茶道”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关公文化和茶道文化,讲好“万里茶道”上的山西故事。

六、持续加强考古文博科研能力

??(一)考古发掘勘探工作扎实开展

??继续对晋阳古城西北区域(苗圃范围内、古城营一带)开展考古调查和勘探,对苗圃范围内重要遗迹进行发掘;梳理并分析晋阳古城现有勘探、发掘材料,选取夯土遗迹进行解剖发掘,力争弄清城内里坊的分布;继续做好华塔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完成出土器物三维数字化60件套、完成出土器物保护修复50件套;开展历年来出土器物修复、绘图、照相等发掘资料整理工作;做好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二)科研学术水平稳步提升

??积极推进院校合作课题,按期完成2023年课题结题工作;积极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徐显秀墓原址保护研究,完成年度内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形成高质量分析报告,对研究成果编辑论文积极投稿争取发表;继续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实施“晋祠圣母殿木结构力学性能与防震减灾研究”项目;继续与复旦大学合作实施“晋祠学,晋祠文化研究”项目和“太原盆地昭余古湖历史地理环境及其演变研究”课题。

七、加快提升文物数字化水平

八、全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继续加强人次队伍建设

??继续做好职工岗位晋升、职称聘任、考核增资、工资变动等日常工作;充实基层文博人才队伍,继续做好太原市事业单位工组人员招聘及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让文物保护工作充满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做好编外人员管理与招聘工作,完善编外人员管理制度。

??(二)持续强化职工培训教育

??继续邀请专家学者对我院职工进行博物馆研究、文物考古、古建筑保护、景区规划、古树名木保护、日常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THE END
1.设计大纲第十三次内部审核会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博物馆为进一步提升《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展》设计大纲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展示效果,12月9日,我馆组织召开了《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展》设计大纲第十三次内部审核会。会议由馆长主持,博物馆各股室负责人及讲解员全员参加。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1879
2.博物馆机构全称: 博物馆 机构简称: 博物馆 机构职能: 负责征集、收藏、整理、研究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和动物、植物、地质、矿藏等标本。负责馆藏文物的科学保护和管理,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物的安全。负责举办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策划或引进临时展览,开展对外馆际交流活动。负责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开放工作,开展文创产品http://www.longyou.gov.cn/art/2024/12/11/art_1229025467_178946.html
3.文稿详情页从古镇古建、民族村寨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到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念兹在兹。在地方考察调研时,总书记曾多次考察文博场所、现场体验民俗文化活动,叮嘱大家要保留住乡味、乡风、乡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在新时代展现魅力和风采。一起来学习! http://0pa2-www.plus.jlntv.cn/folder6824/folder6826/folder8928/2024-12-10/f3oas61RJu5ZUsEj.html
4.峨眉山文管所(博物馆)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9.完成峨眉山博物馆展陈大纲的编写 对峨眉山博物馆的展览进行再设计,2024 年完成展陈大纲的编写,提升峨眉山博物馆的展陈水平。 (四)宣传教育工作 10.继续开展社会教育工作 每月举办2 期社教活动和 1 期峨眉山大讲堂讲座。依托四川 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成都考古 院及乐山本地非物质文化http://emsbwg.com/zxxq.html?newsid=3078261
5.惠东县博物馆新馆展览陈列大纲编写.pdf3. 尊重历史、客观真实 惠东县博物馆展陈大纲的内容编写,应该以尊重历史为基本原则,严 格按照其历史发展脉络,体现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让展示内容反 映出最纯粹、最朴实的一面,使大纲内容更具权威性与广泛的公认度。 2 / 7 4. 技术应用、持续发展 按照简朴大方、历史厚重的要求,采用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621/8025130106003112.shtm
6.新城管委会召开钱塘江博物馆展陈策划与设计咨询会会议围绕钱塘江博物馆的建筑造型、内部空间布置、项目定位、展陈主题与内容、表现形式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钱塘江博物馆应定位合理,受众明晰,不应贪大求全,而要突出特点、强化特色。下一步工作,新城管委会将在充分吸收各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展陈大纲,细化展https://www.hzyjfz.cn/index.php?a=read&id=397&m=news
7.谷文昌纪念馆展陈大纲4篇(全文)[3]王素洁.杨家埠民间工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民俗研究,2002,(4). [4]赵琛. 文昌祖庭.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谷文昌纪念馆展陈大纲】相关文章: 谷文昌纪念馆观后感09-08 谷文昌范文05-17 6:谷文昌事迹05-31 谷文昌精神范文05-22 谷文昌心得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4tnx9du.html
8.头条文章首都博物馆的定位决定了首博展览的构成:基本陈列、精品陈列和临时展览。 基本陈列有《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是首都博物馆展陈的核心,表现了恢宏壮丽的北京文化及不断递升并走向辉煌的都城发展史,成为创建国内一流博物馆的品牌陈列。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99367423738529
9.中国粮食博物馆组织全国粮食、农业、历史、博物馆等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编撰组,高质量的完成了《中国粮食博物馆展陈大纲》、《展陈脚本》等重要项目材料。中国粮食博物馆规划有十大基本陈展区,包括天地精华、谷脉流长、廪实仓盈、功济大千、流脂香韵、舌尖风光、枝蔓同根、文明之舟、粟海探幽、五洲粮缘等。 https://cgm.haut.edu.cn/info/1012/1069.htm
10.西安市长安博物馆博物馆建筑一经落成,即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一致赞誉。 新馆的展览陈列以长安博物馆历年收藏和长安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长安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长安特色的现代化展陈。 2000年长安博物馆新馆建设启动之时,展陈大纲的编写工作随即开始;展览大纲得到了中国社https://www.maigoo.com/citiao/60691.html
11.《游无锡讲故事》第三篇阖闾城遗址吴文化博物馆 2007年1月30日﹣﹣鸿山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在锡召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工作室设计的带有" 秦风吴韵 "风格的博物馆建筑方案一举中 标。 2007年3月8日﹣鸿山遗址博物馆展陈大纲正式委托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 士生导师陆建松设计。 2007年3月15日﹣《鸿山墓群保护总体规划https://www.meipian.cn/50n5aw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