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台湾博物馆专业协会发起人,辅仁大学、金门技术学院闽南文化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徐纯女士百忙之中亲临宽创国际,针对国际博物馆发展发表演讲,宽创国际董事长张东博士、总经理李丹女士亲自接待带领参观公司。
演讲期间,徐纯女士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博物馆的研究及实践经验为宽创员工上了一堂生动的博物馆学体系课,讲解对博物馆学与如何做好博物馆展览阐述了独到的见解。
▲徐纯女士
博物馆学
博物馆的分类和定位
徐纯女士参加过美国博物馆协会AAM(AmericanAssociationofMuseum)13次年会,得知美国博物馆专业界论文的产生是真正源于业界写作讨论研究。博物馆的20多种专业几乎每种专业都有MarketPlace,专门讨论写作或被采用后的社会利益,以产生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的积累。这就是博物馆非营利组织的贡献。
所以在博物馆的法律定位上,把营利事业当成个非营利组织来免税,可能性太小,与美国的基本大法相违背,但专业事务上的合作确实可以尝试,这可能就是他们博物馆探讨使用商业模式的驱动力,也是我们国内利用法定上是公立博物馆的地位,来提前探讨这个商业模式一体的危险性,我们没有这种可以用质量来证明博物馆贡献的评量专业人员,而这个介面的建立在美国是1960年代就有的,无论是AAM的博物馆认定程序(MuseumAccreditationProcess),或展览评量(MuseumExhibition),或他们联邦政府的博物馆与退书馆服务机构(InstituteofMuseum&LibraryService)所做的四种博物馆评估规则(MuseumAssessmentProgram),都是专业人员在质量上的评量。
1982年秋天,芝加哥费氏自然博物馆(theFieldMuseumofNaturalHistory)在Kollegg基金会(W.K.KelloggFoundation)支持之下,启动了一项‘博物馆:公众教育的代理机构’培训计划(Museums:AgentsforPublicEducation),这项计划以馆员培训促进社会个人成长、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满足观众多元化教育学习方式、形成展览发展模式。选择来自300个博物馆的500名馆员,计划持续了六年,目标实际又具可持续性,也成为了美国博物馆界运作的共识。具体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每个博物馆的展览与活动节目,都要由馆员组成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的工作项目,在展览要立项开始,从展览议题的概念设计、规划、制作的发展过程中,就增加了一项三段式的评量,称为“展览评量”:把展览发展过程分为三阶段“前置评量”(front-endevaluation)、“形成评量”(formativeevaluation)、“总结评量”(summativeevaluation)。
写好博物馆大纲
这项大纲是关于整馆的,或是展览或活动的规划步骤。所谓的展览大纲,相当于展览的规划书。在这三段式的展览发展中,这个大纲的成书,是在未立项目的准备期与第二段的规划期之间撰写完成的,也就是说,当馆员(或研究员)在典藏的研究中有了新的发现后,在展览整体尚未规划要呈现给观众之前,就需要先做观众调查、了解并分析调查资料,关键分析了解观众对这项展览议题的认知、态度与需求,这就是图示里准备阶段最左上角的“观众分析”。用这些观众调查分析出来的资料,对应的右边的展览团队之“专业技术分析”(也就是研究发现要传递给观众的咨询,与观众看了展览之后可能学习到的功能,一起做对比性的分析),例如:观众对这项议题的认知有错误,专业人员的咨询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观众学习,而改变了他们对这议题的认知与思维的改变,或者可以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者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一段就称为“前置评量”,也就是展览的议题与展览的概念设计都会确定下来。
▲PhiladelphiaMuseumofArt展览组设置馆内展场的模型来推演前置评量。
▲这是他们的展览组长与展览发展人(由副馆长担任),以及其他团队的成员,包括设计、典藏与教育人员共同讨论对应观众认知、态度与需求资料的具体空间,等于在展览空间想像观众的存在,来设计这个展项布展的细节,同时教育活动也要配合着展览规划出来。
博物馆展览发展模式
搜集博物馆展览大纲素材的方法
如上图所示,准备阶段就是收集博物馆展览大纲素材的办法,右上角的“展览的动机或启始目标”就是研究员从藏品研究发现来的,从这个启动目标对应着去左上角找出目标观众调查,利用右边专业技术的分析,推论得到这次展览的概念设计,才能推断出来并确立这次展览的目的与具体目标,此即所谓的“前置评量”。
从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推断出来这几种方法:
(1)研究——发现
(2)观众调查——观众在这个主题的认知、态度与需求
(3)观众资料与专业研究发现有整个策展团队结合为展览设计
(4)撰写成展览目的,同时将概念设计依照具体的收藏(或者展品)、展览经费、场地策绘设计出展项
(5)撰写展览规划书
如何深度发掘陈列主题(上述前置评量的五个步骤)
要在准备阶段做前置评量,就是要深度发掘展览议题的子题(展项)与内容(研究发现与观众调查分析)。
展览的视角也是空间设计时的一个重点,从包浩斯设计学校衍生的这种技术与方法,就成为展览设计的重点。事实上,一个人的视线不一定是线,应该有一定幅度的视角,再加上头部的转动,形成十点可能接触到的空间,因此,设计者在对空间所制作出来的(立即的)感觉才是设计的成果,观众走进展场的第一感觉与视线的第一接触,是设计人员最要把握的设计重点。有时也可以把这重点作为开场白来破题,开始铺陈故事线的起点,有的博物馆就因为没有周围环境对展陈设计的协助,就把这第一类接触用简报室来填充,或最起码有一个全馆展场主题平面示意图。
一、展览什么:主题与主要内容,是否要基于一项特定的收藏,或特定的主题,从收藏或主题中你可以得到必须采用的物件;科学则是研究发现的主题,收藏是支持的内容;历史展览则以idea为主轴,当然从收藏的研究发现也可以产生主题。
二、为什么展览(设计概念):博物馆要做这项展览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要与什么特别安排的节目同时进行?
三、参观的对象:谁是这项展览的主要观众?还有哪些其他观众也可以适用?所以做观众调查非常重要,主要问观众的认知、态度与需求
五、何处展览:展览要放在哪,展场的特点是什么,会不会是巡回展
六、展览经费:展览的发展、制作与安排节目有什么资源可以启用(资源常包括人、物、财、地、时,认知、咨讯、观众)
第一阶段:基本概念陈设
如何使博物馆序厅的设计引人入胜
一般科学展览大半都是没有实物,因为科学都是概念,所以要靠可以让观众幻想的展项来理解,以另一种代替概念设计的展项来说明这种概念的产生。例如多年前,我在巴黎庞毕度的太空舱展入口处,看到他们以影片的速度来让观众了解,太空舱是要以速度来争取距离的观念,所以建构太空舱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耐得住速度的材料,太空人要承受的是身体在快速度所产生的变化。
▲巴尔蒂摩的牙医博物馆入口处所陈列的展项,明显的告诉观众这个馆的主要议题。
Q&A
宽创:博物馆建设能否不受地域文化限制?
徐教授:文化是建立在文化的发生上,地域性是博物馆陈列展示文化的重要内容或说是重要特征。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注重借助博物馆这一形式来展现本民族的独特个性、优良品质,因此博物馆往往成为民族精神的展示窗口和载体,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这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生活表现就是他们的文化。在不同地区,博物馆也应成为展示各具特色和内涵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窗口,地域文化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是不可割裂的,中华文化的同一性正是由丰富的地域性构成,所以做好地域文化的传承是博物馆不可忽视的任务。要达到陈列展示的最佳效果,除了要对形式手段进行更新之外,地域文化的介入就是建设有吸引力陈列展览的好方法。
宽创:成功的策展人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创造力?
宽创:传统用墙面展示或陈列,如何与西方概念融合?
徐教授:建立观众在空间认知上所有的学习机会,这就是学习的心理学,这也是在展览团队在规划观众可以学习的展览时应有的理论了解,而不仅仅是审美的设计。简述如下:
宽创:如何帮助观众组织、建构展览单元的概念而形成他的认知?
徐教授:空间导航:观众进入展场前,先获得初步的空间概念,展示单元件要有“逻辑性”、关联性与脉络性,让观众在展场自行探索,将观众的先前认知启用与展场空间来作观察、交叉比对,并形成观众可以自行建立新的概念和知识。
▲这是伦敦的皇家战事博物馆(ImperialWarMuseum)正门
徐教授:没有人会误会这是一个英国军事博物馆,英国把一家原来是军医院改建为皇家战争博物馆时,只要在门口摆上二次大战俘虏德军的大炮,就很少人会误解这家博物馆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