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两个主要以陆军装备和战争历史为主的博物馆,一是《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二是《轻武器博物馆》(属兵器集团)。前者以收藏丰富著称,后者以收藏专业立足,都是枪械军迷最好的去处。
(一)军事博物馆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曾经展出过30多挺捷克ZB-26系列轻机枪。为什说“曾经”?因为军博关门大修已经2年多了,有人说军博的展出风格将大变,历史将不再是主角,现代化的新军事变革将成为主旋律。老卡担心到时能否再见到这些老枪,庆幸用照片留下了许多老枪老炮的身影,历史的沧桑全靠它们告诉你了。
1《军博-兵器馆》的捷克式机枪
2《军博-抗美援朝馆》的捷克式机枪
(二)轻武器博物馆
3《机枪馆》
二捷克轻机枪来到中国
1最早的原装进口机枪
上图为《军博》展出的捷克原装进口ZB-26式轻机枪。首批捷克ZB-26式轻机枪生产于1926年,所以叫1926式机枪,简称-26机枪、捷克机枪。ZB-26式机枪是在捷克“邵沙1919式轻机枪”基础上发展的,而1915式轻机枪于1920至1923年间,就有中国不少派系军阀和国民革命军先后购买过,普遍对捷克轻机枪感觉良好。下面是军博《兵器馆》展出的1挺捷克邵沙1915式轻机枪,该枪非常少见弥足珍贵。
上图为《军博》收藏的捷克邵沙1915式轻机枪。从图可以发现,1915式与1926式从外表看几乎没有区别,只有专家从结构上能讲出个ABC。1927年即ZB-26式刚出厂的第二年,中国军阀冯玉祥、陈济棠、阎锡山等曾专门派人去欧洲洽谈购买邵沙1915式机枪,结果到了捷克发现了经改进性能更好的1926式机枪,于是纷纷调整计划,抢先一步购买了第一批ZB-26式轻机枪,回国后几经大战洗礼受到交口称赞。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所有军阀和国民革命军都将自动机枪采购确定在捷克26式上。据当时我驻德国公使馆资料,仅1927年到1930年四年间,中国就购买了至少4000挺ZB-26式轻机枪,其它渠道还有多少挺无法统计。
2国民政府大批采购。
1931年起,国民政府军政部统一了国内对外武器采购大权,禁止任何个人或团体私自进口武器,否则以走私论处,并指令我驻外使领馆必须听命于中央政府。至此结束了武器进口的混乱局面,正式成为国家行为。经过几年的使用,捷克式机枪得到军队普遍认可,政府武器采购清单中,捷克ZB-26式轻机枪占有较大比重,根据正式统计从1931年到1937年抗战开始,中国政府进口捷克ZB-26式机枪约24000挺,其中:1931年1000挺,1934年5000挺,1935年8000挺和1937年达到10000挺。
上组图为《轻武器博物馆》收藏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该枪属于当时中国政府集中采购的那批之一,明显做工精细、质量上乘,加之博物馆保养得好,依然锃蓝瓦亮。
3中国进口ZB-26式轻机枪总数。
根据捷克政府武器出口统计,捷克布尔诺兵工厂自1927年至1939年,共向中国销售了ZB-26式轻机枪30249挺。1931年军阀购买4000挺,1931-1937年中国政府购买24000挺,正式数据即为28000挺。还有2249挺的差额,可能是抗战爆发后民间或华侨的零星购买行为。
4中国军队配备捷克机枪
上图为《轻武器博物馆》展出的照片。是1942年(民国31年),中国军队军委会驻滇干训团轻机枪培训对在训练。照片中有3挺捷克ZB-26式轻机枪和4挺比利时勃朗宁自动步枪。
上图为《轻武器博物馆》展出的照片。1942年3月,中国军队陆军第185师士兵正进行捷克式轻机枪瞄准训练。
三中国仿制捷克式轻机枪的步伐
上图为《军博》收藏的中国浙江仿制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
研究中国仿制国外武器的进程也是挺有意思的,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体现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中。像捷克ZB-26式被大量仿制,恐怕是史无前例的,据统计,自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有组织的仿制捷克式轻机枪就达40000挺(比原装进口都多),可谓全力以赴仿制。为什么不继续采购呢?
大量仿制的重要原因,是德国入侵捷克后,吞并了捷克制造ZB-26式机枪的布尔诺兵工厂,德日法西斯达成默契,全面禁止向抗日的中国政府出口武器。中国在抗战中本来就比日本实力弱,最缺乏自动武器尤其班用轻机枪。国人基本认可性能优异的ZB-26轻机枪,于是政府牵头,整合国内兵工企业并提供图纸资金,展开多方位的仿制运动。
1最早的仿制。
对捷克ZB-26式机枪最早的仿制,可以追述到购买那一年。1927年军阀张传芳想少花钱多办事,把买来的捷克式机枪送到天津大沽造船厂,当年就仿制出第一批样枪。同年巩县兵工所也试制过,但质量都较差。
2各地军阀的仿制。
由于战场上机枪损耗较大,各地军阀都把仿制作为主要补充措施,比较著名的有。(1)四川军阀刘湘的21军重庆枪械修理所1931年开始仿制捷克式机枪,到1939年共造出2000挺;(2)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广东兵工厂1933年仿制,到1937年共生产3000挺;(3)山西军阀阎锡山下辖的西北兵工厂,1934年仿制,最高月产量600挺;(4)桂系军阀下辖的广西第一机工厂1933年仿制。
上图为《军博》收藏的由广东兵工厂仿制的ZB-26式轻机枪。
3抗战期间的仿制。
1937年后,中国政府调整军工制造部署,先后在大后方合并重组了六个兵工厂主要仿制捷克式机枪。它们是第11兵工厂(原巩县兵工厂)、第21兵工厂(原金陵兵工厂)、第40兵工厂(原广西兵第1工厂)、第41兵工厂(原广西第2兵工厂)、第51兵工厂(1941年昆明成立)、第53兵工厂(1942年从第50厂分出)。
归纳关于仿制捷克式机枪的几个记录:(1)第一个仿制成功:按统一标准第一个仿制成功捷克ZB-26式机枪的是第11兵工厂,该枪型被命名“二六式”(民国26年)。(2)最早定型批量生产:是重庆的第21兵工厂,该厂是原金陵兵工厂,技术力量雄厚,共生产14000挺捷克式机枪。(3)生产数量最多:是昆明的第53兵工厂,总共生产15000挺。(4)中国拥有总数:据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共仿制捷克ZB-26式轻机枪42000余挺,加上原装进口,中国曾经拥有捷克ZB-26式轻机枪总计为7-8万挺,可谓硕果累累。
上图为《军博》收藏的由重庆第21兵工厂(原金陵兵工厂)制造的捷克ZB-26式机枪。
有些著名的兵工厂并没有参与捷克式机枪的制造,如第1兵工厂(原汉阳兵工厂)、第30兵工厂(原济南兵工厂)等。
四人民军队手中的捷克机枪
老卡想认真探究一下我军使用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情况。
上图为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馆》的展板图片。照片显示我华南东江纵队在广东惠阳牛王爷岭地区伏击日军时,战士手中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大显神威。
(一)历史文献记载。
1最早的记载。
在《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一书中有记载:1932年红四方面军湘鄂西军区监利县的洪湖红军兵工所,曾经修理过捷克式机枪。
2缴获机枪。
红一方面军红4军第11师32团,1934年在宜黄仙人桥伏击战,一次缴获国民党第59师30多挺捷克轻机枪。其中有些机枪随红军完成25000里长征达到陕北,可谓功勋轻机枪。
3收买机枪。
新四军先遣队(司令粟裕)率部挺进苏南,1938年4月28日军部修造所主任化妆潜入国统区,从国民党军手中买到2挺捷克机枪,后在句镇魏岗村公路伏击鬼子时大获全胜,捷克机枪的表现良好,受到粟裕称赞。
4战斗英雄缴获4挺机枪。
八路军新四军为解决自动武器缺少问题,1940年下过专文号召“从伪军缴获,向国民党军赎买”。1943年,鲁南军区独立团战士安保全,在战斗中用一颗手榴弹俘虏了62名溃逃的伪军,缴获4挺捷克机枪,被评为“山东军区战斗英雄”。
5潜入敌后修枪。
(二)根据地试制捷克机枪。
我敌后根据地军民先后仿制过一些捷克式轻机枪,数量不大,主要补充地方抗日武装使用。
上图为《军博》展出的,由著名摄影师石少华1944年拍摄的照片。反映我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地方部队,在天津文安洼地区附近活动,乘船机动出击打击日寇。队伍中就有战士肩扛捷克ZB-26式机枪。
1江汉根据地。
仿制第一批捷克机枪。1941年,新四军5师15旅在歼灭盘踞在汉川、汉阳一带伪军汪步清部时,缴获一批汉阳兵工厂撤往四川遗留下来的器材和半成品(包括轻机枪枪身数十支),以此为基础组建了新四军5师天汉湖区兵工厂,生产出我军第一批捷克轻机枪共3挺,其枪身打有“新4、5、15兵工厂”印记。
2鲁西北根据地。
3长清军分区。
1943年8月,八路军长清军分区地方抗日武装收复长清、平原县,缴获并收编了一个机枪制造厂和20多台设备,军分区修械所立即上马机枪仿造,当时曾创造每月生产4-6挺仿捷克轻机枪的成绩。
4淮海根据地。
新四军7旅1挺捷克机枪故障了,送到根据地沐阳县马厂镇铁工厂修理。工厂岳寿延、崔航山、陈寿亭等人,以捷克机枪为蓝本,纯手工进行仿制成功,据记载,该机枪在第一次战斗中“连打7梭子子弹,没有卡壳”。随后该铁工厂仿制了20多挺捷克式机枪。
(三)正规部队的机枪。
我敌后八路军新四军正规部队所用捷克轻机枪,一部分是国共合作后由国民政府调拨的,大部分是搜罗来的。1943年后,国民党军逐渐换装美国武器,捷克轻机枪开始不受重视,我地下党利用关系,收购了大批捷克机枪,一定程度增强了我军未来解放战争的实力。
上图为《军博》收藏的我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捷克式轻机枪。
1重庆办事处。
1940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在宋庆龄协助下,以联合抗日为名,从军政部争取到一批先进武器装备运到延安,其中就有200挺捷克式轻机枪。蒋介石闻讯后恼怒之极,又无可奈何。
2西安办事处。
1941-1943年间,陕甘宁边区政府利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四处派人找关系,接近国民党驻军将领晓之以抗日爱国之理,偷偷购买了大批医药器械及轻重武器,其中就有“整整五卡车的捷克式机枪”。
3大丰收的1944年。
根据美国《租借法案》,1944年开始,国民党中央军开始得到大量美式装备援助。其中轻机枪类包括(1)加拿大造九七勃然式7.92mm轻机枪,共4万挺;(2)英国造布伦Mk.II式轻机枪,共5000挺;(3)美国造M1919A6式7.62mm勃朗宁轻机枪和美国造M1941式7.62mm强生轻机枪,共7000多挺。而被撤换下来的数万挺捷克ZB-26式机枪,成了国军腐败将领的“摇钱树”。据军政部查处报告称“花三根金条、40块大洋就能买到1挺轻机枪”。当时延安党中央下密令“抓住时机尽可能多的采购”。由于是秘密行动,到底有多少捷克机枪流入我根据地已无从查起。再看看军政部的报告“私购枪支的都是些商人摸样的,以地方乡绅民团居多,违法部分已予以查处没收”、“另有两万余支去向不明正加紧追查,云云”。这就不难理解,抗战结束我军大举挺进东北、华北、华东、华中时,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步兵机枪火力。
上图为《军博》收藏的美制M1919A6式7.62mm勃朗宁轻机枪(简称“勃朗宁轻机枪”)。该枪是解放战争初期被我军缴获的,在解放全中国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过作用。
上图为《军博》收藏的美制M1941式7.62mm强生轻机枪(也叫“约翰逊轻机枪”),该枪是解放战争初期被我军缴获的,在解放全中国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过作用。
三新中国的捷克式机枪
(一)参加开国大典。
捷克ZB-26式轻机枪最辉煌的时刻是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1949年10月1日,阅兵式步兵方阵就有一个轻机枪方阵,清一色的捷克ZB-26式机枪。这只红军部队,端着从井冈山时代就做过贡献,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的捷克式机枪,自豪的通过天安门,接受新中国的检阅。(可惜:老卡在《军博》实拍的阅兵照片仍在北京家中无法使用,网络上虽有但老卡追求原创不能用)。
(二)抗美援朝战争
上图为《军博-抗美援朝馆》关于第一次战役(1950.10.25-11.8)的展览。下方那挺机枪就是捷克ZB-26式,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四野第38军115师345团使用的。
1950年,为志愿军入朝做准备,中央军委命令紧急生产一批轻机枪。在总军械部指导下,在重庆、昆明利用接收的国民党设备,继续生产捷克轻机枪。随着引进苏联DP“德普”轻机枪,到1951年捷克机枪才停产。一年内,原21兵工厂(重庆)生产了1338挺,原53兵工厂(昆明)生产了近2100挺。
上图为《军博-抗美援朝馆》收藏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该机枪就是1950年赶制的第二批机枪。请注意,该批枪最明显特征,就是快卸枪管没有散热鳞片。据介绍,之所以取消散热片有几点考虑,(1)任务急铸造加工快,(2)考虑东北气温低枪管散热不成问题。
抗美援朝期间共进口苏联DP轻机枪8100余挺,但捷克ZB-26机枪,仍在志愿军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坚持使用到最后撤军。据统计,志愿军先后使用的捷克血统轻机枪,共计20000多挺。包括:原装捷克ZB-26、中国仿制捷克轻机枪、加拿大“勃然”轻机枪和英国布伦轻机枪。
(三)退出历史舞台。
1退出现役。
1953年以后,解放军武器装备水平提高,开始处理“杂牌武器”,像捷克轻机枪等一大批战争时期“万国”武器逐步退出现役,转为民兵训练器材。从1950-1970年代,我国民兵训练教材大纲,都有捷克机枪的使用及保养内容。
2最后的改进。
3进入博物馆。
自1980年开始,民兵也全面换装56式枪族,捷克式等老枪械逐渐被淘汰。到1990年代,全部捷克式机枪永久退出民兵武器仓库清单,一代世界名枪在中国走完了她最漫长传奇之路的最后一步,它的身影永久定格在博物馆的展柜里。
上图中上者是捷克ZB-26式7.92mm机枪,下者是捷克绍沙1915式8mm机枪。26式明显比15式要短些。
上组图为保养良好的捷克ZB-26式7.92mm机枪。
上图为《军博》展出的张爱萍上将当年拍摄的照片。1941年1月,八路军第五纵队和新四军第三支队联合执行恢复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任务。部队攻克青阳县城歼敌600余人。照片名为《收复青阳》,登上房顶的战士使用捷克ZB-26式机枪,掩护部队冲锋夺取胜利。
上图为《轻武器博物馆》一张罕见的侵华日军使用捷克式轻机枪照片,拍摄于1939年。由于日军歪把子机枪(十一年式)性能明显不如捷克机枪,它们参照捷克式制造了九六式轻机枪。
上组图为日本制仿捷克式的九六式轻机枪。
上组图为中国仿制的日本九六式轻机枪。
上组图为《军博》收藏的英国仿捷克式制造的布伦Mk.II式7.7mm轻机枪(简称:布伦机枪)
上组图为《轻博》收藏的英国仿捷克式制造的布伦Mk.II式7.7mm轻机枪(简称:布伦机枪)。
上组图为《军博》收藏的加拿大仿制捷克式制造的勃然式7.9mm轻机枪(简称:勃然机枪)。
上图为我四野部队攻克天津城的野战照片。部队使用的就是缴获的加拿大勃然机枪。
上图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使用的加拿大勃然机枪。
上图为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关崇贵用加拿大勃然机枪击落敌机一架。
上图为志愿军第66军在洪川江南岸五音山高地阻击战中奋战五昼夜,坚守住阵地,荣获“英雄阵地钢铁的山”称号。图中战士在坑道中使用勃然式轻机枪阻击敌人进攻。
说明:
1所有照片均为本人实拍,地点:北京《军事博物馆》和《轻武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