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古建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建筑形式

在当代中国,利用或依托古建筑设立博物馆,并举办长期陈列与短期展览的组织机构,称为古建类博物馆。这些古建筑如皇宫、祠堂、园林、名人故居等,大都保存完好,并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大部分为国保单位,按文物保护的要求必须保持原状原貌,不能另外新建馆舍,因此,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只能限制在古建筑的内部。此中闻名的博物馆,华北有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华南有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广州博物馆(镇海楼)、越秀区博物馆(五仙观)等。由于古建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只能在古建筑中“作道场”,所以处理古建筑与现代化的博物馆展陈关系最难——如果没有陈列展览,不能向大众充分阐述古建筑自身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陈列展览如果脱离古建筑,则失去了其独有的历史环境和年代氛围。两者密不可分,同时又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与特定要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为,正视与突破是关键所在。

一、古建筑与当代博物馆展览之间的矛盾

(一)做好古建筑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古代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独立的建筑体系,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首先,古建筑绝大多数是文物保护单位,是不可多得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古建筑的利用要以保护为前提,在做好古建筑保护的前提下,对古建筑的利用有多重意义和价值。其次,古建筑可供观众参观,同时也能为古建筑及社会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实物资料与例证。再次,古建筑自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结构是现当代建筑与艺术设计创作需要参考的范例。此外,古建筑内部的空间和环境,是现今文化和旅游开发的基础,依托古建筑建立的博物馆,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文化活动的追求及了解历史文化的精神需要。

(二)在古建筑中策划当代展览的局限

古建筑的基本结构、主体风格,与现代化博物馆展陈所需要的建筑功能差异显著。当代新建的博物馆,从一开始就已经按照展览空间的要求进行设计,后期在展览的利用过程中自然能充分发挥其空间功能。而中国古建筑始终沿袭着砖木结构式的整体风格,且因为文物保护的严格要求,在“展览形式设计”中不能对古建筑的构件进行任何改动,不能增加其承重量,也不能在古建筑构件上安装声、光、电等科技装置。而当代展览越来越重视多元化与个性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博物馆展览都倾向于对声、光、电的运用以及导览形式多媒体化、安防系统智能化,等等。因此,现代化的“展览形式设计”与古建筑内的梁架结构等局限性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显现。

当代博物馆的陈列形式设计包含了展厅内空间造型、展品摆放、环境光照以及辅助展品装饰等综合设计,特别是当代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还融入了很大一部分数字信息化的内容。虽然国内依托古建筑设立的博物馆没有强制要求一定要融入到这一新科技的风潮中,但在新形势下,博物馆以新角度形成的审美趋势和新科技带来的感官享受确实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进入博物馆,从而让博物馆更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作用。

因此,如何平衡古建筑与当代展览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和谐共存,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只有坚持古建筑类博物馆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同时根据观众需求及技术进步,才能使这类博物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古代建筑与当代展览和谐共生

在不改变古建筑本身,保存历史文化信息的前提下,于古建筑内营建一个适合“现代形式设计”的展厅,是现今探求古建筑与博物馆展览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既对古建筑进行了有力保护,又妥善处理、化解了古建筑保护与现代展览的“形式表现”之间的矛盾。其重点在于正确认识古建筑的局限,恰当地围绕展览主题及内容做扬长避短的形式设计,将古建筑本身无法改变的特色作为当代博物馆展览的独有魅力。

(一)将古建筑构成元素融入博物馆的展览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自身历史悠久,有着一以贯之的建筑特色。例如宫殿、寺庙、祠堂等,在规模、结构、装饰等方面都体现着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观念。传统建筑大多呈现固定的、程式化的对称美;但不同用途的建筑装饰形式也会因时、因人、因地而有着不同的变化:如木制的飞檐雕梁与斗拱藻井,灰塑或砖雕的瓦脊,泡钉彩画……各自呈现出不同的造型特征和艺术氛围。

古典建筑的整体布局因传统礼制而形成基本形制:照壁、大门、耳房、仪门、甬道、几进大堂、院落等,大体建筑都分布在南北向的纵轴线上,格局方正,成为人、建筑、自然环境三者的统一。在进行博物馆展览的形式设计时,就应该以环境衬托作为展陈思路,运用古建筑本身渐进的格局为现代展览创造铺垫和序曲,以创新性的思维,将现代展览的陈设,自然而然地融入古建筑中。古与今、新与旧,既形成生动有趣的对比,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将观众带入一种有趣的“场景对话”之中。

如故宫博物院,既是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两代皇宫的遗址,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中,对古建筑部分实行保护和管理,而陈列展览则是结合古建原有布局和功能划分区域,整体还是以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为基础,实行宫殿原状陈列为主,辅以宫廷馆藏文物展览。宫殿原状陈列主要分布在轴线中心区域,保留古建筑原状的部分能使观众直观领略古代的皇家生活和宫廷特色。为了展出故宫的馆藏文物,博物院以原状式的陈列室,即保持室内天顶、藻井、龙柱、砖墙以及门窗原状,在室内空间中安放展柜,展出文物。部分展品布置也突破传统文物陈列摆放模式,或安置景观,或拼合积木来加强展览的完整性。

在广州,闻名遐迩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也是依托古建筑陈家祠而设立的。博物馆的展厅由首进正、东、西厅,中进东、西厅,后进正、东、西厅共7个厅堂和前东西、后东西斋,前东西、中东西、后东西厢房组成。博物馆整体保留了陈家祠原有的陶塑、灰塑、石雕、砖雕、木雕、铜铁铸和彩绘壁画,以及门板上雕刻图案等最具岭南特色的民间建筑装饰载体,同时在梁架、斗拱、雀替、墙壁上都雕饰了梅兰竹菊、花鸟虫鱼、岭南佳果、戏剧人物等题材,集合了岭南装饰工艺之大成,而作为民间工艺博物馆,这里也专门陈列岭南地区民间工艺等非遗项目,当代的展览与原有的古建筑构件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创建出一个岭南风味十足、独一无二、丰富多彩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二)充分利用古建筑内部的立面空间

如何充分利用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古建筑原有的立面空间中进行适合当代博物馆展览的设计,又是一个值得探求的问题。

1.连续的时空环境

目前,国内博物馆人在对古建筑实现连续的时空性的利用,有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在故宫这座庞大的宫殿群中,一个个新颖的、充满现代设计感的藏品专题展览,将古建筑构件、文物藏品与当代的外部环境相连接,营造了“连续的时空环境”,使古建筑融入到了当代社会的现实生活中。而在法国巴黎,由19世纪的旧火车站改建而成的奥赛博物馆,将旧时代的工业遗存与当代的巴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很好地营造了“连续的时空环境”。

地处岭南、依托古建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在制造“连续的时空环境”方面也有不少探索。比如,以古建筑原本的一些构件造型为蓝本,进行复原制作,以“建筑装饰”为展品,将展览展品与展厅外的古建筑原貌形成时空环境的连续性,就是比较成功的案例。该馆的“岭南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展”(图1),展厅内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用传统工艺复原青砖山墙、陶塑瓦脊和灰塑脊饰基座装饰方式,不仅立体感强,而且色彩丰富;另一扇墙头设计潮汕地区嵌瓷脊饰,各种题材的戏曲人物生动活跃、光鲜亮丽。而玻璃刻画的满洲窗等具有鲜明岭南传统风味的建筑构件,以其独特的装饰性、连贯性、多样性及空间感,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直观的参观体验,打造了足以领略岭南建筑装饰艺术魅力的沉浸式、融合式观展空间。尤其是博物馆中独特的“连续的时空环境”,将室内室外连成一片,大大拓展了博物馆展陈的范围,丰富了展陈效果。

图1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岭南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展”现场

2.空间的流动性

古建筑空间的一般特征是高大宽敞、四方通达,在流向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复杂性,而模糊不定的方向又很难构成一条固定的展线。所以,在古建筑内部进行展览设计时,就要注重相对的空间尺度,尽可能为观众提供有序的流动空间。例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美瓷美器——馆藏景德镇窑彩瓷精品展”(图2),其展示的是馆藏景德镇窑彩瓷精品,因为展厅中受到原古建屏门以及展厅中展柜的影响,出现了没有地方放置前言板、展厅与外部空间没有隔断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适应古建厢房本身高大的特性,所以在展厅设计时,在屏门之后、展厅中间放置一个长条形独立柜,独立柜背面以高大的挡板装饰,既可作为前言板设计使用,也可起到展厅与外界空间隔断的作用,同时还标出了一条方向感清晰、明确的展示流向路线。因地制宜的设计,使得古建筑的流动空间与展览陈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为观众的观展提供便利,又造就了悦目的展示空间效果。

图2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美瓷美器——馆藏景德镇窑彩瓷精品展”现场

3.隔断的灵活性

在古建筑中举办的展览,因为古建筑本身的梁柱或是原有隔断会使展线被打乱,这就需要在设计展览时适应古建筑内的隔断,灵活摆放展品,创造合理的展览展示空间。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展览“岭南民间百艺”(图3)是全面展现岭南工艺多样性、地方独特性和传承性的展览。此展览的展厅为陈家祠原建筑的厅堂改造而来,其内部结构对展览设计有很多不利因素:首先是展厅前后各开两扇门,使得展线布置不连贯、不闭合,其次是展厅之中梁柱多、面积小,影响展陈空间整体氛围的营造,同时对展览内容的呈现和展品的放置都有较大影响。

图3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岭南民间百艺”展现场

为了增加观众观展空间的灵活性和延伸展线,在展览设计中设计师变缺点为特点,在展厅的前后门设置前言板和结语板,并在整理展线顺序的同时,还在展厅中的四个梁柱前摆放四面通透的独立展柜,分别展示岭南特色木雕与端砚,四面通透观展,给观众自由灵活的视觉感受。在梁柱之间分别运用大展柜展示体量较大的岭南工艺美术精品《百鸟朝凤》和端砚《石趣砚》,让展厅中“碍眼”的梁柱变为有特色的展陈设计。通过创新性的展陈设计,使古建筑原本固定的“隔断”变得灵活多用,大大突破了古建筑原来的局限。

而前文提到的“美瓷美器——馆藏景德镇窑彩瓷精品展”,因为展厅受到原古建屏门以及展厅中新作展柜的影响,三扇大门敞开,出现了没有地方放置前言板,展厅直接面向外部空间,以及里外完全没有分隔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古建筑的空间结构形式融合到展览之中,在展厅的屏门之后,放置一个长条形独立柜,独立柜背面可作为前言板设计使用,独立柜中也可摆放相应展品,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起到将展厅与外界空间光线隔断的作用。由此,既增加了展厅的展示面积,又解决了展厅中前言板的放置问题。这种对空间构成的“重组”,以其隔断的灵活性,建立了更为合理、舒适的展览空间。

(三)展线分割与空间再造

中国古建筑因其本身为砖木结构,所以平面柱、梁架多,房屋多且单体建筑的面积小。但同样,古建筑在平面高度以及纵向进深而言都要比现代建筑高且深。有的室内不设隔墙,有的在外墙上有落地的门窗,这些构造,对于展厅进行内部结构的平面分割和空间再造都是优势。

1.通透的视觉原理

中国古建筑内连续不断的通透性是现代展厅可以利用的,在纵向景深效果的展示空间中,运用结构通透的展柜,隔而不断,增加层次以延伸和扩充空间感,这种设计在扩充展览内容的同时,也能增强展览的立体感和流动感。例如曾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出的“中瑞陶瓷贸易遗珍”展览,就在纵深的古建筑空间中,利用通透的展柜展示“哥德堡号”沉船的出水瓷器(图4),既不隔断展线空间,又巧妙地展现了来自海底的历史遗存。

图4广州博物馆(镇海楼)的“中瑞陶瓷贸易遗珍”展现场

2.虚实对景、高低起伏的空间再造

在古建筑内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建筑构造,在平面和高低之间形成空间的再度分割。首先在平面上可通过古建本身有的屏门、隔扇、栏杆,以及现代展览必需的展柜、展板等,实现内部空间的大小、光线明暗、展厅内部开合、展品摆放疏密、展线长短的重新构造,并形成展览中古建筑与现代展览之间虚实对景、古今对比,满足陈列空间自身的秩序性和顺序性,让观众既能观赏到原有建筑的风貌,又能融入到新设展览所营造的特定艺术环境中,完成历史信息的有效传递。

其次,利用古建筑的高度优势,做上部空间的分割,这种高低之间分割的参差感可以丰富展览空间,让展陈设计者也能更自由地展示展览主题。如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出的“中瑞陶瓷贸易遗珍”展览中因为展厅环境和展柜的局限性(图5),就使用图版表现欧洲家庭摆设中国瓷器的场景,打造立体的空间,延伸展览场景的纵深视觉效果。

图5广州博物馆(镇海楼)的“中瑞陶瓷贸易遗珍”展览现场

3.顶部空间的再利用

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顶部都有重要意义,显示着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观念。有些为斗拱藻井,有些为最原始的梁架构造,保留这些古建顶部的原貌,使之成为新的展览空间,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岭南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展览,其展陈设计就是依托陈家祠的建筑,在展厅内完好保留了木构建筑的梁架等顶部空间,在展厅内部设置现代展柜,展示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构件,实现了古今环境的协调与沟通。

还有一些依托古建筑的博物馆,在展厅中的顶部空间保留有藻井及天花,既是传统建筑艺术的表现,也是现代展览的完美装饰。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斋宫设有藻井,为斗八方形,在顶心明镜下雕有蟠龙,龙口悬珠,与周围龙纹天花板互相衬托。再与整个展厅相映衬,既具有古建筑本身的语汇,又有古代与现代之间丰富的空间变化。

对古建筑展厅内结构进行展线分割与空间再造,正是适应并突显古建筑本身的建筑特色,形成起伏变化的展览空间变化,还能引导走进展厅内的观众能感受展览内容的同时,也能让观众走进古建筑的历史中。

(四)从古建庭院借景引入博物馆的展览

在一些依托古建筑设立的博物馆中,有一部分的展览是采用古建筑的庭院为布局的。古建筑的庭院,原是作为檐廊、敞厅的延伸或补充,通常能辅助展厅本身,扩充展厅空间,营造出一种深广的造景效果。能巧妙地将古建庭院的这种古典造景与诗意韵味“借入”博物馆的展览中,引领观众在漏窗、凭栏内外的空间进行穿梭,在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之时也沉浸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加强了观展的愉悦感——从古建筑庭院“借景”,可以使当代的展览表述与古典的意境、自然的景色相融合,为博物馆增加独特的、深厚的底蕴。例如在南京博物院的艺术馆,展厅的尽头保留有一处古老的院落,那古代的门棚及窗格,还有池畔的古井,充满江南地区传统的地域文化意蕴;而该艺术馆巧妙地将古建的庭院“借入”展览当中,使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水乳交融,给观众一种妙不可言的审美体验。

又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它作为岭南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有着“以自然为宗”的审美价值追求。馆址陈家祠门前坪地和东、西、后三院四周环绕的绿化空间,与内部的庭院及展厅形成了“园中院”的建筑空间效果(图6),表现出古建筑与园林交融渗透的岭南建筑艺术特色;而设立在古建筑与园林之中的现代展厅,不时将古建园林那自然的“动景”引入其静态的展陈之中,在有限的空间中开拓出通透、开阔、深远的境界,使博物馆展览的视觉效果得到升华。

图6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内庭院

(五)古建筑本色渲染现代展览

中国的古建筑,本身有着十分丰富的颜色——有的典雅高华,有的明亮艳丽,有的素淡清逸。古建筑原有的、不可改变的色调,对于当代的博物馆展览设计而言,既是一种限制,又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如果好好利用,古建筑固有的色彩能够成为展览的独特之处。

例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广州旧家居展”(图7),以陈家祠原来的厢房,作为展厅,厢房的墙面都是原有的青砖。其在展览设计中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将厢房直接设计为展示广州旧家居环境的“场景”,将古建筑原来的青砖墙体以及满洲窗等建筑装饰构件,作为展览的“展品”。在陈列岭南独特的满洲窗时,我们突出展示在光线的照射下,满洲窗玻璃透光的图案所形成的奇幻瑰丽景象;同时又可以透过玻璃往室外欣赏庭院的自然风景,形成美不胜收的视觉效果,极大地提高了陈列的观赏性(图8)。

图7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广州旧家居”展左:饭厅

图8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广州旧家居”展右:满洲窗

从陈家祠古老的青砖中选取灰色为主色调,在这种古朴的色调氛围之中,设计、布置出一个个地域风味十足的“旧时广州人家”场景——饭厅、偏厅、西关大屋、趟栊门、姑婆房,并在其中放置着八仙桌、罗汉床、条案、茶柜等“广作”家具,让观众沉浸式地了解老广州人家生活的细节和精致之处。

在现代展览中合理运用古建筑本身的颜色、基调,根据展览主题内容的需要,既能赋予当代展览一定的独特性,又能渲染整个展览的气氛;而利用古建筑本身的优势,可在现代展览中构建古建与展览对话,为展览设计增加活力。

在古建筑之中进行当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应该在保护古建筑完好的前提下,对古建筑的空间、结构、布局与艺术风格开展深入研究;然后将古建筑对当代展览的种种限制,转化为提升、丰富展览形式的种种资源;再通过“二次创作”,将古建筑的古典元素转化为彰显陈列展览主题内容的新颖形式。只要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我们就能够在古建筑之中设计出适合时代审美要求的陈列展览,做到古建筑与陈列展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促进当代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注释:

①刘照华,《浅谈古建类博物馆中的展览陈列形式》,《文物世界》,2019年第四期,第58-59页。

②毛晓玲:《谈博物馆古典建筑在展览设计中的合理利用》,《中国博物馆学会会议论文集》《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2005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学术研讨会文集》,2005年,第374页。

③程旭:《古建内博物馆陈列的空间叙事》,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编:《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丛》(第四辑),学苑出版社2018年,第296页。

THE END
1.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现状与改进方法分析如今,我国许多公立博物馆对于展示馆藏文物的环节越来越重视。然而,一些中小规模的博物馆存在馆藏文物陈列不够合理的问题。博物馆中珍藏的文物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多样的陈列和展览方式,可以展示出这些文物的功能和价值。在当下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文物的关注逐步增加,博物馆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来展示馆藏文物。http://sanyamuseum.com/a/3/2024/0709/7411.html
2.浅谈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行业新闻资讯同时,随着我国进入到一种快节奏的信息发展时代,当前的人们更加注重陈列展示的形式与内涵,相关文字、信息、数据参观的人群已经能够通过相关技术获取,因此参观者更为重视的是自身同实物之间的互动、影响以及联系。因此,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应以形式内容作为设计重点,并注重于周围环境同展品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https://www.bshib.com/mobile/news/show-119920.html
3.博物馆陈列图片博物馆陈列设计素材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361个博物馆陈列图片、博物馆陈列素材、博物馆陈列背景、博物馆陈列模板、博物馆陈列海报等PS素材下载,包含PSD、AI、PNG、JPG、CDR等格式源文件素材,更多精品博物馆陈列设计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10-22 16:10:58。https://so.redocn.com/bowuguan/b2a9ceefb9dda1aab3c2c1d0.htm
4.现代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手法介绍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博物馆展陈手法也在不断得到进步和完善,从单纯的收藏和摆设,到简单的装饰美化的陈列,发展到现在运用现代化多学科技术手法与表现形式,创造和建立包括室外环境在内的整个博物馆开放区的特定形体与空间。 博物馆所进行的展陈设计,是博物馆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的直接形式。现代化科学的表现手法,从宏观上http://40743939.b2b.11467.com/news/1157762.asp
5.博物馆展示设计12篇(全文)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相关理论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会议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盈利, 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 公开的永久性机构, 它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 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收集, 保护, 研究, 传播和展览。”[1]从它的定义可以看出, 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了传播文化、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0tzgchp.html
6.博物馆文物陈列(精选八篇)4.2文物陈列展示柜密闭性原则的`分析文物展柜的密闭性对于文物保护至关重要。进入博物馆的游客不可避免地影响馆内空气流通。相关工作人员在购买或设计文物展示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密封性的优劣。因为只有确保文物陈列柜的密封性能,才能保证隔离外部环境对文物的影响,避免文物受到损害[5]。例如,由于文物的长期陈列以及陈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yk24k8.html
7.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艺术,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是展示设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保存、研究文化遗产的特殊展览空间,囊括了所有的造型艺术手段(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设计时要求做到的是陈列内容和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所以对博物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1156570.html
8.博物馆展示陈列设计.PDF博物馆展示陈列设计.PDF 21页内容提供方:zhuwo 大小:1.03 MB 字数:约4.06千字 发布时间:2018-03-09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52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博物馆展示陈列设计.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304/155696832.shtm
9.纪念馆陈列展览资料的收集保管与利用11刘斌;;做好新时期纪念馆陈列布展的策略浅谈[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09期 12安吾怀;;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临时展览工作[J];东方收藏;2020年15期 13王锋;;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性与观赏性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12期 14;专题: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理论与实践[J];博物院;2020年04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HDL202011012.htm
10.博物馆陈列展览后期的检查与维护博物馆通过对各种展品的陈列展示,让游客了解当地文化发展的历程, 博物馆方在对整个展馆做好陈列布置后,后期是需要对整个展馆进行检查和维护打理的。如下介绍下从哪些方面进行检查和维护? 1、对博物馆展柜灯光照明设施的维护。每个季度应对博物馆展馆多媒体灯光照明设施进行综合维护保养一次,检查其灯光是否有不亮,灯珠是否http://www.zhangui898.com/news/828.html
11.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pdf该【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是由【秋江孤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精神文明建设作出https://www.taodocs.com/p-925224725.html
12.文物局发布《意见》要求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12月13日,国家文物局向各省、市、自治区文物局(文化厅)发出《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指出,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奉献的最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实现社会职能的主要载体和手段。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https://www.gov.cn/gzdt/2012-12/21/content_2296102.htm
13.试分析博物馆展览设计中的陈列展示方式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文化事业特别是博物馆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博物馆在宣传教育群众、 推进文化自 信中发挥了 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博物馆既是陈列展览的文化阵地, 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窗口。 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方式和空间布局是博物馆功能发挥的重要环节, 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https://www.clickshowcase.com/news-detail-id-470.html
14.博物馆陈列展览展示设计艺术勋宇博展陈列展览会展示设计方案是博物馆面向全国展示藏品,反映科学研究水准的媒介之一。陈列展览会是“集造型艺术之大,成,聚技术性之总汇”的综合性造型艺术。因而,应当对表现手法和方式方法反复研究。博物馆陈列展览会展示设计方案有其独特性,要在搞好基本功能、安全防范措施、创新精神的根基上,更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资金投入。http://www.xunyu-bj.cn/h-nd-238.html
15.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豆瓣)第一章 博物馆陈列展览选题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博物馆特性 二、地域特性 三、民族特性 四、社会环境 五、文化背景 六、博物馆馆藏 七、陈列展览类型 八、经费支持 第二节 选题范围 一、政治性项目 二、社会热点项目 三、专业项目 四、娱乐项目 五、专题项目 六、名人项目 七、其他项目 第三节 选题确定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767134/
16.博物馆展示柜价格图片品牌怎么样京东JD.COM是国内专业的博物馆展示柜网上购物商城,提供博物馆展示柜价格,报价,参数,评价,图片,品牌等信息.买博物馆展示柜,上京东就购了.https://www.jd.com/chanpin/402795.html
17.展览陈列绵阳市博物馆MIANYANGMUSEUM千载回望古绵州——绵阳历史文化陈列 本展位于一楼,为本馆的序篇,具有绵阳通史性质;以绵阳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以重点、亮点文物的展示为依托,以厚重明亮的展陈基调,着力勾勒绵阳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和社会发展轮廓,揭示绵阳在四川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地位。包括了“绵阳远古历史”、“绵阳历史文物精华”、“https://museum.mianyang.cn/exhibition/basic
18.临沂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沂蒙红色文化展”曾荣获2016年第三届山东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奖和2016年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家道馆 《家道馆》展厅。位于临沂市博物馆四层,展览以家道文化为主线,选取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琅琊颜氏、琅琊诸葛氏等临沂历史上的代表性名门望族,集中展示忠孝、仁义、廉洁、勤俭、善学等独具特色的家道文化http://museum.linyi.cn/info/1286/6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