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长于其上的土地,往往赋予了我们灵魂的底色,让我们生发出不同的个性,创作出风格各异的艺术,舞蹈艺术亦复如是,所以我们有了豪放粗犷的藏族舞、婀娜多姿的傣族舞、热烈昂扬的维吾尔族舞……但如何与我们生长的土地来一场直击灵魂的交流,辨析我们的来路与前途?博物馆或许是最佳答案。走进博物馆,走近有着千百年历史的舞蹈文物,在与历史与传统的灵魂对话中,续写属于我们的舞蹈文化记忆。2021年,“藏在国宝中的舞蹈史——走进博物馆系列讲座”首站于河南洛阳成功举办,2023年,我们又来到了山东济南,继续这场舞蹈与文物、与传统的互动之旅。
花开
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思清致辞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致辞
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主持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山东博物馆宣教部讲解员刘蕾为在场人员讲解了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与乐舞陶俑。紧接着,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学生表演了《阡陌上的歌谣》和《绿肥红瘦》两个作品,《阡陌上的歌谣》质朴亲切,《绿肥红瘦》婉转柔美,博物馆里的参观者从耄耋老人至黄发稚童皆为之吸引并驻足欣赏,赞叹连连。
《阡陌上的歌谣》
《绿肥红瘦》
两支舞蹈作品展示后,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赵铁春,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新疆舞协副主席王泳舸,山东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杨爱国就“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价值”这一主题,分别作了题为《“走进”为信奉而舞“走出”为人民而舞》《相遇相识相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体如游龙,袖如素蜺》的发言,冯双白就三位嘉宾的发言作出了精彩总结。
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赵铁春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新疆舞协副主席王泳舸
山东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杨爱国
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
下午三点,山东博物馆的报告厅里,展开了一场题为“地域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性与内涵”的热烈对谈。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潘志涛,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田露,山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傅小青,山东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张露胜,就民间舞学习和创作经历、民间舞蹈传承发展、舞蹈文物形象的转化利用等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潘志涛
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田露
山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傅小青
山东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张露胜
本次对谈还设置了问答环节,现场学员纷纷提出“民俗跟典范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做传统民间舞蹈的现代性编创的时候,如何把握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尺度”等问题,对谈专家们也都给予了精彩回应。对谈在火热而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此次“藏在国宝中的舞蹈史——走进博物馆系列讲座”已圆满结束,但在未来,更多的博物馆将会与“藏在国宝中的舞蹈史——走进博物馆系列讲座”相遇,期待更多朋友与我们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