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秦兵马俑二号坑G18中段北壁附近发现的绿面俑。张天柱摄
当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到中国,在陕西,秦始皇的巨大神秘军团,已经成为一个信使,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的胸怀和气度。
“今晚的接待是我一生中受到最高级、最隆重的一次礼遇,感谢博物馆为我们几个人开放,这是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的事情。”这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第一个讲解员马青云记忆中一个法国老妇人的感慨。在改革开放初期,兵马俑博物馆尽量敞开大门,只要游客有需要,即使在晚上,他们也会接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伟大的历史,更看到让人尊敬的中国人。”这是很多外宾的感慨。
国门之外,兵马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好的形象代表。
2007年,兵马俑来到英国,这是兵马俑第二次来到英国。这次展览的地址是大英博物馆著名的圆形阅览室。英国人在这座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中,斥资200万美元为兵马俑展览搭建了壮观的临时展厅。开展之前,价值12英镑的门票售出10万张,创下了大英博物馆专项展览预售票的历史记录。展览开幕,时任英国首相布朗致辞。展览期间,英国皇室成员悉数到场参观。展览目录几次售罄,不断再版,一直热销到展览结束后几年。
20世纪末,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创造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2018年5月17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宣布将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启动新一阶段的文物保护修复科技合作项目。
多年后,杨森博士的女婿随比利时国王参观兵马俑时,看到实验室悬挂着杨森博士的照片时,静默了许久许久。
1998年,陕西决定从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历史文物、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建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03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项目计划书。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5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5亿元,陕西省配套5500万元,其余部分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自筹资金解决。
“我当时认为,我这个馆长会给博物馆留下一大笔债务。”吴永琪回忆当年建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的“壮举”时说。
“3386亩,这是当初建馆时400亩的近10倍。我当时就是想为秦始皇陵未来的保护与研究留下更大的空间。当然,我也很难受,因为要建这个遗址公园,秦俑馆的人肯定要背多年的债了。”吴永琪说。
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当年开阔的视野为文物保护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秦始皇陵被誉为“世界最大的考古学储备之一”。
吴永琪终于在退休前还清了博物馆所欠的所有债务,而兵马俑博物馆也以更大的视野迎接未来。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于2005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2007年获批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在200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获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
“荣誉不是资本而是更高的要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现任院长侯宁彬说。接过秦始皇陵保护与发展重任的他想得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如今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端自助预约导游,听展览文物语音讲解,还可以玩“寻找兵马俑”等互动小游戏。基于人脸识别技术,游客上传自拍照就可以快速匹配一个“相像”的兵马俑照片,还可以通过俑坑排列图找到照片中这个兵马俑的具体位置。
侯宁彬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把面部识别技术与秦兵马俑的造型艺术相融合,把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与博物馆参观路线相融合,把网络通信技术与公众服务相融合,把互联网创意与秦文化的内涵相融合,努力发挥博物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2017年11月20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携手中国网在兵马俑1号坑进行了海外直播,网友通过直播欣赏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宏观的排兵布阵,细微的面部表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本场海外直播历时1小时,350多万海外网友通过中国网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和英文直播客户端同步观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侯宁彬说。
据了解,2017年2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美国史密森尼学习和数字访问中心开始合作线上数字教育资源,研究如何在美国中小学推广中国秦文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还与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美国莱特大学、加州大学北岭分校、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等机构,在考古研究、文物科技保护、展览策划、人员培训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如果说用现代的手段让兵马俑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更大的魅力是当下的收获,那么“一院多馆”的格局则为秦始皇帝陵的保护谋划了更大的未来。除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外,综合博物馆、铜车马博物馆、铠甲坑博物馆、水禽坑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数字展示中心、中心库房正在一步一步建设中。
兵马俑是中国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美好未来的预示,是陕西这块土地给世界最好的礼物。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现任副馆长田静在她的《秦军出巡》一书中收录了诗人乔良的一首诗,诗中这样写:
不过被黄土埋去千载岁月
而日月不会死
走出来依旧是八百里秦川壮士(记者沙莎)
2013年6月29日,90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第五次来陕参观兵马俑。张天柱摄
第一位探访秦俑的外国元首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伟大的历史文物,寓意着伟大的未来。”
1991年11月5日,时任法国总理雅克·希拉克第二次来到兵马俑博物馆参观。资料图片
秦兵马俑一号坑早期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走出来依旧是八百里秦川壮士(记者沙莎)
秦兵马俑一号坑拱形钢梁拼接。资料图片
秦兵马俑一号坑全景图。张天柱摄第一位探访秦俑的外国元首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伟大的历史文物,寓意着伟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