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致力于研究“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吴冠中,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在油画和水墨之间来回“走动”。虽然两类作品均倍受市场认可,但水墨作品似乎更具市场认知度,2019年的破亿水墨大作《狮子林》更是拉高和唤醒市场,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吴冠中及其成就。恰逢永乐拍卖2021春拍“生命的风景——吴冠中作品专场”中呈现了多幅吴冠中晚年的精品水墨,我们对艺术家水墨作品的拍卖史做了一个简要的梳理。
著名批评家刘骁纯曾在《自然抽象观念的孕育和形成》一文中说:纵观吴冠中气象万千的绘画创作,在它的复杂的变化当中贯穿着一条红线——向现代观念转化……油画中不易实现的,他到水墨中去畅游;水墨中难以求到的,他又到油画中去尝试。如此互动递进,以数年一大步的高速度,快速甩掉了越来越多的同路人和近路人,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创造性。也就是说,水墨画在吴冠中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处在前导地位,一切观念上的冒险,吴冠中都是从水墨画开始尝试,然后逐渐向油画渗透。
吴冠中的水墨实践要追溯到1974年,从油画转向水墨的原因颇为复杂,但大致可归结为两点: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正值社会运动,有限的家居条件不宜开展大幅油画创作,艺术家只好在宣纸上泼墨尽兴;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对外的美术交流中,只拿国粹——中国水墨画出去展览,从来没有油画的份,油画除了参加国内难得的几次展览外,别无出路。吴冠中颇为不服,说:‘我也能画中国画’,由此‘逼上梁山’画起了中国画。”(陶咏白)
虽然彼时的吴冠中已年过半百,但他的水墨创作也算“重操旧业”。1938年他升入国立艺专本科时选的是油画,可后来由于战时环境缺乏油画材料,吴冠中转入国画科,师从潘天寿,临摹历代中国画精品。吴冠中后来回忆说:“我很幸运:出国前,是跟着潘天寿学的中国画,他是完全传统的,本人画得很好。”
目前可查到的吴冠中的最早上拍纪录为1988年,香港佳士得与苏富比共有8件作品上拍,全部为纸本彩墨画,悉数成交。次年,吴冠中的《高昌遗址》在香港苏富比以187万港元的拍卖价,创下中国在世画家的最高成交纪录。
1978吴冠中作品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9吴冠中绘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1987吴冠中回顾展香港艺术中心
1988吴冠中画展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现代中国绘画巨匠——吴冠中画展日本西武画廊
1989吴冠中画展——万紫千红香港万玉堂画廊
吴冠中——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
1990行到水源处——吴冠中画展万玉堂画廊(新加坡、台湾及香港)
吴冠中画展韩国汉城玄画廊
1991吴冠中眼中的香港香港土地发展公司
1992夕照看人体——吴冠中人体画展新加坡文物馆和斯民艺苑
吴冠中——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大英博物馆
吴冠中新作观摩展香港一画廊
1993吴冠中四十年速写展新加坡文物馆和斯民艺苑
当代中国画家——吴冠中水墨新作、油画及素描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
1996吴冠中小幅作品展香港一画廊
1997吴冠中画展台湾历史博物馆
19991999吴冠中艺术展中国美术馆
2002涯惟智——吴冠中艺术里程香港艺术馆
2003此岸·彼岸——吴冠中艺术50年经典回顾新加坡“好藏之”(ArtRetreat)美术馆和吴冠中美术馆
吴冠中小幅精品展香港一画廊
2004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世界巡展巴黎站
2005吴冠中艺术回顾展上海美术馆
2006吴冠中《一九七四年长江》等作品向国家无偿捐赠仪式暨吴冠中历年捐赠作品汇展故宫博物院
走进京师——吴冠中版画展暨2006年新作展北京师范大学
吴冠中2006年新作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吴冠中2006年新作展百雅轩画廊
2007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天地之艺——吴冠中版画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术馆
吴冠中版画展浙江大学
2009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1纪念吴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2“画舞乐”吴冠中作品展香港艺术馆
水墨革命:吴冠中作品回顾展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
2014融合与超越:吴冠中画展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艺行无疆——吴冠中绘画作品展广东省博物馆
2015吴冠中:大美无垠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2016文心画眼——吴冠中书画精品展山西博物院
2018吴冠中:画镜与文心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风筝不断线——走进吴冠中的绘画世界湖南省博物馆
2019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乡情·吴冠中百年诞辰纪念展宜兴市美术馆
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姓名格式错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