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博物馆

鹤峰县博物馆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属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坐落于鹤峰县容美镇段德昌路满山红AAAA级风景区内(湖北省鹤峰县容美镇段德昌路7号),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两层砖混结构的文物陈列大楼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环绕陈列大楼南侧和西侧的砖木结构民族碑林长廊占地面积260平方米,西侧具有典型土家民居吊脚楼建筑的红四军五路指挥部旧址占地面积204平方米。是满山红风景区内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宝库。通过1979年至2019年40年的努力,博物馆现已拥有四大基本主题陈列和15408件(套)馆藏文物,成为湘鄂边地区陈列展示内容最丰富,地方特色最浓郁的县级博物馆。1997年被恩施州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写馆标的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作为“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12月,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一、现有四大展区概况

鹤峰县博物馆现有“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溇水风韵鹤峰民族文物陈列”、“民族碑林”、“共青团鹤峰县历史陈列”四大专题陈列长期对外开放:

二、博物馆建设情况

鹤峰县博物馆自1979年1月由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下文批复,同意成立鹤峰县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以来,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从单一的《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发展到现在拥有四大陈列展区,且各项功能设施较为完备,成为湘鄂边地区展示内容最丰富,地方特色最浓郁的县级博物馆。

1980年4月,鹤峰县革命委员会正式行文(鹤革文〔1980〕008号文件)批复将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馆更名为鹤峰县博物馆。同年,博物馆陈列大楼在县城满山红革命烈士陵园风景区破土动工。

在人员编制上,1979年核定博物馆人员编制为3人,1988年核定博物馆人员编制为8人,2017年升格为鹤峰县文化遗产局,核定人员编制为21人;在人员结构上,博物馆现有14名在职人员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1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技术职称上有文博馆员6人,助理馆员5人,管理员3人。

1989年5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写馆标的“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举行开馆仪式。

1991年12月,鹤峰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鹤峰县文物管理所,实行不增编不增经费,与鹤峰县博物馆形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

1995年8月,在陈列大楼西侧,兴建土司文化碑林,陈列反映容美土司和麻寮土司时期的碑刻15通。

2001年9月,县博物馆对陈列大厅展柜进行了升级改造。

2002年4月5日,经过全面改造的“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举行开馆仪式,再次对外开放。

2003年10月,县博物馆在陈列大楼南侧动工兴建民族碑林,陈列反映土司时期文化的石刻28通。新建的民族碑林将与陈列大楼西侧原土司文化碑林(18通)连成整体。

2004年5月~7月,县博物馆在陈列大楼东展厅筹备民族文物陈列展览。

2004年7月22日,县博物馆民族碑林、民族文物陈列正式对外开放,至此,鹤峰县博物馆形成“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鹤峰民族文物陈列”、“民族碑林”三大陈列展区的阵容。

2007年5月至7月,博物馆为配合巴东水布垭水电工程,将位于淹没区的鹤峰县邬阳乡金鸡口村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建鹤游击司令部暨红四军五路指挥部旧址”土家吊脚楼建筑搬迁至博物馆院内复建。

2008年8月,县博物馆完成对陈列大楼楼前场地的整治绿化工作。

2013年3月至8月,县博物馆完成陈列大楼一楼展厅“溇水风韵鹤峰民族文物陈列”、“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提档升级改造工程。

2017年8月县博物馆完成对库房设施设备改造工程。

2018年3月,鹤峰县博物馆筹办的“共青团鹤峰县历史陈列”正式对外开放。

三、博物馆的展览陈列科研工作

(一)博物馆的展陈工作

自1980年4月鹤峰县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馆更名为鹤峰县博物馆以来,除四大基本陈列对外开放以外,鹤峰县博物馆还先后推出各类临时展览50余次,为配合各项临时展览的展出,鹤峰县博物馆印制各种宣传品8000余份,部分主题展览意义深远,影响较大。

1982年3月,鹤峰县博物馆主办自博物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大型图片展览“红色的见证”鹤峰苏区革命文物图片展,展线长20米,以革命旧遗址、革命文物、历史人物和老红军、老赤卫队员重访鹤峰、苏区新貌等内容为主,共展出图片285张。在县城和各个乡镇进行了巡回展览,接待观众10000余人次。

1991年6月,鹤峰县博物馆主办“鹤峰县苏区革命文物巡回展”赴本县各区镇展出,共展出图片284幅,其中《文物保护法》宣传图片60幅,鹤峰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64幅,革命文物74件,接待观众12000余人次。

1992年8月,为庆祝鹤峰县首届经贸大会的召开,鹤峰县博物馆举办“民族文物精品展”。首次向与会代表和本县观众展示反映我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图片68张,明清石刻拓片10张,虎钮錞于、双兽钮铜钟、编钟、钺、洗、挑花织品、木雕等馆藏文物精品145件套,陈列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共接待来自湘鄂川黔4省39个县市的代表团、外地客商和游客15000余人次。

1997年6月,为庆祝香港回归,鹤峰县博物馆举办“香港百年”大型图片展览,展览分为“世纪屈辱”、“不屈不挠”、“百年心愿”、“东方明珠”、“喜迎回归”五部分。展线长达80米,图片近千张,在县城及乡镇巡回展出一个月,接待观众20000余人次。

1997年11月,鹤峰县博物馆、鹤峰县科协在鹤峰县科技馆举办“考古发现与古代科技”专题展览,展出了我县铁炉乡江口遗址、刘家河遗址出土文物及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文物知识、模型等。

1999年9月,由鹤峰县委县政府主办,鹤峰县博物馆承办的大型图片展览“光辉的历程”赴恩施自治州州城展出。展览分为“鹤峰概览”、“今日鹤峰”、“溇水文化”、“美好前景”四大部分,共展出图片200余幅,数千州城市民观看了展览。

2001年5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鹤峰县博物馆承办的大型图片展“辉煌历程”创我县图片展规模之最,展线全长50米,展板面积100平方米,展出图片200余幅,并下乡到燕子、五里潼泉、容美等乡镇巡回展出,共接待观众25000余人次。

2007年5月至6月,为纪念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和中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在鹤峰县城举办“鹤峰文物”大型图片展。流动宣传车下乡宣传、免费参观文物陈列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观众约15000人次。

2010年5月至6月,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在鹤峰县城和细柳城村、八峰村开展“文化遗产在我身边”、“文物保护法图解”大型图片展览及文物保护法规、文物知识咨询活动,出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车2台,在县城街道、车站、商场为市民和村民发放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单1180份,观众约18000人次。

2013年3月至8月,县博物馆陈列大楼一楼展厅原《溇水风韵鹤峰民族文物陈列》、《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提升改造工程完成,9月正式对外开放。

2017年,鹤峰县博物馆加入恩施自治州博物馆展览联盟后,参与对外陈展交流。展览联盟推出的《经纬大千--中国土家族西南卡普主题展》已在福建泉州、广东广州等全国各地多个博物馆展出。

2018年4月,鹤峰县博物馆推出了以鹤峰万里茶道申遗为主题的大型图片展《鹤峰古茶道》,先后到鹤峰、巴东、恩施、咸丰等县市进行巡回展览,观众约5万人次以上。

2018年3月5日,湖北省首个县级共青团历史陈列《共青团鹤峰县历史陈列》在博物馆二楼展厅正式对外开放。

2019年3月,鹤峰县博物馆推出反映土地革命时期鹤峰红色革命旧遗址为主题的大型图片展《红色经典》,走进乡镇、学校、警营、社区进行流动展览,观众达2万人次。

(二)博物馆的科研工作

为更好地提高博物馆的科研水平,自1998年以来,博物馆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科研工作模式的同时,不断自主创新,开展了自编自导本地区苏区红色歌谣、制作专题片等工作,创作出了具有鹤峰地方特色的科研成果。

1998年,鹤峰县博物馆将收集的土地革命时期流传在湘鄂边苏区的红色歌谣整理编印成“鹤峰苏区歌谣”,作为向本县乡镇及学校推荐的乡土教材发放1900余册。

2003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画册《中国恩施》采用了鹤峰博物馆提供的照片十余张;

2004年9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宋兆麟、高可主编的《中国民族民俗文物词典》收录了鹤峰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撰写的“挑花手帕”、“土家童帽”、“雕花洗脸架”、“茶篓”、“嵌丝铜碗”等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文物词条近20条;

2017年,由博物馆职工罗建峰、唐锋撰写的“论南村在‘宜红古茶道’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在《铜仁学院学报》2017年11期发表;

2009年12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画册《精彩恩施-恩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采用了我馆提供的照片十余张。

2019年6月,鹤峰县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7年对容美土司遗址的考古勘探、发掘与研究,联合出版了《容美土司遗址集影》、《容美土司遗址》、《容美土司石刻》三本专著,对外公开发行。

四、藏品征集、管理和保护工作

鹤峰县博物馆藏品的管理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藏品信息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已完成馆藏一、二、三级文物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各类藏品管理规章制度日趋完善。

鹤峰县博物馆文物管理所承担着鹤峰全县的文物征集、收藏工作,完善了文物征集的管理制度,明确了文物征集的系统性和方向性。鹤峰县博物馆藏品主要通过征集、上缴(交)、捐赠、收购等途径获得。现有的文物藏品中,绝大多数为通过征集、收购、考古发掘而获得。其中,接受捐赠的文物包括1996年3月22日,前往桑植参加贺龙元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薛明,委托鹤峰县代表团向鹤峰县博物馆捐赠贺龙元帅生前穿过的中山服一套;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也向博物馆捐赠书籍《贺龙年谱》、《贺龙文选》,电视专题片《长征纪事》等文献资料;博物馆离休馆长危祖华将自己在天门等地征集、收购的流散文物百余件无偿捐赠给博物馆。

鹤峰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7件(套);国家二级文物7件(套);国家三级文物81件(套);文物藏品分为传世文物、出土文物、革命文物、货币、自然标本、文献资料六大类。其类别有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牙角器、竹木器、石刻、字画、古书、玉器、字画、钱币、古生物化石、其他金属器等。

截至2019年底,鹤峰县博物馆文物藏品总数为15408件(套)。其中传世文物975件套,出土文物199件套,革命文物362件套,文献资料218件套,钱币文物13648件,自然标本6件套。

1994年5月,鹤峰县博物馆7件馆藏文物送往宜昌博物馆,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其中4件被确认为国家珍贵文物,2件为国家一级文物;1995年4月,鹤峰县博物馆8件馆藏文物送往宜昌博物馆,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其中2件被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2005年11月,湖北省文物鉴定专家组来到鹤峰县博物馆,鉴定确认了一批国家珍贵文物。

2007年,鹤峰县博物馆对馆藏一、二、三级文物信息资料录入与照片信息资料的合成,首次完成了馆藏一、二、三级文物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2012年至2016年,鹤峰县博物馆完成了鹤峰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本县可移动文物的情况。

2019年,鹤峰县博物馆与北京乐石文物保护中心达成协议,对鹤峰县博物馆馆藏一二三级文物进行修复保护工作,目前修复保护方案已完成,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五、社会教育和博物馆的开放工作

鹤峰县博物馆作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传播社会文明的重要窗口,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以陈列宣传活动为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鹤峰县博物馆现有1264平方米的开放区域,每天都有大量的观众前来参观。长期以来,鹤峰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博物馆的开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服务理念,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面向广大参观观众,为广大观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为观众提供休息处,设置有开水器、水杯等,博物馆陈列楼前建有大型停车场,方便自驾游观众参观。2008年3月,根据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精神,鹤峰县博物馆基本陈列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为湖北省首批实行免费对外开放的县级博物馆。

为充分利用好鹤峰县博物馆这块教育阵地和教育资源,为了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服务,鹤峰县博物馆社会教育和博物馆的开放工作结合本馆的实际和特色,举办了以鹤峰县全县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城乡学生走进博物馆活动”、“我是小小讲解员”、“‘文化遗产在我身边’有奖征文活动”等活动。

六、博物馆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情况

鹤峰县文化遗产管理中心(鹤峰县博物馆)隶属于鹤峰县文化和旅游局,系县财政全额拨款的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现有办公室、博物馆股、遗址管理股、文物股、安全防控股、宣教股、陈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安全保卫部、工会等部门等内设机构。1991年成立的鹤峰县文物管理所与鹤峰县博物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1988年10月鹤峰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鹤峰县博物馆人员编制为8人;2017年在博物馆基础上成立鹤峰县文化遗产局;2023年机构改革后正式更名为鹤峰县文化遗产管理中心(鹤峰县博物馆),核定人员编制为21人;现有17名在职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1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技术职称上有文博馆员6人,助理馆员5人,管理员3人。

THE END
1.展览日历湖北省博物馆 汶川地震十年 骏犬啸天——2018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 “争锋——晋楚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 湖北省博物馆 “金玉大明——郑和时代的瑰宝”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幕 23 紫瓯清趣——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宜兴紫砂展 “九连墩的故事——湖北九连墩墓出土文物”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 九连 https://www.hbww.org.cn/zhanlan/index.html
2.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总用地面积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为3.6万平方米,是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重点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的前身成立于1945年5月“湖北人民科学馆”后来,在湖北人民 美国科学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成立(筹备处)经过几年的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189.html
3.湖北省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湖北省博物馆建筑外形呈「品」字形,由陈列馆、楚文化馆、临时展览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构成,占地面积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 藏品分为青铜器、书画、木漆器、金银器、玉器、陶瓷器等,镇馆之宝有旧石器https://art.icity.ly/museums/jxbpxko
4.湖北省博物馆标志logo图片世界著名的湖北省博物馆品牌,湖北省博物馆的LOGO形象是对其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的提炼,LOGO两边编钟中心线条的反复,好像是敲打编钟后的袅袅余音,颇有兼顾视觉效果的想像空间。 曾侯乙编钟是东汉初期珍贵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文物。其是由六十五件https://www.logo9.net/works/12410.html
5.湖北省博物馆1963年1月,湖北省博物馆正式成立,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 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临时展览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https://www.onezh.com/hall/show_425.html
6.福建省博物馆:“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嵌绿松石云雷纹铜匜 春秋早期(约前770~前680年) 湖北博物馆 牛纹铜罍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四川博物馆 秦公镈 春秋(前770~前476年)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奇迹,由一个考古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一个失落的文明,甚至改写了一部文化史,真可谓“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3780910
7.湖北省博物馆素材湖北省博物馆图片素材下载第3页觅知网为您找到1814个原创湖北省博物馆素材图片,包括湖北省博物馆图片,湖北省博物馆素材,湖北省博物馆海报,湖北省博物馆背景,湖北省博物馆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湖北省博物馆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https://www.51miz.com/so-sucai/1689503/p_3/
8.湖北省博物馆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武汉周边游展览亮点:场馆很大,进去的时候记得拿一张地图,按照自己的喜好游玩,里面还有讲解机租赁 tips:我只逛了一个小时,主要看了越王勾践剑编钟和梁庄王展厅,黄金宝石玉做工真的太精美了 dotSource: voiceInput: 回应 2024-11-11 17:26 受人尊敬的天哥哥 湖北省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展示、学术研究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https://www.dianping.com/shop/1738027
9.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是湖北省最为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机构,是弘扬荆楚文化的阵地和展示荆楚文明的窗口。http://www.hbww.org/
10.武汉湖北省博物馆门票/地址/图片/开放时间/照片/门票价格携程攻湖北博物馆的四大宝:出土于“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编钟;冷兵器时代的精品之作越王勾践剑;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瓷中的珍品:四爱图梅瓶。馆内的日常展览,还具有鲜明的古楚文化和古长江文明的特征。 湖北博物馆由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三座仿古建筑构成,布局体现了古楚国建筑的“一台一殿”、https://you.ctrip.com/sight/wuhan145/8977.html
11.历年资讯■南湖革命纪念馆改版提升后恢复开放 ■“博物馆奇妙夜”再次归来:上海三十余博物馆将延长开放 ■上海博物馆与澎湃新闻共启上海寻根之旅 ■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焕新开放 ■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即将竣工 ■6月1日起西南联大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 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
12.全国文博众大咖齐聚一堂,共绘“一幅画”!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万全文: “陈列大纲的资料、展品的逻辑关系等各个方面梳理得比较清楚,充分体现了佛山的地域文化特色,也充分突出了佛山博物馆的馆藏特色。”他建议展览某些标题可以再提炼,避免重复、累赘。 湖南师大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博物馆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李建毛: https://www.foshan.gov.cn/fswgdlt/gkmlpt/content/4/4512/post_4512737.html
13.湖北省博物馆(二)南馆之梁庄王珍藏厅越王勾践剑特展《梁庄王珍藏厅-鄭和時代的瑰宝》是湖北省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展厅设在博物馆南馆三层,面积1900平方米。展出的百余件文物,均出土于湖北钟祥的梁庄王墓。作为重要的皇室成员,梁庄王和王妃的礼仪服饰、生活用具皆遵从皇家礼法制度,精神信仰深受宫廷影响。他们生活的时代,正值明朝扩大对外交往,郑和船队远航西洋之际,这些价https://www.360doc.cn/article/4523016_1124587139.html
14.展现荆楚文化传承长江之魂——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建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博物馆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以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为目标,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全国博物馆业界的帮助下,推出了“楚国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越王勾践剑特展”“梁庄王珍藏——郑和时代的瑰宝”展览,于2021年12月20 日正式对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kyMDc5NjaDz3VksXa0cw.html
15.贵博新展碧瓦朱甍——荆楚古建筑图片展贵州省博物馆 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展览简介 自有人类以来,建筑活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建筑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以木构架为主的独特建筑体系,是东方建筑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湖北古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https://www.gzmuseum.com/lszl/202210/491.html
16.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六大展览彰显荆楚韵味经多年筹备与建设,2021年12月20日,湖北省博物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整个建筑俯瞰如鼎字展开,展陈文物从目前的约10000件,增加到25000件以上。据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三期新馆投入使用后,湖北省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超过11万㎡,展览面积约为3.6万㎡,按照南馆、北馆以及东、西两个独立展馆的格局进行总体布局。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936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