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铜艺术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作为世界文物大国,我国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展示着在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从“镇馆之宝”中感受历史的传承吧~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也为我们展现了九百年前的宋朝汴京城的盛世景象。

虽然它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时,在现代视角的解读下,《清明上河图》已经不仅仅是一幅难得一见的名画,它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种文化的传承,九百年来,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再创作层出不穷,直到今天,它依然深受现代人的喜爱。

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属于祭祀用品。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这件器物被认为是传统泥范法铸制的巅峰之作,由于这件杰作达到的水平令人难以置信,一度被误以为采取了新的铸造工艺。

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

天津博物馆:《雪景寒林图》

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白雪皑皑。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

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中国汉代文物,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古代人认为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山西博物院: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体现了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晋侯鸟尊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匈奴王冠

匈奴王冠是黄金制成的,重1394克,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匈奴单于金冠。金冠由金鹰和冠带两部分组成,上面浮雕有羊和狼的图案,雄鹰站在半球形金冠顶上,俯视着冠带上狼与羊搏斗的情景。

山东博物馆:东平汉墓壁画

这些壁画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的早期壁画,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画面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对于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以及汉代绘画,其价值不言而喻。

南京博物院:清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

此瓶是为纪念乾隆皇帝“东巡狩猎”,由景德镇官窑特意制作的,再现了乾隆皇帝盛年时期出巡骑马射猎时的场景。

转旋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复杂结构奇巧,最大特色就是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

外瓶上绘的是乾隆皇帝持缰策马,身后跟着旗手与猎犬。夹层绘有群臣跪拜图。如果旋转内胆,乾隆狩猎的场景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面前,只见大队人马如同动画一般穿行在山间,像走马灯一般,极富艺术观赏效果。

南京市博物馆: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该文物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中国瓷器三绝之一。有着极为独特的青花纹饰,体现了极高的烧制水平。

小口、丰肩、斜腹、敛胫、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流畅,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肩腹部刻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瓷瓶上所绘的青花纹饰层次多样,非常独特。

上海博物馆:王羲之上虞帖

《上虞帖》的草法随意洒脱,轻松自然,不拘小节。在笔法上,首先,它不是靠轻重提按变化来丰富线条内容的,而是以节奏和运行速度来充实线条内涵,提按为辅。

其次,结构上强调开合变化,收放自如,所以字形构架的视觉效果显露出一种“张力”的特征。

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元朝的书画,是黄公望的代表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云纹青铜大铙

云纹青铜大铙(náo)为西周乐器。平口,钲部两侧有36个冏纹乳突状枚,枚直径3.5厘米,高2厘米。鼓饰变形兽面纹,两侧饰云雷纹。甬亦饰变形兽面纹。

大铙双范合铸,浑大厚重,作风稳重古朴。表现出很高的铸造工艺水平,是福建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安徽博物院:战国楚大鼎

铸客铜鼎,又称楚大鼎或大铸客鼎。战国青铜器,圆口,方唇,鼓腹,圆底,三蹄足。此鼎形制雄伟,堪称楚国重器。此鼎形制雄伟,堪称楚国重器。

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他仔细观察了双耳上的花纹、口沿上的铭文和足部浮雕纹饰,并且询问了大鼎的来历,他还低头往鼎的内部看,诙谐地说:“里面能煮头牛”。

江西省博物馆: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该件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是最大的青铜甗,有“甗王”之誉。此甗(yǎn)甑(zèng)鬲连体,鬲裆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顾。鹿竖角,短尾卷,身披鳞片。甑腹饰四组展体的兽面纹。鬲足袋满饰浮雕兽面纹,它体形巨大,气势雄浑,奇美诡异,稳定性良好。

河南博物院: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莲鹤方壶不仅纹饰细腻新颖,而且结构复杂、铸造精美,堪称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典范之作。

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

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

湖南省博物馆:素纱禅衣

素纱襌(dān)衣是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素纱襌衣中,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

黑龙江省博物馆:金代铜坐龙

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龙取坐姿,左前肢高举,与左后肢间有腾云相连。右前肢着地,与右后肢相接。尾部翘起外卷,前肢长鬣(liè)突出于肩部之上,与头上卷鬣及后扬的长鬣相映。

这尊金代铜坐龙继承与发扬了前代龙型的优点并且根据自身浓郁的地方特色加以拓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吉林省博物馆: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元代青花云龙纹高足碗,侈口,深腹。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纹,呈竹节状。口沿为青花唐草纹。内壁暗花印行龙二条。外壁用青花绘一游龙,并衬以火焰纹。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线条流畅有力,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辽宁省博物馆:宋徽宗《瑞鹤图》

《瑞鹤图》是赵佶书画中的珍品,难得的是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图中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绘画技法精妙绝伦,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辽宁省博物馆: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镂雕祥云缭绕,十余条健龙或藏头露尾、或藏尾露首穿行于云层之间。大球内分层透雕二十一个小球,球球相套,层层能转,满地纹饰。

三节台柱,上为六层透雕小象牙球,纹饰同顶上之大象牙球;下为透雕卷草云龙四足座,座上雕人物顶柱状承盘,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广东省博物馆:千金猴王砚

千金猴王砚为三大名砚之首,长25.5厘米,宽17.6厘米,长方形,质地细腻温润,娇嫩如小儿肌肤,砚堂内有大片鱼脑冻(石品花纹的一种),四周以火捺等色彩环绕,形成一只蹲着的猕猴图案,甚至眼、鼻、嘴和前足都清晰可见,非常逼真,所以由此得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翔鹭纹铜鼓

这是西汉时期的金属器,入土时胸腰已截开,胸部饰羽人划船纹六组,船形两头高翘。

该墓部分器物带有明显的滇文化色彩,同时出土的还有中原汉式器物,如六博棋盘和铜跽坐俑等,既反映了西南各民族人民的创造才能,也体现了当时他们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

海南省博物馆: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青白釉花口凤首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白中泛青,看起来很像青白玉。口部为四瓣花图案,象征凤冠,径部被装饰城凤首形状,凤首后部呈钩状,恰似凤凰的羽毛。

此凤首瓶是中西方文化进行交融的一件产品,将东方的韵味与西方的装饰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是一件不可多得瓷器珍品。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古兰经》

手抄描金《古兰经》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名阿訇捐赠的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是目前国内收藏的最珍贵的《古兰经》珍善本之一,对于研究回族历史、宗教和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宁夏博物馆:鎏金铜牛

鎏金铜牛是西夏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它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

这件青铜铸造的牛屈驶而卧,体态健壮,比例匀称、造型逼真、个体硕大。铜牛中空,外表通体婆金。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姿金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

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

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不过马蹄所踩的飞鸟,也有不同的认识,有“飞燕”说、“乌鸦”说、“龙雀”说、“飞隼”说、“飞鹰”说、“鹰鹞”说等等。

青海省博物馆:铜鎏金观音造像

铜鎏金观音造像是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该器物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

兽首玛瑙杯是唐代酒器,细微处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选材、设计和工艺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

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舞马衔杯纹银壶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

陕西的兵马俑闻名世界,千人千面的兵佣神态各异。其中,位于兵马俑二号坑的跪佣更是其中的精品,他右膝跪地,左腿蹲曲,双目炯炯有神地凝聚前方,那冷峻的面庞和手持弓弩的咄咄英气,似乎秦始皇就是成就统一霸业的最好诠释。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铜器。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二号大神树的一旁,同样有一条蜿蜒盘桓的龙,神树与神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铸造于3000年前的青铜神树,极为壮观,独树一帜世界罕见。

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属商代晚期作品,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

该器生动的再现了远古人类“金鸟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

贵州省博物馆:东汉铜车马

铜车马是东汉时期的铜铸文物,是武威的标志性文物,其构思独特、设计合理、寓意丰富、姿态各异,象征东汉时期拥有强大的武装官僚势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史学知识和文物内涵。

贵州东汉铜车马的发掘,对研究东汉时期盘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贵州悠久的历史渊源。

云南省博物馆:牛虎铜案

牛虎案就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是中华青铜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们既和中原及西北青铜文化有着历史渊源,但又有着鲜明的边疆民族个性。

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古滇国的民族史、农牧史、冶金史、美术史、民俗史等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重庆三峡博物馆:乌杨石阙

汉阙属祠庙或陵墓前成双成对的装饰性建筑物,是我国最早的仿木结构石质装饰建筑,对研究古建筑艺术、葬制有重要价值。

此为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汉阙。乌杨石阙阙身雕刻丰富。其仿木构建筑雕刻对于无一幸存的汉代木构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汉代雕刻艺术神韵。

西藏博物馆: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都体现出与西藏同时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与众不同的特点:整体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纹饰精美,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而且体现出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卡若先民智慧的结晶,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被誉为西藏博物馆的馆标和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博物院: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

台北故宫博物院:东坡肉形石

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

毛公鼎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

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范和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尚,体势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结字风貌,瘦劲修长,不促不懈,仪态万千。

THE END
1.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https://www.meipian.cn/57dvl5qx
2.专题05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备考2024年高考热点聚焦专题05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国宝简介】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南郊唐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https://www.zxxk.com/soft/42227083.html
3.史上最难约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这10大镇馆之宝你得知道!(篇1)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那么它的镇馆之宝是何物,不知大家是否知晓,又或者游览之时并未关注?本文我就与大家一道探索陕历博的秘密。 1、镶金兽首玛瑙杯 此为陕历博的镇馆之宝,书本上有其真容,唐代文物,但实际在馆内见到也是极为震撼。 https://k.sina.cn/article_1823348853_6cae1875020019kao.html?from=news
4.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18件“镇馆之宝”(组图)人民美术网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精美绝伦的镇馆之宝! 西周旟鼎 西周旟(yú)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中叶)文物,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周旟鼎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重78.5公斤。旟鼎铸于西周康王时期,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敦厚雄伟,厚重庄严,纹http://www.peopleart.tv/202989.shtml
5.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千年“魔壶”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千年“魔壶”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本报记者 郭青摄 原标题:千年“魔壶”:古瓷瑰宝中的绚丽奇葩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着这样一件国宝级瓷壶,它造型奇特、精美华丽,以凤凰作壶把,以狮子之口作壶嘴,花中之王牡丹缠绕壶身,并有着巧夺天工的设计,壶身呈圆形,盖、http://www.ce.cn/culture/gd/202004/14/t20200414_34685454.shtml
6.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水渠旁捡来的皇后玉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水渠旁捡来的皇后玉玺 1968年,咸阳韩家湾一位13岁的小学生孔忠良,在放学途中的一个小水渠边,发现一枚发光的白色小石头,上面还刻了些奇怪的文字。他小心翼翼地装进书包拿回家交给了哥哥,哥哥设法要把上面的字磨掉再刻上自己的名字,结果因为这个“玩具”实在太硬,没有“得逞”,遂将它https://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120/c25408-20260382.html
7.历数陕西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历数陕西智库头条每一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藏。想要“阅读”一座博物馆,不妨从它的“镇馆之宝”开始,一起来看看陕西各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吧!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https://zhiku.hsw.cn/system/2020/0512/2933.shtml
8.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十件镇馆之宝,榜首为玉器,西汉玉器排第四(皇后之导语:陕西是在我国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省份,其中省会西安在历史上更是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陕西省内的博物馆中以陕西历史博物馆内的馆藏最为丰富,文物价值最高,那这个中国首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中都存放有哪些惊艳世人的文物宝藏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并简单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十大绝世珍宝https://www.phb123.com/shijiezhizui/zhongguo/60008.html
9.一睹为快!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那些镇馆之宝一睹为快!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那些镇馆之宝 记者:李一博 文案:郝云菲 设计制作:穆涛 新华社陕西分社 新华网新闻中心 新华网陕西频道 联合出品http://sn.news.cn/20240518/bb970f2746794bb6b1ec9ee6d2f0a43b/c.html
10.一睹为快!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镇馆之宝2024 05/18 10:09:08来源:新华网 一睹为快!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镇馆之宝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责任编辑:张倩】 Copyright ? 2000 - 202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518/9d4c29640ae043508a227dd255dec438/c.html
11.《百家讲坛》镇馆之宝CCTV专区简介:它们是历史的遗存,它们是文明的见证,让历史复活,让文物说话,《百家讲坛》推出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吕氏家族墓地的镇馆之宝。 立即观看 剧集列表 分集剧情 精彩看点 我要评论 《百家讲坛》 20170619 镇馆之宝(19)古墓里的茶香 https://tv.cctv.com/2017/06/19/VIDAgBzjFq9Vt2zMyfaLuyok170619.shtml
12.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CCTV专区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银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壶身正中的鎏金图案,描绘的是一匹身躯健壮长鬃披颈的骏马。这匹马前腿直立,后退弯曲下蹲,嘴里还衔着一只酒杯,显得十分温顺。马的这种动作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舞马衔杯。据史料记载,在唐玄宗执政时期,宫廷中就特别训练http://tv.cntv.cn/video/vset100252386413/52f25d45e9664b24a57dd2b07afe5d37?fromvsogou=1
13.博物馆里的那些镇馆之宝荆楚网据了解,我市共有7座公立博物馆,分别为十堰市博物馆、丹江口博物馆、郧阳博物馆、房县博物馆、竹山博物馆、武当博物馆、郧西博物馆。七大博物馆各有千秋,馆藏 文 物也有不少奥秘。今天正值“国际博物馆日”,记者整理了一份十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单,帮助市民更好地了解十堰源远流长的历史 文化。■文、图/ https://www.cnhubei.com/content/2022-05/19/content_1476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