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届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ICRAIC2023)
2、计算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国际会议(CIoTSC2023)
3、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国际会议(CVDL2023)
4、第二届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和机器人国际学术会议(AIHCIR2023)
5、第二届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国际会议(IoTCIT2023)
6、网络、通信与智能计算国际会议(ICNCIC2023)
7、电子工程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EEISS2023)
8、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国际会议(ICSGPS2023)
一、第三届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ICRAIC2023)
01基本信息
【会议地点】中国·张家界
【出版检索】EI检索
【联系方式】
02会议简介
智能机器人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发展和运用。这也使得更多的学者投身到智能机器人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中。
第三届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ICRAIC2023)将专注于机器人、数字化、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开发和融合,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及学者共同交流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况,探索未来的新发展。
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ICRAIC2023,期待能与您在中国张家界相聚,共同交流、探讨。
03主讲嘉宾
IEEEFellowProf.JuyangWeng
Brain-MindInstituteandGENISAMA
IEEEFellowProf.ZhiwuLi
XidianUniversity
IEEEFellowProf.GuangjieHan
HohaiUniversity
【持续更新中...】
04大会主席
中南大学王勇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谢非副教授
05征稿主题
征稿主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06往届出版与检索记录
ICRAIC2021检索
ICRAIC2022检索
07会议历史
受疫情影响,ICRAIC2021与ICRAIC2022在线上召开。IEEEFellow、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多位学界专家在ICRAIC2021和ICRAIC2022进行特邀报告,每届分论坛报告20余场,线上参会人数近200人。
ICRAIC2021部分合影
ICRAIC2022部分合影
08联系方式
【Tel/WeChat】
二、第一届计算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国际会议(CIoTSC2023)
【会议地点】中国·洛阳
+8618932425597廖老师
+8615574372063汤老师
随着科学、文化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是人们工作和生活高度集中的场所,城市建设必须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智慧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物联网。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系统为支撑,是物联网的基本网络结构,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石,是智慧城市走向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动力。
刘驰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蒋洪波教授
湖南大学
萧允治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AndrewB.Whinston
UniversityofTexas
04征稿主题
计算机
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智能控制、智能算法、大数据、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字孪生、自然语言处理、分布式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信息安全等。
物联网
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数据存储与挖掘、安全和隐私保护、嵌入式系统、多传感器融合、物联网通信、信号与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车联网、无线通信、智能物流、工业物联网等。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生活、智能建筑、遥感监测、空间信息技术、目标检测、云计算、仪器的情报、机器人技术、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智能连接、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
05投稿须知
2.请根据以下几点准备您的论文:
(1)全英文稿件,非纯综述类,应具有学术或实用推广价值,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3)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查重,重复率不得超过25%。
3.投稿后7~15个工作日内反馈审稿意见或录用通知。
06参与形式
为切实举办好计算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国际会议,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支持CIoTSC2023。参与形式如下:
1.Presenter
口头报告:在大会上就报告人目前的研究等进行口头英文学术报告,时长约10~15分钟。
研讨会:针对会议主题组建workshop,并邀请相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以分论坛形式展开研讨。
2.Committee
作为会议联合主席或技术委员会参与支持,在会议技术层面上指导把关,负责一部分同行评审环节,组委会将颁发荣誉证书。
07联系方式
【Tel/WeChat】+8618932425597廖老师
三、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国际会议(CVDL2023)
【会议地点】中国·长沙
【检索信息】EI检索
【联系方式】组委会曹老师:+8618942507713
计算机视觉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其最终目的是让机器像人类一样了解世界,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形式,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和完善,在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出成果。
Prof.WeiXiang
LaTrobeUniversity,Australia
刘晋教授
上海海事大学
主讲嘉宾持续更新中……
计算机视觉
大数据与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生物医学图像分析、图像及视频编码、图像与视频检索、遥感影像、计算摄影、优化及学习方法、传感与显示、数据集和性能分析、计算机视觉的深度学习、文档图像分析、字符识别、姿态分析,行为识别、视觉模型、视频分析、多模态信息处理、视觉与语言、运动及跟踪、三维重建、人机交互等。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无监督特征学习、深度强化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分层网络、递归神经网络、神经模糊算法、自动编码器、图表示学习、聚类,分类和回归、进化方法、图像处理、自主计算、用户建模、信息检索与重用、问题解答、语言翻译、认知架构、推荐系统等。
05参与形式
为切实举办好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国际会议,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支持CVDL2023。参与形式如下:
1.Presenter
口头报告:在大会上就报告人目前的研究等进行口头英文学术报告,时长约10-15分钟。
2.Committee
06投稿须知
3.请根据以下几点准备您的论文:
(1)全英文稿件,非纯综述类,应具有学术或实用推广价值,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3)作者可通过CrossRef查重,重复率不得超过25%。
4.投稿后7-15个工作日内反馈审稿意见或录用通知。
6.会议将评选最佳论文奖。
Tel/WeChat:+8618942507713曹老师
四、第二届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和机器人国际学术会议(AIHCIR2023)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主办单位】ELSPublishing(爱尔思出版社)
【协办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天津市虚拟仿真学会、ESBK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合作期刊】AIandAutonomousSystems,RobotLearning
梁老师+8613107314195
唐老师+8618073196045
吴博士+8618810539885
第二届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和机器人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热忱地邀请您参与本届大会(AIHCIR2023)。
为了让会议更具包容性,会议已由VRHCIAI更名为AIHCIR。
本次大会邀请到IEEEFellow、香港浸会大学人工智能讲席教授、浸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晓明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Prof.GeorgiosTheodoropoulos以及其他专家学者进行特邀报告。大会希望能促进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和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推动全球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工程师、学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张晓明教授香港浸会大学
IEEEFellow
香港浸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Prof.GeorgiosTheodoropoulos南方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
(持续更新中)
人工智能
智能搜索;知识获取;组合调度;模式识别;逻辑编程;软计算;复杂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工业过程建模与智能控制;智能计算与计算机游戏;语音识别与合成;机器翻译;计算机感知;计算机神经网络;知识发现与机器学习;智能建筑技术及其应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等。
人机交互
安全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和人体工程学;安全驾驶行为;可用性测试;人机工程学;人机互动;用户界面设计;智能交互技术;人机混合智能;穿戴设备交互;多代理合作等。
机器人
智能控制系统与优化;高级机器人与自动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机器学习、机器人学习;图像处理、机器人与智能视觉;智能制造;脑机接口;智能人机交互;机器人与智能健康;仿人机器人;微纳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医疗和康复机器人等。
05出版与检索
06投稿指南
(3)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CrossRef查重,重复率不得超过25%。
3.投稿后7-15个工作日内反馈审稿意见或录用通知。
六、第二届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国际会议(IoTCIT2023)
【会议地点】中国·徐州
【联系方式】18073196045(唐老师)
01会议简介
第二届物联网、通信与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oTCIT2023)由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联合主办;ELSPublishing、ESBK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协办。
本次会议论文提交EI检索,为了助推青年学者的发展,workshop中优秀稿件会按照比例择优推荐至大会合作的SCI期刊。
02主讲嘉宾
王江舟教授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IETFellow
英国肯特大学教授
杨强教授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03征稿主题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SignalProcessing
ModelingandSimulationofCommunicationSystem
WiredCommunication
WirelessCommunication
RadioFrequencyCommunication
MicrowaveCommunication
NetworkCommunication
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
SatelliteCommunications
GreenCommunicationSystem
AntennaandPropagation
Cooperative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TechnologyandApplication
SmartGridCommunication
PowerLineCommunication
NextGeneration(6G)MobileCommunication
D2DandM2MCommunication
ElectromagneticFieldandElectromagneticWave
DigitalSignalProcessing
SignalandImageProcessing
InternetofThings
WirelessSensorandActuatorNetwork
WirelessandMobileNetworks
WirelessNetworkMultimedia
VehicleNetwork
NetworkCodingTechnology
NetworkArchitectureandProtocol
NetworkSecurity
ArtificialNeuralNetwork
OpticalNetworksandOpticalWireless
ConvergedNetworks
InternetofThingsandBigData
CognitiveRadioNetwork
NextGenerationNetworkandInternet
IntelligentTechnology
InformationEducation
InformationSystemModelingandSimulation
ComputerScience
DistributedComputing
InformationRetrieval
UbiquitousComputing
HighPerformanceComputing
CloudComputing
WebServicesand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
六、网络、通信与智能计算国际会议(ICNCIC2023)
召开地点:中国苏州
录用通知:投稿后7-14天
收录检索:IEEEXplore,EI,Scopus
★Callforpapers
黄铠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IEEE终身Fellow、AAAIFellow
首届CCF杰出海外成就奖和2012年IEEE世界云计算大会终身成就奖,撰写了12本学术专著和300多篇学术论文,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处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全球排名前2%的科学家之一。
ShahidMumtaz
NottinghamTrentUniversity
IETFellow、IEEEComSoc和ACM杰出发言人,IEEEComSoc青年研究员奖(2020)获得者,IEEE高级成员,IET“量子通信杂志”创始人和EiC,副主席:欧洲/非洲地区-IEEEComSoc:绿色通信与计算协会,IEEEP1932.1标准副主席:无线移动网络中许可/未许可频谱互操作性标准。在移动通信领域著有4本技术书籍、12本书章节、300多篇技术论文。
武庆庆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网络Networks】
【通信Communication】
光通信,卫星通信,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现代通信系统与技术,5G和6G无线通信,Adhoc、WSN、DTN、VANET认知无线电网络,节能通信与绿色网络,LTE-AdvancedM2M和MTC通信,移动通信,多跳通信,小蜂窝网络,车载AdHoc网络(VANET),无线Ad-hoc和网状网络,无线和通信网络,kWLAN、WPAN物联网(IoT)
【智能计算IntelligentComputing】
空域控制、交通和运输,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技术,先进工具状态监测,业务流程智能,计算化学与生物学,计算机制造技术,数据库应用和数据挖掘,网格和集群计算,智能航空,多媒体处理技术,下一代网络,并行和分布式系统架构,可重复使用发射系统,超流体和纳米材料,空间飞行器,智能城市技术,安全软件系统,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传感器,无人航空和智能无人机,网络服务和互联网计算
03出版和索引
04参会方式
3.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
05投稿方式
2.在线投稿:
06投稿要求
3.终稿重复率(含文献)不超过25%,可通过iThenticate自费查重;
Tel/Wechat:13077379490(杨老师)
副运营:13217481189(伍老师)
六、电子工程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EEISS2023)
+8615574369650(胡老师)
+8619911511083(刘老师)
EEISS组委会热忱地邀请您参与2023年第一届电子工程信息系统国际会议(EEISS2023)。本次会议将于2023年12月15日~17日在中国长沙盛大举行。
Prof.LjiljanaTrajkovic
SimonFraserUniversity,Canada
持续更新中……
Prof.ZhigongWang
SoutheastUniversity,China
Prof.XiaodongLiu
EdinburghNapierUniversity,UK
Prof.GangSun
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China
电子工程
集成电路,智能芯片,制导、导航和情报控制,雷达、声纳和红外线,传感器阵列和多通道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语音和语言处理,图像处理,计算成像,医学电子学,MEMS和传感器技术,可穿戴、柔性,和可拉伸的电子产品,高级机器人系统,信号与系统,模拟和数字电子等。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和安全,信息系统医疗保健,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移动计算机处理技术,数据通信,电信技术,信息安全和隐私,物联网,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并行分布式计算,移动、物联网和普适计算等。
2.投稿须知:
(2)请根据模板编辑论文,全文(word、LaTex)投稿。
4.收到录用通知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5.终稿重复率(含文献)不超过25%,可通过iThenticate或Crossref查重。
07参会方式
1.投稿作者参会。
3.听众身份参会。只参加会议,不做口头报告,可联系组委会完成注册。
08注册费用
09联系方式
七、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国际会议(ICSGPS2023)
【检索信息】IEEEXplore、EI、Scopus
【研究领域】智能电网、电力系统
组委会陈老师:15575972016
组委会杨老师:13077379490
Prof.JizhongZhu
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高层次引进人才,世界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Fellow),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外籍会士(CSEEFellow),英国国家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Fellow),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广州市创新领军人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Prof.YunfeiMu
TianjinUniversity,China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微网与智能配电系统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优青学者
SmartGrids智能电网
包括但不限于:基于通信的控制和保护、能量传递与互动技术、分布式资源整合、大型电网安全控制、大规模储能、国家/全球能源互联、智能电网架构和模型、智能电网的实施和现场试验、智能电网负荷和能源管理、智能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管理、智能电网测试和评估技术
PowerSystems电力系统
包括但不限于:电力和能源电路与系统、电力灾害与保护、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电力物联网、电力市场、电能质量、保护和电磁兼容性、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恢复能力、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技术、智能能源网、智能电网技术和公用事业应用、电网转型、电动交通、电力系统与能源科学
研讨会:针对会议主题组建Workshop,并邀请相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以分论坛形式展开研讨。注:研讨会形式需要同时进行论文及口头报告,时长和具体流程可酌情而定。
2.Peer-Reviewer
作为会议的审稿专家参与支持,负责在专业领域内对稿件进行同行评审,组委会将颁发审稿专家证书。Reviewer申请需要提供个人简历。
3.Committee
作为会议联合主席或技术委员会参与支持,在会议技术层面上指导把关,负责一部分同行评审环节,组委会将颁发荣誉证书。Committee申请需提供个人简历。
论文必须是全英文原创稿件,非纯综述类,整体需符合科技论文要求,摘要、关键词和结论部分需体现会议主题,应具有学术或实用推广价值,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