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美国科技博物馆发展态势启示
一、美国科技博物馆整体情况
美国是当今世界博物馆数量最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美国博物馆自18世纪中叶诞生以来,几经嬗变,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全美拥有各类博物馆约8000座,成为美国社会文明建设和国家发展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旧金山州立大学的马乔里·施华泽教授认为,自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AAM)成立以来,美国博物馆界对于全球博物馆的发展做出了三个方面的重要贡献(见表1):
表1美国博物馆的三个主要贡献
贡献
具体内容
Ethicsandprofessionalism
伦理与专业化(1906-1920s)
1906: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
1907:第一门博物馆学课程的开设(爱荷华大学)
1925:第一部博物馆工作的伦理规范
Educationandcommunity
教育与社区(1930s-1970s)
1930s:有叙事性的展览
1940s:博物馆走进社区、学校、医院、军营
1960s:互动性展览
Entrepreneurship
博物馆的创业与拓展(1980s-)
1960s:博物馆商店与餐厅
1970s:私人活动
2000s:推出品牌商品
美国还是“现代科学中心”的诞生地,其标志是1969年旧金山探索馆的成立。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科技馆都属于“科学中心”的性质。据“科学技术中心协会”(ASTC)统计,2013年美国共有科学中心会员单位394个,每个州至少有1个,其中加利福尼亚州最多达40个;全美科学中心年观众量约7300万人次。美国科学中心的分布大体与美国人口的分布一致,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科学中心数量越多。
图1美国科学中心分布图
二、美国科技博物馆发展态势
1.与国家的正规教育、科学教育紧密结合
教育是美国科技博物馆工作的核心。尽管美国科技博物馆的使命宣言千差万别,但教育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如著名的史密森尼协会的宗旨即是“增进和传播人类知识”。200多年来美国博物馆几经变迁,但教育这个核心目标始终不变。如今,美国科技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与国家的正规教育、科学教育结合得异常紧密,学校是美国科技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抓手和着力点。美国科技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与美国确保其全球科技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计划”(STEM)、“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等科技战略计划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国家的科技及教育战略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高度社会化、市场化
美国科技博物馆绝大部分由私人(或民间机构)建立,大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非盈利组织,高度融合于所服务的本地社会之中,努力争取社会支持,凭借高度的市场化及市场营销技巧获得生存与发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很多美国科技博物馆已成为社区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通过充分的本地化、社会化、市场化,积极寻求当地社会在资金、人力、科研、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在市场化方面,高度发达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环境为美国科技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土壤。从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大幅削减博物馆的财政拨款以来,美国科技博物馆更加注重市场营销。在高度社会化、市场化的背后,是场馆的所有工作都围绕“教育”和“观众”而展开。由于深深扎根于社会、观众、市场之中,美国科技博物馆展现出蓬勃活力,观众络绎不绝(见表2)。
表2美国部分科技博物馆的年参观人数
名称
年参观人次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730万(201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670万(2014)
马里兰州科学中心
50万
加州科学中心
120万
旧金山探索馆
110万(2014)
加州科学院
80万
圣何塞科技创新博物馆
40-50万
硅谷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15万(2014)
3.科学中心与传统博物馆相互学习、相互融合
在各类美国科技博物馆中,以互动展品为代表的科学中心与以藏品为代表的传统博物馆之间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式上的界限正在日渐模糊。在同一个科学类博物馆中,常常是馆中有馆,兼容并蓄,丰富多彩,可以包含互动展品、工业藏品、水族馆、动物馆、天文馆、自然博物馆等诸多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主题馆(展区)。此外,各个场馆还非常注意室外公共空间的利用。如加州科学中心,有经典的互动展品、工业藏品(如奋进号航天飞机)、水族馆、活体馆、室外小型植物园、户外互动展品等,整个科学中心就是多个馆的混合体;探索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以互动展品为代表的科学中心,在2013年4月重新开放的新馆中也增加了生命展区,有小型的水族箱、活体的植物养殖等;而主要以实体矿物和动植物标本展示为主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2013年开放了一个以观众互动体验为主的“提问”展区,年接待观众达20万人次;2008年重新开放的加州科学院,则是天文馆、水族馆和自然科学馆的三馆合一,其改造的理念就是要建设一个“没有固定展品”的科技博物馆,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概念。
4.重视新技术应用
美国科技博物馆紧跟时代发展,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展示与应用。一是重视网络科技馆建设。如探索馆明确表示,探索馆不仅包括实体馆,也包括网络馆。整体上,各个场馆的网络馆访民人数通常是实体馆参观人数的10倍左右。二是各馆无线网络免费开放,非常方便观众参观访问。美国科技博物馆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前提下保证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实行全区域无死角网络覆盖、独享高容量带宽、简单的无密码接入方式、内网页面登陆后开通互联网权限、一定时限内自动断开服务、网络安全策略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方便了观众参观访问。三是高度重视新技术应用和前沿技术展示。如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大力开展手机增强现实(AR)和二维码的应用,通过场馆固定的显示屏或观众装有演示软件的手机,就可把相应藏品的动物骨架还原出原始实体造型;一些博物馆则少量应用二维码讲解,把展览和网站有效结合起来。
三、对中国科技博物馆的借鉴与启示
中美科技博物馆差异巨大,美国的经验无法照搬到中国,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透过美国的科技馆的整体发展态势,对于中国科技博物馆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1.加快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促进科技馆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科技博物馆在促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普及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美国科技博物馆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建议进一步加大我国科技馆事业建设力度,以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全国统筹,合理规划全国科技馆布局,大力推进西部省份和二线城市科技馆建设工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渠道建设,强化科技馆的科普展教能力和辐射服务能力,推动我国公共科普服务建设。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整体优势,实现我国科技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2.科技馆建设要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3.加强市场营销,提升科技馆运营水平
4.加强科技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美国科技博物馆的实践表明,网络科技馆具有独特的时空优势。它不仅是公众自主学习的知识库,还是实体馆与公众之间的高效交流平台,能增强用户体验。建议开通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广泛开展互联网服务,促进科技馆教育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和虚实结合。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做好展览设计和教育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网络服务工作。
5.加强理事会制度的研究与试点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美国科技博物馆的实践表明,理事会制度是一套有效的制度。推行和建立理事会制度,有助于推动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科技馆的建设事业中,强化科技馆的公共性,增加管理的公开透明度,促进公共职能的深度实现。
6.扩大国际交流,加强馆际间合作
尊敬的用户,您未能注册“中国数字科技馆”账号,请重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