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中央圆厅打卡LED屏构成的视听奇观世界,再沿着环形步道依次参观主题展览,然后去北方最大的IMAX厅看一场热映新片,最后买一根特色文创雪糕尝尝——中国电影博物馆火了。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网友的热情推荐:中央圆厅有多美、电影票多实惠、参观完全免费、遛娃好去处……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该馆于2007年对外开放,是展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研究交流的光影艺术殿堂。
当下,北京正在积极打造“博物馆之城”,中国电影博物馆立足自身定位与优势,用日益丰富的展陈、丰富多彩的电影放映和各项活动,以及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也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中央圆厅:冬奥大屏造幻境
无论是谁,第一次步入中国电影博物馆一楼的中央圆厅,都会用一声情不自禁的“哇”,表达内心的震撼。圆厅正中一块高24米、宽9.5米的立面屏,环绕整个圆厅、贯穿整整五层的侧面屏以及全厅铺设的地面屏,精心设计的动态画面和音乐,构成了一个个流光溢彩、沉浸感极强的光影世界。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倒计时短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腾气象,让人重新回忆起北京冬奥的精彩瞬间;远处群山葱茏,近处水田漠漠,一条长河从田野间蜿蜒而过,船夫撑着桨划过,惊动了河边吃草的老牛;深秋时节,枫树林满目火红,微风吹来,叶子翩翩坠落;经典国产电影《刘三姐》里的“对歌”桥段再现;侧面环形屏上滚动展示国产优秀民族电影海报……目前,中央圆厅这几块大屏已经有多套主题的视觉系统,包括冬奥主题、节气主题、传统节日主题、电影主题等,要欣赏完全部主题,需要十多分钟。
“北京有很多不同主题的博物馆,但这里是最大的一个了。来之前不知道这儿还有一个这么漂亮的LED屏幕厅,太适合拍照了!这儿简直是个光与影的宝藏!”9月份,观众刘女士带着父母和女儿来到中国电影博物馆,在中央圆厅看得流连忘返。特别是两岁的女儿,一看到屏幕上的图案动起来,就兴奋地追着画面跑。
今年2月,利雅德集团将北京冬奥会期间鸟巢现场所使用的两块LED屏幕作为冬奥会遗产捐赠给中国电影博物馆,用于收藏和展示。其中一块,就是展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立面屏,另一块,则是位于圆厅地面的695平方米异形显示屏,再加上博物馆已有的环形屏,正好构成了一个可以营造出足够沉浸效果的空间。
未来,中国电影博物馆还将进一步丰富中央圆厅的视听内容。“先随着时令推出二十四节气主题、春节等节日主题,还可以配合重点活动设计不同的内容,比如科普周时启动探索宇宙奥秘的沉浸式场景等。”该负责人说。
展览陈列:可以触摸的“中国电影史”
近十年优秀国产影片背后的创作故事、主旋律电影的经典场景再现、中国风动画电影的动态海报演示……“奋进新征程电影新时代——中国电影艺术成就展(2012-2022)”是不少观众来到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必看点位,在这里,观众可以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影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成就。
该展览聚焦近十年来涌现的电影精品力作,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集中展现新时代电影发展的精彩篇章。展览分为历史上的“引领者”、时代中的“奋斗者”、苍穹下的“追梦人”、动画里的“中国风”、电影事业新成就、疫情下的坚守者六大板块,深刻呈现了新时代电影取得的辉煌成就。
主旋律电影是该展突出的关键词之一。通过《革命者》《1921》《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主旋律影片的美术设计、人物形象、经典台词和动态特写,观众可以看到一个个电影场景是如何诞生的。这些展陈呈现了电影创作背后的故事,注重观众体验,以源于电影作品的美术设计,让观众切身体会到电影所表达的意境,时刻沉浸在充满精神感召力和艺术气息的氛围中。展览从电影《守岛人》中汲取灵感,实景搭建了片中的升旗台和小岛环境,使用大屏幕再现小岛上的不同天气,展示电影原型王继才与妻子32年坚守祖国边陲开山岛、坚守奋斗为国奉献的感人事迹,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守岛人”的世界。
为贴近年轻观众,用“动起来”的方式丰富和创新展陈形式,该展还特别展出了优秀国产动画电影动态海报作品,展现了十年来佳作频出的国产动画电影。观众可以一边戴着耳机听配乐,一边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姜子牙》《大鱼海棠》等动画电影的经典形象与场景。动态海报的艺术特点更加鲜明,更具有表现力,让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成就有更多直观感受。
“奋进新征程电影新时代”展只是中国电影博物馆新推出的特展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馆内常设展览“百年历程世纪辉煌”展示了中国电影从1905年以来的百年历程,是我国第一次全景式、立体化、系统性呈现中国电影发展史和电影制作技术的大型综合展览,被誉为一部可以看到、触摸的活的“中国电影史”,一本生动的电影百科全书。
观众参与性和互动性强,是中国电影博物馆布展的突出特色。馆内有近百个互动项目,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电影文化体验。从体验早期的活动图画装置,到观察一座农家小院场景如何实现入夜、日出、打雷、下雨等变化,再到用各类道具为画面拟音,在剪辑台上把一组视频剪辑成短片……观众可在了解整个电影制作的过程中亲自感受拍电影的乐趣。
影片展映:节假日场场爆满
“听说电影博物馆有特别大的IMAX银幕,就来看了。效果确实特别好!”9月中旬,学生观众小张在几乎满座的IMAX巨幕激光厅里,与300多位观众一起看完了电影《封神第一部》,这是她“三刷”这部国产神话史诗片。除了无与伦比的放映效果,60元的票价也让她觉得特别满意。
除了看展,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里看一场电影,也是多数观众来这里的“必选动作”。中国电影博物馆拥有6个电影放映厅,1113个座位,可同时放映数字电影、35毫米电影。其中,IMAX巨幕激光厅配备高19.5米、宽30.2米的激光IMAX银幕,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银幕,是许多资深影迷在欣赏视效大片时的首选影厅。
除了院线电影、主打视听效果的科普影片,中国电影博物馆还将6号厅开辟出来,每天两场,专门举行优秀国产影片的公益放映,并按月举办主题展映活动。因为是免费放映,几乎每天的预约名额都能很快约满。
因为放映效果好、票价实惠,中国电影博物馆IMAX厅每天的上座率都特别高,节假、双休日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9月14日、9月17日单日票房在全国单体影院中位列第一,从该馆有限的影厅数量和相较商业影院而言偏少的排片场次看,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
服务为民:“未诉先办”想在观众前面
公共服务是博物馆最基础的功能之一,为了以最大诚意满足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中国电影博物馆一直以来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如今,许多博物馆和旅游景点已经全面取消了线下购票和预约,但中国电影博物馆的线下预约窗口一直都在。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或者不方便线上预约的观众,仍可以通过现场登记的方式进馆参观。“有时候,一些临时的散客来了后发现,当天预约名额已经没有了,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我们也会请他们进馆。”该负责人坦言,博物馆公共交通不算便利,观众大老远跑来,周围又没有可替代的场所能去,这时,要把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这也是一座博物馆的人文关怀和人情味所在。
为了满足观众日益高涨的参观需求,2023年暑期,中国电影博物馆采取了延时开放的措施。每周五、六、日延迟至晚上九点半闭馆,延时开放天数达25天。“今年暑期我们共接待观众约32万人次,同比增长两倍,其中青少年群体约为5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人次达到约8000人,创下历史新高。”该负责人说。
专家观点
这座“年轻”博物馆正在快速成长
祁庆国
作为一座开放不到30年的“年轻”博物馆,与那些历史悠久的博物馆相比,中国电影博物馆这几年正在以比较快的速度成长,业务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为社会服务,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这几年,电影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首先在电影行业内,该馆得到了从业者的广泛认可。第二,国内的博物馆以历史类和自然科技类的最为发达和成熟,艺术类的博物馆相对数量较少,实力也比较弱,电影博物馆作为这一类别的新成员,在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上都是一个丰富与发展。第三,从社会公众的反响看,自开馆以来,无论是展览、影片放映还是各种服务和社会教育活动,电影博物馆都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其实电影博物馆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交通也并不便利,但这几年观众人数显著上升,暑期还要限流,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也从侧面说明了电影博物馆的突破。
另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电影博物馆从零起步,以藏品研究为核心,构建起学术资源基础。不仅做得很扎实,目前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全面的学术框架体系,研究也越来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