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门票预约制的推广,“先预约、后出行”成为观光游览的新习惯,但另一方面网络预约难、现场预约窗口关闭等问题突出,也让预约无形中成了游客跨进景区的一道“门槛”。
如何解决景区“预约难”问题?这对景区服务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体验:“手速”10秒还是没抢到
抢票难,催生“门票代抢”业务。记者在社交媒体搜索“门票代抢”,发现一家号称提供“专业代预约服务”的公司,小程序开屏页标着“官方票源,天天有票”。本来免费的国博门票,在这里竟卖到了139元的高价,且下单后不可退票、退款。即便官网渠道显示“产品已售罄”,可这里仍标有二三十张余票量。一代抢商家直接告诉购买者:“抢票包成功,下单就行”。
7月9日,某门票代抢小程序上,本来免费的国博门票卖到了139元,官方渠道约满时余票量还有20张左右
记者以购买者身份询问票从哪里来,代抢商家只回答“有渠道”,当记者再追问时,对方直接不回复该问题。一位旅游行业从业者表示,“当前提供门票代抢服务的,有旅游公司,也有个人组建的团队,甚至还有在校大学生参与。提供代抢服务的往往是团队作战,几十个人一起抢,有人专门在电脑、手机前蹲点刷新,提高‘中标’概率。”也有商家坦言,他们通过开外挂、利用电脑技术等手段抢票,普通游客自己拼手速肯定比不了。
某代抢小程序,下单后不能退票退款,且明确收取的费用为服务费。
门票代抢,抢到概率比个人的大,但不能保证一定能抢到。社交媒体上有网友表示,“票也没抢到,钱也没退回。”
追问1:没有预约成功还有机会买到票吗?
据介绍,目前根据“畅游公园”和各公园购票平台票务核验情况看,约15%至20%的游客会因行程改变、计划取消等各种原因爽约或因故退票。如果平台产生退票,票额将会实时返回到票池中重新出售。
追问2:预约系统防得住黄牛吗?
面对抢票“黄牛”,门票预约系统有没有切实可行的甄别措施呢?
某黄牛表示,国博门票“包抢到、明天就能出、有渠道。”
追问3:旅游旺季能不能开放现场购票窗口?
上周,赵女士带着孩子沿东交民巷一路向东,当走到正义路口时,坐落在一间洋楼里的法院博物馆吸引了孩子的注意。赵女士原本打算进去看看,可就在准备进去的时候,却因为没有预约被工作人员拦住了。打开预约小程序之后,赵女士发现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并且未来3天都预约满了。“从门口往里看,博物馆里人并不多,可线下也没有预约窗口,感觉有点儿不合理。”
出了法院博物馆的门继续向东,来到东交民巷西口的警察博物馆,一旁的工作人员告知,参观前必须到小程序上预约,而且提前一天预约。接连两次遭遇闭门羹,赵女士心里有些疑惑:“明明参观人不多,为什么不能开放现场售票窗口呢,对于我们这些随机参观的游客,当天进去看看多方便,难道还非要过两天再来一趟吗?”
此外,京城内的各家市属公园目前仍保留了线下综合服务窗口,在当日公园门票仍有余量的情况下,针对没有手机或不会使用手机的人群提供代客下单服务。
观点:优化预约制对景区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旅游专家、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门票预约制有利于门票资源的公平分配。“国内许多著名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对流量进行控制。一旦流量超过承载力,便不可能满足所有游客的参观需求。”刘思敏认为,预约制有助使门票保持在合理的价格,同时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也有助于参观资源的公平分配。
不过,刘思敏也建议,在推行网络门票预约的同时,景区也应该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窗口,照顾老人或不便使用网络的人群,解决这些人群所遇到的“信息鸿沟”问题。
对于当前存在黄牛代抢购门票等问题,有网友建议,景点运营方除了提醒购票必须选择官方渠道,还应从规则、技术等多方面来规范管理。比如,拉长旺季门票预约周期,综合协调好散客票和团队票的派放,在景区可容纳范围内尽可能提升游览人数上限,采用“夜场”“延时”等好做法,“预约难”或许能得到一些缓解。
延伸阅读>>
故宫在暑假期间,6周岁(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未成年人无需预约,但须在已预约门票的成年人陪同下进入以进一步提升游客满意度。
北海公园里的园中园静心斋,最近开启了晚间深度文化体验模式。游客当日18点起,可在公园北二门入口“晚间活动服务亭”处出示二维码扫码验票入园。静心斋夜赏体验每周二、三、五、六20点开始,时长约40分钟,游客入园后可自行先在公园大园区游览,19点55分自静心斋东小门处进入晚间活动现场。
据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为满足夏季夜游需求,亮马河游船末班发船改为22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