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穿梭于过去、现在与未来,遨游于神话、现实与科幻,纵横于当代美学、民间文化与时代命题的大型沉浸式展览项目——“邬建安个展:是海,是沙丘”(WuJian’an:ThehugesanddunesarethebedoftheSea)即将于2021年9月16日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启幕。作为由文化和旅游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的重要主题展览,展览旨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艺术家邬建安不同系列的代表作和新作进行“混编”,打造一幕震撼的多维全景视观盛宴。
邬建安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相较单纯在当代西方语境或传统东方语境进行探索,邬建安则以他独到的思想结构和逻辑体系,编织在时空与文明间纵横的叙事关系。他综合各种材料、语言和媒介,在当代艺术与古老的文化之间重新构建一条条可视纽带,赋予古代神话、图腾、民间技艺、志异故事、传统书写一种种全新视观。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将糅合了地缘特征、时代志趣与个人才情的观念与叙事,带到国内外不同的场域: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还有法国、德国、新加坡、巴西、瑞士的文化空间……
邬建安《九重天》(局部)
镂刻、属框架,540x391x15cm
2008-2009邬建安,2009
邬建安《梦的森林-槿》(局部)
铜板激光镂刻,打磨,321×100×100cm
2016邬建安,2016
邬建安《造物》(意图)
泡沫模型、纸黏、镜、、仿真动物、结构、沙,尺可变
2021邬建安,2021
这是一个新旧交融的展览。在超越时空,突破边界的场域中,陈列着邬建安的几组大型作品,从始于铅笔线描转向牛皮雕刻的代表性作品《九重天》,到运用黄铜镂刻语言对剪纸作品进行“再创造”的《白日梦的森林》;从“跨界”艺术实验——由10件仿真动物标本组成的装置艺术作品《征兆》,到映照人与自然关系的《人造物》和《兽笔》;从用象征的句法扎起文化基因“巨人”的《大身体》,到以营造空间和环境的方式将近四百个单体作品组成巨型矩阵的《素色的面孔》。邬建安创作中对新旧交融、图像转绎和材料衍化的不懈探索,以空间序列为线索徐徐展开……
展厅效果示意(空间设计:王子耕)
巨大的沉浸式时空场景营造,是本次展览最大的特色。“是海,是沙丘”,源自海为万物之源,沙丘为海底的陆地,海与沙丘特指自然循环,或在有与无之间,在策展人李振华看来,邬建安的作品尽管富于图像和叙事的营构,但不应忽视的是他创作中的超自然力——非图像的,非志怪的,绵延不懈的追问。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到抽象,他的作品以天马行空的方式,通过远古的回响去激发和唤醒某种群体记忆,引发人对世界的遐想。因此,整个展览从强调叙事性和故事的上下文引入对未知能量的表现,一切终归于纯粹材料和观念的空间尺度和质量,并作用于人的抽象感知力,塑造一个能量不息的空间。
行走、运动、知觉,是展览体验的重心,整个过程就像一次远古世界或科幻世界的探秘之旅。正如策展人李振华所描述的:“1977年9月5日出发的’旅行者一号’,2013年9月12日飞出了太阳系。过去和未来,成为这个展览希望呈现的焦点,一个既可以是远古洪荒,也可能是科幻小说《沙丘》(Dune)中的世界,或NASA拍到的宇宙图像中的某处。失去联系的人造卫星,旅行中陌生的无人之处,科幻小说中最孤独的星球。”
换句话说,观众现场的所思所感同样是本次展览的叙事线索之一,而这种叙事主要通过身体的静止与位移来完成。观众在展厅特殊的沙地行走,在空寂的沙丘内冥思,欣赏空间中的有形之物,感知“日月交替”间时光的流转,凝望巨大的镜面对光影物象的幻化与返照、镜像和延伸。有限与无限、虚实交替的现实在这里发生。
邬建安的艺术思辨和视觉创造,核心在于借助那些看似远离今日生活的情境,表达人类文明历史中永恒的部分,唤醒人内心感受中隐秘幽微却宏大磅礴的潜意识,进而引发对时代和人的反思与观照。“我们需要片刻仰望星空,很多当代的事物是很难被简单描述或评价,而人存在的时空及其想象力,却有着永恒不变的共识。人需要独立的空间,冥想的空间,独处的时刻。”
似是而非,似象非象。是海,是沙丘。
邬建安个展:是海,是沙丘
WuJian’an:TheHugeSandDunesAretheBedoftheSea
策展人:李振华
空间设计:王子耕
平面设计:钱若斐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场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西展厅1
展览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源道与新开路交叉口南300米
主办单位: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
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特别支持: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关于艺术家】
邬建安,1980年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研究生导师。文旅部恭王府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传统工艺协同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动物园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7年,邬建安的作品代表中国参加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近年来,作品先后在参加《开物:当代中国的日常与想象》(里尔伯爵夫人博物馆,2021)、《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银川美术馆,2020)、《纸上谈缤》(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2019)、《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新泻越后妻有,2018)、《蛇形》(森美术馆;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2017)、《亚洲艺术部成立百年·猴年新春特别项目》(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6)、《三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卡罗琳与雷内收藏展》(波士顿美术博物馆,2015)、《多重宇宙》(上海民生二十一世纪美术馆,2014)、《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卡塞尔,2012)、《共再生——第四届福冈亚洲三年展》(福冈亚洲美术馆,2009)等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项目,并在北京、上海、纽约等地举办多次个展。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伯克利美术馆及太平洋影像艺术中心、康奈尔大学赫伯特F.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巴西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嘉德艺术中心、年代美术馆、现代传播集团、北京汇丰尚玉中心、澳大利亚白兔艺术基金会、陈一丹基金会、桥爱慈善基金会等机构收藏有邬建安的作品。获得的主要艺术奖项包括“2017年度青年力量”(《南方人物周刊》)、“2018年度40Under40亚洲卓越艺术家”(Perspective)、“2020BestoftheBest年度艺术家”(《罗博报告》)等。
【关于策展人】
李振华,1975出生于北京,现工作于苏黎世、柏林和香港。1996年以来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实践主要围绕策展、艺术创作和项目管理。现任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光映现场策展人(2014至今)、瑞士PrixPictet摄影节推荐人。曾担任瑞士保罗克利美术馆夏日学院推荐人、英国巴比肯国际展览“数字革命”(2014)国际顾问等。
【空间设计】
王子耕,PILLS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雪城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候选人。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曾任北京电影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放式课程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技术、建筑媒介与叙事。曾获得2019港深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大奖、普林斯顿大学全额入学奖学金、FAIRYTALES2015国际建筑竞赛一等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专业方案设计一等奖,建筑专业方案设计一等奖等。曾担任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导演组建筑历史顾问。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彩车设计组成员。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设计组成员。
【平面设计】
钱若斐,浙江海宁人。空间设计师、执行策展人、插画师、产品设计爱好者。曾担任“器度”、“自·牡丹亭”、“夜郎国的疑问”、“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等项目的视觉总监、设计及执行。担任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三联生活周刊》、杜甫草堂等文创产品规划设计。绘画和装置作品曾参加“通”、“天造匠心”、“自·牡丹亭”、“在路上”等艺术展览。致力于当代艺术展览的多样化空间呈现。
“生生死死[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宽复洒泣诉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傥伊父母必欲归,且随其主母起居耳。’”
邬建安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我策划的展览,是2014年“多重宇宙”(Cosmos)——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的开馆展,2017年上海两个美术馆合并,名字也改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7年我们在“不息”(Continuum:GenerationbyGeneration)——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The57thVeniceBiennaleChinaPavilion中遇到,展览相对完整的呈现了邬建安的几个创作高峰阶段,《白日梦的森林》DaydreamForests《九重天》TheHeavenofNineLevels《五百笔》系列500Btushstrockesseries、《崖山》系列YaShanseries(姚惠芬、姚惠琴合作作品),苏绣、牛皮、铜、水墨笔触,有些是材料在当代理念中的转化,有些是传统照进现实的瞬间。2018年邬建安和我在机场相遇,他赠书一本,并谈起“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的《五百笔之屋》Houseof500Btushstrockes大作,很是兴奋。
“张开的手脚与花朵象征着生命活力;
蜷缩或抓挠的手脚象征着压抑与限制;
安静的鸟儿象征着智慧;
有指向的手臂象征信心或权力;
人头蛇身或长着长尾巴的精灵象征传统文化;
猴子象征我自己。”
——邬建安,《白日梦》,2003年
在和邬建安的谈话中,有一种奇妙的活力。也许在其作品多有其图腾、志怪的图像部分,多被联系到民间剪纸、《山海经》Shanhaijing(BookofGuidewaystotheMountainsandSeas),而忽略邬建安创作中的超自然力——非图像的,非志怪的,绵延不懈的追问。其创作有现代性情况下,被放大为民族主义或地缘政治、身份政治的部分,也有神秘感及其叙事的力量。邬建安作品中被忽略的部分,在《征兆》Omens(2016年)系列中被改变的动物,暗藏着自然世界的能量,或是基因改造的未来?这是现代性的困境,未来和过去都不可知、不可控。唯一可能的道路是面对这一困境,试着描述这一对应的关系,进而理解现在和人之所在。
“《征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东西,他们可以被认作天人感应的重要讯息;也可以被理解为推动权力运作的政治工具;既是对未来的预警或祝福,也是集体意愿凝聚幻化的现实景观。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里,征兆的故事数不胜数,他们保存在我们这些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从来不曾淡去。过去的征兆可能恰恰因为我们在今天的念想而唤出了肉身,成为眼前的实在,而一个实在的征兆却将对似乎写定的未来构成颠覆的威胁,或者在未来身上撕扯出一条分叉的路径。”
——邬建安,《征兆》,2016年
人需要独立的空间,冥想的空间,独处的时刻。
生物杂处的形态,人首兽身之状。在传统中特指内心异化外化的表现,有其象征意义。而今人类基因工程、克隆羊、耳鼠等领域的推进,赛博格化义体假肢、心脏等领域的实践。以及数字人性所能包含的现实一切的虚拟化交融,都将重新定义生命的意义和存在。邬建安依旧在讲一个属于传统叙事的象征图像,却又在其表述无限的有限循环中,暗喻时代中“人”的不确定性,是无限中的有限。
《九重天》(2009年)作为邬建安创作中重要的起点,是材质上的转型,是媒介上的转型,是叙事的。从剪纸到牛皮雕刻,再到最终希望呈现的装置新作,将进一步对应《九重天》作品图像、叙事、技法,进而回应远古和未来的交融,如库布里克在《遨游太空:2001》中的石碑,物质的,也是知识的,象征的,也是具体的实在物。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东汉末·徐整著《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
似是而非,似象非象。
展览题目为“是海,是沙丘”,源自海为万物之源,沙丘为海底的陆地,海与沙丘特指自然循环,或在有与无之间,几件大型系列作品和空间形成一个能量不息的空间。
李振华
2021年8月2日邬建安个展:是海,是沙丘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一、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