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与可持续性发展——文物摄影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

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与可持续性发展——文物摄影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

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文物摄影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

董帅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关键词: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性发展;文物摄影数字化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阵地,在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博物馆根据本馆的性质、特点、任务和自身所藏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使中国博物馆各项业务向数字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数字化是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已经进行了近30年,博物馆传统业务逐步向数字化转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实体博物馆不得不临时关闭或重启限流措施,难以正常提供实体服务。这恰恰为我国博物馆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加快自身现代化建设,许多博物馆建立了数字资源库,越来越多地将展览转移至线上举办。在VR、AR、虚拟数字人、3D沉浸式展览等诸多科技的加持下,博物馆利用融媒体“云端”平台发布文物信息、开设网上展馆、宣传介绍展览等内容,观众“云游”博物馆成为新潮流。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可极大拓宽博物馆的宣传辐射面,使博物馆以全新的形式吸引着观众。

1数字化为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博物馆数字化并不是抛弃历代文博工作者流传下来的优秀业务工作流程,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将原有繁重的业务工作归纳整合,采用互联网与单位内网进行信息构架,将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出来。

2001年以来,随着国家文物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工作启动并逐步向全国推广,文物数字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为开展统一的数字资源建设,国家文物局制定颁布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标准规范,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等单位开展了文物元数据、电子身份标识、馆藏文物信息著录、文物摄影数字采集、文物数据存储及交换等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方面的数理与研究。2016年,国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要在文物工作中加强新科技支撑。

博物馆数字化是多个业务系统集合而成的统一体,贯穿于博物馆运行的各个方面。从博物馆工程建设方面来说,涉及安保监控、环境控制、物业运营管理等;从博物馆信息处理利用方面来说,涉及参观预约、融媒体宣传、行政管理等;从博物馆藏品业务工作方面来说,涉及文物库房管理、展览展示、文物保护研究与宣传教育等。各业务系统合理搭配组合,可组成博物馆数字展厅展示系统、数字博物馆行政管理系统和融媒体展示系统等综合平台。

2博物馆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2.1博物馆数字化对文物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对文物的破坏力越来越强,使用新技术迅速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字化是新时代文物保护的有效方式。我们要做好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就要依靠数字技术有效地降低博物馆日常科研工作对实体文物的使用频率。文物数字化可以一次性高质量多维度多角度地记录文物现状。文博工作者可不再重复提取文物本体,而通过数字影像对文物进行研究,最大限度地保障文物的绝对安全。

2.2博物馆数字化对文物管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数字化可协助文博工作者利用数字技术更高效地对文物进行影像采集与数据管理。通过二维、三维等高精度采集技术,全方位全角度获得文物高清信息,构建强大的文物数字资源库,实现各业务部门的文物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文物管理与研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我们要科学地把握工作规律,合理利用数字技术,主动承担起博物馆数字化的重担,实现更多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2.3博物馆数字化对教育广大观众具有重要意义

3文物摄影数字化是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数字化为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为观众提供更多高品质文化供给,使观众更便捷地享受博物馆服务,更好地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新技术、新理念、新平台下博物馆事业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文博摄影工作者要在本职工作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坚持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重视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物摄影数字化是新时代博物馆业务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高质量文物摄影能够对文物内在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为文物保管、研究、展示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文物摄影数字化涉及内容广泛,如对田野考古中遗迹和遗物的拍摄;对馆藏的陶瓷、玉器、书画、漆器、石窟、壁画、竹木牙角等杂项的拍摄;对建筑、自然遗产风光乃至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拍摄;对遗留至今的革命文物、民俗文化活动的拍摄等。文物按质地划分有十几个种类,主要有石器(包括新、旧石器、石碑、石塔、石雕)、陶瓷器(包括彩陶、素灰陶、瓷器、唐三彩)、铜器、铁器、金银玉器、木器、武器、雕塑、丝织品、字画简牍等。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是党史学习的重要教育基地,其基本陈列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通过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实物,第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自党史展览馆开展以来,已接待观众200余万人次。作为党史展览馆藏品保管部的摄影师,我立足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素养,对如何通过文物摄影更好地提升博物馆现代化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在信息化的今天,博物馆工作处处离不开数字影像。优秀的文物摄影是迅速提高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知名度和辨识度的有效手段。

4党史展览馆数字采集系统介绍

4.1相机拍摄系统

相机拍摄系统是最常用的文物摄影数字采集设备。相机拍摄系统包括相机、镜头、拍摄支架、摄影灯光四个部分。相机可以分为35mm单反相机、中画幅相机、大画幅技术相机。相机需采用3000万以上有效像素的设备;镜头需采用微距镜头、标准镜头或中长焦镜头,以避免镜头成像出现畸变;镜头光圈选用最佳光圈;使用拍摄支架将相机固定在合适位置,选取合适角度对文物进行拍摄。

图1仙娜大画幅数字技术相机

作为国内一级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使用的是可做前后组非对称俯仰和摇摆操作的仙娜大画幅数字技术相机。该相机可通过前后镜头的摇摆与俯仰,创造出更广阔的有效像场,校正由于拍摄角度而造成的焦平面变化所形成的透视变形。在拍摄大型文物时,为确保采集精度会进行作品的分段拍摄。多幅拼接工作时,大画幅相机可在保持机位不变的前提下平移拍摄,减少相邻两幅影像的重叠面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4.2大幅面平面扫描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很多专门采集特定类型文物的新设备。大幅面平板扫描仪是主要用于扫描大幅平面原稿的工业级专业超高精度扫描仪,被广泛地应用于平面文物复制、装饰设计、陶瓷制造、印刷制版、纺织等领域。党史展览馆使用的MetisDRS1600可变光平台式立体扫描仪是目前最先进,功能最强大的平面文物数字采集设备。该设备可对书籍、档案、书信、油画、国画等平面文物进行高精度扫描,获取文物的二维色彩和三维结构信息,建立数据资源库,为学术研究、文物复制、文物鉴定等专业领域提供数据支持看,是对以往传统平面类文物拍摄技术的补充。

图2MetisDRS1600可变光平台式立体扫描仪

4.3三维扫描采集系统

文物三维采集是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文物进行扫描,形成点云数据,再通过专业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形成文物的三维模型的工作。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三维扫描采集方法有三种,即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光栅投影扫描技术和摄影测量技术。

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博物馆相继开展了文物三维数字化工作。文物三维数字化对于提高文物的保护、复制、研究、展示等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物三维采集能以无接触、无损害、全方位完全数字化的方式准确、有效地记录文物细节信息。采集完成后,可尽可能地减少易损毁的文物提取与触摸。

图3CreaformGOSCANSPARK便携式三维扫描仪

党史展览馆使用的是CreaformGOSCANSPARK便携式三维扫描仪。该设备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方便各种手持工作,配备四个内置摄像头,可快速进行3D结构扫描和色彩采集,实现各种物体表面和纹理的细致尺寸测量,适用于各类文物的三维采集。

4.4虚拟现实全景采集系统

虚拟现实全景采集系统运用数字技术、高速网络、虚拟现实、新媒体与云服务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让观众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地访问博物馆。据统计,继2020年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余项网上展览之后,2021年度博物馆线上展览的数量增加到3000多个。2021年全球采用线上展示藏品、展览和直播的博物馆相比2020年增加了15%以上。全景采集技术使用的高动态相机基于360度全景采集真实场景图像的工作原理,在24位真彩色的基础上使用8位的α光线通道,可准确还原现场在任何光线下的细节。该技术凭借可交互、沉浸感强、包容性好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博物馆的虚拟展厅项目所采用。

图4海洋海泰三维实景采集系统

党史展览馆使用的海洋海泰三维实景采集系统由全自动扫描拍摄系统和指挥研判管理软件两部分组成。该设备采用高灵敏线性CCD传感器和尖端的HDR高动态图像采集技术,具备完整的现场细节记录能力。区别于传统的照片拼接式相机,该设备运行时无需调整光圈、焦距、曝光等专业操作,只需“一键拍摄”,便可在1分钟内采集一组完整的现场全景图片。其自主研发的管理软件可将不同地点场景全景相互串联,同时实现展品的点对点实景定位,让全景采集效果一目了然。设备支持多文件格式导入、管理、分类,轻松实现对纷繁众多的文档统一管理。

5文物摄影数字化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文物摄影数字化不光需要专业的设备,更需要科学地培养我们的专业素质。随着博物馆数字化的日益推进,多维度数据采集工作任务也日益增多。不断提升文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是保证博物馆数字化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需要文博工作者做好在岗培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确保人员的思想和技能与时俱进,应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5.1要充分认识文物的价值,具备丰富的文物基础知识

我们要做好博物馆数字化工作,首先要了解博物馆、熟悉历史,具备丰富的文物基础知识,充分认识文物的时代特点和价值。只有充分地了解文物,才能正确理解文物为什么重要?珍贵在哪里?才能在数字化工作时有针对性地着重表现文物。文博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博物馆的各业务职责,设计出更符合博物馆需要的数字化工作方法。

如对明清五彩瓷的数字采集。五彩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众所周知,色彩对瓷器类文物价值的表现至关重要。五彩瓷创烧于明代,兴盛于明代,所用彩料颜色为红、绿、黄、蓝、紫,色彩清新雅致,犹如一方盛夏的荷塘。经过历代瓷器烧造的不断发展,五彩瓷到清代才真正趋于端庄、沉稳、大气。明代五彩瓷的绿、黄二色更为浅淡,清代则略显灰暗。清代五彩瓷色彩更加丰富,大量黑彩的应用使瓷器整体色调更为深沉凝重。蓝色彩料方面,二者均采用青花钴料,但时代不同,回青与珠明料虽然发色接近,但整体效果前者浓重,后者明快。文博工作者要具备丰富的文物基础知识,了解文物的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文物的细微差异,通过对曝光的精准控制,还原文物的真实颜色,才能真正表现出文物的价值。

5.2要守住传统功夫,具备精湛的摄影技术

摄影术自1839年诞生以来,历经玻璃板、胶片、数码化不断发展,但摄影的基本原理始终未发生改变。文博工作者要立足本职工作,熟练掌握摄影基本功,像熟悉自己身体一样熟悉摄影器材,摸清、弄懂、精通摄影技术技巧。将摄影技术转化为自身综合能力,可根据自己创作思想真实表达摄影观点。

5.3要敢于自我革命,时刻把握博物馆文物摄影数字化的工作原则

文博工作者要勤思考多反思,敢于自我革命,重新认识自己的摄影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摄影欣赏水平,处理好博物馆文物摄影与艺术化静物摄影的辩证关系。文博工作者要多读摄影专业书籍,多观看其他摄影师的作品,不断扩充自己的眼界。

5.4要勇于创新,敏锐发现新技术新科技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新时代。博物馆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广大文博工作者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让我们从文物摄影数字化做起,吸收和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激发文物时代价值。认真做好博物馆的基础数据积累工作,深入推进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努力提高博物馆数字化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新时代,让数字化赋予博物馆更强大的生命与活力,推动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THE END
1.虚拟博物馆游览数字化展品让远程学习更生动虚拟博物馆游览数字化展品让远程学习更生动 在这个充满科技与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不仅是实体世界的变革,更是知识传播和历史学习的革命。随着“专门看历史的app”的兴起,人们可以从家中就能探索、了解和沉浸于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这种便捷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https://www.lqwednf.cn/ye-shi-qu-wen/486453.html
2.先锋视角丨可触摸式展陈方式在历史文物类展览中的应用探索(二)互联网时代加强博物馆展览可触摸性的意义 自互联网发明以来,人类进入到了高速数字化的时代,一切都在数字化,一切都在虚拟化。特别是新冠感染出现后,客观世界的巨大阻力前所未有地加大了人与人交流与接触的困难。2021年成为“元宇宙”之年,那个万物互联、一切虚拟的数字生活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在这样的时代,强调可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U0Njc5ODKD341osIascw.html
3.VR虚拟仿真博物馆互动展示为更多人提供参展可能性深圳华锐视点vr全景博物馆可以随时更新内容,让观众不断地了解到近期的研究成果和展览信息,这也为博物馆的管理和更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三,虚拟在线博物馆的意义 1,虚拟在线博物馆可以增加人们在博物馆取得的获得感.这也是文化博物馆未来数字化的重要部分,数字文化博物馆需要给用户带来足够多的获得感,让参观者真正的满意. 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U5NzY0MA==.html
4.我校召开教育博物馆全景虚拟馆评展会议在对虚拟馆进行点评阶段,段勇认为陕师大的文科实力很强很有特色,文博专业近年来发展良好,这次展示的四个展览既显示了藏品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特色鲜明,更重要的是反映陕师大文博科研、教学的实力与水平,很好地体现了大学博物馆的特点,同时他也就展馆的形式设计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党怀兴肯定了此次展览的学术意义、人才培https://www.snnu.edu.cn/info/1272/16214.htm
5.VR线上展厅如何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VR线上展厅通过提供沉浸式和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 接下来,由专业从事VR虚拟展厅制作的圆桌3D云展厅平台为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 沉浸式体验: 历史场景重现:利用VR技术,线上展厅可以重现历史事件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时刻,比如站在柏林墙倒塌现场或参与美国独立战争。 https://blog.csdn.net/www_3dyz_com/article/details/144436969
6.讲座预告符合博物馆学目标的数字展览展示实践本次讲座从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历程,行业优秀案例和南京博物院在数字展览展示方面的实践做法,解读基于博物馆学目标的数字化赋能转型方向,在数字时代的博物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张莅坤 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智化专委会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cyNjM0NQ==&mid=2649672446&idx=1&sn=709aea7349226261104d1dba5d54e9ac&chksm=82302da4d524ac0e0c24fe79da20c8a849fc969209957ca08e0fc300c13a6a11f19fa1962ab5&scene=27
7.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意义9篇(全文)偷盗的可能,有效的解决了展品展示和展品保护之间的矛盾“文物资源不可再生,博物馆的 藏品如果年代久远,质地会变得十分脆弱,在展览时必须十分注重光线及空气湿度,即便如 此,长时间展览后,展品依然会产生不可挽救的损坏”而且博物馆为保护展品采取的各种限 制措施也使参观者在浏览时产生不适(光线太暗或温度太低),甚至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u7no481.html
8.探究虚拟博物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元居科技探究虚拟博物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虚拟博物馆研究的背景 在虚拟博物馆的建设背景下,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集、保存、维护、研究、展览、教育和娱乐,主要包括物理展示和数字展示。与实体博物馆相比,虚拟博物馆具有成本低、建设快、限制少的优点。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真实场馆,打破传统场馆的时空限制,使世界各地的https://www.mvpmeta.com/newdetail/1608.html
9.知·识丨石犀的虚拟修复——数字化解读文物当信息时代的先进计算机技术,与重达8.5吨的石质文物相结合,人力不能触及的区域被打开,视线不能穿透的厚重被揭秘,突破时空的壁垒,历史得以数字化再现,文化得以信息化传承——成都博物馆石犀虚拟修复项目的顺利完成,为下一步的文物修复、保护乃至研究、应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s://www.cdmuseum.com/xinwen/202202/2643.html
10.AR展厅:创新的虚拟展览体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展览《色度:彩色古代雕塑》为了深度向世人展示这些古代雕塑背后丰富多彩的故事,特别推出的名为:Chroma AR的体验。游客可以通过这款AR应用程序扫描展品,观看虚拟的色彩,更好地理解古代雕塑的真实面貌。这种创新的AR展厅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还让他们能够与历史互动,感受到传统文化蕴藏的独特魅https://www.kivicube.com/blog/news/13019/
11.研究杨红张烈:非遗专题展览的叙事方式研究?综上所述,传统意义的博物馆等实体展示空间通过阐释与展示帮助参观者理解某个时空的自然或人文,也即达到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当代,信息与知识传播媒介的多样化、技术的快速更迭等原因,使得参观者对展览的期待不断提高,期望获得高质量的参观体验。这使得展览空间需要开放更多感官体验的方式,重视参观者原有生活经验、记忆及https://www.cnacs.net.cn/14/202204/4211.html
12.展厅虚拟漫游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郑州市文物局协办,郑州博物馆具体承办。展览汇集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79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参展,共展出889件/组精品文物,其中有https://www.hnzzmuseum.com/panorama/index
13.基于虚拟现实的博物馆虚拟展览设计与交互研究这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博物馆虚拟展览设计与交互研究,为传统博物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展示方式,同时也给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展览体验。本文将详细探讨基于虚拟现实的博物馆虚拟展览设计与交互研究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博物馆虚拟展览设计 1.1 博物馆虚拟展览的意义 博物馆作为传承文化、教育公众的重要场所,通过虚拟展览可以https://wenku.baidu.com/view/da6395df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9.html
14.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成风尚!多媒体优势在哪其中,就为展览提供知识的本质职能打开了更多的可能。目前,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从而给游客营造一种视听觉上的全新科技体验。游客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https://www.gzgjkj.cn/bwg.html
15.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汇总近日,国家文物局提供了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网友复制并打开网站链接,即可观看。 1、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 故宫博物院 https://www.dpm.org.cn/subject_hesui/guide.html 2、全景故宫 故宫博物院 http://webapp.vizen.cn/gugong_app_pc/index.html https://www.cnr.cn/ent/ylzt/kangyi/yunyou/20200220/t20200220_524983888.shtml
16.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意义1. 数字化博物馆技术。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等。 2. 博物馆学原理。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博物馆管理原理、展览设计原理等。 3. 设计学。数字化博物馆需要考虑人机交互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 https://chongqing0312858.11467.com/news/3799049.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