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知识生产视角下的中华文明探源博物馆与数字技术

据新华社消息,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6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国历史研究院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先后参观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了解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重大考古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知识生产视角下的中华文明探源、博物馆与数字技术

李倩倩|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本文拟刊载于《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6期

具体内容以正刊为准

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李倩倩副教授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生产方式与学科知识体系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元知识”的人类文明起源研究如何在各学科纵深式发展的同时,由学术领域走向公共知识领域?作为遗产阐释权威机构的博物馆如何综合运用田野考古发掘的物质遗产、学术研究成果与新兴数字技术,向公众转译人类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由科技部立项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或“探源工程”),是最具系统性与代表性的华夏文明起源探索。探源工程自2002年立项至今已开展工作20余年,历经预备性研究和第一至第五阶段,现已同步进入推动研究成果展示、宣传推广与转化利用的知识普及阶段。在知识生产多向度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一方面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文物数据收集、存储、传输与展示的进步,为博物馆向公众揭示文化遗产内涵、增进互动沟通赋能;另一方面也加快了考古学研究从田野迈向阐释的步伐,继而对博物馆知识加工、转译、展示与输出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家文明起源研究:以考古学为基础的知识生产

卡尔·波普尔(CarlR.Popper)将“知识”区分为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主观知识由意识经验世界构成,客观知识则由理论、推测、猜想的逻辑内容构成。系统认知文明的萌芽、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理性记忆的需要,其探寻过程是客观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是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机制互动反馈的结果,这一过程的支配性机制是人通过反思、批判、总结等方式持续创造知识集群作用于物理的自然世界,继而基于主观认知构筑客观知识。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近年来,学界有关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成果面向社会公众阐释与传播的讨论逐渐增多。2023年3月,在“遗址博物馆与中华文明探源论坛”上,曹兵武提出“探源之后怎么办?成果如何与公众对接?如何实现文明互鉴?”等问题,高大伦则就目前遗址博物馆信息展示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观点,尤其强调遗址博物馆仿复制品、辅助展品过多,虚拟复原、虚拟再现、沉浸式设备滥用,以至遗址信息阐释被削弱等弊病。同年5月20日,“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开幕,对考古遗产活化利用的探讨未来势必会包括数字技术运用的问题。

博物馆展览是探源成果走向公共知识领域的主要渠道

考古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对信息模糊、有争议或悬而未决问题的处理方法与态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博物馆展览的信息阐释。就博物馆展览的知识转译而言,学术研究是展览策划与文本撰写的基础,故而,在“再语境化”的博物馆场域中,史前考古材料更加依赖多重意义网络的建构和演绎式填补。理论上,博物馆展览内容与辅以图文及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过程性结论推演,可在最大程度上为合力重建“有限度的真实历史”创造条件,帮助观众从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认知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进程,确保展览内容的客观性、学术性与启发性,起到“以物证史”“透物见人”的作用。如202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展览统筹和浙江上山遗址考古领队蒋乐平在访谈中提到,“最客观最带有结论性的东西是文物,但文物的展示应该允许出现适度的内涵演绎,可以带有研究过程和结论,学术也是可以展览的”。如“稻·源·启明”展第二章“那一粒米”的单元说明文字如下:

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砻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从此,那株祖本是狗尾草的稻,在古人的培育下“疯狂”生长。

这是一个万年前的故事。时光的隙鲸里遗落一道光,照耀在金黄色的稻穗上。一粒粒稻米成熟坠地,一颗颗金灿灿的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奇迹。上山人耕耘土地、悉心裁培,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些稻米终于每年都开出花、结成穗,成为家园边最美丽的风景。他们将脱粒后的稻壳和陶土相伴,制作成器;将发酵过的米浆存封在罐子里,酿造出酒。这些都是何其伟大的发明!正如袁隆平先生为上山文化的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那样振奋人心。他们是最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

上山遗址灰坑中发现的陶器胎土中散落的羼、稻壳与稻叶是考古学家眼中世界最早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然而,如不加以科学阐释,公众很难单凭对物的观赏理解遗物负载的重要文化意义,而照搬考古报告则会形成另一重阻碍观众深入理解的屏障。“稻·源·启明”展将学术信息进行了适当转化与演绎,使观众通过单元说明进入万年前先民水稻驯化的情境之中。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主题讲座《上山文化与稻作起源》与国博官方网站、社交平台账号、“央视新闻”客户端及“央视新闻”社交平台的直播节目录屏共享于官方网络平台,在展览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能持续通过网络发挥知识普及的效能。

助力或阻力:数字技术在博物馆早期文明展示中的角色问题

作为阐释媒介的博物馆数字技术

洛阳博物馆实景观展

从中观层面来看,数字技术为动态拓展博物馆展览阐释语言提供了可能。一方面,数字屏幕或投影界面不仅可扩展展墙、展板、展牌等二维界面的描述性阐释功能,也能以声画结合、虚实结合的动态方式填充考古文物的阐释语境,在展览中创建考古学家推拟建构的可视化的远古时代景观,为观众的智识体验提升创造条件。比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馆展以裸眼3D成像技术为基础,使用声光电体感装置,雷达互动投影墙等数字手段展现二里头夏都遗址推拟复原后的视觉意象。另一方面,投影技术也常被用于遗址地理信息的展示。地图类说明此前多以静态图版的方式展示,视频投影使其信息得到了动态拓展,图文及解说等方式随影像连点成线,增益了观众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地理位置、环境、人群迁徙、文化传播路线等情况的宏观认识。投影装置往往被设置于展览序厅或展览起承转合的部分,作为各重要节段的知识铺垫。因投影覆盖面积、形态可根据需要进行弹性设置,有效填充了博物馆展厅竖界面的视听效果,对观众形成的阈限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2021年四川博物院“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如果承认作为阐释媒介的博物馆数字技术可在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上调和展览阐释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有助于遗迹、遗物信息立体、全面地展现,增益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开放式结论推导,那么就探源成果展示而言,实践与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其一,如何在展览中有效统合学术阐释与视听等数字化互动手段,科学地转译出土文物的内涵与价值信息,改善文物由于语境剥离造成的理解困难、传播效能受阻。其二,如何利用数字手段调和学术知识输出与观众认知特点之间的错位,提升展览的可观性、传播面与影响力。其三,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既“展结果”也“展过程”,充分利用展览元素向公众客观、深入地展示考古学之于早期文明研究的工作方法、过程与成果;以及如何处理考古学家针对同一事实的不同观点。

THE END
1.数字博物馆与虚拟博物馆,概念与区别数字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虽然有些相似,但侧重的方向不同,数字博物馆强调数字空间,而虚拟博物馆注重展示方式,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将为公众提供更丰富,便捷的文化体验.https://www.qiandutech.cn/article-item-183.html
2.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多媒体互动设备/博物展馆设计中虚拟漫游以往参观博物馆,我们很多人都是走马观花就完了,很多人对于文物历史没有丝毫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多媒体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开上了日程,利用多媒体互动设备比如虚拟漫游设备将博物馆文物历史介绍以交互的模式让参观者能够自主了解到,增加了参观博物馆对于历史的传播意义和加强参观人员与声光电博物馆的交流达到到最佳展示效果。https://xaybyh.com/index.php/news/newsinfo/140.html
3.数字化时代:虚拟博物馆浪潮来袭呈现全新观赏体验互联网时代虚拟博物馆以更现代的方式让更多热爱艺术的人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欣赏艺术作品。 其实,包括百度百科和腾讯在内的国内互联网巨头,也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上有相关动作,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虽然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数字美术馆发展历程短暂,但国外美术馆相对完善的3D技术和各项科学合理的配套服务和用户体验,亦是未来https://topic.artron.net/newtopic/xunibowuguan
4.数字化博物馆解决方案.docx数字化博物馆解决方案,20,年,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自然及文化遗产的机构,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我国现有博物馆总数达2300多个,馆藏总数超过2000万件,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经理的工作平台https://www.518doc.com/d-14159.html
5.数字博物馆:让历史流淌在网络(2002年10月25日)其实,游客们如果想免去车马劳顿、旅途之苦,只要上网点击博物馆网站,就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网上虚拟博物馆,也能同样感受到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精髓。博物馆建设正大步向着数字化迈进。 据统计,全国已登记在册的文物点约有35万处,收藏于各类博物馆中的文物达1200万件,另外每年还有大量的新文物出土;但是能够向公众展出https://www.cntv.cn/lm/55/21/61571.html
6.上海自考数字媒体艺术概论(14265)自学考试大纲《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非设计学类、设计艺术类专业毕业的考生参加自学考试必考的课程。设置《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考虑到专升本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理 论体系和历史发展需有一个完整的掌握,根据《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 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https://www.zikaoben.cn/n/e-9719833081.html
7.数字媒体影响下虚拟博物馆的研究数字媒体影响下虚拟博物馆的研究,数字媒体,交互性,虚拟博物馆,传统博物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虚拟博物馆应运而生。虚拟博物馆是将传统博物馆长期积累的藏品,进行系统数字化并建立多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1242716.html
8.数字博物馆虚拟嘲实时交互的技术与实现本文重点从三维场景建模技术、三维场景的漫游技术、虚拟博物馆动态场景拼接的技术与实现、虚拟场景实时交互动画的实现以及虚拟场景的漫游实现进行详述和研究,其主要工作和进展如下: (1)在本文中,三维场景的建模技术和数字博物馆虚拟场景的建模方法是在分析和研究了3D场景的一般建模方法,并根据各种建模方法的不同特点得到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32-1014421868.htm
9.数字虚拟博物馆设计搭建智慧博物馆建设网上3D虚拟博物馆制作平台:提供线上VR博物馆设计,数字虚拟博物馆搭建,全景式数字博物馆建设方案规划书,数字沉浸式博物馆案例的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线看云上博物馆https://www.3dyz.com/product/museum.html
10.中国虚拟博物馆地界虚博世界.中国虚拟博物馆.全天美术馆BETA版致力于普及博物艺术生活。增强拓展互通。 让人们能足不出户的免费参观 和低成本的展现世界,宇宙万象。 观众在参观虚拟世界的时候, 不需要下载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http://www.hsxsh.pudong-edu.sh.cn/infoweb/item-detail.aspx?newsid=3745
11.博物馆数字馆制作,展厅制作,虚拟展厅设计,数字展厅制作,线上3D重庆新信事达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的 博物馆数字馆制作,展厅制作,虚拟展厅设计,数字展厅制作,线上3D展厅制作,博物馆数字馆制作,展厅制作,虚拟展厅设计,数字展厅制作,线上3D展厅制作价格为50000元/件的产品服务介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博物馆成为了一种展示文化遗产https://hezuo.11467.com/info/21280612.htm
12.360全景全景拍摄全景视频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虚拟展厅专注于高端影像技术,致力于360全景技术与虚拟展示领域研发与推广的专业机构,业务包括:360全景制作、3D虚拟展厅、全景视频拍摄、影像制作输出、艺术品复制、艺术装裱、照片装裱等业务。先后为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https://v1.chinatmic.com/Tags/
13.探索世界历史网虚拟博物馆的数字化征程探索世界历史网:虚拟博物馆的数字化征程 数字化收藏与技术革新 世界历史网作为一个虚拟的历史博物馆,其最核心的功能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呈现给全球用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团队不仅需要对传统的收藏进行全面的扫描和录入,还需采用先进的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技术来提高展示效果。在这个过程中,https://www.akce0ljv0.cn/zhong-guo-li-shi/223160.html
14.虚拟博物馆游览数字化展品让远程学习更生动虚拟博物馆游览数字化展品让远程学习更生动 在这个充满科技与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不仅是实体世界的变革,更是知识传播和历史学习的革命。随着“专门看历史的app”的兴起,人们可以从家中就能探索、了解和沉浸于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这种便捷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https://www.lqwednf.cn/ye-shi-qu-wen/486453.html
15.线上虚拟展馆数字博物馆虚拟展厅设计与制作【打造不熄灯的线上博物馆】提供一站式线上虚拟展厅与线上虚拟博物馆解决方案,从线上虚拟展厅怎么做,到在线虚拟博物馆设计,再到博物馆虚拟展厅搭建,让参观者尽享线上虚拟博物馆的魅力。想要建设博物馆虚拟展厅?联系我们,打造不熄灯的虚拟博物馆!https://www.91jiangjie.com/?page_id=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