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教你参观博物馆!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有6833家博物馆,数量还在不断上升过程中,可谓每个人身边都能看到博物馆的影子。这几年博物馆也迎来了“泼天富贵”,平日里人潮涌动,假期里人满为患,一方面表现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景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服务供给不足、参观体验下降等暂时矛盾。那么,对于博物馆观众来说,如何正确参观博物馆呢?

弄清参观目的

今天的博物馆早已不仅仅是保存古代文物的仓库,它还是学习中心、交流中心、社交中心,甚至疗愈中心。美国博物馆学家约翰·福克教授总结了五种类型的博物馆参观者:

一是探索者,参观博物馆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渴望开阔知识视野,

三是体验寻求者,致力于打卡“必去之地”和“必看之物”,通过“收集”照片发布到社交软件从而获得满足感,

四是专业人士和爱好者,他们会带着充足知识去参观博物馆,有明确的参观目标,更注重展览的内容,拒绝随波逐流,是严苛的评判者和最挑剔的观众,

五是充电者,他们借着参观博物馆来逃避日常生活压力,在安静优美环境里获得身心休憩。

每个去博物馆的参观者都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目的,参观方式和目的也大有不同,这也让博物馆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中心。

2个建议提高观看体验

现在到博物馆参观的90%以上观众,对博物馆参观礼仪知之甚少,以至于博物馆在节假日更像是一座“菜市场”,与宁静优雅的概念大相径庭。

有些家长在收到工作人员提醒注意孩子言行的提示后,向“12345”市长热线反投诉,发出“博物馆本来不就是让孩子释放天性、自由奔跑的地方吗?”之类的豪问。部分家长自己沉溺于手机不能自拔,任由低年级孩子抚摸攀爬文物和辅助展品,在Led屏幕上手拍脚踢,在公共场所奔跑嚎叫,翻越绿植和护栏等软硬隔离,更有甚者发生了孩子撕裂书画文物、损毁博物馆雕塑藏品后被家长迅逃离现场的荒唐行为。

一位博物馆从业者反映,展厅里最难管的是“一老一小”。“熊孩子”不停奔跑,既破坏了展厅环境,一旦撞坏了家长要找博物馆“算账”。展柜玻璃被孩子的手不停抚摸、挤压,手上的油弄脏玻璃影像观看体验还在其次,很担心把玻璃压迫,损毁了文物、弄伤了孩子,更担心千百人摸过留下的细菌“病从口入”影像健康。

希望文物博物馆主管部门,利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年一度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向社会、向教育产业全生命周期参与者,尤其是向家中的“一老一小”普及博物馆参观礼仪——安静行走,不要大声喧哗或奔跑,以免打扰其他参观者和破坏展品。

不进食饮水,以免翻散影响卫生,以免影响展厅温湿度不理于文物保护。尊重其他参观者,互相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挤推和争执,让每个人都能够有良好的参观体验。

这里就提高参观体验,谈几点建议。

一是游览时长。尽量控制在2个小时内,许多观众常犯的错误是在博物馆里逗留太久,这会让自身感到精疲力尽。事实上,博物馆展线动辄1000米起步,加上有的新建博物馆动线长达2公里,同时参观过程还要调动大脑充分思考,是一场耗费“体力+脑力”的活动。

去博物馆看什么?

到博物馆看什么,许多观众感到十分懵圈,这里给出三点建议。

一看镇馆之宝。故宫博物院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国家博物馆有商代晚期司母戊鼎,上海博物馆有西周中期大克鼎,普拉多博物馆有贝拉斯克斯的《宫娥》,索菲亚王后艺术博物馆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卢浮宫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馆藏作品,这些重要馆藏往往能够代表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审美和历史价值。虽然博物馆不会给展品的重要性排序,但可以从网站和海报上判断出哪些展品最重要,这些展品一定不要错过。

二看基本陈列。基本陈列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直接关系水平评价和传播效果,所有博物馆无不在基本陈列上倾注了最多心血。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经过60多年在四个版本打磨基础上,形成了现今7万平方米、48个展厅、2026件文物的“中华文明会客厅”,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绝大多数博物馆都设置了基本陈列,如果说来到一座城市,走进菜市场了解其“烟火气”,走进基本陈列就能够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4个小提醒

二是,如何在博物馆寻找“松弛感”?那就假装你就是作品的主人。它本就应该属于你,只是放在博物馆而已。选择你认为有趣,或者更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就像把玩文物一样贪婪地看它。调整好你的观展行程,适时休息,在筋疲力竭之前离开博物馆。在展品前要保护好你的“领地”,不要让任何人挡住你的视线。陶瓷、青铜器、古代珠宝等古美术展品往往被陈列于玻璃柜中,可以干脆低下身,平视展品会看到更多细节。

三是,手机也能拍大片。数码相机当然能拍出不俗的画质,但不够便携,参数也不容易调整,现在不少看展览朋友都选择使用手机拍照。手机影像发展迅猛,只要掌握好技巧,也可轻松拍出好看的玉器照片。但是要注意拍摄文物的技巧,比如选中文物的最亮点,稍许调暗一点整体亮度,以获得高级质感。同时,还可以选择“人像模式”,让照片获得景深,让文物主体更加突出。

THE END
1.我们如何正确地去参观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它不仅能让我们接触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还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然而,要想从博物馆的参观中获得最大的收获,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地去参观博物馆,包括前期准备、参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参观后的总结与回顾,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003113314324038&wfr=spider&for=pc
2.嗨!送你一份博物馆参观指南有些展览会有语音导览,我到上海博物馆参观“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就租用了一个,耳机与手机大小的显示器链接,不仅有外形、功用、年代等内容的介绍,还有文物的来历、历史故事、知识拓展等,且图文并茂,实现了对展品的多维了解。有些展览没有录音导览,但在主要展品的介绍卡旁会有二维码,也可以扫码听一听 加深印象https://www.jianshu.com/p/087ba6e3f5b0
3.超好用的参观攻略,一起玩转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古代上海》、《近代上海》,还有常换常新的主题特展。 来逛之前,可以先关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或官方网站,提前了解博物馆资讯,预览基本陈列的数字展厅,检索特色展品信息。 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梳理关键词并制定参观路线;也可观看上海城市历史相关纪录片(如《大上海》等)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283198
4.怎样逛博物馆,才不会觉得“白去了”?一问三知澎湃新闻从二十年前的门可罗雀,到今日的门庭若市,博物馆的发展旅程究竟经历了什么?人们为什么开始热衷于去参观博物馆?又该如何去认真地参观博物馆?澎湃问吧邀请一线博物馆人、同时是《博物馆简史》作者李翔、一森,一起聊聊博物馆的相关小知识。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30885
5.好问如何能把参观博物馆真正变成增长学识?界面新闻·商业想要仔细了解一座博物馆,建议还是先上博物馆网站或关注微信,可以大概查看一下它的藏品,然后再有选择的了解,具体可以通过网上的各种资料来综合汇集,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陕历博有18件(组)国宝级文物,建议重点围绕这18件(组)深入了解,现在陕历博还没有开发APP,但在馆内参观时,可以扫描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47874.html
6.如何读懂一个博物馆?超实用参观指南值得收藏“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去博物馆的路上”,刷馆看展,已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要如何选择心仪的博物馆,如何才能看懂一个展览,参观博物馆又有什么要注意的呢?今日为大家奉上一份超级实用的参观指南。 by 盛崖余 1. 如何确定目的地? 博物馆那么多,该如何选择呢?以个人兴趣爱好出发。 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405497.html
7.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13篇)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1 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2037786.html
8.参观博物馆策划(精选18篇)本次活动将组织同学们参观绍兴市博物馆,在参观结束后会跟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会,从而进行“我的价值观”的反思,以及思考与感悟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在引导社会价值观以及影响个人价值观方面所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使博物馆在社会大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加深其意义。从而使同学们发现个人的世界观、生活观及价值观的定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uwjtd.html
9.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同时,国内学者结合智慧博物馆的实践运营,从不同维度进行现状研究,将演绎博物馆学与新技术时代背景相结合,提出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公众的体验感受度,并以虚拟复原为例,通过操作设备的辅助,参观者与展览物品的“交互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数字敦煌”线上博物馆 以3D全景展示10个朝代、30个洞窟 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10.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20篇)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1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3567887.html
11.河南博物院发布“五一”逛展攻略2、自由活动:许昌市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凭嘉宾证可免费参观灞陵桥景区、春秋楼(关宅)文庙景区、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和许昌曹丞相府景区,我们会为大家安排定时讲解,可自行前往。 活动时间:4月29日上午9:20 参与人数:40人 活动地点:许昌市博物馆 活动五:文创百态——河南省博物馆文创大赛优秀作品暨豫中南五地市优秀文创https://www.chnmus.net/sitesources/hnsbwy/page_pc/wbzx/yndt/articlee8ec62eb3b9f4a75a55df36ba7383d27.html
12.宋振春教授等: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游客时空行为和学习体验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游客如何学习 博物馆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业态,文化旅游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博物馆通过发挥其文化和教育价值增强游客体验,比传统课堂教育方式更好地传递知识,同时也使游客能够获得体验质量更高的学习方式。以往研究倾向于关注博物馆参观的行为和体验因素,而不是教育学习。博物https://www.glxy.sdu.edu.cn/info/1019/5970.htm
13.如何正确打卡五塔寺如何正确打卡五塔寺 预约方法 首先,本馆非免费博物馆,想来参观我需要提前预约,然后购票才能进行参观 请搜索并关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文末有二维码) 然后,在下方找到“预约参观“—>”预约”菜单,并根据提示进行预约,请在预约前仔细阅读预约须知,待显示“预约成功”后进行下一步http://www.bjstoneartmuseum.org.cn/CN/news/benguangonggao/2021/0914/415.html
14.旅游攻略上海博物馆预约12、Q:我临时有事不能来,如何取消预约? A:请至少提前2小时登录预约界面,查找“我的订单”进行取消,把参观名额让给有需要的观众,不会影响下次预约。预约未取消导致爽约2次时,该账号将在第二次爽约的30天内冻结预约资格。 13、Q:我是外地游客,我到了上海才知道参观博物馆要预约,现场没有名额了怎么办? 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article/detail/id-12474.html
15.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0篇)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0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篇1 今天天气有点阴沉,我们兰西小屋的新浪博友们一起前往安仁镇参观建川博物馆。对于博物https://m.wenshubang.com/xindetihui/1371999.html
16.参观博物馆有感(精选15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观博物馆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博物馆有感1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我带着无比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这里。它坐落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在大门口迎接https://www.unjs.com/ghg/6362567.html
17.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大学生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大学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大学生1 当我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馆内陈列的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我选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2396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