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丨科技力量让博物馆“炫”起来

“走,一起去逛博物馆!”约上三五好友,去博物馆“探古访今”正成为一种全新的出游方式。

近几年,随着国潮类节目的走红,文博游成出游“新宠”。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丰富的打卡活动,如盖章、答题、互动体验等,各色文创产品、数字文物,为文博爱好者提供博物馆全新的“打开方式”。

在位于北京的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观众在一间以永定河生态为主题、展示动态画作、实景照片和人工智能生成画作的展厅里参观(5月14日摄)。

为什么要去博物馆?

博物馆里有文明绚烂之美。作为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人类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场所,博物馆集中了过往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无论是精妙传神的书法绘画、流光溢彩的瓷器玉器,还是巧夺天工的织绣、惟妙惟肖的雕塑和造像都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类思想和工艺的最高水准,值得反复玩味。这些历经岁月留存下来的器物、绘画、雕刻、文件、建筑,再现了历史上各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只要细心体察,博物馆能让观者“见物如面”,带你穿越时空,与古人与异域来客展开心与心的对话。

博物馆里更有向史而新、美美与共的力量。在尊重、发掘和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同时,越来越多有识之士也看到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对提升本国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中国近年着力加强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在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修复希瓦古城,中国“文物医生”帮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修复,中国援助尼泊尔完成神庙建筑群文物本体维修……同时,2019年意大利返还数百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在海内外引发了强烈反响,反映出对历史和文明的尊重日益成为各国共识。

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科技的力量”展览。视觉中国供图

科技为现代博物馆插上翅膀

当前,我国博物馆的功能正在从传统的展览教育和文物保护向休闲娱乐、教育和文化旅游转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利用现代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创新展览形式和服务手段。“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博物馆成为了一个参与性、互动性更强的文化场所。

家长带着孩子在中国科技馆举行的星宇探索之旅—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上拍照留念。视觉中国供图

博物馆怎么逛?送你一份观展指南

·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领略“科技的力量”

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科技发展之路,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科技的力量”展览就对了。

该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首个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专题展览。展览内容上起甲骨文中的日食记录和干支表,下至“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当代科技成就,分为格物穷理、天工开物、西风东渐、走向复兴4个部分,共计展出文物400余件(套),模型50余件,辅以图片图表、多媒体展示和互动项目,提纲挈领地勾勒出从古至今中国科学技术与工业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着重展示不同时期科技的发展特点及突出成就。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多件(套)近年新征集文物,着力反映了新中国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发展历程。

据了解,该展览为长期展览,展览地点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号中央大厅。

·到中国科学技术馆感受中国星际探索历程

要说最近的大火话题,“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一定有一席之地。天舟六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更唤醒了很多人对我国星际探索历程好奇。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星宇探索之旅——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就为人们开启了了解这些知识的窗口。

据了解,该展览面积约2000平方米,包含“星海之路—载人航天工程及空间应用系统发展历程”“宇宙之理—空间科学与应用成果科普”“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站科学实验设施演示”“蓝星之外—载人月球探测体验”“探索之心—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弘扬”等10余个主题场景,展项30余件,通过“数字技术+沉浸式交互体验”,让观众身临其境遨游“浩渺宇宙”。观众可以了解国家太空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感受巡天望远镜的震撼,体验空间实验的奇妙。

·到北京自然博物馆了解身边的绿色“朋友”

夏天已经到来,树木繁茂。但是,你真的了解你身边的树木吗?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一树花开·中国树木文化展”或许能让你更了解我们身边这些默默无言的“朋友”。

该展览通过“识木”“用木”“崇木”“惜木”4个部分,结合110余件精美展品,从多角度向观众宣传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树木文化。“识木”部分带领观众走进树木的世界,追溯数亿年前最早树木的出现,了解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和树干的结构特征。“用木”部分讲述我国先民在长期与大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如何利用树木资源改善生活。“崇木”部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树木的崇尚。“惜木”部分则介绍了树木的重要性,和我国从古至今对森林和树木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

该展览将开放至9月17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临时展厅开展。

·到中国地质博物馆认识“天外来客”

在静宁的夏夜仰望星空,可能会看到流星划过。“星坠至地,则石也。”陨石作为来自天上的“星星”,带来了宇宙、太阳系和地球形成的有关信息,也为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甚至外星生命提供了线索,让人类对于遥远星空的无限向往有了可以依托和触及的实体。

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展出的“来自太空的礼物——陨石”展,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陨石的一个窗口。该展览分为“神秘陨石”“飞向太空”“月壤探秘”“文创天地”4个部分,展出了种类众多、品质靓丽、学术价值较高的陨石标本,并以陨石为媒,展示了我国在深空探测特别是月壤研究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在这里,观众可以欣赏到月球陨石、火星陨石、灶神星陨石等珍稀陨石,可以亲手触摸广西南丹陨石,还可以了解诸如陨石形成、分类、鉴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观众在位于北京的RE睿·国际创忆馆体验展示兵马俑影像信息的VR设备(5月14日摄)。

线上博物馆,让你近距离与文物“互动”

近年来,博物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打破时空的物理限制,让公众能够在线上“参观”各种精美展览。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可以在线下实地参观,线上博物馆的吸引力又在哪里?事实上,数字博物馆,或者线上展览,并不是一个特殊时期替代线下的B计划,而是体验博物馆的另一种选择。

逛线下博物馆时,文物往往被摆放在展柜中,与观众有一定距离;而在线上,观众可以很好地与文物“互动”,进行个性化参观。“在线下经常只能看到两面或三面的角度,而且有玻璃隔着,难以仔细观察文物的细节。而线上博物馆有些文物有720°视角,而且能够放大缩小。”柯桃说。

3月24日,青少年观众在上海科技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陈爱平摄

阅读延伸:科技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现在世界上大致有以下4类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保存历史文物、传播历史知识;艺术博物馆提供美学欣赏和教育功能;科学博物馆则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行业博物馆展示该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科学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自然历史博物馆阶段、科学与工业博物馆阶段、科技中心阶段。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馆”,是随着西方工业革命而逐渐兴起的一类博物馆。

《中国科普统计(2022版)》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营的科技馆共有488个,建筑面积合计371万平方米,其中展厅总面积180万平方米,年度总参观人数达到了6300万人次。2022年全国共有科普专职人员10971人,科普兼职人员5.8万人,注册科普志愿者7.53万人,平均每个场馆拥有科普专职人员22.5人,科普兼职人员119人,注册科普志愿者154人。

THE END
1.科技馆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 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 科创百年-建党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VR全景 鄂尔多斯市科技馆 馆窥天下 【馆窥天下】第136期 在这里,调动所有感官体验自然现象 同时用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感受自然现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瑞士感官馆,我们可以得到答案。 https://www.cdstm.cn/museum/
2.中国科技馆推出“拳拳报国芯”展览中国科技馆推出“拳拳报国芯”展览 近日,中国科技馆“星耀中国科创未来”系列展览的第三套展览“拳拳报国芯”正式对公众展出。展览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和黄昆院士诞辰105周年为契机,通过“万山磅礴看主峰”“沧海横流显砥柱”“众星拱月月更明”三个主题展区,展示我国在攻克尖端技术的道路上,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051852868407850&wfr=spider&for=pc
3.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馆长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方面获悉,3月21日下午4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东区师生活动中心举办了校博物馆馆长陈履生先生的聘任仪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校长特别助理朱灿平、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档案文博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负责同志与教师代表参加了聘任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朱长飞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856383
4.科学网—中国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诞生与发展——记中国科技馆首任刘东生院士作为国际知名的地质学家及黄土科学研究世界一流学者,改革开放后有一段“从政”的经历,他从1982-1986年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是迄今担任这一职务完成四年任期的唯一一位院士科学家。在此期间他出任筹备建设中的中国科技馆首任馆长,并完成了十三年的任期(1982-1995),在改革开放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9112-1244927.html
5.《北京博物馆通票》18家国家一级博物馆,预约攻略——让你这个寒假《《《2024北京博物馆通票购票入口 1. 故宫博物院 开票时间:提前7天20:00 预约难度:5颗星,开票后几分钟就没票了 2. 中国国家博物馆 开票时间:提前7天17:00 预约难度:5颗星,开票后几分钟就没票了 3. 中国科学技术馆 开票时间:提前7天18:00 预约难度:5颗星,开票后几分钟就没票了 https://aipiao.net/News/Info-3854.html
6.中国博物馆有哪些?中国博物馆官网合集,值得收藏潇湘读书社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在是一座博物馆,展示丰富的文化遗产。 2. 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https://www.chnmuseum.cn/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3. 中国科学技术馆官网 https://cstm.cdstm.cn/ https://www.xiaoxiangguan.cc/106931.html
7.首次举办!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20家博物馆来厦门正在举行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文博IP授权展齐聚全国20家博物馆,通过展览+交流,构建社会参与博物馆文创全链条,打造文化建设及创新发展的交流合作平台。 文博IP授权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首都博物馆 http://wwj.wlt.fujian.gov.cn/xwzx/wbyw/202411/t20241104_6557430.htm
8.这项榜单的全球TOP20,中国占了三分之一近日公布的《2023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全球主要景点游客报告》显示,中国共7家博物馆上榜全球前20,占了三分之一。 这7家中国博物馆分别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湖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7月25日,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熔铸古今—https://www.cqrb.cn/shishi/2024-08-27/2006634_pc.html
9.中国十大科学博物馆中国最著名的十大科学博物馆中国科学博物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那么你知道国内有哪些科学博物馆吗?下面本文就为大家罗列中国十大科学博物馆,有中国科学技术馆、香港太空馆、国立https://www.maigoo.com/top/409776.html
10.这些藏在高校里的宝藏博物馆,你去过吗?正值暑期,很多人选择陪孩子、亲友,打卡全国各大博物馆,既能避暑又长知识。但是,越是有名的博物馆,越是一票难求,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等。相对而言,一些藏在高校中的博物馆,却少有人问津。但事实上,这些“小众”博物馆,往往特色鲜明,藏品丰富,非常值得参观。 https://new.qq.com/rain/a/20230731A026XV00
11.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学技术馆1996年11月,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技馆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扩建4.5万平方米的总体规划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工程将分为二、三两期实施;二期工程完成后,三期工程将接续建设;中国科技馆全面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6.5万平方米,进入到世界大型科技博物馆的科学中心的行列。 https://baike.sogou.com/v154146.htm
12.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员赴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学习清华大学科学10月29日下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员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部分博士后一行共21人赴中国国家博物馆集体参观学习,重点观摩学习国博新近推出的“科技的力量”展览。“科技的力量”展览近现代部分策展人、国博陈列工作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张维青老师接待讲解。 “科技的力量”展览系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首个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专https://tsm.tsinghua.edu.cn/?p=9324
13.国家自然博物馆事业单位国家自然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代表国家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5月现址主体建筑落成,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馆名。1959年1月开馆,是新中国https://www.bjast.ac.cn/jgsz/sydw/4028f19f8df2a542018df2bb9a8246ac.shtml
14.历年资讯【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集中对外开放 ■中共一大纪念馆6.3正式开馆 ■中共四大纪念馆重新开放:展览还原当时会场周边里弄风貌 ■白公馆和松林坡景区恢复开放 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
15.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精选十篇)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篇5 其一,国博对“持有老年证的老年人享受免票”,对“学校组织的中小学生集体参观享受免票”。这两条是国博以人为本、尊老爱幼意识的具体体现。我想,可能因为这两个群体或以养老金度日,或基本没有收入,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关怀。而更主要的则是,他们都是博物馆的主要受众。对正处于长身体、长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pzt90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