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委、区政府出台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具体措施,以及重点村联点的工作方案,按照“以资源定规划、以人才定主题、以需求定计划、以问题定措施、以项目定投入”的原则,建立“资源、人才、需求、问题、项目”五张清单,培育“四种模式”。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文联组织实施遴选文艺骨干担任文艺志愿者,对全区8个重点村集中力量进行联点帮建。短短两年,成果丰硕,好评如潮……
破旧粮库改成农耕文化博物馆
“洞庭粮仓”位于八字哨镇竹湖村,是赫山区文联在挂牌的第一个村级文艺创作基地。八字哨镇的夏红英说,如果没有文艺志愿者的帮扶指导,或许如今藏品数万件的“洞庭粮仓”,仍只是一堆“旧物件”,堆在破旧的粮库里封存。
“洞庭粮仓”是一家拥有藏品数万件的农耕文化博物馆,由一民间雕塑艺人出资数百万元建设而成。这些藏品物件涉及近千年湖乡农耕渔耕文化、益阳历史,包括百年农人的耕读传家,见证了近代粮食耕种、仓储、流通、商贸等,内容包罗万象,令人叹为观止。
70年代出生的夏红英,是土生土长的八字哨人。早年间,她辗转在深圳、重庆、长沙等地从事雕塑事业。走南闯北的过程中,夏红英开始大量收藏与“粮”、与洞庭湖有关的历史物品。2019年因父母年迈,考虑到照顾父母等因素,她与丈夫决心把事业重心搬回老家,便与“洞庭粮仓”结缘。区文联干部赵建超偶然间获悉这一情况后,只身实地打探,当他看到如此励志、且有情怀的夏红英正在苦苦寻找突破提升时,主动伸出援手,以他自己多年积累的馆藏经验,告诉她如何布局场地、陈列物件、分类归档……并自告奋勇以一位文艺志愿者的身份,经常往返几十公里出现在这栋旧粮仓里。
如今,赵建超等文艺志愿者成为这里的常客,经常邀请当地文化名人来这里创作写生,进行创作辅导。在节假日里,“洞庭粮仓”还成了大中小学生研学的课堂,通过实物展示、现场讲授等方式,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近两年,区文联组织文艺志愿者在这里开展各类业务培训班30余场次、专题业务讲座20余次、文艺活动10余次。
书法家书写出和美艺术村
已经退休的原赫山区供销社干部陈礼林,又有了一个新头衔:文艺志愿者。当然,陈礼林还有一个响当当的招牌:赫山区书法家协会主席。2023年,他被派驻衡龙桥镇槽门湾村,以自己的艺术能力,参与槽门湾村“艺术高冲美丽屋场”的设计、选址、调度和筹资等工作。陈礼林的设计理念是将艺术融入乡村,使美丽屋场成为传递美和文化的载体,吸引了大量村民回归,提升了村庄的人气和文明程度。
过去,该村高冲片区空心房多,杂草丛生,环境脏乱差,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安全隐患。村民要改变这一状况的愿望日益强烈。2023年,陈礼林驻村后,给出了设计方案,发动群众力量,全力打造艺术高冲美丽屋场。如今,屋场内绿树环绕,文化广场、休闲凉亭等一应俱全。
在高冲水库西头,一面文化墙,记载了村庄村名的变更,告诉每一个村民,这是当年集体经济的佐证,当年前辈们创业的故事。同时,在村民集中居住地和大小村民广场,“幸福”“和美”字样随处可见。与之相匹配的是,这里通过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良好的居住环境,与日渐美好的生活,更加深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据衡龙桥镇党委副书记蔡耀介绍,在文艺志愿者的组织下,槽门湾村经常性地举办多种乡村文化活动,如送春联、送“福”“和”字、放映公益电影、表演花鼓戏、送公益美术课等。通过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一个以村歌为彩铃的村庄
12月9日,阴雨天。田汉文早早起床,洗漱完后匆匆出门。此行,他的目的地是八字哨镇高粱坪村。现任区作协主席的田汉文,不仅是区派驻该村的文艺志愿者,还因工作业绩突出,被高粱坪村聘为“荣誉村长”。为此,田汉文干脆将“田汉文文学创作基地”在村里挂牌。高粱坪村成了田汉文常来常往的家。
据了解,2019年田汉文受邀为高粱坪村写《村规民约》,开始与这个村结缘。当年推荐高粱坪村《村规民约》至全省参赛,还被评为湖南省“十佳村规民约”。在采风创作过程中,高粱坪村淳朴的民风,奋进的激情,加上本土深厚的文化内涵,让田汉文深深爱上了这方土地。不久后,区文联下派驻村文艺志愿者,田汉文当仁不让,更是文联最理想的人选。
驻村后,田汉文与村干部们商议,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确定高粱坪村形象主题:建森林乡村、创秀美田园、用艺术创新。并着手形成品牌的文化助力振兴的七个一,即一首村歌、一支村舞、一个村视频、一幅村画、一间农耕博物馆、一个村故事、一个村民大学。通过三年的努力,如今,这个目标基本实现。赫山区第一首村歌《我的家园高粱坪》创作完成,同时也有与村歌匹配的舞蹈、视频。村里的农耕博物馆,除了收集上千件“老物件”,还有根据田汉文写作的诗歌为内容的书法、美术作品展示。反映当地乡村振兴的文艺作品,诗歌、散文、歌曲有的上了大报大刊,还有的上了电视电台播放,影响广泛。同时,由田汉文和其邀请的文化名人来村创作整理的民间故事,在村美丽屋场展示,还能通过扫二维码带回家。近期,通过文艺志愿者搭桥,受乡村艺术氛围的吸引,村里还建起了“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实习基地”,并相继发展多个村办企业。
如今的高粱坪村,通过文化赋能,产业兴旺,成了省市区三级文明村。节假日、丰收季,由文艺志愿者组织的原创作品在村演出,还有自己村里的故事演讲、广场舞活动、读书会等。在本村或外地,时常能听到以高粱坪村村歌设置的彩铃声,带给全村人几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