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黑科技!重新打开“活着”的博物馆!

眼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通过新技术展示历史文化,以历史文化、古迹资源为依托的“文旅1.0”,迅速向以科技为驱动的“文旅2.0”转型!

打造沉浸式体验,需要融合博物馆的文化特点,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文化、不可移动文物在展厅中的活化与运用,结合概念设计、内容制作和各种数字科技,例如触控交互、体感交互、3DMapping、动态投影、VR/AR/MR、全息成像、多通道投影拼接融合技术等,能够给游客带来全新且震撼的视觉与参观体验。

01

3DMapping投影

3DMapping投影可以作用在任何介质上,打破物理空间,让物体表面转变成动画,实现物体与动画的完美融合,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湖南博物院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是国内首个墓坑投影应用。

辛追墓墓坑气势恢宏,长眠的是层层相套的四层套棺,分别是黑漆棺、黑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和锦饰内棺,这四口棺材与椁室一道构成了汉代早期最完整的棺椁组合。

墓坑规模很大,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深达17米,为倒梯形,形成一个视角高超的高大空间,给人以强烈震撼。

而在墓坑壁上采用3Dmaping与空间结合渲染的手法,演绎帛画、套棺构成的空间世界,使观众在这种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传达手段中,深刻领会西汉时期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思考。

墓坑使用了12台ChristieD13WU-HS和2台ChristieDWU700-GS激光投影机,巧妙地安装在倒梯形墓坑内,设计师根据博物馆的要求进行隐蔽安装,使画面精准投射在墓坑四个表面上,投出恢宏画面。现代投影技术将墓坑演绎得好似辛追下葬那天一样场面壮观、色彩鲜明。

02

全息投影技术

全息投影是一种无需配戴眼镜的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这项技术在一些博物馆应用较多。

全息立体投影设备不是利用数码技术实现的,而是投影设备将不同角度影像投影至一种全息膜上,让你看不到不属于你自身角度的其他图像,因而实现了真正的全息立体影像。

全息投影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的原理,再现文物的三维图像。考虑到博物馆内的人流量,目前大多在全息柜中展示,可以全方位的观赏文物,还可以保护文物。

《国家宝藏》

被称为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的大型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颇受观众好评,一改以往文博类节目沉闷、古板的风格,通过邀请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与讲解员,用小剧场的形式来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

在舞台视觉设计方面,融合了全息投影、纱盒投影、透视冰屏柱、透视冰屏柱台型变幻、巨型环幕视觉呈现等五大“高大上”的技术于一体。

在九大博物馆守护人的中间,有一个360°的全息投影成像柜,这个全息投影成像柜成为了历史文物展示的重要工具。

因为文物都比较脆弱,并且种类多样,节目并不能够将文物搬来进行展览。观众们通过全息投影也能够直接清晰地观看到文物3D幻影立体显示特效。

除此之外,投影的颜色也是十分逼真,立体感非常强,很有震撼效果,3D全息投影充分地展示出了国家文物的魅力,使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活”了过来。

03

互动投影技术

互动投影主要利用红外感应器和投影技术,让人们能够在投影区域内进行互动,打破了原本静态空间模式,让参观者在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文化和解读历史文化。

投影互动技术:当人们出现在投影区域内,只要你做出任何动作,投影内容都会出现变化,让你能够与虚拟画面进行互动。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观众在360度沉浸式多媒体剧场中自由地穿梭游览,全面感知中国风CG特效大片和沉浸式听觉联动演绎带来的震撼视听效果。多维度地体验“水、运、诗、画”四种文化意境所表现的千年运河文化,展开人与自然、历史、现实穿越时空的对话。

视频互动技术:利用液晶显示屏作为显示设备,当人们触摸液晶显示屏的周围时,视频动作捕捉系统就会捕捉人们在此区域的相应动作,而显示屏中的画面就会出现变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

04

AR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上海自然博物馆

拿起手机或平板电脑,打开“上海自然博物馆AR”app,扫描展区内的化石,“增强现实”技术使得观众在展区现场靠近陈列标本时,可使用智能手机观赏到马门溪龙、风神翼龙的“复活”,领略其在移动终端上“动”起来的奇特画面。

通过现场识别,在东北虎和野猪的模型上出现一模一样的三维模型,触发屏幕后东北虎扑倒野猪,然后扑向屏幕、出画。

对着风神翼龙的骨骼模型拍照,真实的风神翼龙慢慢从骨骼上浮现出来,点击手机屏幕后,风神翼龙飞出镜头,然后从远方入画,落在龙的分类树上。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博物馆

南京文投集团携手腾讯文旅,通过云、LBS、AR等领先数字技术,推出大报恩寺AR互动小程序,运用AR增强现实图像识别与空间跟踪技术,配合炫酷设计及全新玩法,与大报恩寺的深厚文化积淀交织融合,带来全新的视觉与交互体验。

南京文投利用AI知识图谱技术,将“元宇宙”与历史文化融合,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量身定制了“数字探秘利器”——大报恩寺遗址知识图谱,使整个景区变身“数字探险”胜地。

05

VR虚拟现实技术

VR虚拟现实技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构成的三维信息的虚拟环境,可以模拟出真实世界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和环境,当人进入这种环境中时,会感觉到身临其境,还可以和虚拟世界的事物和环境进行互动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体验。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兵马俑VR影院是全国文博行业首家VR影院,能同时容纳200人体验。

兵马俑VR影院720°沉浸式观影与传统兵马俑游览形式互补,游客从看文物、听讲解到触手可及的详细解读秦文化和历史风貌;同时,科技手段带来的感官升级,使游客从静态的远距离观看切换到动态的沉浸式体验。

兵马俑用“博物院+科技+创意”实现了游客这一心愿,用“黑科技”把游客带入到兵马俑阵列中,万千美景一览无余,能体验到与两千多年前的战士并肩作战的感觉。

为满足博物馆全球游客的多元性,影片包含中、英、韩、日四国语言,便于国内外游客全方位体验和了解“兵马俑”与“大秦文化”。

文物要“活”过来,变得更有吸引力,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就必须不断拓展人们欣赏文物的渠道和深度。

THE END
1.虚拟展厅一般应用于哪些领域?虚拟展厅一般应用于多个领域,为不同行业提供了创新、高效的展示和交互方式。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一、艺术和文化领域 博物馆和艺术展览:虚拟展厅为文物保护和展示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3D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在不接触实物的情况下,全方位、多角度地观赏文物和艺术品的细节,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这既https://blog.csdn.net/jimumeta/article/details/144431447
2.文博场馆“正青春”,多地融合数字技术打造“活起来”的沉浸式文博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各地的文博场馆不断拓展思路,在现有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先进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展示空间,改变了观众以往的观展体验。人机交互操作、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运用,让观众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更深刻和直观地了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TQ4MDg0Nw==&mid=2247691985&idx=8&sn=a83d888bcadf6d45cd7d34d028978e1f&chksm=fcfe6ce34748c5c048962cee8b17a774302c3c2ca4c180488e92f41b03bbc0cfbd14809c21df&scene=27
3.数字博物馆中虚拟技术的应用博物馆研究作者:曲国军数字博物馆虚拟技术应用历史事件文字说明数字模拟阅读分析内部结构 摘要:数字博物馆就是采用数字模拟物品和真实场景来展示历史、科学和艺术。它是传统的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虚拟技术的结合,以交互探索形式向观众展示的历史事件、文字、图片、文物、场景。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详细的参观了解,对https://www.xueshu.com/bwgyj/200803/14267860.html
4.看点十足!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中有何应用(五)建立虚拟农业博物馆,传承传统农业文化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发展农业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对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科学普及农业科技识,提高全民对三农的认识也应该作为农业推广的主要工作。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集网上展示、知识共享、传播与科学互动体验为一体,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多媒体进行整合,使http://www.uicsoft.com/article/388728/8.html
5.基于VR技术的沉浸式虚拟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以红瑶文化虚拟基于VR技术的沉浸式虚拟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以红瑶文化虚拟博物馆为例作者为杨鹏飞,于2018发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硕士论文,论文导师是吕屏。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4375466.html
6.虚拟博物馆,能否完全替代传统博物馆?界面新闻·JMedia两名研究人员设想的虚拟博物馆能支持众多用户集体体验。Preda补充道:“我更倾向于建设一个允许多名用户共同访问、互相沟通的虚拟空间,就像在线游戏一样,而不是让用户在虚拟空间中孤零零地看展。”这意味着相关技术要进一步开发普及,优化用户体验。目前的虚拟头盔沉重、佩戴不适,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更好的设备用于访问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456029.html
7.虚拟现实+沉浸式交互技术→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近年来,不断探索将LED显示、全息幻影成像、VR/AR/XR虚拟现实、裸眼3D投影、沉浸式环境交互等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展示场景中,用现代科技让“沉默”的展品“动”起来,让“睡着”的文化“醒”过来。 虚拟现实技术 http://www.kltsa.com/Case-10747.html
8.展馆虚拟数字人落地方案:探索全嘲智能游览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和AIGC技术的蓬勃发展,虚拟数字人技术正在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传统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博物馆、展厅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积极探索虚拟数字人应用场景,不仅能够提升观众体验,更能推动文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虚拟数字人技术在展馆的应用场景丰富多样,涵盖了虚拟讲解、智能导览、实时互动http://m.virdync.com/h-nd-1175.html
9.工程训练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长沙理工大学工程训练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分为工程认知、基础训练与先进制造三个层次,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也设置了汽车虚拟博物馆、基础训练虚拟实验和数字制造技术虚拟实验等三个模块。 (1)汽车虚拟博物馆 传统的汽车工程认知实践通常通过建设汽车工程实物展厅向学生展示汽车的发展历史和生产加工的流程,使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前景形成初https://www.csust.edu.cn/qjxy/info/1152/4358.htm
10.VR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传统的博物馆导览方式主要包括语音讲解、文字说明等,观众往往被动接受信息。而VR技术可以实现互动导览,观众在虚拟环境中与展品互动,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3、个性化推荐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VR系统可以分析观众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信息,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展览推荐。这种智能化的导览方式有助于提高观众的参观体https://www.3dwxb.com/problem/detail/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