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虚拟展览设计与互动体验优化研究

摘要:数字时代背景下,创新艺术档案展示传播方式,提升互动体验品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聚焦艺术档案虚拟展览这一特定场景,从理念、内容、技术、评估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要求与互动体验特点,并针对影响互动体验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优化设计策略。艺术档案虚拟展览设计应坚持以用户为本、弘扬主旋律、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先进技术与人文精神交融等原则,从内容质量、情感渲染、使用便捷程度、系统性能、用户差异等角度把握互动体验,针对内容呈现、导航设计、交互反馈、情境营造等环节制定精细化的优化方案。旨在探索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原则、互动体验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为提升艺术档案数字化传播效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档案;虚拟展览;互动体验;设计原则;优化策略

1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1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概念界定

1.2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原则

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立足用户需求,设计出贴近用户认知习惯、满足用户检索利用需求的展览系统。同时,要充分尊重用户的差异性,针对不同背景、不同兴趣的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展览内容与互动服务。

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艺术档案的思想教育功能。虚拟展览应遵循艺术档案的价值导向,重点选取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档案资料,并凸显其中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思想内核,以激发用户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共鸣。

坚持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档案信息的真实权威与生动展示并重。一方面,要严谨考据,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无误,避免以讹传讹;另一方面,要创新展示方式,通过轻松愉悦的互动体验,激发用户的兴趣热情,实现寓教于乐,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艺术熏陶[3]。

坚持先进技术与人文精神的交融。在展览设计中,要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式的先进技术,提升展览的表现力以及传播的影响力;要坚守艺术档案的人文内涵,以人为本,让冰冷的数字技术融入温暖的人文情怀。

坚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要打破各档案收藏单位之间的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艺术档案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优质档案资源的全民共享;要加强学术界、业界、社会力量之间的通力协作,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良好局面。

1.3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步骤

结合上述设计原则,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设计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明确展览主题。围绕特定的艺术门类、流派、人物或事件,策划并确定恰当的展览主题,使展览内容具有专题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档案资源数字化加工。对入选展览的档案进行全面、细致的数字化处理,包括元数据著录、图文影音资料的转换、三维建模、虚拟仿真等。同时,注重并凸显数字档案的艺术特质,确保生成的数字展品能够真实、生动地反映档案的原貌。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合理规划展览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如主题展厅、大事年表、名人堂、互动问答、知识问答、意见反馈等。明确各模块的内容构成和技术实现路径,确保系统功能的全面性和易用性。

视觉呈现与交互设计。统一视觉风格,进行色彩搭配、排版布局、动效设计等美化处理,以提升展览的视觉吸引力。针对不同功能模块设计相应的交互形式,如触控、语音、体感等,以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系统开发与测试。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开发工具和软硬件环境,完成展览系统的程序开发、功能实现与系统集成。对系统进行反复的内部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及时修复BUG,优化系统性能。

2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互动体验分析

2.1互动体验的内涵与维度

互动体验是带有互动性的体验项目,是用户在参与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过程中,通过与展览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和情感互动所获得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它涵盖了用户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层面的参与感受,直接反映了用户与虚拟展览系统之间互动关系的质量与深度。互动体验的内涵是多元立体的,具体可从信息感知、操作控制、情感共鸣、社交互动、学习收获等不同维度来理解和把握。良好的互动体验能够调动用户参与展览互动的积极性,深化用户对展览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实现展览的传播功能和教育价值。

2.2互动体验的影响因素

2.3互动体验的评估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数据分析、专家评估等方法,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可全面客观地考察艺术档案虚拟展览的互动体验。这一评估过程能够揭示虚拟展览的现状与问题,为后续的系统优化提供明确的方向。基于评估结果,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不断提升展览互动品质的同时为用户带来更加卓越的体验感受。

3艺术档案虚拟展览互动体验的优化策略

3.1内容呈现的优化

3.2导航设计的优化

3.3人机交互的优化

人机交互设计的友好性是提升用户使用展览系统的愉悦感和增强用户黏性的关键。交互界面设计应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从视觉美学和交互便捷两方面着手优化。一方面,界面布局应突出重点,合理利用空间,确保版面疏密有致、虚实结合,避免内容过于拥挤或杂乱无章。色彩搭配应和谐雅致,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同时,通过图形化、拟物化的界面隐喻,拉近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用户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交互方式设计要遵循认知负荷最小化原则,充分利用拖拽、滑动、点击、语音等自然交互手段,并针对不同展示内容的特点,设置与其特点相匹配的人性化操控方式。此外,在人机对话方面,应运用自然语言理解、情感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准确识别用户的语义表达与情感状态,并给予简洁准确、情感友好的智能应答与情感关怀,模拟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自然体验。

3.4沉浸感的优化

沉浸感是网络时代用户对虚拟展览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互动体验追求的理想境界。为了营造沉浸感,首先要加强情境化的艺术处理。利用灯光、色彩、声音等多媒体手段,营造与展览主题相呼应的历史情境和艺术氛围,同时配合逼真的场景实景再现,使用户能够全身心投入展览叙事情境之中[5]。其次,应注重多感官体验设计。通过综合调动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利用栩栩如生的影像、悦耳动听的音乐、形象生动的解说,甚至是可调控的温度、逼真的触感等,融合创新性的感官模拟技术,多维度地展现艺术档案的魅力。再次,增强虚拟展览的社交互动性也是提升沉浸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支持用户在线交流互动,引入角色扮演、协同探索等社交形式,增强用户之间的群体认同感和社群归属感,实现文化共享和智慧碰撞的深层次体验。最后,个性化虚拟形象的塑造也是营造沉浸感的有效手段之一。为用户定制专属的网络分身,并根据用户特点智能推荐与展览主题相匹配的虚拟装扮,让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代入展览角色或情境中,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档案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朱兰兰,王晓霞,王倩楠.档案虚拟展览的策划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以馆藏中福公司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22(2):144-150.

[2]黄霄羽,田宁宁.民间艺术档案的概念解读[J].山西档案,2019(3):18-22.

[3]廖一洁.基于博物馆视角对档案馆展览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8(3):77-80.

[4]王博.红色档案展览用户满意度评价研究[J].山西档案,2024(3):67-70.

[5]户金.基于视觉传达理念的档案展陈设计重构[J].山西档案,2024(3):186-188.

【基金项目】郑州市社科联项目“数字媒体艺术视野下提升郑州城市文化形象研究”(项目编号:JX20200766)。

【作者简介】梁亮(1986—),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

THE END
1.探索展览应用的创新思维与技术驱动展览应用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技术进步与创新思维的相互作用。随着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展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空间,它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生动的展示形式,从而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体验。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展览本身的吸引力与价值,也为参展单位及观众之间搭建了更为紧密的互动桥梁。https://blog.csdn.net/tiangang2024/article/details/144307522
2.中国博物馆协会为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文件指示精神,助推新时代博物馆创新机制、迸发活力,进一步促进博物馆智慧化进程,中国博协登记著录专委会开展2024年度中国智慧博物馆课题研究项目。该项目为中国博物馆协会2024年度专委会资助项目,顺应“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智慧化发展https://www.chinamuseum.org.cn/cma/detail.html?id=11&contentId=14007
3.引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虚拟仿真变革家居定制智能制造行业恒点智能教育开发的家居定制智能生产线设计与优化虚拟仿真实验是应对挑战的一个案例。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可以完成从生产任务设计到设备布局设计,再到生产过程调控的全过程。这种模拟环境不仅涵盖了家居定制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还贯穿了销售、设计、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虚拟仿真技术使得教育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提高了教学的可达https://www.hdvrar.com/news/detail/663.html
4.谁可以做泛目录排名,详细解释落实BWCV78.43.72.28谁可以做泛目录排名 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教育、展示等多种功能,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走进博物馆。如何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博物馆首席科学家孟庆金认为,收藏是自然博物馆存在的根本,尤其是珍稀物种的收藏,同时藏品还要体现全球性和在地性。 但https://szdaty.com/?index.php/question680539.html
5.“智慧博物馆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完成综合绩效评价近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慧博物馆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顺利开展,该工作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办。评审专家组由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杨晓飞等9位技术专家及高级会计师栾艳等3位财务专家组成,单霁翔担任专家组组长。项目负责人、课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309/t20230915_259343_wap.shtml
6.历年资讯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1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本次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达2021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合计3.08亿元,此前已提前下达27.76亿元。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要做好预算编制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
7.大学生实训报告(15篇)走进盛乐博物馆宛如进入历史的殿堂,一路领略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一展厅为盛乐古城春秋史陈列展,主要展示和林格尔发展历史和民俗风情。第二展厅为鲜卑民族历史与文化专题展,主要是展示拓跋鲜卑走出嘎仙洞两次南迁定都盛乐,在此二度建国、三筑城都、历经14帝140年的辉煌历史,再现鲜卑民族的生产、生活及征战场面。第三展厅https://www.unjs.com/fanwenku/449076.html
8.看点十足!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中有何应用科学普及农业科技识,提高全民对三农的认识也应该作为农业推广的主要工作。北京农业数字博物馆集网上展示、知识共享、传播与科学互动体验为一体,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多媒体进行整合,使用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意选择想要观看的内容。 (六)建立虚拟农业展厅,促进农业贸易http://www.uicsoft.com/article/388728/8.html
9.中国博物馆数字化8篇(全文)目前, 关于博物馆的最新定义是由国际博协16届大会 (海牙, 1989) 会议给出, 并经国际博协20届大会 (巴塞罗那, 2001) 修正, 完整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向公众开放的非赢利性永久机构, 它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 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其环境的见证物”。值得注意的是, 最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jrkg9x8.html
10.2023苏州五一假期主要文旅活动一览博物馆里总是充满着各种奇妙,五一假期,苏州黎里六悦·六悦博物馆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你来参与。 1、现场书画表演 画家朱海明老师将为大家带来现场书画表演,展现传统书画艺术之魅力。 活动时间:2023年5月1日-5月2日 活动地点:六悦博物馆一楼门厅 http://visitsz.wglj.suzhou.com.cn/news-detail.aspx?id=1707
11.打造“趣动课堂”提升课程品质助推创智成长——齐齐哈尔路第一此类限定拓展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类嵌入到班会课、体锻课、品社课、拓展课进行实施,如《悠悠中华情》、《七彩成长季》、《好习惯伴我行》等;一类结合午会、“创新拓展日”部分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类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如“橙果”成长主题仪式课、博物馆课程等。(注:“创新拓展日”活动安排在每周一下午,为http://www.qiyi.edu.sh.cn/info/1066/7304.htm
12.关于科普展览的实践与思考我们的“气象观测”和“长江鱼类资源调查活动”获评中科协科技教育培育项目,还是中科协“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项目,得到了省、市气象局、环保局、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请专家进基地,请专家带课题进基地,多形式多手段地加快了基地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8cz045s.html
13.虚拟云展厅,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展区广州翼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旅游 - 翼然科技 全域旅游、智慧景区、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是一家集数据、软件、服务于一体的数字文旅全产业链条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以“科技+旅游”为方向,通过对旅游行业智慧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和多年经验沉淀,研发出一部手机游平台、智慧景区小程序、智慧景区综合管控系统、3D智能导览系统https://zhuanlan.zhihu.com/p/571897252
14.多媒体导览GDMoA年度艺术家学术提名展在展览期间,为了让公众深入了解艺术家及作品背后的故事,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制作多媒体导览资源,介绍参展作品及此次展览的意义,观众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和分享。 教育项目策划:叶小青 教育项目负责:赵梦 教育项目助理:李嘉仪 虚拟展厅及微信导览平台 + 点击这里,在电脑上访问虚拟展厅。扫上方二维码,在手机上访问虚拟https://www.gdmoa.org/Public_Education/Tour_Guide/Audio_Guide/202201/t20220107_16906.shtml
15.vr展厅方案制作线上虚拟展会广州商迪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商迪3D】,3d虚拟现实技术雄厚,多年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线上虚拟场景解决方案,为客户制作设计:vr线上展厅、3d展厅、企业虚拟展厅、线上展馆、线上展会平台、全景线上展厅制作等服务,帮助企业以全新视角向客户展现线上虚拟环境,专业值得信赖!http://www.kushixiu.com/
16.博物馆文创在当今文化产业领域,常见的虚拟产品有各类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网络游戏、采用 AR 技术的文物图录出版、利用 VR 技术进行虚拟考古探险,以及网上博物馆的虚拟展厅等。 2016 年 11 月,国家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 + 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文物博函〔2016〕1944 号),计划提出“开发数字体验文化产品”。近期兴起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