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虚拟之间,体验多维度博物馆

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包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在内的众多博物馆重启大门,有序开放。那么,疫情期间吸睛的云展直播还会持续火爆吗?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对“趣博物馆”创始人黄乐来说,带着女儿去博物馆看展几乎是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她原有的生活节奏。“疫情期间,不能去现场看展,宅家看云展和直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印象最深的是故宫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的几场直播,酷炫的高科技,一下子拉近了博物馆和观众的距离。”黄乐说道。

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包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在内的众多博物馆重启大门,有序开放。那么,疫情期间吸睛的云展直播还会持续火爆吗?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对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在线展览将成线下实体良好补充

疫情期间,为做到“闭馆不闭展,服务不打烊”,全国博物馆通过网上展览、虚拟展厅、数字博物馆、在线直播等方式,持续向公众推送博物馆优秀的文化产品,社会反响热烈。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看来,云展直播的火爆,是博物馆积极应对疫情的一种方式。

“疫情之后,云展直播的热度可能会有所变化,因为观众可以直接到现场观展,毕竟现场体验是不可替代的。但线上的云展直播也不会消失,后者在打破时空限制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杜鹏飞说。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核心的文化产品。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介绍,研究发现,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优秀策展人通过实体展览传达出来的有效信息通常不到20%,其他80%的信息受时空影响难以释放,是特别遗憾的一件事情。

而云展直播带来的观众数量的激增是明显的。杜鹏飞举例说:“比如,云直播上做一场学术讲座,听众动辄成千上万人,而现实中的学术报告厅只能容纳300人。再比如,我们做一场在线直播导览,观众数量往往多达数十万,和博物馆半年的接待量相当。”

在他看来,疫情之后,博物馆推出的云展直播或许不会像之前那么密集,但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说会更为丰富,未来线上与线下展览将进一步深度融合,彼此间将形成良好的补充和互动。

AR、5G等技术带来线上观展新体验

事实上,在线展览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三维建模、全景漫游、5G通讯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如今的线上展览给观众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观感和体验。

“我记得特别清楚,在敦煌研究院的一场直播中,采用了增强现实(AR)技术,当导览者在一座座棕黄色的洞窟前进行讲解时,洞窟最里面的景象也随之跃然屏上,效果还是挺震撼的!”黄乐说道。

在直播中欣赏莫高窟景象的同时,黄乐还和女儿一道,和石窟壁画中的主角有了一次穿越时空的“亲密互动”。小程序“云游敦煌”里,上映了一组“敦煌动画剧”。打开动画剧,不仅能看到动起来的“千年壁画”,用户还可以挑选喜欢的故事角色,参与动画剧的配音和互动。

吸睛的不只是敦煌研究院。防疫闭馆期间,国家博物馆也在积极探索线上传播新模式,先后推出40余个VR虚拟展厅、5场“云直播”等活动。

据介绍,这是国博第一次充分利用三维建模、全景漫游等数字技术,汇聚融合文字、图片、音视频、VR等媒体资源,在无实体展厅的虚拟世界打造线上云展。也是其第一次在5G通讯技术的支撑下,与多平台联动,对云展开幕式和专家导览进行现场直播,标志着国博加速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

不同于把线下展厅直接“搬”到网上的在线展览,“永远的东方红”从筹备到展出均在云端进行。策划团队“云策展”“云布展”,观众“云观展”。云展览充分发挥了数字技术优势,让不在一处的展品荟萃一堂,让不在一处的人们同步观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杜鹏飞表示:“在‘云端’进行展览策划和展陈布置,是新兴信息技术加持下,策展理念和形式不断迭代的一种体现,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

未来云展直播需硬件软件两手发力

疫情期间火爆的云展直播,无疑为博物馆聚拢了更多的人气。未来,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让展览更好看、文物“活”起来,也是许多文博界人士正在思考的问题。

在杜鹏飞看来,要让云端的展览直播更好看,离不开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比如,只有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将高分辨率的视觉影像放到网上,供观众在线欣赏。未来,想要将更高分辨率的数字化内容清晰流畅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还需要有更为强大的硬件层面的技术支撑。

技术手段之外,展览本身的内容和品质也尤为关键。“在软件方面,最核心的就是要不断地去挖掘藏品丰富的学术和文化内涵。然后,把挖掘的成果,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也正是文博人的责任和使命所在。”杜鹏飞强调。一场高品质的展览,离不开专业的团队、精良的策划、高品质的采集和制作过程。

THE END
1.冬游AB线,你PICK哪条?文化博物之旅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作为今年博物馆界新晋“顶流”,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放以来热度持续不减。 陕历博秦汉馆是国内首个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包括基本陈列“天下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U5ODU3NQ==&mid=2652671916&idx=1&sn=524bc2789e6438fb1f4c3d52bfcc26ca&chksm=bce9d0cb9ebe0855e8d26f2760557df8a346a295212eb16cf52457cbc132bb09397c97094a44&scene=27
2.陕西云展览红旗漫卷—陕西革命旧址云上展宣传片 569 敬陵石椁虚拟展宣传片(下) 513 从生肖读懂中国——风云际会 陕西历史博物馆甲辰贺岁数字展览以“中国龙”为主题制作,多角度展现“中国龙”的文化精神内核,涵盖了地区文化民俗、自然遗产资源以及时代科技力量等多维度内容,深度挖掘文物背后蕴含的龙文化内涵,梳理龙文化在华夏文https://www.sxhm.com/online1/detail/2047.html
3.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镇馆之宝电子书电子书制作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镇馆之宝 发布时间:2022-11-24|云展网企业宣传册制作公司宣传册其他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镇馆之宝 关注 云展网用户 粉丝: 0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https://www.yunzhan365.com/basic/1-21/40648690.html
4.热点关注全国150个线上博物馆汇总在家足不出户“云看展”3.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4.军事博物馆历代军事陈列数字展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3d.jb.mil.cn/lidai/index.html 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s://www.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646693
5.云展览龙行踏绛气“龙行踏绛气-博物馆馆藏‘龙’主题文物展”,以线上展览的方式,为大家呈现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藏的近五十件与“龙”相关的藏品,每个藏品之上龙的形象不一而同,飞腾、奔跃、盘曲,或飞于九天、或潜于深渊,气势蓬勃、千姿百态,体现出一往无前的开拓进取精神。2024年来临,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借助https://www.meipian.cn/50r1ek24
6.“云”端漫步河南各大博物馆足不出户沉浸式逛展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线下观展,爱好历史、文博,喜欢逛博物馆的市民看过来了,记者整合河南省多家博物馆线上展览链接,“让你一次看个够”,点击图片下的链接即可“云”上看展。 河南博物院 金相玉式——沿黄九省区金玉特种工艺瑰宝展 https://hn.cri.cn/chinanews/20221129/6fc15cb3-325c-58b6-52df-f81578216b29.html
7.透过晋祠云展览发现晋祠神韵“永不落幕”的“数字化”展 为您带来绚烂体验 晋祠虚拟世界探索之旅VR互动体验 VR互动体验项目 零距离沉浸式体验 让观众身临其境 触摸历史脉络 观摩恢宏壮观的历史场景 品味经典的历史故事 清风雅韵晋祠博物馆藏折扇扇面展 近百件跨越了清代 民国与现代的 https://www.chinajinci.com/a/9972.html
8.国家文物局力推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博物馆NFT即将迎来新时代当“剧本杀”成为年轻人的聚会休闲首选,金沙遗址博物馆围绕主题临展“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开发了一款《金沙之夜·回望长安》剧本游,利用展厅场景与博物馆公共空间,开展游戏大闯关,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数字化博物馆相对实体博物馆而言,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能让民众更便捷的参与https://i.ifeng.com/c/8EYiV8icA8v
9.中国博物馆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博物馆"云展览"首次大规模进入民众视野。短时间内能够上线大量"云展览"与我国博物馆长期以来的数字化建设分不开,但"云展览"大量上线的背后也暴露出博物馆"云展览"内容质量和传播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未来,不同博物馆根据自身特色,探索多元的"云展览"方式,是我国博物馆"云展览"发展的有效途径。20http://gbwg.cbpt.cnki.net/WKH2/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20&st=03
10.腾讯看点携手14家博物馆发起接力云导览:全国网友在家就能看兵马俑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陕西省文物局联合腾讯当天共同发起“云赏陕西国宝,一日穿阅千年”活动,14家来自陕西省的博物馆将在腾讯看点平台上进行14小时接力“云导览”,邀请用户共赏陕西国宝,共品千年文化历史。 参与本次活动的博物馆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共14家。用户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d.youth.cn/sq/tj/202005/t20200518_12333176.htm
11.2020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作品揭晓见证年度文物舆论焦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文物局统筹疫情防控与文物工作,指导全国文物系统举办2000余项云展览,舆论关注量超50亿人次;刘玉珠局长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云展览”有关提案,人民网、新华网大篇幅采写人物专访,“博物馆”题材获选好新闻推介作品10篇,占比16%。 岁末68件流失英国文物回归、马首铜像划拨入藏圆明园,国家文物局高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837396
12.2021文旅“云”:线上线下求索,付出奉献收获这一年,许多文化和旅游企业在纾困政策和措施扶持下积极谋求数字化转型,放眼看去,疫情在全球持续,线上化的“云交流”仍然是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的主要途径。云展览数字化重塑美术馆、博物馆版图代表性活动▲中国美术馆的“伟大征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云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月球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2-01/06/content_24862515.htm
13.全景高科VR全景官网3D云展厅 企业云工厂 数字博物馆 虚拟校史馆 虚拟科技馆 虚拟美术馆 红色主题馆 虚拟政务大厅 东营3D互动展示 沉浸式三维立体互动 3D看车展示 3D产品展示 3D数字沙盘 3D数字人 3D导览导视 H5三维展示 Web3D互动 3D可视化大屏 东营数字文博 文物资源数字化 数字博物馆 文物数字化 文博一体机 文物扫描建模 藏品https://www.panogk.com/dongying/
14.西安新闻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西安日报官方网站线上展览主要有省文物局“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推出的“红旗漫卷——陕西革命旧址云上系列展”、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秦风颂廉——陕西廉政文物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的“平天下——秦的统一”,西安图书馆的线上牛文化主题展等。此外,很多文博单位还将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推出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1-02/19/content_3681423.htm
15.国博文物活化利用上新中华文明云展试点上线!中国国家博物馆10月3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新成果——中华文明云展试点上线。该试点以“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夏商西周时期为主要内容,数智人艾雯雯带领大家沉浸式观展,部分精品文物活化展示。通过数字赋能和“文化+科技”的创新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走近观众。 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310/t20231026_265353_wa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