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馆——观秦风汉韵品文化盛宴文旅西北在线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出的汉代古船。

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战国错金杜虎符。

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5月18日,观众步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参观。

秦代跪射俑。

不久前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当天正式开馆,丰富的文物、精彩的展览为广大文博爱好者奉上一场文化盛宴。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占地面积约300亩,展陈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的博物馆。秦汉馆的建筑采用秦汉时期流行的高台建筑风格,主馆区7座建筑各自相对独立,又通过架空廊道相连,如北斗七星般排列,体现了秦代宫殿“象天法地”的思想。馆内目前共展出1500余件文物,秦兵马俑、汉代古船、鎏金铜蚕……让观众大饱眼福。

多角度展示秦汉文明

秦汉馆开馆推出三大展览: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大美中国——秦汉文明专题展”和临时展览“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版图的确立,“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创建,以儒学为主体的政治思想的奠基,都是在秦汉时期完成的。

“为了保证叙事的完整性,我们用文字展板梳理叙事逻辑,用精品文物作为展览亮点,用多媒体装置和互动展项进行延伸和补充。”该展览策展人彭文说,除了“制度”这条叙事主线,展览还有一条辅线,将秦汉文明置于世界文明发展大视角下,与同时代其他文明进行比较,展现其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独特的魅力。

“大美中国——秦汉文明专题展”包含“城与陵”“技与美”两部分,与“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共同构成彰显秦汉文明伟大成就系列展览的一轴两翼。

黑盒子是“城与陵”考古展厅,色调以黑灰为主,强调内部的空间结构。白盒子是“技与美”艺术展厅,色调以白灰为主,强调光影明暗。黑白盒子在空间上左右呼应,色彩互补,时空关联,极具艺术感染力。

为纪念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陕历博秦汉馆推出“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展览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33处遗产点为核心,在阐释遗产价值的基础上,集中展示申遗成功十年间的研究新成果和保护新面貌。展览中展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地博物馆和考古基地收藏的文物330余件,让观众领略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异彩纷呈。

展出众多罕见文物

“‘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是我30多年策展生涯中一次突破性的尝试。”彭文说,“为了区别于陕历博本馆展览,展出的730余件文物中,战国神兽金饰、战国杜虎符等广为人知的‘明星文物’仅占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文物,比如春秋时期的漆猪、西汉灞桥纸、东汉绿釉陶孔雀灯等,是策展团队在陕历博的库房中精心挑选出的珍品。”

汉长安城北渭河桥遗址出土的古船堪称秦汉馆的“镇馆之宝”。这条木船不仅在中国造船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象征。

彭文介绍,这条汉代木船出土于渭河桥遗址北侧岸边的泥沙里,被发现时已断为两半。拼合之后的木船长9.71米、宽1.98米,船身最深处达0.83米。船体为榫卯结构,由16条船板拼接而成,船板之间嵌入小木板,再用木钉固定。这条木船是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且保存完整的木板船,经保护修复后,首次向公众展示。

“经检测,这条木船使用了榆木、圆柏、槐树等木材。这种榫卯式的制造方法在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的木船上广泛使用,目前在其他地方还很少发现。这条船为汉代长安和罗马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证。”彭文说。

漆猪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秦公一号大墓,这是迄今科学发掘的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墓主人为秦国第十四代国君秦景公。漆猪为木胎,胎上髹黑漆为地,再施彩绘,猪身由圆圈纹和一道道光滑流畅的弧线组成云气纹,简洁而富有动感。秦国漆器发达,但由于地理原因,秦的漆器难以保存,十分少见。

西安灞桥区出土的残纸片由大麻纤维制作而成,掺杂有少量苎麻,质地比较粗糙。根据与灞桥纸同时出土的文物判断,它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虽然灞桥纸是用来包裹铜镜的包装纸,并非用于书写,但却为可书写纸张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00多年后,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造出更细腻的植物纤维纸,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城与陵”展厅里,坡道曲折,圆台高起,通过巧妙设计展现出秦汉宫城陵阙的布局。拐角处名为“太仓”的艺术装置,将釉陶仓、华仓瓦当、农具等文物与影像素材整合,讲述“粮食稳,天下安”这一千古不变的话题;考古发现的宠物狗墓葬,周围有许多陶俑玩具陪葬,让参观者感受到埋藏于地下的温情;沉浸式展示空间里,西汉壁画“活”了起来,朱雀掠天,玉兔走地,二十八星宿闪耀;专为儿童设计的低展台上陈列着体形小巧的动物陶俑,吸引孩子们细细观看……

“技与美”展览分为五色中华、锋毫辉映、舞影曲落、炉中余香4个板块。“五色中华”展区,多彩的文物反映了秦汉时期的五色系统,俄尔灯暗,四壁上映出“五色演绎”动画,绚烂夺目。“锋毫辉映”展区陈列着木简、印章、封泥等文物,展现秦汉书法艺术之美。在“舞影曲落”展区,汉代乐舞俑与现代舞者影像相映,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走进“炉中余香”展区,精美的汉代熏炉映入眼帘,幽幽香气沁人心脾,展柜底座下放置着秘制香料,让人体味“重帘不卷留香久”的意韵。

教育和研究相辅相成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5月18日,在秦汉馆教育活动中心和主会场教育展示区,陕历博推出“文物与科技”“造纸术虚拟仿真课程”“流动博物馆数字化课程”等多场教育展示活动,吸引了许多观众体验。

“文物与科技”系列课程将文物中蕴含的古人智慧与博物馆教育理念相结合,从“古学今用”的视角探寻天文、中医、环保、算术等古代科技的传承与发展。“造纸术虚拟仿真课程”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传统造纸工艺,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古法造纸,孩子们纷纷表示“虚拟仿真造纸术”特别好玩。现场展示的“流动博物馆数字化课程”以“周秦汉唐”为主题,遴选45件(组)馆藏精品文物,运用5G、VR、虚拟数字人、视频云播等技术,通过讲解导览、交互展示、文物动画、游戏互动和数字观展等形式,打造“流动博物馆+云课堂”全新教育模式。

“千年秦汉·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给人们带来难忘的美好体验。陕历博秦汉馆在灯光映照下流光溢彩,数字幻柜里,一件件文物“动”起来,风采迷人。不远处的大秦文明园中轴线上,“大秦水舞”光影秀气势磅礴,秦鼓汉乐激扬雄壮。“太史公”司马迁踏歌而来,瓦当点亮,时空之门缓缓开启,“秦人的步伐”大型雕塑群在夜色中肃立,众多历史人物纷纷现身,秦汉市井的繁华场景重现眼前。

侯宁彬认为,“教育与研究”是博物馆非常重要的工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研究的目的。“博物馆是激发人们创造力和好奇心的空间。我们要加强研究,把文物的内涵价值研究透了,才能面向公众做好阐释、传播,让公众通过观看展览,参与研学、讲座、互动体验等活动,深入感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魅力。”

THE END
1.理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为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提升党员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2024年12月4日上午,理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博物馆,使党员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为新时代的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https://lxy.chd.edu.cn/info/1023/23138.htm
2.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陈列规划与展览大纲精品.doc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陈列规划与展览大纲_精品.doc,目录 第一部分 东营史话 第一单元 东夷足迹 第二单元 古齐宝地 第三单元 千乘经学 第四单元 文经武纬 第五单元 民族融合 第六单元 耕读兴邑 第七单元 峥嵘岁月 第二部分 古风流韵 第一单元 佛寺遗珍 第二单元 翰墨丹青 第三部https://m.book118.com/html/2018/0412/161304704.shtm
3.博物馆管理知与行研修班(陕西历史博物馆)培训课程组织形式分为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对口部门交流和学员座谈交流等四种。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党政办公室、科研管理处、文物保管部、陈列展览部、文化产业部等14个部门的22名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来到故宫博物院接受理论培训和实地考察。 博物馆管理知与行研修班合影https://www.dpm.org.cn/school/237783.html
4.陕西历史博物馆汉代古船首次展出,系中国发现最早木板船据现场讲解员介绍,陕历博秦汉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贡献为宗旨的博物馆,重点展示了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 因此,在陈列内容上,展览以新制度的创建为核心,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奠基、文化创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32872
5.博物馆Vol.185陕西历史博物馆2022年5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常设专题陈列“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全新亮相。经过提升改造的新展览,以何家村窖藏出土的319件精品文物串联“典章器用”“美食美器”“玉容霓裳”“怡情雅趣”“丝路物语”“大国工匠”六个单元,分别从典章制度、饮食文化、妆容服饰、休闲娱乐、交流互鉴及工艺技术六个https://zhuanlan.zhihu.com/p/675897473
6.陕西历史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陕西历史博物馆(Shaanxi Museum of History)筹建于1983年,位于西安大雁塔西北侧,馆藏文物近172万件,尤以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和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为特色,2019年参观人数达到290万。历史: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为创建于1087年的陕西省博物馆(即今天的西安碑林博物馆)。1977年,陕西省文化局和省博物馆开始筹划新馆。https://art.idai.ly/museums/f1jle4a
7.西部首个!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博物馆开始招标建设见证西安如果你到一个城市,想要快速了解她的人文历史与风土人情,就一定不能错过博物馆。 当你乘坐飞机降落西安,一下飞机就看到博物馆展览该会是多么奇妙的体验?没错,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航站楼机场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开始招标了,这将是西部第一个航站楼里的机场博物馆。 https://news.hsw.cn/system/2024/0517/1746830.shtml
8.先锋视角丨可触摸式展陈方式在历史文物类展览中的应用探索作为以实物展示为主的博物馆,特别是其中绝大多数历史文物类的陈列展览,由于考虑到文物展品的安全,以往很少考虑展览的可触摸性。经过梳理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在历史文物类展览中开展可触摸性展示方式的实践,可将其实现途径分为以文物复制品实现、以原材料实现和以残碎品实现三种,并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加强开展历史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U0Njc5ODKD341osIascw.html
9.西安文博景区参观攻略来啦陕西历史博物馆实行实名认证在线预约订票方式,观众可关注“陕西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门票预约。 基本陈列门票可提前3天(含当天)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进行预约,“陕西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将在每天10:00、11:00、18:00、19:00整点放票。观众凭本人二代身份证按照预约系统提示操作进行预约,每个证件号每日限定预https://www.sanqin.com/2023-07/12/content_10264532.html
10.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攻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主要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基本陈列以时代为序,系统的展览了自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蓝田猿人经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历史。 1、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 所属展厅:第一展馆 新石器时代 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237799.html
11.铺就复兴之路——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筹备纪实2007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接受中央的任务,承办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主办的《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 2007年国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布展期间,国博吕章申馆长、马英民副馆长到展厅现场审查布展情况,并与展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fuxing/article_atc_10.html
12.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以来,陕西历史博物馆充分发挥文物藏品优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把社会教育、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陈列展览,形成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陈列体系,利用多种手段从多角度、多侧面向广大观众揭示了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http://epaper.sxjybk.com/jsb/20220817/html/content_20220817007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