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市民中心A区,是深圳的第一个文博机构。
博物馆现有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4处馆址,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总分馆制博物馆。
01
场馆概况
深圳博物馆展楼共4层高24米,面对南面6800平方米的广场,逐级下降,最后衔接深南中路的标高。展楼主体贴米黄色仿泰山砖,裙墙嵌两道剁斧加工的花岗岩条石。大门两侧镶嵌有花岗石雕塑《古代耕战图》,门前喷泉水池矗立十二生肖石雕。展楼内以中央大厅为中心,螺旋式分布了4层32个展厅。
---古代艺术馆---
古代艺术馆位于深南大道北侧,同心路6号,毗邻深圳市委和荔枝公园,为一座园林式博物馆。1982年基建立项,1983年被列入深圳市“八大重点文化设施”推进建设。1988年11月开馆。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8万平方米。
---历史民俗馆---
历史民俗馆位于深圳市民中心A区。建筑用地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2008年12月建成开馆。展楼共3层,包括5个基本陈列和2个专题展厅,展览面积1.17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量峰值3100人,日最大观众承载量9300人。地下一层为文物库房。展楼还建有多功能报告厅、中西式贵宾厅、茶社、纪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务设施。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位于福田区福中路184号(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南区四楼、五楼),展览面积6300平方米,有影视厅、唱吧、朗读亭、儿童区、文创产品区等配套设施。2018年11月8日起对外开放。由深圳博物馆代为运营。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位于罗湖区南庆街13号,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建筑面积794平方米,展览面积250平方米。该旧址是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划归深圳博物馆管理,2017年12月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
02
基本陈列
---古代深圳---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二楼古代深圳展厅的陈列面积800多平方米,分为“先民足迹”“城市开端”“海洋经济”“海防重镇”“古代移民”5个部分,以丰富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物古迹、人文史料内容,包括500多件(套)出土文物、数百幅照片、图表,清晰展现古代深圳的历史轮廓,揭示了深圳7000年的人类开发史和海洋经济发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800多年的广府历史和300多年的客家移民史。
---近代深圳---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二楼近代深圳展厅的陈列面积约1300平方米,文物展品300多件(套),分为“百年抗争”和“经济社会”两大部分,展示深圳地区从九龙海战至深圳解放110年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宗教、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演变。
“百年抗争”采取编年体方式,分为“反抗英国的殖民侵略”“反清革命运动的发展”“农工运动轰轰烈烈”“南粤抗日的一面旗帜”“深圳解放”5个部分。“经济社会”则以专题志的形式,分为“行政区划和人口”“华工出国和洋教传播”“海关和铁路”“文化和教育”“农村墟镇”5个部分。陈列凸显鲜明的深圳地方特色,重点展示九龙海战、香港三次割让、三洲田起义、营救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等政治、军事内容。
---深圳改革开放史---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三楼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厅陈列面积约3200平方米,共展出实物2000余件(套),图片1200多张,历史文件213份,影视资料23份。
---深圳民俗---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二楼深圳民俗展厅的陈列面积约23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展品800多件(套),主要有深圳的广府、客家、沿海等民系、族群曾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等。
展览分为“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习俗”4部分,生动鲜活地展示了深圳的多种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深圳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海洋文化的精华,形成内涵丰富又兼收并蓄的民俗文化。
“问陶之旅——深圳博物馆陶瓷展”位于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同心路6号)11、12、13号厅。展览分为“古朴神秘——彩陶的世界”“青瓷诞生——商周秦汉的陶瓷”“青瓷独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盛世气象——隋唐时期的陶瓷”“百窑竞艳——辽宋金陶瓷的鼎盛”“异彩纷呈——元明清的陶瓷”等六个单元。
展览展出馆藏300件(组)代表性陶瓷器,时代涵盖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的各个时期,展示了陶瓷在各历史阶段社会生活与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堪称一部微缩的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史。
“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馆铜器展”位于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同心路6号)10号厅。展览分为“礼乐之重”“世俗器用”两个部分,展出深圳博物馆历年保藏积累的精华铜器303件(组)。
展品按照时代及用途分别陈列,包括礼乐器、兵器、铜镜、货币、造像、仿古铜器等,展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社会的变迁,审美情趣的转移,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工艺技术以及社会思想。
---世界野生动物标本展---
“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展览面积6300多平方米,共展出照片730张、实物2403件、视频48条、美术作品19件、主题场景15个、互动体验和模型沙盘26个等共计3234个展项。
展览分为序厅、“敢为人先勇立潮头(1978~1992)”“增创优势砥砺前行(1992~2012)”“走在前列当好窗口(2012~2018)”和尾厅5个部分,全面展示了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峥嵘岁月,生动再现了广东改革开放重大决策、重大突破的壮阔历程,深入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叶挺将军与深圳”位于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展览分为“北伐名将抗战报国”“临危受命深圳树旗”“抗战到底影响深远”3个单元,展出100多幅历史图片及若干历史文物复制件,勾勒出叶挺将军的戎马生涯和抗战期间他与深圳的不解之缘,以及深圳地区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
03
馆藏珍品
---青釉褐彩连座梅瓶---
元代龙泉窑青釉褐彩连座梅瓶,通高16.7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4.7厘米,1993年国家文物局调拨。连座经瓶是宋代始烧的瓶式之一。元代经瓶瓶肩较宽,造型较为丰满,不及宋代修长,常作盛酒器。此经瓶造型古朴,镂雕精细,釉色与褐彩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为元代龙泉瓷器中的精品。
---三段区段式神人纹镜---
北朝三段区段式神人纹镜,直径17.5厘米、缘厚0.4厘米。照容用具。圆形,扁圆钮。内区纹饰被夹钮的两条平行线分为上、中、下三段。
段中部为玄武龟座背上竖起华盖,其右为正面端坐神像,神像旁有侧身站立的侍者三人,华盖左边有面向主神躬身站立手持物的侍者六人,中段亮主神头朝钮端,夹钮对置。
下段二神身躯后仰作凤舞状,二神中间有"8"形蔓带间隔。外区为12个方枚与12个半圆相间环绕,方枚内各有1字“圄口明镜口山口口湅三冈”。其外为一周斜线纹和缠枝纹带,素缘。此镜铸造精良,纹饰细腻流畅,是北朝铜镜中的精品。
---凤鸟纹鼎---
凤鸟纹铜鼎,鼎作半球形,逐渐收敛成圜底,口沿微敛,平沿,双立耳稍向外撇,兽蹄形状足。外腹口沿下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鸟纹一圈。
凤鸟纹铜鼎是一套七件列鼎之一,深圳博物馆现藏五件。其造型敦厚、稳重,花纹粗犷流畅,是西周晚期标准器。
---双兽首耳铜鑑---
春秋双兽首耳铜鑑,高28.5厘米、口径60.5厘米、腹围178厘米,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甲墓出土,圆形,深腹,宽平沿,微外折,束颈,微折肩,鼓腹下收,平底。在肩与腹之间有一对兽首状耳。
---蟠螭纹铜编钟---
春秋蟠螭纹铜编钟,通高27.3、29.3、32、35厘米。铣长16.5、17.8、19.5、21.5厘米;铣间13.7、14.3、15.5、17厘米,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甲墓出土。此组编钟出土时为8件,此为其中较小的四件,较大的八件现藏于台北历史博物馆。此组编钟装饰蟠螭纹,钟腔内有调音的锉磨痕迹,可见系实用之器。
---祝允明草书---
明代祝允明草书《晚晴赋》《荔枝赋》卷,纸质,绫裱,草书《晚晴赋》《荔枝赋》文字落款有:“枝山允明书于春蛰堂中壬午改元三月一日也”。卷首右上角有朱印“大原”,下有“云松馆”“观此真迹,如觉伪者真可笑也”。
---“东方叶支蚧”贝类化石---
化石呈现不规则状,扁平体,石面凹凸不平,嵌有大小不一的东方叶支蚧的贝壳。贝壳的形状有仰有俯,呈黄、褐、白色,有的完整,有的已残缺,其形状和纹理还较为清晰。
---褐彩牡丹纹梅瓶---
元代褐彩牡丹纹梅瓶,高36.6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14.3厘米深圳南头后海出土。彩绘纹饰分五层,从上而下依次为莲瓣纹、卷草纹、龟锦纹为地的折枝牡丹菱形开光、莲瓣纹、卷草纹及朵花纹菱形开光。此梅瓶造型秀美,纹饰描绘生动细腻,富有层次,为元代广东地方瓷窑有特色的佳作。
---东汉"九九乘法口诀"刻文陶砖---
东汉“九九乘法口诀”陶砖,1981年出土于深圳红花园汉墓,证明“九九乘法口诀”在东汉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使用。
砖呈长方形,青灰色。砖体坚硬。砖面拍印菱形网格纹,另三分之一砖面竖刻九九乘法口诀文字两行,第一行右起空半行,刻文为“三九二十七,二九十八,四九三十六”,第二行为“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五九四十五”。字是砖坯未干时所刻,书体为汉隶,笔画清晰。
---“国子硕父”铜鬲---
西周“国子硕父”铜鬲,高13.3厘米、口径18厘米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饪食器。宽平沿,束颈,鼓腹,平裆,实蹄足,内侧有一凹槽。腹部以三个扁扉棱分应三足,并饰三组由两头变形大象组成的窃曲纹,口内环绕铸有铭文24字:“虢仲之司口子硕父作季嬴羞鬲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铭文所记的硕父是西周历、宣王时期虢国国君"虢仲"的儿子,任管理与火有关事物的"司口"官职,文中记硕父为夫人季嬴作器。此器对研究西周晚期及虢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青花缠枝花卉纹盖罐---
明代玉溪窑青花器的胎质酥松,通高33、口径16.4、底径16厘米,釉色泛黄,青花色调灰暗,釉面玻璃质感很强。玉溪窑的青花与景德镇的青花风格明显不同,但绘画技法自然流畅,寥寥数笔即将纹饰表现得生动,纹饰层次丰富;器形硕大,浑厚雄伟,充分反映出明代我国边疆地区制瓷业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精湛的技法,具鲜明云南青花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