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博物馆丨艺术与科技融合背景下的沉浸式艺术美育创新路径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科技和新媒体的创新与发展,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现象在艺术创作中越来越普遍。沉浸式艺术的优点和特性十分明显,对于博物馆美术教育而言可利用价值高。其新颖的展示方式能够很好地吸引观众,其互动性与可再创作的特性要求观众全身心投入,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接受,从参与者转化为再创作者。其色彩、光影、音效或空间运用可以提升观众的审美修养。

相较于以往的美术教育而言,沉浸式艺术在博物馆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流淌”于展场之内,使认知学习隐于潜移默化之中。因此,如果能在博物馆美术教育中利用好沉浸式艺术的优势,可以对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感知产生深刻的影响,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

沉浸式艺术体验主要依靠环境氛围的营造,通过声、光、电等介质,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结合听觉与其他感官体验,营造出符合情境构思的、具有强烈沉浸感与交互性的情境,由此激发观众的感官体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并参与到作品中。沉浸式艺术元素的使用效果常常可以用“炫酷”形容,因而这类作品的观众接受度比较高。

一·什么是沉浸式艺术?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推动沉浸式业态与城市公共空间、特色小镇等相结合。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旅游演艺、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意见》提出,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等。

《意见》的出台为方兴未艾的沉浸式业态提供了政策支持,也让业界对行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当今“90后”“00后”对互联网生活的形影不离,线上互动方式虽然满足了年轻人对于娱乐诉求的便利与效率,然而线上却始终无法带来身临其境的、全方位的刺激体验。

(一)界定范围与其特点

(图片: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

在大部分的沉浸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光影的投射对视觉产生的“视觉欺骗”(视错觉)程度会对场景空间的营造和观众的体验造成直接影响。沉浸式艺术属于视觉艺术,视觉冲击带来的感官震撼引发心理认同,色彩和光影营造的氛围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沉浸式艺术的特点在于其作为新媒介艺术,作品本身同样具备媒介的特性,如传播性、复制性、互动性、虚拟性等。在艺术表达上,沉浸式艺术的特点有沉浸性、戏剧性、多元素运用、多感知联合、观众参与互动和再创作等。这些在博物馆美术教育中是独特的优势,能让观众充满新鲜感与好奇心。

(二)沉浸式艺术的溯源与发展

有学者认为,西方早期的沉浸式艺术将绘画、雕塑、音乐等作为载体,营造戏剧般的艺术体验。1849年,德国音乐家瓦格纳在著作《艺术与革命》中使用了“总体艺术”一词描述综合了各种艺术形式的整体艺术作品,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其晚年的歌剧实验更是将观众直接置于舞台环绕的中央,开创了沉浸式艺术的先河。

现代沉浸式艺术的发展中,数字媒体的创新是必要前提之一,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当前艺术创作的趋势之一。如果说前人创作沉浸式艺术的方式是使用综合绘画、雕塑、建筑等“工具”,现在艺术家创作沉浸式艺术的“工具”则是以VR(虚拟现实)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媒介。因科技的进步,创作工具已经从传统的艺术媒介转化为新型艺术媒介。至此,虚拟现实在沉浸式艺术中并非扮演交互应用的角色,而是对艺术构成元素中综合媒介的延续。

因此,科技在沉浸式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并不影响作品的性质,反而能为作品锦上添花,获得更好的效果。从沉浸式艺术的溯源与发展看,其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方式更多是利用对整体环境的塑造使观众感同身受,以达到创作与教育目的。通过视觉画面的音效呈现与特效控制形成的艺术空间,沉浸式艺术能在博物馆美术教育过程中展示出不同于“桌面”绘画与“架上”绘画的优势。

(三)色彩在沉浸式艺术中的运用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热情等,白色则代表着沉寂、寡淡等。在沉浸式艺术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不仅要考虑到色彩学的运用,而且要考虑到色彩心理学的运用。沉浸式艺术作品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在营造良好展示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深化观众对色彩的感知与理解,提高观众对艺术作品色彩的审美素养。感受艺术作品中色彩对作品和观众带来的影响,学习如何合理地运用色彩,才能获得最佳美育效果。这种方式比“桌面”美育和“架上”美育更生动形象,也更能培养人们的色彩观察力和感知力。

《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通过文化、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全新视角对经典传世国宝《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数字化转译、视觉化传达与场景化呈现。视听触综合感官体验与多元交互项目充分结合在地文化,打造出一派颇具重庆城市文化特色的沉浸式东方美学意境。游览其间,观众将穿行在一幕幕循序展开的光影幻境之中,真正走进画作描绘的世界,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瑰宝的底蕴与魅力。让更多观众体验到高新科技赋予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此次沉浸艺术展,让大家发现华夏之美,历史之美。

(图片:《画境万千》丨

(图片:《丹青剧场》丨

(图片:《绘境空间》丨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的沉浸式作品《气象计划》现场,利用暖色系的颜色营造出如阳光般温暖的氛围,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更有观众直接躺在展厅内,享受这与众不同的“阳光浴”,缓解观展带来的疲惫,感受浓厚的艺术氛围。

余德耀美术馆在2015年展出沉浸式作品《雨屋》后,结合展览作品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教育活动。如:“雨中幻想”雨伞涂鸦工作坊让观众利用彩色马克笔在透明的雨伞上涂鸦,收获属于雨天的“彩虹”;而后又开展了“彩色雨里,我们打伞而过”的美术教育活动,让观众体验雨、感知雨,然后创造雨,提出了以彩色雨滴创作的奇思妙想,并择期展出创作者的作品。《雨屋》的展示空间整体偏向于暗色调,通过感应装置实现的“雨”也是透明无色的。但从美术教育成果看,观众感知《雨屋》后创作的作品是大不相同的,其中以彩色居多。艺术作品对观众的感染力是有限的,但借助美术教育的途径和再创作的方式,作品的感染力与传播度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教育活动后,余德耀美术馆选择将观众作品在美术馆展出,希望借助这些作品使观众感受艺术的魅力。

二·博物馆美术教育与沉浸式教学

以观众为中心是当代博物馆、美术馆发展的核心理念,以观众为中心开展美术教育,才能发挥其文化力量,影响和改变个体乃至社会。《新世纪的博物馆》指出:“收藏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博物馆的美术教育与学校教育明显不同,艺术品是美术馆与学习者交流沟通的主要媒介,博物馆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依靠展品实现的。

沉浸式教学的理念认为,在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中,调动其多感官的体验,使其完全投入情境,达到一种沉浸的状态,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提高学生教育接受能力、促进美术传播的目的。沉浸式艺术的出现为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以沉浸式艺术为美术教育载体,对观众开展以展品为核心的沉浸式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取得最优的美术教育成果。

三·沉浸式艺术对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影响

(一)沉浸式+艺术+教学:

为博物馆美术教育提供新思路

伴随着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技术辅助开展博物馆美术教育似乎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在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媒介,试图寻找更好的教学途径。在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多媒体的应用、沉浸式艺术的发展为博物馆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沉浸式艺术参与博物馆美术教育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更快捷有效。

传统的展厅多以静态陈列的方式为主,不仅单一无趣,大部分人还看不懂,随着人们对多层次、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各大展馆也在努力构建平等化,多元与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就需要展馆能通过创新的传播方式主动去吸引观众,不然展馆内容做得再好,但展陈方式枯燥无味,也没几个人能看得懂,最终导致展馆文化无法传递出去。

目前多媒体展厅是各类展馆展览展示发展的主要方向,依托于多媒体设备及数字化技术的展示手段,常用的展示手段有VR、AR、环幕投影、互动投影、球幕投影、折幕、全息成像、虚拟驾驶、大屏幕拼接、电子沙盘、电子翻书、触控导览等,而这些展示手法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创新的思想来共同实现。等参观者到了博物馆,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运用对文物的进行展示描述,能够让参观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极大地丰富参观者的观感体验,增强对展馆的文化印象。

(二)沉浸艺术体现博物馆关系美学与接受美学

关系美学与接受美学在博物馆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是符合博物馆以观众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沉浸式艺术的互动参与性为观众提供了参与二次创作的可能,很多沉浸式艺术并不是单向被动输出的,而是与观众存在双向选择。艺术家在创作时便将与观众互动的可能性列入考虑的范围,对于作品本身与博物馆美术教育而言,因互动性的有效增强,作品、美术教育与观众之间建立起稳固的联系,形成观众个人的教育网络系统。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博物馆行业迅猛发展,为此,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十大精品展”,从陈列的内容设计、艺术设计、社会教育、公共服务、宣传推广、项目管理、文化产品发展、社会反响等方面,来引导博物馆创新展览内容和展示方式。博物馆展陈受到社会发展、审美、教育、信息传播等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将展陈定位、内容表述、视觉效果呈现、功能实现等这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将展览内容完美呈现给观众。

沉浸式艺术能有效引导观众的审美和创作,更加注重个体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从中汲取的经验。再次,沉浸式艺术的多元素运用能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群体,有效扩大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受众面,充分发挥好其文化职能,提高参观者的审美感受力和艺术品理解力。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艺术,能有效让观众沉浸其中,引发他们的共鸣,加深他们对博物馆展览与教育的印象。

(三)发挥博物馆社会文化与教育风向标作用

不少研究沉浸式艺术的学者提出,随着近年来沉浸式艺术的快速发展与流行,部分作品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开始迎合观众推出一些过分强调感官体验、具有庸俗色彩与肤浅艺术思想的作品。博物馆作为文化与艺术的风向标,应坚守艺术底线,推出优秀的作品,开展相应的美术教育活动,引导艺术创作向上发展,将对个体观众的美术教育转化为对社会美育的引导,为教育赋能。

编者后记

由沉浸式艺术结合博物馆美术教育形成的沉浸式教学氛围,能有效挖掘出作品与观众的潜力,当观众化身为再创作者时,作品即是教育本身。沉浸式艺术有着独特的优点,其发展为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启示,对其合理运用将会为博物馆美术教育提供更行之有效的路径。

THE END
1.一生值得打卡一次的10大艺术馆,贝聿铭设计了三座每个艺术博物馆都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宝藏,带有浓厚历史标记、文化和艺术氛围的空间,在今天已经成为无数旅行者愿意为之安排一次旅程的理想目的地,在贝聿铭先生与世辞别之后的今天,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缅怀这位设计了无数伟大博物馆建筑的大师,也让我们可以在博物馆里,找到人类文明的光辉时刻。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FF2BI1J0524AJI5.html
2.国外旅游: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坐落在美国西海岸,就如其名字一样,这座现代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全部都是现代派艺术品,尤其是二十世纪独具代表性的西方艺术家的作品,比如野兽派的法国画家马蒂斯,波普画派的美国画家安迪,沃荷,墨西哥女画家弗莉坦.卡荷洛等等,相信你一定会被这里独特的艺术气息所迷恋。 1、 初识现代艺术博物馆 旧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336517182909953&wfr=spider&for=pc
3.艺术博物馆图片素材艺术博物馆图片大全摄图网汇聚艺术博物馆图片大全:艺术博物馆素材、艺术博物馆高清图片、艺术博物馆背景图片等。你可以找艺术博物馆设计灵感、摄影创意,我们欢迎您下载艺术博物馆vrf正版授权图片,商用无压力https://m.699pic.com/image/yishubowuguan.html
4.艺术博物馆高清图片大全精选艺术博物馆内部图片汇总→MAIGOO图库艺术博物馆高清图片大全|艺术博物馆是专为展示个人、地方、种类等方面收藏艺术品的场所,以提供给广大游客观赏。本次小编为您推荐艺术博物馆图片,艺术品博物馆大图,中国艺术博物馆图集供您欣赏。https://www.maigoo.com/tuku/523975.html
5.艺术博物馆展板图片艺术博物馆展板素材六图网为您提供9029张艺术博物馆展板设计作品免费下载服务,您还可以找到艺术博物馆展板图片、艺术博物馆展板素材、艺术博物馆展板模板等设计素材,我们为您提供艺术博物馆展板图片下载,艺术博物馆展板模板下载、艺术博物馆展板素材下载等服务!https://m.16pic.com/sucai/5839991.html?from=singlemessage
6.艺术博物馆收藏库x溰絠 ,Kv鯹竣t a蕤^weDFDF>蛽P暤v韐W昤\銿 WI 焍2H[ $r  嶥R 8鈵Er  ,嗢/6lC惣>'2k榫蓣-鱚蕄喵 *2#鉁8q鈒q"鷞兺tq'鰖 淉p嫱麟堢 淁"矘 6+{竬q紆o鑮鵉{骔 7餸矧 纼┛ #3{ 鵩逑<瀵轉荠l阆6些飳嚊 9麸荠t仧雿=螽}襰兺fq /访輻ow[[5 7Cg膺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MyMDYwOA==.html
7.澳門藝術博物館繁|简|Port|Enghttps://www.mam.gov.mo/
8.艺术博物馆(豆瓣)艺术博物馆电影简介和剧情介绍,艺术博物馆影评、图片、预告片、影讯、论坛、在线购票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6017522/
9.北京又酷又好玩的博物馆[组图]海口网5月18日消息今天是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的宣传活动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在北京城里,那些或庞大庄严或小巧亲切,或富丽堂皇或简约温馨的百余家博物馆都盛情期待着游客的到来。五彩缤纷的艺术博物馆、渊远流长的历史博物馆、引人入胜的科学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各种妙趣横生的专项博物馆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11-05/19/content_314923_0.htm
10.文化盛宴:全国博物馆100个新春大展,约起来!文化产业评论展览地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4号展厅) 展览共展出战后德国设计作品300余组/件,包括迪特·拉姆斯、汉斯·古格洛特、鲁德夫·霍恩、玛格丽特·雅尼等杰出设计师,以及哈勒艺术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奥芬巴赫设计学院等机构的设计作品,涵盖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室内设计,以及时尚、纺织品和首饰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231852.html
11.将纺织厂打造成艺术中心:巴塞罗那卡依夏博物馆位于巴塞罗那的卡依夏博物馆(Caixa Forum),原为1909-1911年建造的卡萨拉莫纳(Casaramona)纺织厂,建筑被视为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重要建筑之一。 卡萨拉莫纳工厂包含2个塔楼和9组建筑,建筑精致优雅,带有哥特式建筑的纤细感,建筑采用钢结构与砖结构混合承重,大量运用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薄砖作为波形屋面。 https://m.cls.cn/detail/768992
12.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作为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地,伊朗艺术融汇了不同族群的文化元素,影响了欧亚大陆的诸多国家和地区。本展览荟萃伊朗多家博物馆收藏的建筑、雕塑、陶瓷、玻璃、金属、书法、绘画等品类的216件文物,展现了古代波斯文明在交流互鉴之中留下的辉煌壮美的物质文化遗产。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13.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汪涛: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会停止,博物馆在后疫情图片:致谢艺术家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表现太空宇宙较为抽象的大型作品则放在安藤忠雄厅和紧邻的展厅,前者是著名日本建筑设计家安藤忠雄于1992年替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专门设计的,这是他在美国博物馆的第一个项目,展厅空间设计十分独特,没有窗户和自然光,黑暗中耸立着16根方形立柱,灯光照亮两面靠墙展柜,这样就赋予了陈设的http://www.aiaf.edu.cn/zhuanjiaguandian/1444.html
14.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高清油画合集2275幅TIF/JPG格式66.7GB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高清油画合集,TIF格式2275幅,大小为60.9 GB。JPG格式从TIF转换而来,图片像素不变,93%高质量压缩,2275幅JPG大小为5.85 GB。https://www.nbfox.com/vip-only-the-met-oil-paintings/
15.沉浸式博物馆丨审美观照下国内外博物馆艺术表达创意营造案例赏析三· 瑞士:苏黎世美术馆新馆 (图片:苏黎世艺术博物馆丨来源:Noshe) 苏黎世艺术博物馆的新扩建部分是由柏林的David Chipperfiel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对苏黎世大教堂和苏黎世大学之间的苏黎世美术馆进行扩建。苏黎世美术馆是瑞士最大的艺术博物馆,由四座不同时代的建筑组成,分别是在1910年、 1958年、1976年设计的部分以及由http://www.artlab.org.cn/trendsdetail/be155be4-2982-092b-7607-09446139e993
16.2024博物馆展览五大新趋势在目前发布的博物馆展览计划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也比较关注当代艺术。首届当代艺术展“存在之境”于2021年10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后,获得艺术家、批评家、观众和媒体的好评,这成为清华艺博继续策划举办当代艺术研究性展览的良好开端。 2024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计划在3月举办第二届当代艺术展“看与被看”。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459
17.博物馆北京图片博物馆北京高清图片大全艺术博物馆男性背影摄影 JPG 现代博物馆 JPG 中国博物馆建筑外观摄影 JPG 博物馆文物 JPG 法国卢浮宫古典建筑 JPG 卢浮宫博物馆黑白摄影 JPG 海上悉尼歌剧院建筑夜景 JPG 卢浮宫建筑艺术博物馆灯光夜景 JPG 中国古代陶俑图片 JPG 卢浮宫 JPG 博物馆香炉艺术品 https://www.51yuansu.com/sophoto/155339415f33abdb20a3f.html
18.博物馆展示设计12篇(全文)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示设计的一个分支, 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底蕴。《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书中对展示设计的阐述为: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 以文物、标本为基础, 配合适当辅助展品, 按一定主题, 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 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在博物馆学中展示设计也称“陈列设计”, 由陈列内容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0tzgch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