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探访:走进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感受景泰蓝艺术的魅力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7.05北京

摘要

“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属宫廷文化,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特种工艺品之一,与雕漆、玉器、象牙并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景泰蓝,不仅仅是一种器物,更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一份无与伦比的传世瑰宝。它象征着历代匠人的坚守与传承,承载着古老神秘的历史和民族情感,是中国文化底蕴的缩影。

你知道景泰蓝的名字的来历吗?你知道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吗?你知道草本植物白芨还是非常好的粘合剂吗?走进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带大家近距离了解景泰蓝制作工艺,感受景泰蓝艺术的鬼斧神工。

目录

01景泰蓝的历史

02景泰蓝的制作工艺

03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04总结及游览小贴士

景泰蓝,是北京最著名的工艺品“燕京八绝”之首。其学名“铜胎掐丝珐琅”,又称烧青,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用玻光釉料进行豪华装饰的特殊的、高级的珐琅器工艺品。因其是在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7)兴盛起来,晚清古董行沿用此说,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蓝”音近,故而被人称之为“景泰蓝”。后来这个名字广泛地包括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

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十三世纪末,由波斯传入中国云南,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佛郎嵌”。1935年北平市政秘书处编辑的《旧都文物略》在谈到景泰蓝起源时,援引《陶说》写道:珐琅,在过去叫“佛郎”,又叫“发郎”“发蓝”,产于“拂菻”,唐书称拂菻即大秦,大秦即中世纪罗马帝国。

关于景泰蓝的发明,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元朝初期,皇宫中失了一场大火,宫里许许多多的珍贵宝物都化成乌有,留下的只有一堆一堆的灰烬。清理现场的宫人在灰烬里面发现了一件完好无损的宝瓶,宝瓶的周身色彩斑斓,晶莹闪耀,似乎这场熊熊大火并没有对它造成任何伤害。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竟然不怕火烧,还有人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神物,应当将它献给皇帝。当皇帝看到宝瓶以后,更是爱不释手,便想拥有更多这样的宝瓶,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昭告京城所有的能工巧匠,在三个月之内,必须仿造出同样的宝瓶,否则格杀勿论。

皇帝的御诏一下,京城大小作坊里的工匠们都甚感恐慌。他们对这件宝瓶完全不了解,也猜不出它是用什么做的,更不用说制作宝瓶的程序了。不过北京城还是有高手的,此人便是京城第一名匠—巧手李。巧手李由于擅长各种巧夺天工的精巧工艺,被人们称为“巧手”。人们将宝瓶送到巧手李手中,他仔细端详一阵后,告诉大家过几天给消息。过了几天,巧手李带来了好消息。巧手李告诉大家,这只宝瓶是由于皇宫中的那场大火,导致金銮殿里的宝石和金银烧熔在一起,才会如此的流光溢彩。此时众人才幡然醒悟,这个宝贝为什么会在灰烬中被发现,于是便将这件事情报告给皇帝。皇帝听后,立即下达命令,烧制出的宝瓶都归皇家所有,不许老百姓私藏。

也是因为这种玩意儿,是从皇宫的一场大火中“烧”出来的,所以人们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奇宝烧”。元朝灭亡,到了明朝后,奇宝烧的制作工艺越来越高,尤其是到了景泰年间,工艺水平达到了鼎盛,有了烧青这个名字。烧青的釉色又是以宫廷里的孔雀蓝最为流行,人们就给了它一个更为通俗易懂的名称—景泰蓝。

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景泰蓝作为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在明朝景泰年间,器型、纹饰、色彩以及工艺技术制作等方面就达到了最巅峰,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淡白微绿的天蓝,好似玻璃般凝重的钴蓝,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均无一例外地用来做底色,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繁复,有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10余道主要工序,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制品要经过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一件成品往往要历时数月才能制作出来,其中艰辛可见一斑。

设计纸稿

景泰蓝制作的最初环节。设计胎图、丝工图纸、蓝图(点蓝的色稿):首先有设计师设计胎图、丝工图纸、蓝图(点蓝的色稿),转成拷贝纸稿以备下一道工序应用。

胎型制作

即是铜胎做底,或采用价格偏昂贵的金银等,经过裁、锤、压等工序做成胎底。先将紫铜片按照图纸设计的品种、器型剪出各种不同形状,并用铁锤敲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然后将其各部位衔接上好焊药,经高温焊接后便成为器皿铜胎造型。

掐丝

即用钢丝做画,由于一般的景泰蓝器具是有弧度的,其丝得保持一定斜度才能横平竖直。选用扁铜丝用镊子按照图纸掐出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经900度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点蓝

经过掐丝工序后的胎体,再经烧焊、酸洗、平活、正丝等工序后,方可进入点蓝工序。点蓝是工匠把事先备好的珐琅釉料用蓝枪或吸管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所用釉料以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和不同着色氧化物熔炼烧制而成。

烧蓝

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的高炉中用一些矿物石头粉作燃料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磨光

烧完蓝后,釉料固定在铜胎与痛死间厚薄不均匀,要用粗砂石、黄石、木炭等物质从粗到细分三次将凹凸不平的釉料磨平。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磨光是比较笨重的体力活,现在逐渐由机器替代。

镀金

镀金是景泰蓝的最后一道工序,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釉料的氧化,另一方面是增强作品的观赏效果。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通上电流,使所有的铜线、铜丝、铜口处全都渡上金。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便脱颖而出了。

正是这些复杂而细致的步骤,赋予了景泰蓝罪人的深邃蓝色与光泽,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博物馆二层,保留了一个生产车间和大师工作室。参观者可以观看景泰蓝的工艺制作流程,主要是掐丝、点蓝的部分,并可以同工人师傅进行简单交流。

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是北京市珐琅厂于2012年6月创建的我国第一个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办公楼三层,分左右两个展厅。左展厅(东侧)是景泰蓝历史文化资料展室,分挽救恢复篇、传承发展篇、开拓创新篇以及企业荣誉篇。展厅LED大屏中掐丝珐琅彩工艺的纪录片,详细讲述了一件景泰蓝艺术品如何从设计,制作铜胎,掐丝,靛蓝,抛光等多道复杂工序形成的过程,建议大家先观看了解,有助于后面的参观。

第一章是景泰蓝工艺的挽救恢复,介绍了建国之初景泰蓝行业发展状况等。

第二章是传承发展,建立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以及景泰蓝行业标准。

第三章是开拓创新,制作工具与工艺技术的创新发展,成立设计室、试制组,不断加强景泰蓝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研制开发景泰蓝第二代产品银晶蓝。

第四章是展示的是企业荣誉。

展厅里陈设有各个时期的景泰蓝精品和很多经典作品,是景泰蓝爱好者不容错过的地方。

右展厅(西侧)是珍宝馆。在这里可以看到高仿的元、明、清时期的珐琅器,以及北京市珐琅厂自成立以来制作的一些经典作品、大师作品、老艺人作品等百余件套。与青花瓷素胎勾勒的淡雅不同,景泰蓝的美是明艳而浓烈的。就如同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与红漆柱琉璃瓦的皇家宫苑之分,就如同婉约清秀的水乡女子与雍容大气的名门贵妇之分。繁复的纹样与层层堆累的色料,赋予了景泰蓝一种端庄而厚重的美感,令其天然地具有与紫禁城相符的华贵气派。

二楼是工艺制作车间,可以近距离的观摩老师傅们制作景泰蓝工艺流程的技艺展示厅。

一楼是景泰蓝制作的互动体验区和文创店。在非遗技艺体验区,可体验景泰蓝点蓝工艺制作过程,将不同图案纹样的色彩按要求搭配好,用蓝枪和吸管把各种颜色的釉料填入丝间,这个过程不仅考验参与者创造性,更是对参与者耐性的考验。体验费用150元,大概耗时一小时左右,制作完成后,可以把成品带走的,当然也是需要花钱的。

目前博物馆可盖馆章,其他章需要花10元购买盖章册,印章共9枚,其中,6枚景泰蓝工艺章是有顺序的,分别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景泰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依据和文化资源。让我们走进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去感受那一抹动人心魄的蓝吧!

【展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永外安乐林路10号

【门票】免费,无需预约

【交通方式】地铁14号线景泰站B出口,沿安乐林路往东走到红绿灯路口,沿景泰路往南100多米

【附近景点】天坛公园、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天桥遗址、天桥印象博物馆、首都粮食博物馆等

THE END
1.西安7个艺术博物馆!初冬逛正合适!走进博物馆 就像走进一个繁华的梦境 这里每件文物都有一段故事 今天,文旅君邀请大家一起 漫步西安各具特色的 艺术类博物馆 追寻历史足迹 领略艺术之美 01.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位于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北路,目前是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专业美术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DQwMzU4OQ==&mid=2248037462&idx=1&sn=1e44a96a0a3405d828f92a7b0c9cb09d&chksm=fc002bc26edc9073202f68730c7ea0cc8afdf33a3457a78fede21d3f80bbe41f4bd41f082859&scene=27
2.清华艺术博物馆的感受和收获1. 清华艺术博物馆位于清华大学校内,是一座集艺术展览、教育、研究和收藏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2. 博物馆建筑由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设计,外观独特,内部空间宽敞明亮,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观展环境。 3. 博物馆藏品丰富,包括中国古代书画、陶瓷、铜器、玉器、漆器等艺术品,以及部分现代艺术作品,展示了中华艺术的https://localsite.baidu.com/article-detail.html?articleId=21582565&ucid=Pj6vnHc4nWR&categoryLv1=%E6%95%99%E8%82%B2%E5%9F%B9%E8%AE%AD&ch=54&srcid=10004
3.文化中国行丨向美而行,无问西东!“打卡”清华这座宝藏博物馆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本身就称得上一件艺术品,它由瑞士的建筑设计大师马里奥·博塔主持设计,立体几何的造型简洁流畅。博物馆顶部的方正线条与支撑的罗马式圆柱相得益彰、刚柔并济。走进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是从一层贯穿到四层的宽大阶梯,这些阶梯连通着每一层的展厅,它们就像艺术的阶梯一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86703
4.走进清华艺博:高校博物馆如何展陈多样文明?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走进清华艺博:高校博物馆如何展陈多样文明? 中新社记者 高凯 “此前的点滴认知,开始串联在一起,这些墙上的作品,那些来自另一个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人,忽然就和我有了关联……”一位参观者在社交平台如此描述自己在清华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清华艺博)的感受,她近日在该馆的公益讲解服务下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24/05-18/10218934.shtml
5.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参观艺术博物馆,让学生了解艺术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博物馆中展品的绘画技法和画面结构,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画面构图和线型、色彩、形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激发https://m.renrendoc.com/paper/285784393.html
6.走进艺术博物馆ppt课件作品介绍:本作品走进艺术博物馆ppt课件,格式为PPTX / PPT,大小为7.1MB,页数为33页,作品内文字及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图片更改请在作品内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如果发现内容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客服,本站会及时给您进行处理。 https://www.ppt28.com/ppt/show440294.html
7.今天,有机会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观看正在展出的"林风眠吴冠中今天,有机会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观看正在展出的“林风眠吴冠中现代艺术之路绘画作品展”细细观摩两位艺术大师的绘画,认真体会“林吴系统〞中西融合以写意精神创作的精彩画作,感怀两位大师为现代抽象艺术开辟前行道路过程的不懈探索精神。四次到清华大学艺术博馆参观,每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https://weibo.com/1346242153/P3NB0DtCo
8.走进艺术博物馆手抄报历史博物馆手抄报走进博物馆小报手抄报 走进博物馆小报word手抄报 七简约卡通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小报模板八卡通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手抄报 博物馆之旅艺术小报手抄报模板 博物馆手抄报模板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小学生活动电子版小报a3a4 走进博物馆手抄报图片大全 绿色卡通走进博物馆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 https://www.puchedu.cn/shouchaobao/1533955.html
9.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走进艺术博物馆冀美版(2014秋)课题 走进艺术博物馆 教材分析 《走进艺术博物馆》是冀美版六年级下册的第10课。 学情分析 通过过去的美术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博物馆的功能特征和世界著名艺术博物https://www.zxxk.com/soft/22639333.html
10.走进博物馆美术教案(精选13篇)走进博物馆美术教案篇一 博物馆是一个展示文化、历史和艺术的场所,作为一个文化爱好者,我时常光顾各种博物馆,探索各自的魅力和故事。近期,我又有幸去到一些博物馆参观,发现在不同的博物馆中,我的体验和感悟也随之不同,这为我对博物馆的理解和体会带来了新的启示。 http://cooco.net.cn/zuowen/3788854.html
11.[正点财经]走进“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巴西利亚2019-11-13 09:51:59 [正点财经]安徽警方侦破虚拟币投资诈骗案 受害人损失超70万2019-11-13 09:51:58 [正点财经]走进“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巴西利亚2019-11-13 09:47:58 [正点财经]巴西大使:期待新金色十年带来更多成果2019-11-13 09:45:59 分享到: 手机观看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https://tv.cctv.com/2019/11/13/VIDE4ZDh6NElvSBvEoPb6Ae9191113.shtml
12.特殊孩子走进博物馆探索艺术之美:平等享受文化设施不能只打通最后除了邀请特殊孩子们走进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也走进校园,将各类历史艺术课程送进学校。杨烨旻还记得第一次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前的忐忑心情,和李宏洁一样“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限制”。 “真正走近这些孩子才发现限制都是自己臆想的。”杨烨旻发现,这些特殊孩子或许在某些方面反应不如健全孩子快,但能感受到他们非常投入,一直力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60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