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王怀庆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教育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

2021年12月28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本年度收官大展“纵横——王怀庆艺术展”开幕式及学术研讨会举行。展览展出艺术家王怀庆70年代末至今各阶段创作的76件作品,其中既有对中国艺术智慧的传承,也兼有在国际化语境下的创作,从平面到立体无不显示出艺术家特有而深沉的东方文化基因和在古今东西的多维度中的个性特色。

《伯乐像》王怀庆1980年布面油画176×197cm中国美术馆藏

《格》王怀庆2011-2012年铝合金H200×L100×D25cm

《行》王怀庆1999-2003年布面油画112×145cm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苏丹,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参展艺术家王怀庆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主持。

开幕式上,杜鹏飞为王怀庆和夫人徐庆慧女士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们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飘香的风》等9件作品及草稿。在随后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术界的二十位专家学者:苏丹、贾方舟、杜大恺、刘巨德、祝重寿、殷双喜、徐虹、顾黎明、王端廷、杨卫、李大钧、吴洪亮、水天中、皮道坚、陈孝信、王林、刘淳、鲁虹、冀少峰、管郁达围绕王怀庆先生的作品特色、对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贡献、以及清华美术学群的重要性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学术研讨会由贾方舟、苏丹共同主持。

王怀庆1944年出生于北京,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作为中国跨越现当代关键历史时期的一位艺术家,其独辟蹊径的艺术创作表达,一直根深于中华文化并与现当代国际视野相接轨。王怀庆是真正在语言层面领悟了西方抽象艺术的不可多得的一位中国艺术家,也是在对西方艺术的充分理解中,仍然能在精神层面延续中国文脉的一位艺术家。他的艺术是从中国的文脉中延伸出来的成果。他运用纯粹的绘画语言和材料语言所传达出的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我们从他的画面中读出的是一个族群的记忆、一个民族的阅历与沧桑。王怀庆的艺术使我们在对历史的回望中生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天工开物-5》王怀庆2004年布面油画200×240cm

《芝麻,芝麻》王怀庆2020-2021年铝合金H100×L145×D10cm

《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王怀庆2011-2012年铝合金H210×L145×D45cm

在王怀庆四十多年的艺术探索过程中,呈现为一种“多向度”的延展,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中暗示出不同指向,探索的不同向度如几个环环相扣的“链”,有条不紊地将他的艺术思考完整地呈现于他创作的全过程,如果一定要做出分期,那么只能从艺术家空间意识演变的角度粗略地概括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具象时期”、90年代的“平面化时期”和新世纪以来的“重返空间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沉着而自信。直至把“木结构”变成他的创作“母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这样,他的作品在建构、重构、解构、介入与越出、重返空间、回到“物象”六个不同向度的探索中衍生而出。

展览现场

王怀庆是从中国本土成长与成熟起来的一位中国艺术家。他的艺术经历了从具象、意象、抽象再到“物象”的全过程。王怀庆不只在艺术的本体意义上展开他的工作,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在艺术的本土化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他睿智地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到了自己艺术的出发点,从而使他的艺术与传统文化既保持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又具有一种批判的姿态。王怀庆从80年代中期以后,就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家具中获得启示与灵感,并从中找到确立自身艺术的基本方式。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他一直在对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基因的形式因素进行结构主义的“解读”和解构主义的“试验”,他的作品从空间到平面,又再度延伸到空间,更加证明了他在自觉地经历了现代性历练之后的当代性选择。因此,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王怀庆无疑是一位思路清晰、指向明确、成就很高的艺术家。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努力,以大开大合、深入简出的个人化方式,把中国传统文脉成功地“切换”到当代语境中来,使上千年的中国文脉顺畅地延伸到当代。其功绩赫赫,有目共睹。

THE END
1.正在展览特展 现代艺术之路:林风眠与吴冠中绘画作品展(一层、二层) 2024年9月10日–2025年1月3日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四层东侧展廊) 2024年5月18日起 清华藏珍·丝绣华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织绣部分(四层展厅) 常设展 清华藏珍·随方制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家具部分(四层展厅) 常设展联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psj/zlxx/zzzl/lszl/
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幕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李思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从可编程材料到智能驾驶,从皮影戏到潮流服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生们的作品在展厅“引力场”中交流、碰撞。5月24日,2024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正式拉开帷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088381926111951&wfr=spider&for=pc
3.清华艺术博物馆普展和特展的区别服装设计特展和普展的主要区别在于展览的主题和内容。 特展往往是为了向观众呈现某一特定主题或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作品,通常会有更详细的解说和导览。 而普展则是对某一领域或题材的综合展览,涵盖范围更广,所呈现的作品也更多样化。 在清华艺术博物馆中,特展和普展的展览时间和展示形式也可能有所不同。 https://www.0710baby.com/post/414470.html
4.看与被看,清华为何再推当代艺术展春光无限,万物生机。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谌河、刘曼文、郭全忠、洪磊、杨少斌、闫平、洪浩、翁奋、顾黎明、纪连彬、于振立、李占洋、丁乙13位艺术家的70余件作品展出。此次展览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继2021年10月举办首届当代艺术展“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MxMTEyMQ==&mid=2651465151&idx=1&sn=1f28678a0f4e3a8411fa66b9a9a84b0f&chksm=8a740325d37f7284cb5c6fdf38901704a773e8cd073ef21f9aa58a066cab198e334abf1d3259&scene=27
5.远讲气势近求精微: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祝大年艺术作品展展览海报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的“写生·创作:祝大年艺术作品展”是写生和创作的对照展,90余幅作品分为两类,一是写生作品,二是借助写生完成的作品。将两类作品并置展出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模式,使大家领略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并且可以对作者独特创作路径获得更直观的认识。为纪念祝大年先生的绘画成就,清华艺博特将8https://zhuanlan.zhihu.com/p/443713837
6.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邂逅最“贴心”的艺术品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1月9日,《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特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 展览海报 展览主办方供图 展览分为“颤抖心光”“暗夜心芒”“密镶心花”“绽放心火”“叛逆心潮”“风尚心流”等6个单元,共展出胸针及相关配饰143组、938件,辅以50余张原版海报及原版https://ip.rightknights.com/articleDetails?key=DE52B4E7FCB6440DAA01DA1CC98AD992
7.下列哪项展览不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图示为一水泵管路系统,断面2-3为水泵进出口断面,水泵扬程H的计算公式为()。https://www.shuashuati.com/ti/560ded10d010457ea4c4b3e034d3311c.html?fm=bd458f7eefe87678d596908d89cf51ac50
8.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第一次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看展--《现代艺术之路》真的很棒! 绘画展览内容丰富多样,风格亮点十足,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老艺术家的热情和才华。展开评价 pic_cover: dotSource: 回应 2024-11-09 05:52 匿名用户 豪横哒展 85%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就是宣传不到位,才让我等有眼福好好围着欣赏观看。 https://www.dianping.com/shop/68585827
9.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微博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11月25日 15:50 来自微博直播平台 “从塞纳河到光华路:‘装饰’的现代化”展览正在本馆4层展出。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常沙娜等五位老先生在内的中国早期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先锋人物,在风涌而起的现代思想与艺术变革之感召下,或赴法留学,或在法生活与成长。他们全面学习和吸收了包https://weibo.com/5443667754
10.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A)【吉祥圣域- - -藏传佛教绘画与造像艺术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的17~20世纪唐卡以及首都博物馆收藏的金铜佛造像。展览分为“唐卡的绘制”、“祖师与上师”、“秘密佛与般若佛”、“菩萨”、“女尊”、“护法”六个单元以及唐卡绘制的流程、仪轨,体味唐卡与造像艺术之美。公元7世纪中叶佛教传入西藏,与本土的苯https://www.meipian.cn/3cifc0ua
11.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门票/详细地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位于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交通攻略:公交出行最方便,地铁15号线清华东路西口C口出来最近,过马路即是艺术馆入口。 开放时间:全天分两个时段错峰入馆:9:00-12:00时段和13:00-17:00时段。 门票价格:常设展成人门票20元 如有特展成人票60元。 亮点特色:展览内https://you.ctrip.com/sight/beijing1/5596412.html
12.享受艺术熏陶——清华艺术博物馆观后感今天清晨,我们参观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早上的参观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本次展览的主题——穿越大洋的艺术。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次展览展出了50幅19世纪时期前往欧洲的大量美国艺术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分为四个部分呈现:风景画与国家认同;游客,留学生与侨民;美国画家与法国印象主义;尾声:现代派风景画。而这些作https://www.jianshu.com/p/f96af014af0e
13.打卡北京文化新地标——清华大学有座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藏品涵盖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以及综合艺术品。除了书画、家具、织绣等常设展览之外,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已经先后举办了百余场展览,成为北京知名的网红打卡地。 记者:杨淑君、王怡然(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9/08/032748000.shtml
14.馆藏汉代精品铜镜亮相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铜镜特展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此时的清华处处洋溢着欢庆的节日气氛。近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校庆系列展览“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也正式开展,为清华校庆再添浓墨重彩。 本次大展汇聚了国内众多文博单位和私人藏家的400余面各具代表性的中国历代铜镜精品,文物年代跨度超越三千年,各时代的http://www.yzmuseum.cn/zxzxshow/1423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