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博物馆丨文旅复苏背景下“博物馆夜游”沉浸营造案例分析与趋势研判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枢纽和公共服务场所,具有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功能。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通过展示和传播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馆应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为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1年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消费中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错峰延时开放。”博物馆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同行业或跨界合作,开发和白天不同的丰富夜游活动,如夜展、夜宿、夜食等。“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也日益成为衡量城市经济福祉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国内“博物馆夜游”溯源

博物馆夜游的火爆并非一蹴而就。2000年9月26日,南京市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中的“夜瞻园”延长开放至晚上8点半,这是我国较早举办的一个博物馆常态化“夜游”项目。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的夜游活动逐渐流行。在2016年,西安市钟楼博物馆就于旺季夜间延时开放;到了2019年,已有数十家博物馆相继宣布在特定节日夜间开放,这一年也被称为“博物馆夜间开放元年”。

二·“博物馆夜游”沉浸营造案例

(一)上海市“博物馆奇妙夜”系列活动

今年7月初,上海市文旅局组织市内重点博物馆于暑期夜间开展“博物馆奇妙夜”,随后多家博物馆响应。上海市博物馆接连推出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馆藏宋元古籍展、金石传拓技艺三大特展,还开放了历史漫谈讲座。世博会博物馆在藏品上不具优势,所以从视觉层面和互动体验下功夫,策划举办“梵高再现”沉浸式光影展,通过迷幻的灯光与夜景相呼应,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来打卡,并提供亲子手工课与艺术品鉴活动。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则融合了上述两者的活动特点,在举办特展“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科学考古进行时”的同时,为游客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的夜间服务,主打亲子方向,服务内容包括导览、游戏、手作、光影剧欣赏等。

2023年最后一天,上海博物馆还举办了“对话达·芬奇——迎新奇妙夜”活动。活动对“对话达·芬奇”特展中的艺术巨匠以及名作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经典再现,如达·芬奇与“头发飘逸的女子”,唐寅与《秋风纨扇图》中的仕女等,悉数由工作人员扮演亮相。参观者可以变装出席奇妙夜,身着传统汉服或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古典服装参加活动的观众可以领取精美文创礼品。此外,活动中还可以参与名作临摹和新年音乐会,皆有专属礼物赠送。

(二)特色主题沉浸式夜游

在珠三角一带,博物馆夜游似乎习惯和近年愈发流行的“汉服热”相结合,像泉州市博物馆围绕闽南生活和宋朝文化举办夜游活动,工作人员和游客皆穿宋制汉服,利用衣着达成“沉浸式体验”古代游戏。珠海市博物馆选择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将戏剧和游览二者融合,工作人员亦是穿上汉服引导游客进行活动体验,游客可近距离感受“水上婚嫁、三灶鹤舞、装泥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而在天津,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则推出了历史主题的实景沉浸式体验——《少年强》。在梁启超纪念馆内,通过实景以及沉浸式演绎的方式,再现梁启超先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将重要的历史瞬间放大化,打破常规的观看方式,让观众真正的融入其中,变成故事中的一员,切身体会梁启超先生一生的动荡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三)“博物馆夜宿“兴起

除了特色活动和延时开放,从今年年初开始,另一博物馆夜游新形式在国内逐渐推广开来——夜宿。在博物馆夜宿,与文物共眠,对国内游客来说是更为新奇的体验,但鉴于场地特殊和成本开销,博物馆夜宿活动通常需要支付一定费用。

目前,国内博物馆的夜宿活动主要有三种类型:自然科学类、历史文化类以及艺术与手工艺类,但不仅仅局限于这些主题。

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夜宿项目,如国家自然博物馆,往往是以某一具体的自然科学领域为主题。国家自然博物馆从2009年就开始举办暑期博物馆夜游活动,每年都会开展“博物馆之夜”,每个开馆日晚间18时至21时都为公众开放。并且在每周五、六推出“生命演化探索之夜”为主题的夜宿活动,只针对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每场仅限30个家庭,包括展厅学习、自主探索、4D实景故事体验、科普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极具趣味性的教育活动。

在中国园林博物馆“遇见未来演说家”夜宿博物馆活动中,中国园林博物馆依托馆内园林资源及展陈空间,于每周三开展夜宿博物馆暑期研学活动,让文物活起来。孩子们穿着汉服参与其中,扮演知名历史人物,运用自身搜集到的人物线索与所学知识,呈现以“曲水流觞”为背景的故事短剧,沉浸式感受古代文人的风趣雅致。

除了国家级博物馆,一些文博大省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推出了夜宿博物馆服务。比如洛阳是首个将博物馆夜宿和剧本杀结合的城市。作为13朝古都,洛阳有着102家博物馆的丰富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国内剧本杀行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在创建“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的号召下,博物馆夜宿和剧本杀两个元素一拍即合。

目前,洛阳已有4家博物馆将夜宿与剧本杀作为特色夜间活动,两天一晚的夜游项目包含住宿、饮食、讲座、玩乐等内容在内,售价1688元,反响热烈。

在浙江省,浙江自然博物院和宁波市博物院也根据馆内特展,先后开设夜宿。有别于洛阳市博物馆以青年人为夜宿受众,这两家博物馆将夜宿的受众放在了亲子方向,售价相较“夜宿+剧本杀”形式也更低。除了在博物馆内教小朋友们搭帐篷,收费598元的项目还包含手作活动和各项闯关游戏。从各平台的游客反馈来看,大多数游客都对夜宿这一形式评价较高,夜宿刚刚开放时,每一场基本刚上线即约满。据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反馈说,“很多小朋友和家长第一次来体验后,还想来第二、第三次。”

三·“博物馆夜游”沉浸营造模式分析

面对日益高涨的参观热情,博物馆若想夜间开放,就不能止步于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简单延伸,而是融入市场,成为城市夜经济的一部分。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博物馆正在努力的方向。

“仅仅是延时开放,付出的成本自然低,但游客来参观就没有新的体验和收获。和夜场活动关联最大的其实是社会的夜经济,游客有了购买文化产品的欲望,才能证明我们策划的产品是有价值的,我们想把博物馆从‘一切免费’的现状向走向市场做一些探索。”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周群华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这种以游客为主的服务模式无法由博物馆本身独立支撑,需要借助第三方联合策划行动。周群华称,举办这些互动性的展览需要充分运用市场的资源,“博物馆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是有限的,完全靠自己来解决全通道、全逻辑、全市场、全要素的工作是不现实的,还是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引入外部的市场资源。”

四·“博物馆夜游”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供给问题1.夜间开放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支撑。博物馆常态化夜间开放,预示着人力服务投入力度增强。不仅是场馆内工作人员,还有安保人员、管理人员等岗位都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此外,馆方为开展额外的夜游活动、设施管理、游客服务也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

(二)游客安全保障

夜游活动中观众的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夜间安全防范措施需严密部署。博物馆须确保夜间道路规划的合理性及馆内外灯光照明亮度与强度设置的适宜性。此外,还应考虑夜间安全提示标志是否完善及如果出现电源故障、火灾等意外时的应急处理等问题。

(三)文物保护压力加大

(四)运营资金短缺

1.运营资金预算少:目前我国博物馆夜间开放的资金获取途径较少,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极少部分为民间组织或个人捐款,大部分博物馆运营资金匮乏,没有夜间开放的专门预算。

2.运营成本高:白天与黑夜都对外开放会提高运营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博物馆的资金压力。一是人力成本增加。二是其他成本增加。夜间开放所需的额外开支增加,如藏品管理、设施维护、水电等费用、夜间工作人员工资未纳入年经费计划中,所以博物馆要额外划拨资金充当夜间开放费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金压力。

(五)夜游创新性不足

五·“博物馆夜游”营造建议

(一)优化管理机制

博物馆需要优化管理机制,确保夜游活动顺利进行。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完成夜游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同时,需要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在夜游结束后进行监督和反馈,包括对活动的总结、对公众的反馈意见收集等,有助于发现夜游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良

(二)增加人力供给

博物馆可与当地社区合作,招募社区志愿者。选择学生、退休人员等,有利于向游客展示当地社区文化;或与学校合作,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招募学生志愿者以便提供新鲜视角。馆方可招募工作人员作为志愿者,创新和完善绩效奖励机制。此外,可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人员,吸引更多有热情和责任心的人士参与夜游活动,提供多样化的观点和服务,增强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三)建立合作网络

(四)提供多元服务

博物馆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如文化讲座、艺术品制作、夜间电影放映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还可与当地的餐厅、咖啡馆等合作,为游客提供美食和休闲服务。引入创意展示方式,设计一系列创意故事活动和创意展览等。引入文艺工坊模式,博物馆可以提供各种文艺工坊活动,如手工艺、绘画、音乐、戏剧等,让市民在夜间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编者后记

中国传媒大学卜希霆教授认为,“博物馆夜游”是文博场景与旅游、演艺、商业等多业态跨界融合的“破圈”创新,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展陈的模式与边界,通过展览动线、故事动线、表演动线、行进动线的多元交叉设计,增强感官体验,直击观者心灵。不断升级的沉浸式体验解锁了文博机构的观展新方式,令展馆昼与夜各具精彩。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公众对美术馆、博物馆空间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就要求场馆拓展“博物馆+”“美术馆+”的体验边界,塑造沉浸式文化场景,提升可逛性,拉近文博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并为人们的文化消费体验带来更多惊喜。运用数字科技赋能文博场馆的沉浸式体验,增强文创研发、多元展演设计以及与周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同时进一步推动文博文旅文创的融合创生与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艺术展览设计案例艺术展览设计案例 一、展览主题。 “奇幻梦境”,这个主题旨在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幻想、超现实的梦境世界,打破现实与想象的边界。 二、展览布局。 1. 入口区 梦境之门。 在入口处,设计一个巨大的、形似漩涡的门。门的表面用光影投射出流动的云雾图案,营造出一种即将踏入未知梦境的感觉。旁边有一个小小的牌子,https://wenku.baidu.com/view/3d7e6a7fa9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3b.html
2.大学艺术博物馆案例分析大学艺术博物馆案例分析7页 卖家[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588013 上传时间:2018-07-31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4MB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贝 下载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下载提示 常见问题 1、金锄头文库是“C2C”交易模式,即卖家上传的文档直接由买家下载,https://www.jinchutou.com/p-49588013.html
3.完整版博物馆案例分析(65页)完整版博物馆案例分析.ppt,空间趣点 纪念物:水池与雕塑 · 雕塑疏密得当, 营造了很好的文化场 所。文化的营造,是 通过小景观来营造的, 这一点,艺术博物馆 做得很好。 · 场地景观焦点 为入口南侧的大型水 池与北侧的林荫道 · 其余景观设计 基本以草地和硬质铺 地搭配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530/7024032005002136.shtm
4.文化产业报告中国文化产业现状模式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233)美国优秀艺术博物馆运营案例---古根海姆博物馆 4)美国优秀艺术博物馆运营案例---美国旧金山探索馆 (4)电视电影业 1)电视业 2)电影业 (5)出版业 1)报业 2)出版业 (6)音乐唱片业 2.2.3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 (1)全面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http://www.zyzyyjy.com/baogao/406478.html
5.IIGF观点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运营策略研究——以不列颠在分析我国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本文从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的转变、与其他文化艺术主体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以及充分使用数字技术三个角度为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一、不列颠博物馆运营策略转型案例分析 (一)新运营策略转型背景 近年来,不列颠博物馆的资金压力正在不断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博物馆数量的不断提升增加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7787.htm
6.旧工业建筑改造12篇(全文)其改造方案也涵盖了极少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现代艺术流派设计理念, 而国际上比较著名的旧建筑改造设计成功案例有位于巴黎市卢浮宫艺术博物馆的维护整修和柏林市帝国国会大厦大会场的维修恢复与重建, 它们的改造设计方案既保留了原有旧建筑的艺术风格特征, 也赋予了旧建筑新的功能和新的面貌, 打造出焕然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k1vq6ox.html
7.25本设计师们值得一看的书籍,包括多部建筑经典现代艺术博物馆 著 这些文章突出的了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建筑和家具。它们最初是为1938年当代家具设计展发表的文章,主要关于阿尔托对早期创新的木制品的使用。 《日本建筑课程》 原田直次郎 Jiro Harada 著 这本书伴随着大量的图片,给了我们一个总体的视野,来看日本从佛教时期到1930年代的建筑。 http://www.uubat.com/newsdetail?article_id=138
8.姚志斗: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罪名分析以及实务判罚标准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罪名分析以及实务判罚标准 PART ONE 【案例背景】 1 项目基本情况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是一个选择罪名,古文化遗址是指古代人类的建筑废墟以及在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古墓葬是指古代人类采取一定方式对死者进行埋葬的遗迹,包括墓穴、葬具、随葬器物和墓地。近年来随着文博https://new.qq.com/rain/a/20230328A084VL00
9.“博物馆+商业中心”在西安地区实现的可行性分析上文的所列均为近几年影响力比较广泛的,比较典型的文旅商深度融合的案例,涉及时间、地域和合作方式等多方维度,可以从不同层次对其进行分析。 1、从“博物馆+商业中心”的发展来讲,从刚开始的以艺术、自然科技为主的展陈到历史类博物馆的逐渐参与,这一点离不开国家在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对文博行业的大力支持https://www.zzqklm.com/w/sklw/31277.html
10.干货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解析!室内和外部空间的整合不仅是为了创造更包容和健康的环境,也为了将游客与活跃的自然空间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博物馆展示和创造动态教育环境的能力。 在立面设计中,整个团队针对于项目不同层高的各种微气候条件进行了多种关键的分析,用以适配到在其条件上合适的、可持续的,美观的植物配置。 https://www.gdjingse.com/xinwendongtai/660.html
11.万字长文丨解析“国家级”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观众穿戴虚拟现实头盔,便可在数字宫殿里过一把清代“帝王瘾”。再如,2019年国家博物馆推出“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体验展,同样利用数字技术为观众呈现了超200幅梵高艺术精品。 在公布的20个示范案例中,沉浸式展览展示类案例有4个,分别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北京世园公园植物历险记探索体验展、上海天文馆(上海https://www.tripvivid.com/deep/42079.html
12.艾媒咨询2023标杆开发案例分析:深圳博物馆(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深圳博物馆的网络口碑良好,为80.0。2023年深圳博物馆举办的《香林宝象——犍陀罗艺术展》和《文明丽迹——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均是多个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展览,两个展览活动向观众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国家政策https://www.iimedia.cn/c400/98332.html
13.文化长廊展示设计文化长廊展示vi设计四、文化长廊展示设计的案例分析 1、案例一:故宫博物院文化长廊展示设计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其文化长廊展示设计旨在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设计师们通过精心策划,将文化长廊的展示分为不同主题区域,如历史沿革、宫廷生活、艺术珍品等,每个主题区域都有独特的展示手法和设计风格。例如,在https://www.rhtimes.com/brand/POP-design22554.html
14.建筑美学案例分析20240602.docx案例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其建筑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MoMA的建筑设计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简洁和功能性,同时融入了艺术博物馆的特殊需求。美学特点分析简洁几何形态:MoMA的建筑外观采用了简洁的立方体和长方体形态,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审美特征。https://m.renrendoc.com/paper/33114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