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有“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杜少陵则有“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流传至今的咏壁画诗无不让人想见彼时生活中壁画的纷繁精美,这些壁画在考古发掘后,不少都收藏于博物馆,于是在2018年的清明假期,寻访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唐代壁画珍品,一睹唐墓葬壁画真容。
4月6日一大早,陕历博的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人龙,穿过人群,由正门大厅沿着台阶进入地下层,参观唐代壁画珍品馆需要套上专用的鞋套,工作人员也一再提醒不许拍照。不同于室外的喧嚣,进入到这个空间的访客都不由自主的慢下来,轻下来,生怕打扰到什么,隐隐约约感到,自己正穿越时空,和壁画上的人物共同完成了一场梦回长安的旅行。
壁上丹青浓缩大唐风貌
中国古代把死和生看得一样重要,极其重视对墓葬的营建和装饰,由此也就逐渐形成了墓葬壁画艺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物质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得贵族不仅生活奢侈,对死后的墓葬也竭尽全力予以美化。壁画作为墓葬构成要素之一,和墓葬形制、葬具、随葬品一样,不仅是墓主人身份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种绘画艺术,社会时尚、艺术潮流、审美观念乃至民族间的交往、文化的碰撞交流也会反映到壁画的内容和技巧当中。
西安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有十九位皇帝和数千位达官显贵埋葬在这里。西安及周边地区经考古调查、发掘的唐代墓葬已近万座,其中有壁画的超过一百座,占中国唐代墓葬壁画总数的70%以上。陕历博唐墓壁画珍品馆中收藏着20多座唐墓的壁画近600幅,其中5件(组)18幅图被国家定为国宝级文物,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这些墓室壁画,就是大唐的“摄影”,向我们真实的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那个时代的生活。
高等级的唐代贵族墓葬一般由长斜坡墓道、多个天井、过洞、甬道以及墓室组成,象征着墓主人生前居住的豪华宫殿以及重重院落,壁画绘制的内容与位置也有较强的联系。一般墓道多绘制青龙、白虎、出行、狩猎;过洞、天井多绘制列戟、内侍;甬道之内表示进入内室,多绘制女侍、女官、伎乐以及装饰性屏风;墓室穹顶上还经常绘制金乌、蟾蜍、银河、星斗。
房龄大长公主墓壁画《托盘侍女图》
李寿墓壁画《步行仪仗图》
苏思勖墓壁画《乐舞图》
壁画当中的皇帝梦
穿过唐初李寿墓壁画、房陵大长公主墓和新城公主墓的侍女壁画,以及苏思勖的《乐舞图》壁画,拾级而下,便来到赫赫有名的懿德太子墓壁画前。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图》
懿德太子墓壁画《仪仗出行图》
懿德太子慕壁画《青龙白虎图》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笔下大唐宫廷的恢弘气势,穿越历史的重雾,依稀可以在懿德太子墓的《阙楼仪仗图》中找到视觉的直观感受。因着入选《国家宝藏》,这里也是人气最高的,看客们或坐或站,或远观或近瞧,驻足良久,不愿离开。
懿德太子墓壁画记载了唐代武周一朝最大的宫廷悲剧,也是一个父亲对于无力保护自己子女的悔恨与补偿。懿德太子名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所生的长子,因私下与其妹永泰公主、妹夫武延基议论武则天私生活被杖杀。中宗复位后,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将其灵柩从洛阳迁回乾陵东南隅“以礼改葬”,并“号墓为陵”,享受帝王礼遇,此墓是目前已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唐代墓葬。
先是青龙白虎,一左一右,腾云驾雾,极有汉雕气势,夺人眼目。龙与虎仅存三腿,然而却更见力量。此两画如复原,整个画面估计至少得有十米。有意思的是虎毛与龙鳞描绘的一丝不苟,虎爪上且有肉垫,唐代宫廷画家深入生活观察细致由此可知。
最有名的《阙楼仪仗图》气势极大,是中国最早一幅大型界画(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尤适于画建筑物),再辅以青绿的山脉深谷,树上可见果实。阙楼为三出阙,是等级最高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即准天子之礼遇,陕西的大明宫即依据此阙楼图复原。精雕细刻、装饰华丽,以手电光照之可见雕栏上的金箔,不同角度均可见金光闪闪。
壁画中所展示的“仪仗图”可称之为大唐王朝的“阅兵式”,西壁仪仗图有步兵、骑兵、车马队,196人昂首以待,车前有装饰孔雀翎的“雉尾扇”与“雉尾障扇”,背景是山峦起伏,城廓可见,仿若再现大唐仪仗盛景,该组壁画面积达9.7平方米,创下了单幅墓室壁画揭取面积之最。
大唐贵族的出猎景象
与懿德太子墓壁画尽显皇家礼仪风范不同的是,章怀太子墓壁画却更多描绘皇家的闲适生活,著名的《狩猎出行图》就出自这里。
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
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
章怀太子墓壁画《观鸟捕蝉图》
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
该墓壁画高2.4米,全长12米,在揭取时被分成四幅。整幅画面中现存46个鞍马人物,浩浩荡荡地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大道上。最前方为两名探路随从,两侧为执旗卫士,最后为两匹辎重骆驼和殿后随从,中间大队人马束腰佩箭,架鹰抱犬、前呼后拥。气魄风度溢于言表,可谓代表了大唐墓室壁画的最高水平。
画中行走在大队人马最前列的显然是这次活动的主角,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坐骑是一匹白马,与其他人所乘之马截然不同。为了避免马在奔跑中互相干扰,其它马匹均剪鬃扎尾,而这匹白马则颈披长鬃,马尾垂散。更为有趣的是只见其左边的前后蹄抬起,呈现出不同于一般马的走姿,这种马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为“走马”。这种走马鞍背平稳,骑之无前颠后仰之苦,不易产生疲劳,只有极少数地位很高的人才可使用。由此分析,骑此白马的人应是章怀太子李贤。
大队人马中,还可见两骑手身后蹲伏着猎豹和猞猁,据史书记载,由于唐代帝王喜好狩猎,西域各国纷纷进贡猎鹰、猎犬、猎豹,猎豹和猞猁据说是印度孔雀王朝(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瓶沙王首先驯养成功。这不仅在文献中有记载,在出土文物中也已有发现。1991年在西安市东郊霸桥区新筑乡唐金乡县主墓出土了一组彩绘狩猎俑,其中二人架鹰,一人携犬,还有两匹马在鞍后铺圆垫,一匹马的垫子上立一猞猁,另一匹马的垫子上蹲伏猎豹,一如壁画中所见。
千古第一美人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掘最大的一座唐代女性墓葬,也是“号墓为陵”,等级极高,壁画形象众多,其中以《九宫女图》尤著,被列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国之瑰宝。
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
《九宫女图》高177厘米,宽198厘米,是唐墓壁画中反映女性形象最完美的一幅。图中描绘了九位风姿绰约的宫女,除一人着男装外,其它均头梳高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个个体态丰盈,婀娜多姿。站在《宫女图》前,画中这群风华正茂的女子仿佛正向我款款而来。
仿唐画拍场寥若晨星
韩干《照夜白图》
宋摹本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赵佶摹本《捣练图》
唐《宫乐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
唐代绘画是中国封建社会绘画的巅峰,其艺术成就大大超过往代。现如今,存世的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只能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一窥真容了。阎立本的《步辇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帝王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职贡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画马著称韩干,其《照夜白图》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堪称“镇国之宝”的韩滉《五牛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多数唐代画家已无真迹传世,只留后世摹本,现藏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的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均为宋人摹本。
在艺术成就上,唐代仕女画独立古今。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但因时代久远,张萱的绘画作品多数都散佚无存。现存赵佶摹本《捣练图》,1912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部长冈苍天心从北京一位贵族手上购买,并于当年8月正式入藏波士顿美术馆;宋摹本《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周昉《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宫乐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周昉《挥扇仕女图》则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调琴啜茗图》被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收藏。
在拍场上,后世名家仿唐作品也是寥若晨星,2017年12月保利曾上拍过一件《石渠宝笈》著录的明画家郭诩《虢国夫人夜游图》,以2070万元成交,2013年7月,仇珠的一副虢国夫人游春(早朝)图,以最高估价的5倍1104万元成交。近现代画家徐操1939年作《宫乐图》在2010年嘉德春拍上以57.12万元成交;1938年作摹张萱《唐后行从图》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以136万港元成交。溥儒的徒弟安和1956年作《临唐人宫乐图》在201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52.5万港元成交;《摹虢国夫人游春图》在2017年嘉德香港秋拍中以近5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刘凌沧《临唐人捣练图》2010年嘉德秋拍上以100.8万元成交。
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唐墓壁画堪称是盛唐鲜活的情景再现,那些定格在墓壁两端的画卷和笔触,恰到好处地给了当时文人工匠表达政治情感的空间和机会,也给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参照和精神财富。
链接:我知道你好奇壁画保护与揭取的秘密
唐墓壁画是如何揭取的?由于墓室和甬道内堆积有大量泥土,对壁画表面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揭取前先要进行清理,还要对壁画开裂边缘和缺失部位使用泥膏进行加固修补,然后根据壁画尺寸、内容等确定壁画分割时的部位,再熬制桃胶以纱布封贴画面并烘烤,用手术刀切开分割线,将壁画从地仗层处与墙体切割剥离。
唐墓壁画是如何修复的?参观过唐墓壁画馆的游客,无不赞叹唐人高超的绘画手艺,但如果没有文物工作者精湛的修复技艺,恐怕这些壁画就没有机会呈现在游客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