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过大年:展示文化魅力共享艺术馨香

今年春节,中国国家博物馆继续以优质的展览内容、多元的展陈手段以及丰富的传播形式,进一步释放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让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惠及更多观众。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以近6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成就近年来国博占地面积最大的展览。1750件(套)历代绘画佳作高清打样稿,既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汇聚,更是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展览设置了沉浸式体验区,以全新的空间音频智能处理技术,融合多感官实时交互装置,充分展示中国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依托丰富馆藏,立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和”为统领,通过“天地同和”“万邦协和”“宜民安和”“乐在人和”4个单元,充分展示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彰显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展览引入实景模拟、数字多媒体等互动形式,提供探索式的观展体验。

同时,本馆精心打造了丰富的、特色鲜明的公共教育活动,让所有来到国博的观众都能享受艺术乐趣,更加深切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

新的一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继续用文化的力量提振民族精神,在春风化雨中传承中华文明基因。

文化“增色”佳节“添彩”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美是一种涵养心灵的精神力量。以美为文化惠民“增色”,为幸福生活“添彩”,中国美术馆一直在路上。

美术经典蕴含着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是艺术创新不竭的源泉,拥有跨越时空的恒久魅力。癸卯新春,我们将继续以经典馆藏与观众共享艺术之美。在四楼,“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三期)”展出8年来馆藏捐赠与征集的部分作品,囊括石雕、玉雕、木雕、陶瓷、刺绣等,向捐赠者致敬。在六楼,藏宝阁“上新”,推出“宝藏经典活化精神——中国美术馆经典作品展”。展览汇聚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于右任、徐悲鸿、刘海粟、高二适、刘开渠、庞薰琹、李可染、吴冠中等20余位中国近现代名家大家代表作品,以及个别国外艺术大师作品,在给观众带去美的熏陶的同时,也意在通过回望经典,促进艺术传承与创新,鼓舞广大美术工作者创作更多属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国家收藏,人民共享。2023年中国美术馆将迎来60年馆庆,“美在致广”是馆庆系列展的首展。我们希望观众在与时代同行的美术作品中,看到广大美术工作者守正创新的成果,深切感受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以美的创造、美的展示、美的品鉴一起向未来。

匠作之美的时代新生

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

癸卯新春,处处洋溢着吉庆祥和的气氛。中国工艺美术馆于春节期间“上新”更多展览,陪伴观众过一个文化年。

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工艺美术和多彩非遗活起来,更好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中国工艺美术馆的使命,充分体现在每一个展览中。千百年来,窑炉营造和烧造技艺,赓续精华,创新不辍。在当代,景德镇的陶瓷工匠通过对窑炉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改进、试烧,形成了名为“松纳柴器”的艺术柴窑。这种窑炉既能复烧各历史时期的景德镇陶瓷作品,也能充分满足当代各种陶瓷艺术的烧制条件,生动展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魅力。近期开幕的“松纳柴器——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艺展”,便通过几十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用“松纳柴器”窑炉烧制而成的百余件艺术柴窑作品,展示了当代艺术陶瓷和柴窑的历史内涵、时代价值。同期推出的“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则通过约200件古今皮影艺术作品的展示,以及展厅中戏台上投影播放的皮影表演,让观众领略皮影戏“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魅力以及在当代焕发的活力。

新的展陈技术和手段进一步丰富观众的文化体验。“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展”,展览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展品近700件,运用新媒体互动、全息成像、综合衍射图、增强现实等技术,将文化、艺术、科技和时尚融为一体,倾情讲述中华工艺美术的不朽印记、传奇故事。“文化之美·绣色可观——粤绣年度成果展”,借助粤绣工艺科普、大师经典作品、新生代传承人的创新作品与虚拟现实数字艺术作品的集合展示,带领观众感受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粤绣。作为国内首家“活态传承”实验室,“传承与转化实验室”已面向观众开放,画师现场讲解和演示、戏台表演等活动,将展和演结合,让传统工艺和非遗变得可听、可看、可感、可知。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不歇歌行,继续奏响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华美乐章。

在艺术的春天里憧憬未来

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

春节期间,中华艺术宫为观众准备了丰盛的“文化宴席”,包括8个大展、10余场公共教育活动、1000多幅艺术作品。数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为观众搭建起参观学习、游乐休憩、创新思维的艺术世界。

美术史的叙述,也是城市文脉的记录,让观众通过一个展,了解一座城。“艺术百年·光风霁月——上海近现代美术作品展”,首次全面展示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美术形态的演变历程——从清末“海派四杰”深植传统的个性创新,到1979年“十二人画展”现代艺术的多元探索,上海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源地,更是当代美术的先锋。“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则首次完整梳理“海派”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通过近现代海派名家“最强阵容”,叠加丰富的文献资料,对海派文化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再认识,为美术创作更好实现守正创新提供思想启迪和精神支撑。

当代上海美术依旧充满活力。“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以宝武型钢厂化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为例,探讨当代社会转型中工业遗存的艺术再造,为城市的文化空间打造和文化精神塑造提供现代化样本。同时,展览以大量实例探讨了公共艺术场域的形成机制和价值认定,特别是社区公共场所的艺术化改造,让美术馆的功能延伸到最基层,让艺术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真正实践人民城市的理念。“上海设计‘10×10’”自2018年举办以来,产生了广泛影响。2022“上海设计‘10×10’全球大奖展”汇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先锋设计作品127件,涉及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品牌设计等多个领域,带领观众漫步全球设计前沿。

此外,已有36年历史的“海平线”品牌展览,以“发光·反光”为主题,展现了各地年轻艺术家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活力。还有“全国第五届草书作品展览”“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线上展以及系列常设展等,共同传递艺术馨香。

随着春天临近,让我们走进美术馆,在艺术的春天里抒发情怀、提振精神、憧憬未来!

探寻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表达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

今年春节,辽宁省博物馆推出五大展览及四大主题10余项新春公共教育活动,以文物为媒,探寻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表达,用精品展览呈现时代气象;以数字赋能,线上线下融合,用优质的文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在欢庆新春的祥和氛围中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围绕展览,辽博还策划了“福兔迎春”新春特别教育活动,分新春特别讲解活动、迎新春流动送展服务及志愿者服务等四大主题,涵盖“花灯嘉年华——牡丹花灯DIY”“新春手写福、童心贺新年——儿童体验馆特别活动”“瑞雪丰年牡丹纳福——和合中国展邀您过大年”“志愿者伴您游辽博”等公共教育活动。我馆还设计研发了兔生肖手办、福字春联等充满年味的文创产品,让广大观众从工艺创新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未来,辽宁省博物馆将继续立足馆藏资源,坚持守正创新,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推出更多精品展览,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让文化在共享中传承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

辞旧迎新、祈福纳祥之际,广东省博物馆通过馆内馆外合作、线上线下联动,合理利用展览、教育活动、线上直播等形式,深入挖掘文物内涵,通过与时代相适应的形式展示、解读和弘扬传统文化。

公共教育活动馆内馆外齐上阵、线上线下总动员,精彩纷呈。为让文物走出展厅、走向大众生活,广东省博物馆依托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举办年画展分会场“行花街睇年画”;联合广州地铁集团,在多条路线公共空间展出年画,为来往行人送上年的温暖。同时,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还将“隐秘而伟大——中央红色交通线历史展”“风雨广九家国路——广九铁路111周年展”“陶说生肖——石湾陶塑十二生肖文化展”等一批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题材展览送到基层,让文博资源在省内共享流通。馆内的公共教育活动同样吸引人。除了“年画拓印”“外销画艺术欣赏与体验”“明信片赋色”“寻瑞兔赢福蛋”等活动,佛山彩灯市级非遗传承人还会在馆内打造兔年灯景,丰富观众文化体验。此外,我们还在多个直播平台推出“粤赏新春——专家云导赏”系列直播、线上送祝福等活动,为观众打开文化共享的另一扇窗。

活化文物资源、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广东省博物馆让文化在共享中更好传承。

随着“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一种新年俗,举办跨年特展成为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的“必修课”。

THE END
1.一大波新展来袭!就在沈阳这些地方!展览汇集了沈阳古旧钟表博物馆收藏的近百件精美钟表,展出了从18世纪初期到20世纪初期由不同国家制造的各式钟表,带大家感受这些古旧钟表折射出的历史人文价值和手工艺术的永恒之美。 丰神有仪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 丰神有仪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YyOTY0MQ==&mid=2651586189&idx=2&sn=3a3da11cfadb37119917a49e4bce6e88&chksm=bcf932267093351c67859cae611d2cb070139e5071c7b9f85c6b97bd528dc2c58124dd3dd7b9&scene=27
2.即将开展!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将于2024年12月20日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展览地点为辽宁省博物馆三楼22号展厅。此次展览以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题材内容分类,分别为故实、高士、仕女、写真和释道五个篇章。盘桓不能去——故实篇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215325725761505&wfr=spider&for=pc
3.会议第四届古代玉器青年学术论坛纪要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有调拨自南京博物院的13件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玉器,含主要品类之璜、玦、管、坠四种。其中2件玉璜为完整的两段组合式,十分珍贵。谷娴子对这13件玉器进行了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观察和红外光谱、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激光拉曼光谱无损测试分析,初步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13件玉器中的10件为云母质玉,2件为石英https://www.njmuseum.com/zh/newsDetails?id=357539
4.看展览博物馆展览资讯文博新闻画中三千界——首都博物馆馆藏明清道释人物画像展 展厅:首都博物馆东区圆厅2-3层 时间:2023年1月20日至2023年7月23日 简介:本次展览甄选馆藏明、清两代道释人物画像精品百余件,以实物展出和数字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为观众呈现皇家敕造、民间捐制、文人情怀等多种风格与类型的宗教美术作品,让观众在参观展览的https://www.hebeimuseum.org.cn/show-80-10643-1.html
5.墨笔丹青天辽地宁丨辽宁省博物馆参观笔记说到辽宁省博物馆史前时期的馆藏珍品,最闻名的就是这件白玉猪龙。辽博选用它作为博物馆的象征和标识,足以证明其独特性、代表性和珍贵的历史价值。 石器时代的辽宁主要分布着三种史前文化,分别是距今7300年—6800年的新乐文化、距今6000年—5000年的红山文化以及存在于为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其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531313
6.一周观展指南上博将展王安石行书,纽约呈现南亚建筑艺术评论展览精选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136件(套),展出的饰品绝大多数为宁王系、益王系及其家族成员墓葬出土,为当时的藩王妃所佩戴和拥有。 松江清远:程十发藏明代山水画研究展 地点:程十发艺术馆 展期:2021年12月30日—2022年3月30日 此次展览呈现原属于海派画家程十发收藏的一批明代山水画作品,展现明代江南绘画创作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67576
7.辽宁省博物馆“明境丹青——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书画展”在韩国京畿道博物馆展出 为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中韩文化交流,应韩国京畿道博物馆邀请,由辽宁省与京畿道主办、辽宁省博物馆与京畿道博物馆策划承办的“明境丹青——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书画展”于12月5日在京畿道博物馆开幕,共展出明代中国绘画精品53件。京畿道副https://www.lnmuseum.com.cn/mobile/?ID=7583
8.展览辽宁省博物馆(上)此次我一共参观了5个展览9个展厅,按时间顺序排列,包括“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古代辽宁展”五个展厅,“辽代陶瓷展”、“明清玉器展”和“明清瓷器精品展”。本篇记录参观“古代辽宁展”第一展厅“史前时期”、第二展厅“夏商周时期”和第三展厅“战国至隋唐时期”所见。《【展览】辽宁省博物馆(中)》记录参观https://www.douban.com/note/853300010/
9.馆藏特色简介8.《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2006) (2787mm*1092mm) 此书由六卷组成,此书包括绘画、历史画、风俗画、清代瓷器卷、明清档案卷(上下),此书是一套馆藏重要文物著录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著作,基本涵盖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部分。 https://lib.cusx.edu.cn/info/1052/1182.htm
10.辽宁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辽宁省博物馆十大国宝辽宁省博物馆馆《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清宫旧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为辽宁省博物馆十大馆藏之一。此图纵51.8厘米,横148厘米,绢本设色,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以及秦国夫人、韩国夫人和她们的眷徒骑马郊外踏青的情景。此图用线纤细,圆润秀劲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35139.html
11.浙江省博物馆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展览地址:浙江省博物馆 之江馆四楼书画厅C 金石书画系列展览是浙江省博物馆在主动盘活馆藏资源推动文物合理利用拓宽策展思路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自二零一六年创办以来该系列展览迄今已成功举办六期广受业内外好评成为我馆学术展览的经典品牌之一本期由于展品数量较多分上下两场展出首先推出的是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藏善https://www.zjmuex.com/
12.辽宁省人民政府该馆曾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及“最佳新材料、新技术运用奖”,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 百年历史 馆藏丰富 大连自然博物馆的建馆史可追溯至1907年,其前身曾被命名为“东北地质博物馆”“东北资源馆”等,1959年https://www.ln.gov.cn/web/ywdt/zymtkln/2023060615473628874/index.shtml
13.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资料 辽宁省博物馆,原名东北博物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四经街, 辽宁省博物馆 。馆址原为热河督军汤玉麟府邸,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之一。整体建筑典雅华贵,气势恢宏。辽宁省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精品荟萃享誉中外。在馆藏十万余件藏品中,以历代书法、绘画、丝绣、东北地区出土文物精品以及辽瓷https://www.unjs.com/ziliaoku/104608.html
14.辽宁省博物馆十大国宝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文物辽博镇馆之宝有哪些辽宁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其他辽博镇馆之宝: 书画作品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孙过庭《草书千字文》、唐怀素草书《论书帖》页、陆游行草《自书诗》卷、文天祥草书《木鸡集序》卷、欧阳询《行书千字文》、欧阳修行楷《自书诗文稿》卷、赵构草书《洛神赋》卷、李成《茂林远岫图》卷、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https://www.maigoo.com/top/427087.html
15.辽宁省博物馆藏《曹娥诔辞卷》考释艺术品[东晋]佚名 曹娥诔辞卷 32.5×54.3cm 绢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卷作品画芯上有梁武帝时期徐僧权、唐 怀充、满骞押署,亦有唐代怀素、韩愈、冯审、 刘钧、王仲伦等唐代名士于“栏道边”的题记, 卷末还有宋高宗赵构,元代虞集、赵孟頫、郭 天锡、乔篑成、黄石翁、康里巎巎、宋本,明代蒋惠,清代康熙、沈荃、高士奇https://www.cfbond.com/zclb/detail/20190815/1000200000019271565876889398582790_1.html
16.辽宁省博物馆展出60多件馆藏“牛元素”文物新华社沈阳2月5日电(记者?赵洪南)辽宁省博物馆近日推出“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展”,展览遴选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牛元素”文物60多件。 此次展览,辽宁省博物馆以图片与文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展,除了精心挑选馆藏文物外,还汇集了中国文物报社与其他文博机构的数百幅文物https://www.jswmb.cn/mshownews.aspx?id=39613
17.辽宁省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辽宁省博物馆(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创办于1933年,馆藏文物近12万件/套,尤以晋唐宋元书画、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和清末李佐贤《古泉汇》著录的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是辽宁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机构。 https://art.icity.ly/museums/lqb7q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