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和沈阳师范大学共建的一个集展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示、收藏、科研、科普、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共分为五层,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共设有8个展厅、16个展区,包1
括地球与早期生命、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热河生物群、国际古生物化石、珍品化石、辽宁大型恐龙等主题。展馆以科学性为主,以介绍30亿年来辽宁“十大古生物群”为重点,以展示地史时期生命起源与演化为主线,内设有四大明星化石:世界最早的带毛恐龙“赫氏近鸟龙”、“会滑行的蜥蜴”赵氏祥龙、为揭示鸟类可动性头骨的早期演化和早期鸟类的树栖能力演化研究作出了贡献的“沈师鸟”,“迄今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上级关怀馆内恐龙化石
师大在校学生凭学生证可直接参观,校外人士持身份证到师大正门接待处领取门票(免费)进入。馆内介绍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拥有馆藏1万余件,精品馆藏200余件,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集科世界上最早的带羽毛恐龙
研、科普、展陈、教学和收藏于一体、功能丰富的古生物博物馆。博物馆内共设有8个展厅、16个展区,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早期生命、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热河生物群、国际古生物化石、珍品化石、辽宁大型恐龙等主题。近年来,沈阳师范大学致力于古生物的科研和学科建设。2010年成立了中国唯一的古生物学院。短短的几年里,在鸟类起源、恐龙演化以及被子植物起源等诸多领域研究中取得了一批新的突破,先后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迄今最早的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李氏果”等,其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
辽宁曾经上演冰河世纪
进入博物馆的时光隧道长廊,你会不由得惊讶……原来,距今3亿年的辽宁,曾是一片海洋。3亿年前,辽宁由于当时地壳升降变动,海陆频繁交互,河流纵横、森林茂密,是炎热的热带雨林气候。仅仅几米的路程,却犹如一个30亿年的时光隧道,带领我们从现代世界走入了远古的生命。
走进第三展厅,整个走廊泛着微微的红光。1亿多年前的3
辽宁,由于铁元素在土壤中比重大,整个土层都是红色的,红色土壤和绿色植物以及蓝色海洋的相互映衬下,景象非常美丽。
第三展厅中,还可以看见剑齿虎和猛犸象。早在更新世时期辽宁就曾经上演现实版的冰河世纪,这里有高5米的猛犸象复原化石,还有剑齿虎的头骨化石,只是没看见那只可爱的小树獭。
破解世界谜团的地球上“第一朵花”
达尔文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他一生最遗憾的事情之一就是没能亲眼见证世界上“第一朵花”的真实面貌,并且对于被子植物突然在白垩纪中期大量出现却找不到任何线索而迷惑不解,这被学术界称为“讨厌谜团”。
如今您走进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展厅,便可以看见破解这一世界谜团的古生物化石“辽宁古果大型恐龙化石
”。“辽宁古果”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已知的第一朵花。不仅如此,你还可以看见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二朵花“中华古果”、第三朵花“十字里海果”,第四朵花“美丽李氏果”,这些珍贵的古生物化石都是在辽西发现的。热河生物群辽宁物种最繁盛时代第四展厅是热河生物群展厅,这是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最具特点的展厅之一。热河生物群,是世界上同时期发现化石种类和数量最多地区,可以说是辽宁生命迹象4
四大明星化石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中的珍贵化石不胜枚举,但最不能错过的是并不巨大的4个明星化石。“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赫氏近鸟龙化石,距今约为1.6亿年,比迄今世界最早的鸟类化石始祖鸟还要早约1000多万年,发现于朝阳建昌。赫式近鸟龙全身披覆粗糙的羽毛不利于飞行,是恐龙而不是鸟。然而正是这个化石的出现,有力地支持了鸟类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第2号明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发现的“会滑行的蜥蜴”赵氏翔龙。化石全长15厘米,8根细细的肋骨清晰可见。这种类型的蜥蜴,只有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才能够看到。它被发现于我省的西部,说明在1.25亿年前,我们脚下的土地和海南一样炎热。还有两位明星是证明了鸟类可动性头骨早期演化的“沈师鸟”和上面提到的“辽宁古果”。和恐龙“赛跑”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第六展厅互动科普厅的恐龙剧场中,参观者可以看见奔跑的恐龙群从身边呼啸而过。随手点击5种不同恐龙,他们就会从3D屏幕中走出,并且发出不同的声音。参观者还可以通过各种仪器,让恐龙蛋孵化、快速奔跑直到飞翔,和恐龙比体5
重,和恐龙一起奔跑
合作编辑者jl19910128,东锋压倒西风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2594次
编辑次数:5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1-07-16
创建者:东锋压倒西风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有感(2)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简介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和沈阳师范大学共建的一个集展示、收藏、科研、科普、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共分为五层,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博物馆建筑外形象一个庞大的地质体和一个巨型恐龙巧妙的融合:断层将地质体垂直切割,火山熔岩自上而下奔泻流淌,带我们走进辽宁30多亿年地质历史的6
长河。南侧的拱形建筑代表辽宁巨大恐龙的身躯,中间的钢架代表恐龙脊柱,两侧是恐龙的肋骨,而球体是恐龙蛋。21根恐龙肋骨的钢架象征辽宁人民21世纪挺拔的身躯,预示着辽宁美好的前程。共设有8个展厅、16个展区,包括地球与早期生命、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热河生物群、国际古生物化石、珍品化石、辽宁大型恐龙等主题。展馆以科学性为主,以介绍30亿年来辽宁“十大古生物群”为重点,以展示地史时期生命起源与演化为主线,内设有四大明星化石:世界最早的带毛恐龙“赫氏近鸟龙”、“会滑行的蜥蜴”赵氏翔龙、为揭示鸟类可动性头骨的早期演化和早期鸟类的树栖能力演化研究作出了贡献的“沈师鸟”,“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
7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有感(3)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观后感
我热爱大自然,渴望去参观博物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去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听说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介绍非常全面,有8个展厅16个展区呢~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很大的一半恐龙蛋,当然最让我好奇的还是博物馆里有什么啦~博物馆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一共5层,地下一层,地上4层。博物馆建筑外形像一个庞大的地质体和一个巨型恐龙,巧妙的融合断层将地质体垂直切割,火山熔岩自上而下奔泻流淌,带我们走进了辽宁地质历史的长河。刚进展区迎接我们的是一个个高大无比、挺着胸、伸着长脖子的恐龙化石,好像在迎接我们这些好奇的客人~放眼望去,霸王龙、三角龙、偷蛋龙、板龙、雷龙等等尽收眼底。接着我又参观了昆虫家族,拜见了金牛人,了解了人类的进化等。直到闭馆我才依依不舍的告别博物馆。
博物馆真是一位多才的知识老人。他告诉了我们许多知识,8
比如生命的起源、环境的变迁和生物灭绝的原因。进而让我们增强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这次探索古生物的奥秘,又让我充实了一次、成长了一次,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勋望东校:三年一班陈雨鑫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有感(4)
本站首页
博物馆概况
展览陈列
馆藏精品
科普专栏
科学研究
交流合作
服务指南
志愿者之家
联系我们
综合新闻
我馆被授予“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称号
2012年5月19日,在沈阳理工大学举行的沈阳市科技周开幕式上,我馆与省内其它4个单位被省科技厅、省科协授予”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称号。沈阳市副市长王玲为9
获批基地授牌。详细...05-24
我馆发现热河生物群古鸟类又一新属种--“
刚刚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古脊椎动物杂志》(JVP)发表了由我馆胡东宇教授领导的古鸟类研究组在鸟类飞行特征早期演化上的一新发现。详细...05-17古生物博物馆到科普合作校开展世界地球日活
详细...04-24
我馆参与研究的新论文在英国《自然》(Na
详细...03-28
称号。沈阳市副市长王玲为获批基地授牌。详细...05-2410
第一展厅: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简介
第二展厅:地球与早期生命
第三展厅: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
第四展厅:热河生物群
第五展厅:国际古生物化石
11
第六展厅:互动科普厅
第七展厅:珍品化石
第八展厅:辽宁大型恐龙厅
学术动态
我馆发现热河生物群古鸟类又一
刚刚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古脊椎动物杂志》(JVP)发表了由我馆胡东宇教授领导的古鸟类研究组在鸟类飞行特征早期演化上的一新发现。详细...
我馆发现热河生物群古鸟类又一新属种--“神
05-17
我馆参与研究的新论文在英国《自然》(Nat04-10我馆在黑龙江伊春联合举办国际会议09-02
古生物博物馆到科普合作校开展
12
4月20日,在第43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我校古生物博物馆一行9人来到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第四小学举办“珍惜资源从我做起,我爱我家”活动。详细...
古生物博物馆到科普合作校开展世界地球日活动04-25六一活动06-01
我馆迎来首批科普观众04-21
公告信息
3D影院观影须知11-14
国庆开馆通知09-25
暑假开馆通知07-15
“第四朵花”---“李氏果”
最新发现的迄今最早的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大化石。详细...
“第四朵花”---“李氏果”11-13
“第三朵花”---十字里海果11-13
“第二朵花”---中华古果11-13
科学普及
朱尼角龙11-28
13
圆顶龙11-28
鸭嘴龙11-28
虚形龙11-28
双冠龙11-28
三角龙11-28
雷龙11-28
我馆举办大学生志愿者表彰与聘
自2011年5月21日我馆开馆以来,大学生志愿者为群众提供了讲解、引导、科普、安全保卫、化石修复演示等志愿服务,使博物馆的工作得到了有益补充。详细...
我馆举办大学生志愿者表彰与聘任大会12-14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心灵上的奇11-14这一刻,我们在此放飞梦想11-14
导览图
预约制度
参观须知
14
110034;PoweredbyYWDESIGN2011-2014,总访问量:3480今日访问:57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有感(5)
参观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观后感
这个假期我过的非常有意义,因为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位于沈阳师范大学院内的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当我走进去一看,先是大吃了一惊。这里的化石可真多啊~我看见了最早的海洋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的化石和照片。最吸引我的是巨型蜻蜓的标本。它的身体是正常蜻蜓的十倍,它每小时能飞69公里,我真的好奇,世界上真的有这种巨型蜻蜓吗,我们继续往前走,展馆内还有四大明星化石,分别是:“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赫氏近鸟龙化石,距今约为1.6亿年,比迄今世界最早的鸟类化石始祖鸟还要早约1000多万年,发现于朝阳建昌馆藏化石赫式近鸟龙全身披覆粗糙的羽毛不利于飞行,是恐龙而不是鸟。然而正是这个化石的出现,有力地支持了鸟类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第2号明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发现的”会滑行的蜥蜴”赵氏翔龙。化石全15
长15厘米,8根细细的肋骨清晰可见。这种类型的蜥蜴,只有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才能够看到。它被发现于我省的西部,说明在1.25亿年前,我们脚下的土地和海南一样炎热。还有两位明星是证明了鸟类可动性头骨早期演化和早期鸟类的树栖能力演化研究作出了贡献的“沈师鸟”和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
参观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观后感
16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在沈阳师范大学校校园内,离我家和学校都很近,是我非常喜欢去的地方,爸爸说随着我的年龄增长,看古生物博物馆的感受是会不一样的。所以利用这个假期,我又重新体验了一遍“地球的历史”
,果然体验大不同。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博物馆,在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里,主要设有8个展厅16个展区,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早期生命、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热河生物群、国际古生物化石、珍品化石、辽宁大型恐龙等主题。
什么是162呢,162就是第162个100万年前,也叫中侏罗纪。那时的地球,是我最喜欢的迷惑龙作为统治者的年代,对于一个从小就喜欢恐龙的我,置身在中侏罗纪展区中,就好像置身在恐龙的世界中,对于它们的科学介绍,我真想都17
一一背下来。
离开博物馆,我迫不及待的要回家,要早早睡觉,早早的进入梦乡。为什么呢,我要在睡梦中穿越,穿越到162,穿越到那个恐龙的时代,我要做恐龙时代的主宰者。哈哈。
阳光小学
三年三班
周星言
2017年2月10日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有感(7)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
暑假里,妈妈带我参观了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的辽宁省博物馆。听妈妈说,辽宁省博物馆是个聚宝盆,它汇聚里中华18
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传承了华夏儿女一代又一代人的聪明和智慧,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带着如此骄傲和好奇的心情我期盼着早点到达辽宁省博物馆,好一睹为快。
经过漫长的1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的。首先应入我眼帘是一栋高大宏伟的建筑物,上面清晰地写着几个大字“辽宁省博物馆”。
走进大门,我们依次参观各大展厅,首先来到了玉器展厅,厅内展示很多珍贵的玉器制品,有明代的、清代的等等,有玉手镯、玉碗、玉摆件等,琳琅满目,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制作玉器的,每一步骤上分别标示着指示数字,让我们很清楚的了解到制作的步骤,看到这些,心里真是觉得古人太聪明了。
参观过程中,墙壁上也有关于玉器的详细的介绍,而且我也学习到仿古玉和伪古玉的不同。仿古玉是为了玩赏,有观赏价值。而伪古玉则是假货。
接着我们来到了瓷器展厅,厅内展示各种朝代的各种各样的古代瓷器,瓷器形状各异,能看出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瓷器上画着各种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展厅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人民瓷器的制作方法,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每一件藏品的来之不易。
后面我们还参观了古代碑志、书画展厅等等。
观不仅增长了的知识,还让我的开阔了眼界,有机会我会再去参观的。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有感(8)
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
周五下午我和同学们参观了辽宁省博物馆,在沈阳城生活了二十余载,这还是我第一次参观省博,我们是下午入馆,一直参观到闭馆,感想感触还是颇多的。
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位于沈阳市中心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辽博馆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书画特别是晋唐宋元书画、历代丝绣,东北地区考古发现,特别是辽瓷,古地图与历代货币、甲骨、青铜器、碑志较为著名。馆藏书法精品有朴实秀砀的传世珍宝晋人书《曹娥诗辞》,刚劲挺秀的唐欧阳询《梦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书千字文》,欧氏真迹堪称廖若晨星,历年为书家之典范。另外,还有已成为传世孤本20
的唐武则天时弘文馆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和唐狂草派创始人张旭《古诗四帖》等,以及两宋时期皇帝赵佶、赵构、赵昚祖孙三代流传下来的真迹。其中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高宗赵构《书曹植洛神赋卷》两幅作品,处帝王之尊,颇具神韵。大诗人陆游八十岁时的《自书诗帖》炉火纯青,草法苍劲豪迈,堪称诗书双壁。
绘画精品有中唐开元年间周昉之《簪花仕女图》,其笔下仕女“曲眉丰肌,艳丽多姿”,使人不仅能从中领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也深刻地体味到了唐贞观年间上层贵族们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林木阴森山峦起伏,官员待渡,意境幽远”。显现出中国画的绝佳境地,被称为划时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虢国夫人等贵妇人游春的描述,显露杨贵妃家族骄奢,图中精巧构思,精美的笔法,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宝。
至于馆藏之元、明、清书画更是风格各异,流派纷呈。这些艺术珍品中的一部分是爱新觉罗溥仪,这位清朝末代皇帝从北京携至长春,于伪满州国垮台时散佚,而后辗转得归辽博收藏。
刻丝又名缂丝,是一种通经断纬,正反面纹样相同的艺术织作。辽博收藏的北宋《紫鸾鹊谱》、南宋名家朱克柔运丝如笔的刻丝力作《牡丹图》、《山茶图》等品艺高雅,堪称世界奇技。
21
馆内藏品中尤为富于地方特色的还有辽代瓷器,它们大多出自墓葬之中,辽瓷源中原制瓷工艺,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形制依契丹族习俗,适应游猎骑牧生活,有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三彩海棠式盘、碟等。可谓丰富多彩。至于辽代帝陵出土的辽圣、兴、道宗三代帝、后哀册,有汉文和契丹文两种,镌刻精细,保存完整,为海内仅存珍宝。馆藏青铜器亦颇为丰富,既有考古发掘品,又有传世佳品,辽宁出土的青铜器中,礼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则颇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古地图类藏品中有明朝的万历年间李应试本刻本利玛窦绘制的《两仪玄览图》,由八幅组成通屏世界地图,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学成果,明、清两朝得以据此进一步认识世界。
当我从辽宁省博物馆走出来的时候,已是黄昏时分,望着那西落的夕阳,感觉自己仿佛刚刚从一幅千年历史画卷中走出来,那是一幅记载着悠悠东北历史的画卷,从瓷器青铜器,铁器到马蹄铁,火枪,再到各个朝代的通宝,那一件件历史文物将千百年来的一幕幕历史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他们不但记录着过去的林林总总,还记录着现在的点点滴滴,而且还在书写着将来的美好画面。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有感(9)
22
2013之《简拍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2013-11-2512:22:30)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和沈阳师范大学共建的一个集展示、收藏、科研、科普、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19000平。博物馆建筑外形象一个庞大的地质体和一个巨型恐龙巧妙的融合:断层将地质体垂直切割,火山熔岩自上而下奔泻流淌,带我们走进辽宁30多亿年地质历史的长河。南侧的拱形建筑代表辽宁巨大恐龙的身躯,中间的钢架代表恐龙脊柱,两侧是恐龙的肋骨,而球体是恐龙蛋。展馆以科学性为主,以介绍30亿年来辽宁“十大古生物群”为重点,以展示地史时期生命起源与演化为主线,内设有四大明星化石:世界最早的带毛恐龙“赫氏近鸟龙”、“会滑行的蜥蜴”赵氏翔龙、为揭示鸟类可动性头骨的早期演化和早期鸟类的树栖能力演化研究作出了贡献的“沈师鸟”,“迄今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
23
迄今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化石
第二朵花——中华古果
第三朵花——十字里海果
热河生物群中的满洲龟
24
铁矿石标本
叠层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机沉积结构。由蓝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积、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坐落在沈阳师范大学院内(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53号,沈阳北站坐236、沈阳站坐255,到“沈阳师范大学”车站就行了。开车在沈阳环城公路三台子出口左转500既是,道义开发区大学城)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有感(10)
三厅A欢迎各位来宾来到第三展厅“30亿年的辽宁古生物”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辽宁的地质概况:这是凌-宽大剖面:它是一条贯穿辽宁省东-西的地质剖面。西起凌源,向东一直到丹东的宽甸,剖面全长约550km。展示了辽宁省区在漫长的30多亿年地质历程中的主要构造格局和各时代地层分布。辽宁省的古生物化石以地质历史悠久、化石类群丰富、及盛产“热河生物群”化石等三大特点称著于世。自30亿年前的太古宙以来,辽宁省区主要有“十大古生物群”
迄今最早的生物化石记录。这些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是在铁矿石中发现的,而这些铁矿石来自本溪南芬露天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铁矿山,2007年本溪古生物与地层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国内外专家曾专程来这里参观。铁矿是怎么的呢,当时在海洋中含有二价铁离子,同时还含有蓝藻,蓝藻在海中呼吸释放氧气,就与铁离子结合生成铁矿。在鞍山群之后的是寒武-奥陶纪海生生物群:距今约5.42—4.88亿年。这一地质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生物界出现大量的带壳化石,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化石主要以三叶虫为代表。为什么叫三叶虫呢,其背壳由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尾3部分,纵向可分为轴叶及两侧的肋叶,由此而得名。除此之外,还有头足类、古介形类、古杯类、海百合、藻类等。而奥陶纪,是距今约4.88-4.43亿年。这个时期由巨厚的石灰岩组成了本溪的“水洞”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溪水洞。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东35公里的太子河畔,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这一溶洞形成于4-5亿年前的寒武-奥陶纪灰岩中。提到本溪,我们来看一下晚古生代本溪生物群,这个时期,辽宁已全部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气候温暖潮湿,河湖纵横,森林茂密,形成大规模的煤层,是辽宁省的第1次大型成煤期。本溪生物群的特点还体现在牛毛岭剖面上,以砂岩为主的地层中发育5层以上的灰岩层,化石丰富,盛产蜓、珊瑚、腕足及牙形刺等海相化石,26
其下部产植物化石。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赵亚曾、李四光等7位院士曾在这里做过研究工作。这个时期还以牙形刺化石为代表:它是一类已经绝灭的海生动物的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外形很像某些鱼类的牙齿或环节动物的颚器。它的数量多,演化迅速,广布于世界各地的海相沉积中。四楼的参观结束,我们转到三楼继续参观。我们博物馆的参观形式与其他博物馆有明显区别,需要从四楼向一楼进行参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