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整活"重"社交"博物馆文创为何让年轻人着迷?

在甘肃省博物馆,年轻人可以挑选自己喜爱的毛绒“麻辣烫”菜品进行“烹饪”;在苏州博物馆,则可以趁着秋高蟹肥之时,捆上几只毛绒“大闸蟹”带回家。

“一串西蓝花、一串白菜……您的菜要煮脆一点吗?辣度要多少?”“脆一点,多放辣!”国庆假期,来甘肃旅游的95后廖维多惊奇地发现,常在麻辣烫店铺前听到的对话,却出现在了甘肃省博物馆内。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488万人次。博物馆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旅游必打卡地,各馆文创也被列入必买清单,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苏州博物馆的“胖宝剑”、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这届博物馆文创究竟藏着什么“出圈”密码,让年轻人如此着迷?

会“整活”的文创更受欢迎

“有特色”“会整活”,是许多消费者对甘肃省博物馆文创的共同评价,甚至有不少人为了购买“绿马”和“麻辣烫”,专程来打卡博物馆。

“绿马”的原型是该馆镇馆之宝“铜奔马”,而“麻辣烫”玩偶则是结合了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特点。“这些都极富当地特色,很有代表性,跟其他地方的文创都不一样。”廖维多说。

凸显地域特色,也是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重点。该馆文创中心负责人崔又心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的“文化集散地”,在展示文物及其背后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应展现本地的人文风情。“‘铜奔马’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代表着甘肃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的‘甘肃(不)土特产’系列文创中,除了天水麻辣烫外,还推出了天水樱桃、定西土豆等,希望游客在看到这些可爱文创时,也能认识到甘肃丰富的物产。”

除了地域特色,造型设计会“整活”也是打动消费者的重要原因,在社交平台描述甘博“绿马”、苏博“胖宝剑”等文创的帖子中,大家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丑萌”“抽象”。在多数设计力求精致美观的趋势下,为什么“丑萌”“抽象”反而会受到青睐?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卜希霆认为,这种萌化的设计拉近了文物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他表示,文物及其历史文化要在年轻人中传承下去,形成共鸣和文化认同,首先就要走近年轻人,不能令他们敬而远之;在此基础上,“文博文创设计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做好传统文化的时代转译,巧妙融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文创就是观众和博物馆之间最生动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文创的桥梁,让大家感受到博物馆也可以很年轻、很活泼、很轻松。”崔又心说。

“花式‘整活’的文创更有吸引力,更让我愿意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在甘肃省博物馆观赏完“铜奔马”、购买“绿马”毛绒公仔后,廖维多还专程去了“铜奔马”的出土地武威打卡。在她看来,不论是何种形式,能让文物在年轻人中流行就是一件好事,“贴近年轻人的创作,才能吸引我们”。

收集文创成为一种爱好

“收藏有几百件了,多数是冰箱贴和文创摆件。”王楠星说,对于他们这类爱好者来说,文创对文物的还原度和工艺精良度,才是他们最看重的,“我很爱逛博物馆,每次看见文物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淀感,你会觉得它摆在那里,就有一种贯穿千年的肃穆”。

这种文物特有的厚重感令王楠星着迷,他也希望能在文创上看到这样的美感,“虽然文创并不能完全还原文物,但如果制作精良,比如能将铜锈或者纹理复制出来,也会很有历史感”。他甚至在家中制作了展柜、打上灯光,像博物馆陈列一样,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迷你“文物”摆放上去。“我想尽量还原文物在博物馆里呈现的感觉。”王楠星笑着说,“不能将真的文物搬回家,能每天看看这些小复刻品也很满足。”

王楠星也因这份爱好结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好友,在他们共同的聊天群中,一有新的文创资讯,大家便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哪个凤冠的冰箱贴做工精美,哪个铜爵摆件的尺寸粗了,全被大家看在眼里。

博物馆不断创新,“卷”工艺、“卷”质地,力求兼顾不同兴趣点,在有不同偏好的年轻人中都能“出圈”。

要凑齐这样一块展板,即使展品是冰箱贴,也价格不菲,但在宋诺看来,这是“一种精神享受”。“文创是文物普及的一个途径,对博物馆来说,能通过文创产品获得更多收益,去升级展陈设施,开更多特展,对我们这些博物馆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社交属性助力文创“出圈”

细数近年“出圈”的博物馆文创,不难发现,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有“社交属性”,得到了社交媒体的“流量”加持。这种“流量”既来自博物馆的宣传,也来自年轻人自发的传播与讨论。

如今,仅有上述属性的文创也已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有社交属性的产品才能‘出圈’,才具有传播性。”崔又心说,年轻人觉得有意思,就会发布到社交媒体上,加之博物馆建立起传播矩阵,入驻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主动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才可能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而与“社交属性”相辅相成的,是年轻人购买文创产品时,传播历史文化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在甘肃省博物馆,年轻人可以挑选自己喜爱的毛绒“麻辣烫”菜品进行“烹饪”;在苏州博物馆,则可以趁着秋高蟹肥之时,捆上几只毛绒“大闸蟹”带回家。除了文创本身造型可爱外,“仪式感满满”的购买和包装环节,也是它们火爆的重要原因。

不断“出圈”的文创产品,或搞怪,或精致,但都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结合年轻人喜欢的文化符号和语言,进入年轻人的视野,也进入了年轻人的“购物车”及精神世界。“这背后正是我们的文化沃土,在源源不断滋养浸润着文化创意和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它们走出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卜希霆说。(应受访者要求,宋诺为化名)(见习记者蒋继璇记者蒋肖斌)

THE END
1.博物馆文创为何让年轻人着迷?1、文化价值:博物馆文创产品通常以历史、艺术和文化为基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景。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还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2、创新设计:现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在设计上往往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创新理念,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得产品既有文化底蕴又富有时尚感。这种独特的设计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845005881673187329
2.博物馆文创为何让年轻人着迷河南日报博物馆文创为何让年轻人着迷,殷墟博物馆,年轻人,河南博物院,“一大早就来买河南博物院新上的‘对象蛋糕’了,我是博物馆文创的重度爱好者,只要有新品,一定会来打卡。”11月13日,游客朱华https://read.cnki.net/web/Newspaper/Article/HNRB202411150020.html
3.博物馆文创为何让年轻人着迷(记者观察)杜军河南日报博物馆文创为何让年轻人着迷(记者观察) 影响力数据https://media.beer/news/106669306
4.#博物馆文创为什么让年轻人着迷#[憧憬]来自新京报【#博物馆文创为什么让年轻人着迷#】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488万人次。博物馆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旅游必打卡地,各馆文创也被列入必买清单,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苏州博物馆的“胖宝剑”、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这届博物馆文创究竟藏着什么“出圈”密码,让年轻人如此着迷?#https://weibo.com/1644114654/OBZCTwVwS
5.博物馆文创魅力揭秘,为何吸引年轻人热衷?禾辉云文化科技博物馆文创之所以让年轻人着迷,是因为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产品,满足了年轻人对文化消费的追求。这些文创产品不仅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博物馆赋予了新的活力和魅力,成https://www.art18x.com/post/426.html
6.为什么年轻人开始对博物馆着迷了?媒体关注为什么年轻人开始对博物馆着迷了? 无论是用故宫胶带装饰大牌口红成为新的时髦,还是过去隐居幕后修复文物的匠人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又或是和腾讯、阿里巴巴、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争相和博物馆合作,曾经高冷的博物馆们,正在用科技和创新手段走入大众视野。 2018年初,一档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来了。在开播之前,它的一https://comment.artron.net/index.php?flag=analysis&newid=981669
7.这届年轻人,为什么开始对博物馆着迷了?当前,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线下打卡、线上“云逛”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新方式。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2022年度累计接待服务观众160余万人次,其中19—35周岁年龄段的青年观众占比近40%。有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国内博物馆旅游热度环比上涨超过4 倍,而Z世代正成为博物馆游的中坚力量。年轻人为何越来越爱逛博http://sanyamuseum.com/a/2/2023/1114/4377.html
8.会“整活”重“社交”博物馆文创为何让年轻人着迷文化中国行是结合了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特点。“这些都极富当地特色,很有代表性,跟其他地方的文创都不一样。”廖维多说。 凸显地域特色,也是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重点。该馆文创中心负责人崔又心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的“文化集散地”,在展示文物及其背后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应展现本地的人文风情。“https://www.ahcaijing.com/index.php?m=wap&siteid=1&c=index&a=show&catid=254&typeid=4&id=504842&page=2
9.国际博物馆日这届年轻人为何爱上了逛博物馆美数课澎湃新闻什么时候打卡博物馆也成了“新时尚”?5 月 18 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澎湃美数课通过数说聚合平台,梳理了社交媒体上关于“博物馆”的上百条打卡推荐帖,看看如今年轻人逛博物馆都看中什么。 看文物、淘周边、找共鸣年轻人为何开始着迷博物馆 在526 条有效帖子中,丰富的展品和其承载的历史内涵,是网友们“安利”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66882
10.国礼官网国礼网官网亚太国礼网会“整活”重“社交” 博物馆文创为何让年轻人着迷 石榴花开火样红——国庆期间各民族同胞携手为祖国庆生 “保护长城 加我一个”长城保护2024年公募活动启动 社会讲解如何烹好博物馆里的“文旅大餐”? 明月共此时,家国同奋进——全国各地群众欢度中秋 http://www.ytglw.org/index.php/index/small
11.苏州文创,越来越“潮”“有特色”“会整活”,是许多消费者对苏州博物馆文创的共同评价,甚至有不少人为了购买毛绒大闸蟹,专程从外地坐高铁赶来苏州。苏州博物馆文化创意部主任蒋菡表示,“人文价值、创意设计和情绪价值是人们特别是年轻消费者购买文创产品的主要动因,我们正是围绕这些新需求研发新产品。而可爱的毛绒文创是对话年轻人的密码,让更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4087284.html